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长期口服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时间:2024-08-31

陈志楠 丁世芳 龚志刚 卢 青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内科,武汉 430066

长期口服缬沙坦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电生理的影响

陈志楠 丁世芳 龚志刚 卢 青

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心内科,武汉 430066

目的:探讨长期口服血管紧张素II 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兔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n=8)、心肌梗死组(MI组,n=8)和缬沙坦组(VAL组,n=8)。SHAM组只开胸不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MI组和VAL组分别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VAL组术后第二天用缬沙坦(10 mg/kg/天)灌胃,三组共喂养12周。三组兔分别在心肌梗死前、心肌梗死12周后记录左心室内、中、外膜层心室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APD90)、跨壁复极离散度(TDR),并记录心肌梗死12周内诱发的恶性心律失常次数。结果:(1)心肌梗死12周后,MI组三层左心室肌APD90较心肌梗死前明显延长(259.20±22.10 vs 230.10±23.20, 288.00±235.80 vs 244.20±23.40, 244.60±22.60 vs 229.00±21.70,P<0.05);VAL组三层心室肌APD90较MI组显著缩短,与心肌梗死前相比无明显差异(241.50±22.90 vs 235.30±21.20, 258.30±26.60 vs 245.80±25.60, 236.10±22.80 vs 225.60±21.90,P>0.05)。(2)MI组TDR较SHAM明显延长(37.20±10.20 vs 18.80±6.20,P<0.05),VAL组明显缩短,与SHAM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80±6.20 vs 23.90±7.70,P>0.05)。(3)VAL组室速/室颤发生次数较MI组明显减少(3.10±0.80 vs 12.70±1.50,P<0.05)。结论:长期服用缬沙坦能明显降低心肌梗死兔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可能与其改善心肌梗死后的TDR有关。

心肌梗死;跨壁复极离散度;单相动作电位;缬沙坦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