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时间:2024-08-31

刘红丽,罗金凤

(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3)

引言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学校是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思想品德作为学生核心素养、纳入学业质量标准,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1]。”目前以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重要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已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每年为社会培养数以百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道德素质是高素质人才的核心要素,高职院校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到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总体评价、毕业生对就业的满意度评价以及用人单位对员工的满意度评价,也关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目前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高职院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离人才培养目标还有一定差距

2018年,我们曾在全国11省13所高职院校的17 538名大学生中进行过抽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有68%的大学生认为学校“重视”职业道德教育,30%的学生认为学校“有教育,但重视度一般”。具体数据见表1。

表1 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情况表

由调查结果可知,大部分的高职院校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但也有部分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度一般。主要表现在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师资力量、实践教育、经费投入等方面缺乏充足的保障,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难以达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2]。

1.2 职业道德教育缺乏可操作性强的顶层设计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目前普遍存在重技能轻素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无论是在课程设置、师资力量、评价考核以及信息化手段利用等方面,均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整体设计[3]。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通常是结合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等形式进行,存在严重的碎片化、形式化现象,没有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将学生在未来工作岗位上必须具有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精益求精、遵纪守法等素质全方位融入到学生日常学习教育过程,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可操作的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1.3 缺乏系统科学的职业道德考核评价

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效果最终体现在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上,因此,对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评价是学校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职业道德行为评价与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具有承前启后的关系,及时有效的评价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一致的职业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从而促使学生选择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研究成果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对学生进行的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主要以理论考试和撰写论文两种形式进行,这种考核形式较为单一,仅能反映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情况,却无法真实反映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也有学校将学生在日常学习管理等活动中的文明守纪情况纳入到职业道德考核,但通常一个学期进行一次,缺乏实效性,不能够及时规范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职业道德考核评价体系,适当增加过程考核和监督机制,形成职业道德培养教育体系的良性闭环循环和动态调整机制尤为重要。

2 以构建职业道德教育核心要素指标体系为切入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探索

职业道德教育是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通过持续教育引导、实践养成,使每位从业者将自身职业道德与公民道德要求相一致,成为一名好建设者和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4]。由此可见,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系统的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有决策者、有执行者、有接受者、也有监督评价者,这些要素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形成有机的整体。

2.1 构建职业道德教育核心要素指标体系遵循的“四原则”

高职院校以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是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摇篮,因此,学校在构建职业道德教育核心要素指标体系过程中,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学校层面必须坚持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相一致的原则。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配置相关资源、具体组织实施等过程中,充分考虑高素质的人才标准要求。二是在实施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必须遵循道德教育规律,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四个要素的培养提高过程,四个要素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培育过程中,教师起到理论灌输与引导的重要作用,学生作为受教育者,需主动提高自我教育能力,自觉将职业道德理论内化为个人思想品德的同时,通过实践,强化职业道德意识,外化为职业道德行为。三是必须与企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不同行业的企业对职业道德要求的侧重点不完全相同,通过调研可知,企业在普遍看重员工的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团结协作等素质的基础上,结合职业特点的不同,会有专门的需求,比如,服务人员要做到热情周到、一线产业工人要做到保证质量等等。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构建中,应综合考虑上述因素。四是坚持与时倶进的原则。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学校要紧跟时代步伐,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育方法和思路,并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要,对体系内容进行动态调整。

2.2 职业道德教育“四层面”核心要素指标体系

职业道德教育核心要素指标的确定是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关键步骤。其必须具有通用性、实用性、实践性和典型性的特征,结合工作实际,总结出职业道德教育要素指标体系范式,共4个核心要素,12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如表2所示。

表2 职业道德教育体系核心要素指标库

3 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与建议

3.1 必须提高学校对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视度

如表2所示,学校、教师、学生和企业在职业道德教育体系中分别承担着各自的任务。学校是学生教育管理战略的最终决策者和组织实施者,同时也是职业道德教育的顶层设计者和实施主体,其对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定位以及具体实施模式,将直接决定职业道德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学校应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计划的核心内容,将其作为培养德才兼备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抓手。首先,学校要更新传统教育理念,将职业道德教育目标定位与我国伟大复兴“中国梦”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标准相契合[5];其次,设立专门组织机构。由该机构负责牵头,在综合分析社会经济发展、行业标准、企业需求及本校特色的基础上,在充分考虑学生的多样性、层次性、差异性、专业性等特点的前提下,合理规划本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方案,并根据方案组织专家学者编写适用的教材,培育组建高素质专业化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组织人员开发科学评价系统,保证教育方案的顺利实施;第三,加大职业道德教育专项经费投入。在全校大力营造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职业道德教育良好氛围及积极向上的育人环境,完善职业道德教育实践基地。

3.2 必须提高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职业道德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该门课程所能达到的目标或结果。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是反映教师教学效果及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指标。教师作为承担职业道德教育教学任务的具体执行者,教师队伍的组成结构、职业态度及师德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素质养成的效果和质量。为提高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学校应组建专兼结合的职业道德教师团队,定期开展课程研讨,结合专业性质和学生特点进行团体课程设计,并在实施课堂教学中,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创新课堂授课方法和模式。目前高职院校学生已多为“95”“00”后的学生,他们从小就接触到多样的电子产品,在动画世界的伴随下长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传统的理论灌输已无法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相比之下,他们更喜欢新颖、互动的参与式学习方式以及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因此,教师在进行课程设计时,要采取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适度提高课堂讨论、分享等环节占课时的比重,以提高课堂教学吸引力和学生的思考力[6]。二是在教学内容上,应以大量现实鲜活的案例代替简单的理论说教。在四川凉山大火中遇难的消防英雄、战斗在新冠肺炎疫情一线的白衣战士、奋斗在祖国建设一线的各行各业的基层劳动者,他们中不乏与学生同龄的典型和模范,他们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更易深入学生心灵,引起学生思想和心理上的同频共振,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认同感。三是加强教育过程的监控。课余时间,教师与辅导员或班主任要加强沟通和交流,通过学生课余表现,验证学生的教育效果的同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以问题为导向,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方法,确保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3.3 必须提高企业在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中的参与度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正在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以及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7]。国家在推动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方面给予了明确的政策支持,企业在职业院校建立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等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首先,学校在制定职业道德教育方案的过程中,应加大对企业需求的调研,充分考虑企业的意见和建议,使规划方案和标准的制定,更加贴近企业标准和要求,更加具有实用价值;其次,企业参与“双师型”职业道德师资的培育以及课程的改革,将企业的文化、岗位职责标准、以及职业道德素养内容嵌入至课程教学内容。学校也可聘请企业德技兼备的员工,作为学校兼职职业道德教师为学生上课[8];第三,建立学生职业道德实践基地。企业实习是学生践行职业道德行为的重要途径。虽然,学生在校期间,通过参加志愿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也可以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体验,但远不如在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体会深刻;最后,企业的评价与反馈也会为学校制定职业道德教育决策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3.4 必须提高职业道德教育整体评价的满意度

职业道德评价是对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容、方法、过程以及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的评价,同时,也是对整个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运行效果进行的评估,它贯穿于整个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各个环节。满意度的高低与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质量好坏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为体现评价的公平、真实、合理、有效,应建立由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共同进行的四位一体评价模式。各评价主体对开展的职业道德教育活动定期开展阶段性的相互评价,学校针对相关指标的评价结果,结合各评价主体的意见和建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在确保评价指标的科学合理以及评价结果真实有效的基础上,着重改善满意度评价较低的环节,以达到学校、教师、学生、企业均满意的结果[9]。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