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辅导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

时间:2024-08-31

黄述利

(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丹东 118009)

高校辅导员扮演着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实施者的重要角色,是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传播过程中应该勇担重任,率先垂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贯穿于大学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思考运用传统手段进行教育的同时,应该发掘和凝练新的教育方法与途径[1]。

1 影响辅导员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分析

高校辅导员承担着对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重要职责,也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执行者。《关于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会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在引导大学生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受主、客观条件不利因素的影响,辅导员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过程中的作用没有显著凸显。

1.1 辅导员事务性工作过于繁琐

辅导员的事务性工作过于繁琐,做好大学生的日常管理、教育工作,做好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经是分身乏术,不能投入太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研究和领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接导致辅导员自身在指导和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过程中缺乏创新点,不能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

1.2 部分辅导员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主动性

部分辅导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中缺乏工作主动性,工作方法相对单一,缺乏创新,不能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觉传播者,停留在简单的宣传层面。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面指导的不足,加上大学生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锻炼,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基础比较较弱,对人文类的活动不感兴趣,参与积极性不高,即使辅导员策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和内容,进行苦口婆心的宣传引导,也不能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产生学习主动性和自觉性。

1.3 更多的高校辅导员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知识

高校辅导员虽然大多具有本科或研究生学历,但是没有系统地学习和掌握中华传统文化知识,不能够全面掌握其历史渊源和时代价值,最终影响教育和宣传的效果。辅导员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武装自己,认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有机会多参加相关的培训和学习,潜心阅读相关书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注重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和储备,做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表率[2]。

2 高校辅导员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方法

2.1 整合现有宣传资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保障

辅导员应该主动参与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利用高科技为大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便利条件,主动参与易班建设,为新时期传统文化传播提供技术支撑。

首先,要在学校、学院官方网站和微信公众号设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专栏,设立相关栏目,通过电子书籍、图片、视频等形式为大学生提供丰富多彩、通俗易懂的内容。

其次,要充分利用学校电台、宣传橱窗、电子屏幕、建筑墙体等传统宣传手段,为大学生学习和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提供直观的内容[3]。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要长期开展,形成长效机制,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认知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营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宣传的良好学习氛围。

2.2 打造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

辅导员可以根据所在院校特色和专业特点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系列主题教育。一是要严格把握主题教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把积极向上,符合时代要求和步伐的内容作为主题教育的内容,形式上要突破原有限制,把活动地点从室内延伸到室外,从校园内延伸到校园外,使主题教育活动成为传播正能量的重要载体。二是利用传统节日和重要的历史纪念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活动,发掘本地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纪念馆、博物馆、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遗址等资源,让学生设身处地的感受革命先烈的奋斗经历和丰功伟绩,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2.3 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精品活动

根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和特点,辅导员可以通过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大学生活系列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要让学生做活动的主导者,不是简单的参与者,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和领悟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如邀请专家开展传统文化知识讲座、书法大赛、“中国画”绘画比赛、传统文化知识竞赛、汉字听写大赛、传统美德微电影、微视频、中华文化经典诵读等活动[4]。深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载体,在活动形式和内容上推陈出新,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扩大学生的参与面,增强教育活动的趣味性和知识性,同时要注重活动的效果,要把对大学生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到他们日常学习生活中。

2.4 建设一支先进典型团队,突出示范引领作用

榜样的示范作用是无限的,他们的言行会对身边的同学起到潜移默化的引导和带动作用,要想开展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突出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加强先进典型团队建设,选择优秀学生典型加大宣传力度,总结和凝练各类活动中的典型事迹,如利用道德模范、志愿服务标兵、退役士兵、大赛获奖者、学习标兵、三好学生等,做好宣传工作。通过专题讲座、先进事迹报告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起到传帮带的作用,引导和教育学生争做继承传统美德的大学生。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广大学生诚实守信、专业精通、积极向上的优秀品质,提高和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2.5 打造精品社团,扩大学生社团活动的辐射效应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有利于大学生拓展视野,增长才干,培养技能,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辅导员要利用人文类社团开展活动对于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辅导员要加强对学生社团活动方向上的指导,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充分融入到社团活动中,打造精品社团,为开展形式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打下良好基础。其次,辅导员在社团开展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要推陈出新,善于在中华文化资源宝库中总结和凝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利用书法、国画、诗词鉴赏、音乐、棋类等各种形式开展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激发广大同学学习和实践的主动性、积极性。真正地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6 拓展社会实践新途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

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了解国情和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校期间辅导员可以依托学生会、团支部、大学生志愿者先锋队等团体到社区开展关爱老人和留守儿童、教授手机使用等志愿服务。假期可以利用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开展青年红色筑梦之旅主题教育活动,目的是引导广大学生关爱他人、关心社会,培养大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做传承中华优秀传统的实践者,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5]。

2.7 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课程,拓展传播渠道

早在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就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将“推动高校开设中华传统文化必修课”作为重点任务,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与选修课,作为高等院校传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通过课堂来讲解和传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辅导员、班导师可以利用专业优势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修课,选择符合大学生审美标准的教材,把选修课内容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用自己的渊博知识,高尚的道德修养去教育和引导学生,推动教学效果最大化,做大学生学习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历史,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的复兴和繁荣需要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繁荣是分不开的。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实现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上中国人民战胜种种磨难而世代相传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源泉。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和希望,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任务非常艰巨。这就需要辅导员在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要付出巨大的艰辛和努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