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唐美祥
(太湖县汤泉乡林业工作站,安徽 太湖 246400)
太湖县林长制改革工作是在全国上下林业改革的新方向、新形势下开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按照安徽省创建全国林长制示范区实施方案和安庆市林长制五年规划的要求,在林长制工作推进中,以活化林业机制、完善林业基础条件,转化林业科技成果、优化基层林业经营环境为重点,以林业生态建设为主线,探索林业持续高效的发展模式。
1.1 “护绿”的推进方式
一是在自然空间保护工程方面:太湖县根据生态区位特点共划分六大生态功能区,林地林木资源保护底线、湿地资源保护底线、自然保护地底线全部划定。生态红线数据已与县环保部门对接,严格遵照划定红线依法依规开展森林利用与开发,确保了全县森林生态安全。
二是在自然保护地建设工程方面:加强花亭湖湿地巡护监测工作,在人为活动密集的场所开展湿地日、爱鸟周等宣教活动,完成湿地修复10公顷。
三是在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方面:完成了弥陀戴屋、牛镇金鑫、刘羊河口和龙个腾等4个采石场矿山复绿工作,并通过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验收。
1.2 “增绿”的推进方式。太湖县已完成人工造林1.12万公顷、封山育林0.2万公顷、森林质量提升工程0.35万公顷、森林抚育06万公顷;建成区绿化面积15公顷,森林长廊3公里; 2个森林城镇、8个森林村庄作业设计已编制完成,苗木栽植规范。
1.3 “管绿”的推进方式
一是严格落实森林防火“六级包保”责任制,实现了上一轮森林防火期内无卫星热点。建成瞭望塔1座,县级专业消防员100人、各乡镇半专业消防员共450人,火灾查处和结案等任务完成率均达100%;安装野外高清监控视频74套、防火物资储备200万元、防火演练16次、防火巡查员1985人。县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升级改造完成,已正式投入使用。
二是加大林业有害生物管控力度。全县未发生有害生物类林业灾害,无公害率、测报准确率、苗木产地检疫率均达100%;设立固定监测点15个,专业监测员30人,应急处置人员20人,喷烟机、农药、破碎机等物资储备达90万元。
三是加强森林资源管理与执法能力建设。林业执法机构健全,执法人员26人,执法培训52余人次,林业行政案件查处率达100%。智慧平台设备投资资金储备充足,人员培训60人次。
1.4 “用绿”的推进方式
到2021年9月,全县林业总产值27.89亿元,其中林下经济产值0.6亿元。现有国家级林业专业合作社2家、省级8家。正在申报待批省级龙头企业25家、市级龙头企业20家。安徽太湖缘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小池工业园区,总投资1000万元,已正式投产运作。森林旅游人数160万人,旅游收入达6.3亿元。挂牌森林旅游人家18家。林产品网店3家,交易额达300万元;生态护林员1985人,全部是从贫困户中选聘,约占全县总贫困户数5.3%。
1.5 “活绿”的推进方式
编制完成本县天华镇辛冲村等5个村的集体林权“三变”和“三权分置”改革实施方案,相关工作正按时间节点稳步推进。全县新型林业主体总数313家。全县林地投保总面积11.27万公顷,实现了应保尽保;建立“林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1000万元,新增林权抵押贷款150万元。森林叠加保险财政配套资金134.4万元已经县长办公会议审定通过,全县特色经济林投保面积2万亩。
1.6 林长制改革与示范工程相结合的推进方式
一是全面压实林长责任。建立县乡村“三级林长+护林员”组织架构体系,设立各级林长940名,2026名护林员全天候巡护山林;设立林长公示牌244块、护林员公示牌2026块,制作大型宣传牌10块,共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将林长制工作列入年度绩效目标考核内容。
二是林业示范工程加快引领。市级林长制试点示范工程-芭茅山改造工作加快推进,,全县共完成芭茅山改造1.84万公顷,新造林1.67万公顷。该县晋熙镇被评为林长制市级示范乡镇、刘畈乡洪河村被评为林长制市级示范村。
三是各项制度不断完善。在林长制工作推进过程中,进一步健全完善了林长制会议、督察、信息、考核和问责制度,建立了“一林一档”“一林一策”“一林一警”“一林一技”“一林一员”等“五个一”服务平台,落实了“月调度、季评价、年考核”的工作责任机制。
四是改革品牌效应凸显。太湖县林长制改革工作得到了省、市各级充分肯定,国家林草局、省、市有关负责同志多次莅临太湖调研指导,新华社、省市报纸、广播等新闻媒体多次采访报道该县林长制改革工作经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在2018年,我县同时荣获“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和“全国木本油料(油茶)特色区域示范县”两块国字招牌。
