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王一诺
(淄博技师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以山东地区高职动漫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为研究重点,借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先进理念,创新校企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高职动漫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截止2018年9月份,全国开设动漫相关专业的高职院校为637所,在校大学生已超过50万人,每年都有大批动漫专业毕业生不断涌入社会,面对如此庞大的就业人群,而动漫企业却陷入了“招工难”的困境,多数企业反映,高职动漫专业毕业生踏入社会出现学生所学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不对应等尴尬境遇,究其原因在于人才培养质量出现了问题[1]。
通过对动漫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利于校企双方开展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的务实合作与交流,有利于实现校企双方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合作共赢,提高校企合作办学层次及办学质量。
21世纪初,我国动漫教育受到数字化技术的冲击,动漫专业发展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大类为龙头,新闻传播大类和文化艺术大类为两翼协同发展的局势,动漫技术与艺术的关系一直是企事业单位动漫工作者讨论的焦点问题,而忽视了动漫教学模式的有效性研究,目前动漫专业未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教学模式。现今高职动漫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进入职场的数量已达每年20万人,但大批毕业生在职业素质及专业能力方面还达不到企业用人的要求,导致动漫公司缺人才却招不到人的尴尬境遇。如何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动漫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近3年国内学者已开展“关于高职动漫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工作(见表1)。
表1 国内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研究观点
省内外高职院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主要采用订单班、企业冠名班、共建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等合作模式进行校企合作育人。在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层方面国内外学者对校企合作体制机制建设研究不足,致使校企合作办学的深度、广度不够;在人才培养实践层面“订单班”等育人模式没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模式。
国外教育界对于动漫人才培养的研究有自己的独到之处。美国、日本、韩国、德国、英国等为动漫产业强国,动漫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究其原因与其国内动漫教育水平是密不可分。以德、美、日、韩为例的国外动漫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如表2所示。
表2 国外动漫教育模式研究观点
美、日、韩等国家的动漫教育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在教学模式、产教深度融合、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地方。对标美、日、韩等动漫强国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我国高职动漫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对提高我国高职动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较高的理论价值。
为了更好地掌握动漫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现状,在淄博职业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淄博技师学院、济南职业学院等15所高职院校以及济南、烟台、青岛、潍坊、淄博等多地市企业开展了人才需求调研。以高职为例,全国开设动漫制作技术专业的院校为431所,其中山东省开设动漫制作技术专业43所。全国开设影视动画专业的院校为131所,其中山东省开设影视动画专业的院校为7所。全国开设动漫设计的院校为75所,其中山东省开设动漫设计的院校为3所。全国动漫类专业设置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大类——计算机类,即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承担着山东区域乃至全国动漫产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任,如表3所示。
表3 省内外高职动漫相关专业开设情况
动漫专业“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实践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山东地区动漫专业师资队伍有65%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师任教;35%为艺术和美术学科教师任教,其中艺术和美术学科30%为动画和动画艺术学专业教师。以上数据分析,动漫专业绝大部分教师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教师任教,此类教师没有接触系统的美术、艺术教育,授课中过多讲解软件技术应用,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极为欠缺,培养的学生很难适合动画行业实际需求。
山东地区动漫专业65%的院校依旧开设2009年、2013年被教育部认定《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资源共享课程。从课程名称看《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可以认定为一个专业或者较大动画项目,该课程涵盖了动画制作所有流程,包含建模、灯光、材质、动画等模块。教师教学过程中面临教师综合素质跟不上,技能跟不上,致使该课程应掌握的内容成为了解,设置的课程及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职业能力薄弱。
专业预警机制的缺位,导致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脱节,造成了一定程度的人才培养浪费,产学研结合不够紧密。山东地区动漫专业60%的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教师是按照教材授课,而教材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现行动画软件更新的速度,80%的动漫老师没有参与或主持过技术服务项目研发,在一定程度上使动漫教学实践与企业实践脱节。
针对毕业生就业后“学不能致用”及以上三个问题均是动漫专业教学改革的突破点。基于以上问题,在动漫专业教学模式上借鉴CDIO教学理念,对人才培养定位、目标、课程体系建设进行全面改革。
十三五期间,山东动漫行业动漫产业由“大而全”向“专而精”转型,其中动漫作品的制作更加精细,而高职教育主要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对标动漫行业,山东省高职动漫教育主要定位于动漫产业链的中端制作环节,根据动漫企业工作岗位设置情况和岗位任职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动漫专业就业岗位。
以“动漫产业链的中游职业岗位”为主线,将职业能力课程按照就业岗位分为“建模岗位、材质灯光岗位、动画岗位模块”等三大岗位群,分别对应三维建模师、原画设计师等不同职业,将职业素养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构建基于就业为导向的模块化课程体系,解决课程设置不合理和社会需求脱节等问题,实现课程模块和职业资格证书融合。
探索“商业项目”为主线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校企合作项目运行机制,确保商业项目的来源、分配、实施、监督、提升等各环节的顺利实施[2]。将专业(第一课堂)、社团(第二课堂)和企业(校企合作公司)合为一体,将商业影视项目按照制作难度划分C级、B级、A级三个层次,分别对应课堂、社团、企业进行制作,解决“商业项目”进课堂难实施、难管理的问题,实现教学内容与商业项目融合。
建立健全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制度,形成校企师资互聘管理机制,打造创新性教学团队,团队教师分工协作深度融合,组建教学领域交叉互补的项目组,重点关注教育教学改革、课题攻关、技术服务与培训、信息化技术应用、职业技能提升、教学评价与诊改等方面的研究,教学组成员深度合作,利用教科研等成果反哺教学。向企业派出“访问设计师”,引进驻校“产业教授”,达到团队执教能力和教科研水平的提升,实现企业兼职教师和学校专职教师的融合。
成立由校内外专家组成的团队绩效考核评价组,实施项目绩效评价管理。开发基于团队建设关键绩效的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常态化的绩效评估、诊断改进、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机制。明确考核评价原则,坚持独立、客观、科学、公正,高标准、高层次、高水平,全过程监控、动态化考核评价,按照绩效评估、诊断持续改进,奖惩结合、绩效激励的原则组织实施。建立目标和任务清单制度,制定考核评价办法,从多个维度进行考核评价,并对考核评价结果实施奖惩并推广应用[3]。
基于对国内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研究,分析了动漫行业国内发展的现状及动漫行业转型的新要求,将高职动漫制作技术专业教育定位于“动漫产业链中期制作”环节,提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构想,借鉴CDIO教学理念,对山东地区高职院校动漫专业校企合作教学模式进行了构建,完成人才培养定位、育人模式、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改革等研究任务。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