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解读——效益分析

时间:2024-08-31

吉丽丽

(中共临汾市委党校,山西 临汾 041000)

高标准农田建设能够显著提升我国的粮食生产能力,同时也可有效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性与安全性。近年来国务院批复的规划之中将粮食生产目标作为重点,确定了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成为各地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指导性文件。

1.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意义

近几年来,我国极其重视农田的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规划政策措施早已经被提出,基于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影响极其重大,因此,国家每年都会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扶持力度。对高标准农田的定义是指平整的土地,连片进行开垦种植,种植的基础设施齐全,配套农电,维持土壤的肥沃性,具备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有较强的抗灾能力,适合于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和管理模式,并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农田高产稳产。

站在社会民生的视角上来分析,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提高我国粮食和重要农作物的质量,确保其安全,满足我国国民对粮食的需求量,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而且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能有效地利用耕地,用科学的管理方式建设农田,加速了绿色农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的生活条件,是国家和人民的福祉。从国家的长期发展战略来考虑,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能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战略目标。

此外,建设高标准农田还有更深层次的意义,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来,我国生产的粮食总量逐年上升,但是粮食的储藏期比较短,储存数年后,粮食就无法当作食物,只能用于其他产业,即用于工业或是当作饲料。针对这一情况,国家改变了战略部署,把传统大规模建设大型粮仓的方式,改变成将粮食储存在农田中,以备不时之需,实现真正的藏粮于地,而这也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真正意义,这也将成为我国未来几年“三农”工作的重要任务。

2.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目标

在《规划》中详细地提出了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目标,要求在2021年至2030年期间,发展高质量高标准的农田建设,要改变我国传统的耕作方式,将分散的农田集中一起,进行统一的规划,连片进行种植,确保无论是发生旱季,还是发生水涝时,都能保障农田的收成,注重节水节肥,提高农田的产量外,还需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目标是为了打造高产量的口粮田,一季度能产出千斤粮,两个季度则要达到吨的产量,能满足我国民众对粮食的需求,确保我国的粮食安全,避免出现需要进口粮食的现象。逐步升级改造传统的农田,争取先把大中型灌区的高效灌溉区域升级转型为优质的高标准农田,在两年后要完成十亿公顷的基本要求,确保能达到1万亿斤以上的粮食生产能力。三年后,高标准农田的面积要达到10.75万公顷,而且还要不断地改造升级传统的农田,至少要达到1.05亿公顷,确保粮食的产量稳定持续上涨到1.1万亿斤以上。八年后,即2030年时,需要建设高标准农田12亿公顷,改造升级传统的2.8亿公顷的农田,确保粮食的产量能达到1.2万亿斤以上。与此同时,还要统筹规划高效节水灌溉,将其和高标准农田一同发展,在规划期间,计划建设1.1亿公顷的新型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在第十三年,经过持续地更新和升级,我国高标准农田的数量和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在全国范围内普及数字农田,并且不断地深入推广和应用,进一步为我国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生产总量提供有力的支持,确保其市场的供需平衡,解决国民的基本温饱问题,形成更高效、更合理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粮食生产经营体系,保障我国用粮的安全。

3.规划的重点

3.1 高标准的表现

首先是农田质量高。土地平整,土壤肥沃,田成方,林成网,同时道路互联互通,渠道之间的连续性较强,为机械化生产和规模化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其次是高产出能力。产能可提升1~2成,约为100公斤的产能。再次是高抗灾能力。干旱时可及时浇水,洪涝时可及时排水,遭遇大灾后减产,小型灾害产量基本不变,日常多处于增产状态。最后是水资源利用率处于较高水平。要减少水资源、肥料、人工、药物的消耗,切实提升规模化经营产生的综合效益。

3.2 推进的方式

基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任务及区域布局,要集中各方力量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及粮食生产功能区及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同时也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大中型灌区内的有效灌溉面积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要求。