2.1 多方面加强宣传。太湖县委宣传部、县林长办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林长制社会宣传工作的通知》,制订培训方案。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第5次会议专题学习了林长制工作内容。全县林业职工大会就林长制工作进行专题培训。各乡(镇)通过印发林长制明白卡、强化林长制培训、制作公示牌宣传标语等多种手段,加强林长制宣传。设立林长公示牌244块、护林员公示牌2026块,制作大型宣传牌10块。举办各级各类培训班30余次,参训人数2000人。发放林长制明白卡3万余份。各级林长、生态护林员、涉林经营主体和林区群众对林长制工作深入了解,社会氛围浓厚。
2.2 强化林长制主体措施。一是加强调研提高工作效率。县总林长、县委书记程志翔连续召开3次太湖县林长制工作调研座谈会,乡、村林长代表,林业经营主体代表,林长制成员单位负责人和相关林业技术人员共70人次参加调研座谈,收集整理支持林业发展措施23条。县总林长、县长朱小兵,县副总林长彭林深入弥陀、刘畈等地造林现场考察林道等基础设施建设,走访涉林企业调查经营现状、了解主体需求,为下一步“用绿”“活绿”产业发展决策搜集基础数据。二是专题部署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县长办公会先后专题研究了叠加森林保险、公路绿色长廊工作。在2019年县级财政配套叠加森林保险保费134.4万元。成立了“太湖县公路绿色长廊建设指挥部”,明确了牵头单位,细化了年度建设任务、建设标准。目前,县“林权抵押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林地经营权流转登记”等2个管理办法正在征求相关部门意见,正准备呈县长办公会审定;三是通过督查强化工作推进。县两查一考办、县林长办对各乡(镇)林长制组织体系、“五个一”平台建设和“五绿”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多次督察。现场制作督察意见书,全县汇总形成督察通报并反馈到各乡(镇)林长办,限时限点办结交办事项。
2.3 注重林业发展实效。一是按照国家林草局《松材线虫疫木和疫区管理办法》,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的原则,以疫木清理为核心、以疫木源头管理为根本的防治思路,组建了20支共300人的专业清理队伍,购买了3台大型疫木破碎机,清理面积1184.4公顷,清理枯死松树3.51万株,超额完成年度清理任务,面积和枯死树清理任务完成率分别达到了100%和170%。二是县、乡、村各级林长上岗组织、指挥、调度森林防火防控工作。清明节期间,全县各级林长共巡山9178人次,护林员巡山9091人次,设防火检查卡口2733个,彻底排查森林火灾隐患,防范化解森林火险风险。共劝阻鞭炮、香纸车辆825一辆、6120人次,制止野外用火31起,打击违规野外用火12起,行政拘留12人,罚款12人,警告62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县苗圃、万秀园生态农业集团等育苗企业今春共销售油茶嫁接苗271万株,绿化苗木135万株,实现苗木销售收入达955万元。万秀园集团下属的安徽乐林农林科技有限公司无纺布育苗容器销往全国各地,今春销售7000万袋,实现销售收入1120万元。该公司“观赏林木种植资源收集、创新及应用项目”荣获了安徽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安徽省科学技术二等奖。四是林下经济蓬勃发展,林业企业套种覆盘子、丹参、前胡、黄精、白芨等中药材面积达到333.4公顷,林下养鸡达30万羽。全县培育野生动物养殖户17家,养殖品种有梅花鹿、黄麂、野鸭、黑斑蛙和蛇类等9种。其中,今春黑斑蛙养殖户达9家,春季种蛙数量达到65万只,年可养殖成蛙2.4亿只,可实现年销售收入3840万元。可有效帮助林业经营主体实现以短养长。
3.1 边远山区造林难度大。林长制改革是顺应当前林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的一大举措。太湖县早在2017年芭茅山改造时,全县2000公顷芭茅需要彻底的铲除,
3.2 全县增绿、管绿任务十分艰巨。早在2019年芭茅山改造任时,全县还有近2000公顷,芭茅山(含零星芭茅山)需要彻底铲除,剩下的芭茅山地块全部是偏远、人迹罕至、立地条件很差或者林权难以流转的地块,如何进行攻坚拔寨,对于各级林长都是挑战;在管绿任务中,森林防火、松材线虫病防治工作在一段较长的时间内仍然是各级林长头上的高压电,如何持续做好既通过人工防范进行治标,又通过森林培育进行治本,还需要我县各级林长深谋远虑、群策群力,芭茅除治和新造林抚育工作是今后林长制工作的重中之重。
3.3 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加强。太湖县是一个山区大县,又是深度贫困县,林区生产和防火道路、蓄水灌溉设施、森林防火隔离带、森林旅游道路等基础设施很不完备,严重影响造林成活率、森林防火等重要工作,制约和影响林业发展,经营主体在林道建设等方面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精力,这些困难严重挫伤经营主体的积极性,影响林农增收,还需要争取省、市各级林长给予高度关注和关心。
