时间:2024-08-31
李建辉,廖 博
(益阳市审计局,湖南 益阳 413000)
随着1999年国家高校扩招政策的出台,国内各大高校纷纷扩大招生规模,我国高等教育迈进了“大众化”教育阶段。为满足扩招的需要,国内各大高校不断加大对校园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的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逐步凸显,负债办学成为高校办学的一种普遍现象。负债办学在缓解高校资金紧张问题和增强办学能力的同时增大了高校的债务风险,高校巨大的负债风险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目前负债办学已成为我国许多高校的一大共同点,国内高校普遍背负较大的负债包袱。《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中指出,2005年我国高校银行贷款总额约在1 500亿至2 000亿元之间。[1]本文拟利用贷款规模、资产负债率、高校经费来源结构等指标分析高校负债的现状。
从1999年开始,国内高校的贷款规模总体呈上身趋势。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6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我国公办高校2005年向银行贷款总额达1 500亿~2 000亿元,几乎所有高校都有贷款。有调查认为,2007年中国公办高校贷款规模高达2 000亿到2 500亿元。而有人认为高校债务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个数目,保守估计高校债务已高达4 000亿元。同期,高校资产负债率也呈上升趋势。以重庆19所高校为例,2006年至2010年资产负债率皆超过了35%,且基本呈逐年上升趋势。
表1 中国高校经费来源结构 (数据来源:统计年鉴)
目前国内教育经费来源仍以国家财政性教育拨款为主,从2007年至201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高校教育经费的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从2007年的68.16%上升到了2010年74.99%(见表1)。近年来,财政教育性拨款虽然有所增长,但增幅较为缓慢,无法满足学校资金需求,迫使高校寻求其他的筹资途径,而目前我国的现状是高校通过社会筹集资金的渠道只有对外举债。通常来说对外举债资金成本较高,学校需要支付高额的利息,给学校的财务造成了较大的包袱,造成学校爆发债务危机的可能。
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允许高校运用金融信贷手段进行融资,通过融资缓解高校资金不足的问题。[2]在政策的导向下银校合作模式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在银校合作这种模式下,高校往往认为自身是为国家培养人才,通过融资方式得到的资金也属于国有资产,往往没有充分考虑自身发展规模的科学性及偿债能力,容易导致学校盲目贷款。而银行在国家的隐性担保下,通常简化了高校贷款的审批程序,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高校贷款质量不高的问题。高校的盲目贷款和银行的盲目放贷,形成了对资源和资金的浪费,同时也加重了高校的财务负担,增大了高校的负债风险。
高校扩招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教育政策导向的必然结果。自1999年开始,国内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使得高校学生公寓和教学行政用房等硬件设施无法满足在校学生的需要促使国内许多高校加大对学校基本建设的投入,形成了大量基建借款,加大了高校的财务负担,增加了负债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国内教育投入的增长速度却远不及经济的增长速度,对教育的投入也没有达到《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4%的规定。在我国高校的经费来源主要由财政拨款和高校事业收入两部分组成。从1999年国内各大高校纷纷开始扩招后,国家财政教育性拨款占全国教育总经费的比例总体呈下降趋势。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加,高校事业收入虽然有所增长但事业收入的增长无法改变扩招带来的办学条件滞后的局面,这是高校教育经费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需要相应的加大对教育的投入,而目前我国依靠财政拨款的单一渠道远不能满足高校扩大规模的资金需求,迫使高校通过对外举债来满足发展的需要。
高校资金筹措的渠道主要包括财政教育性拨款、学费收入、社会服务收入、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赠等。除财政教育性拨款和学费收入外,其他渠道能获得的资金十分有限。从国外高校的经验来看,社会捐赠是解决高校教育经费不足的主要手段之一,但由于我国相关配套政策不完善,在我国仅有少数名牌高校能获得社会捐赠。社会服务和校办产业作为高校筹措教育经费的重要手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国内各高校纷纷兴办校办产业,但大多数高校成效甚微。因此,对于国内绝大部分高校来说财政性教育拨款和学费收入仍是其经费的主要来源,而高校为满足其发展需要只能通过对外举债来筹措所需资金,从而增大了高校的负债风险。
目前,财政教育性拨款仍是我国高校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进一步加大对高校的财政投入力度,无疑是减轻高校办学压力,化解高校负债风险的最好的支持。此外,政府还应强化对高校负债办学的监督管理,从宏观上把握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总方向、总规模,通过制定相关规划来引导、控制高校的建设规模,避免高校因为盲目扩张而导致负债风险进一步加大。同时,政府可以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国外资金流向高校,从政策上为我国高校筹资渠道的多样化提供可能性。
支持多元化办学.拓宽高校资金来源渠道,在坚持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的基础上,寻求其他资金来源渠道支持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投资和出资办学,推动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可以通过发行教育公债、教育彩票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来支持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等。
随着高校的扩张速度放缓,一些学校出现了教室、宿舍等资源闲置的现象,高校可以通过出租、转让闲置资源等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此外高校的体育场馆、实验室、设备也可以通过服务社会的方式取得相应收益,利用收益化解自身部分债务。
一是建立健全负债筹划制度。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项目的性质及其轻重缓急,选择科学合理的负债投资项目。其次根据科学方法测算出的高校负债偿还能力,合理确定高校的负债规模,适度举债。贷款前要进行可行性论证,综合考虑学校的建设规模、发展计划以及学校的偿债能力。举债规模不能超出学校偿债能力,年度偿还本金的数额及利息支出不能影响学校正常的科研、教学支出。此外合理配置负债的结构。根据项目特点的不同选择不同类型的负债,通过组合效应使风险最低化。二是根据高校自身特点建立适合自身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可以参照由财政部、教育部共同建立的“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的思路和方法,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制定相应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以便随时掌控高校自身的风险状况。高校可以选取资产负债率、年末借款总额占总经费收入的比率、偿债率、负债期限结构、货币资金支付能力、资金储备能力、收支平衡比、生均借款额等指标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高校自身的借款等财务活动进行监控,以便及时发现高校财务活动中存在的风险,及时进行风险预警预报。
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都是负债办学,还本付息成为高校巨大的财务负担,一旦高校偿债能力不足很可能导致高校产生债务危机,影响正常的教学工作。因此,贷款金额较大的高校,应该建立偿债基金,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偿还到期债务。
[1] 李玉民.高校负债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09(2): 88-89.
[2] 张鸣.高校负债风险成因以及解决[J].致富时代, 2011(5): 9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