3.4 保障措施有待进一步强化。经费和保障仍然需要加强,实施林长制改革以来,解决了机制体制问题,但各级出台的惠林政策不多,对各类型经营主体参与林业工程建设补助标准偏低,远低于山区实际造林成本。省级出台的国家生态(公益林)补偿奖补政策操作性不强、市场主体活力不足等现象是制约我县生态建设步伐的重要因素;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配套措施相对滞后,森林资源评估、收储、担保、抵押等服务体系仍不健全,林权融资难、林农贷款难、担保难,银行监管难、资产处置难等“五难”问题依然存在。
4.1 定好林业发展政策与方向:一是进一步加大林业投入,运用好林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开展森林叠加保险,防范和化解林业生产经营风险。二是培育壮大新型林业经营主体。对投资兴办毛竹、油茶等精深加工企业和国家、省、市级林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实行以奖代补,予以扶持。对积极争创知名品牌给予奖励。对林产品加工项目优先给予信贷贴息支持。三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对林下种植面积3.5公顷以上的经营主体,按200元/亩进行补助。四是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对投入生态游、体验游等森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的,按总投资额的一定比例进行奖补。对森林旅游项目开发给予融资政策支持。
4.2 解决林业基础产业发展难题:一是支持林区基础设施建设。结合乡村振兴,加快森林城镇、森林村庄、森林长廊建设,并对经营主体自建的林道、排灌、电力等基础设施投入按一定比例予以奖励。二是全面完成芭茅山改造任务,进一步巩固造林成果。将芭茅山改造造林补助起始面积调整为0.35公顷,补助标准和年限保持不变,奖励起始面积调整为3.5公顷。将2013年以来的芭茅山新造林(竹类、油茶)抚育期由4年延长至7年,补助标准100元/年/亩。三是创新林业绿色金融服务。落实“林长制”项目贷款7.8亿元,积极推行林权抵押贷款,为“五绿”任务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全面建立林地经营权流转证制度,并赋予林地经营权流转证抵押融资权能,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四是解决林业生产用地供给。调整优化自然保护地、公益林规划,安排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确保林业生产设施、保护设施等必须的用地需求。
4.3 优化林业发展环境,活化林长制机制:一是加大林长制改革宣传。广泛宣传扶持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入宣传产业发展的先进理念、科学方法,营造全社会管林护林、关心支持林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浓厚氛围。二是深入推进集体林地“三变”和“三权分置”改革,激发林业活力,促进经济林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经营。支持组建经济林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会和专业协会。三是加强县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建设,强化林权流转服务和交易监管。推行林地经营权流转和林木所有权证发放,并赋予其抵押贷款、申请林木采伐等权能。四是加大科技兴林支持力度。对获得国家林业技术专利、省审定的新品种、新技术成果和科技兴林示范户分别予以奖励。五是严格落实“三级林长+护林员”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和健全森林资源管理、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网络,保证全县森林资源总量持续增长。
4.4 强化林业技术服务与推广:一是加大林业技术人员培训、种质资源监管力度,加强先进技术、新品种引进推广,鼓励花卉苗木产业发展,并对引进应用新技术、新品种的生产经营主体进行奖补。二是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指导林业经营主体量力而行、适度规模种植、集约经营、营销宣传,确保林业产业及林下经济提质增效。三是各乡(镇)、村级林长积极协助责任区内林业经营主体做好林地流转等群众工作,协调处理生产经营中矛盾纠纷,优化营商环境。
4.5 进一步压实林长制责任,多到基层林业企业调研:一是建立林长联系重点林业企业责任制。县级总林长、副总林长联系市级以上林业龙头企业;各乡(镇)林长、副林长分别联系责任区林业企业,确保全覆盖,帮助解决生产、经营存在的问题。二是由村级林长统筹负责解决本村责任区内零星芭茅山消除工作。三是强化考核问责。强化目标管理,健全考核评价体系,将林长制工作列入各乡(镇)党委、政府和林长制会议成员单位绩效考核内容。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