3.3 管护的措施

保证农田应用的合理性,一方面要保证农田建设的质量,另一方面也要加强管理与应用。规划明确指出若要建设高标准农田,一方面要建立科学完备的农田设施管护机制,同时也应加强永久基本农田建设,采取科学的保护措施。农业农村部门也要积极指导地方主动建立与当地实际相适应的管护资金筹集制度和标准,地方也应借助政府补贴、经营主体支持和水电价改革的支持完成建设筹资工作,满足日常工作中的资金需求。

3.4 中央财政保障《规划落实》的策略措施

首先,积极推动资金整合与投入。整合原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土地整治专项资金及高效节水灌溉农田水利专用资金,创建农田建设补助资金,以此全方位提升资金利用的质量和效益。其次,要重视高标准农田建设,建立健全资金管理制度,依据共同事权属性,创建科学有效的保障机制。最后,要采取多种保障措施。财政部需以职责分工始终坚持提质与提效兼顾的原则,以此促进各地区已建高标准农田改造。

4.建设高标准农田的效益分析

4.1 经济效益

现阶段,虽然我国的国土面积大,但是我国耕地情况却不容乐观,主要是因为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可用于耕地面积却极少,而且耕地的质量普遍偏低,70%以上的耕地面积无法得到充分的利用,无法充分地开发土地资源,耕地的质量总体达不到要求,甚至部门耕地是属于无效耕种,缺乏足够的后备力量。再加上由于我国国土面积跨度较大,导致了光照、土壤等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部分地区的土壤资源极其贫乏,导致出现了较大的地区差距。而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能提高农田的产量,而且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有利于发展农产品品种的多样性,维护了农业生态环境,是持续提高耕地的品质和我国农业整体生产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规划》中提出,高标准农田建成后,将新建高标准农田的亩数可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0公斤左右,改造升级传统的农田的亩数可增加粮食综合生产能力80公斤左右。而且农田在节水、节能、节肥、节药、节劳等方面都能取得显著的成效,大体上能亩均每年增收节支约500元。规划实施后,每年可增加粮食综合产能1000亿斤左右。选用节本增效技术,对提高农户的收入有显著作用。以我国首个农业综合发展试点固安县作为例子,基于固安县在首批建设高标准农田工程项目里,因此担负着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目标,但由于该地区的地理位置是处于缺乏外来地表水的地区,对此在灌溉农田时,基本上都是借助浅层地下水。早期,虽然已建成的口井有两百多眼,但是由于井深不到100米,导致了出水不足,而且分布不均衡,造成了大多数农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坡度不合理,最终加大了浇地的难度,严重浪费了水资源。同时,由于农田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较低,因此对该地种植的农作物产生了一定的不利作用。2014年开始,国家在固安县投入了精力,开始建设高标准农田,促进了该地区的农业发展,在农业一体化发展的同时,还积极开展了节水高效种植、高效大田种植等实用技术的应用。

由此可见,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发展高效的生态农业,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确保了国家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在经济效益方面上,建设好的高标准农田不但能解决农村基础建设的不足之处,而且提高了农田的抗灾能力,确保旱季时,农田不缺水,而当出现涝灾时,农田可自行进行排水,从而降低了农业的抗风险能力,有助于拓宽农户的收入渠道,增加其经济收入,改善了农村的生活条件,以便可以吸引更多的农户回归农村耕种,为发展优质、高效的农业提供了基础。同时,高标准农田的建设也有助于优化我国农业产业的结构,将原本单一的农业产业结构渐渐升级转型为多样化的农业产业,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

4.2 社会效益

建设高标准农田对社会的影响力也比较大,具体有三个方面的社会效益。第一是稳定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需,加强了安全系数。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可以有效地促进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增加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产量,提升其生产能力,在保证农田稳产的基础上,向高产的目标奔进。而且高标准农田的发展有助于提升农田的抗灾能力,促使其形成抗旱、抗涝、稳产、高产的优质农田,保障了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安全。在《规划》中指出到2030年,在全国范围内,高标准农田的面积要达到12亿公顷,再加上目前现阶段我国现有的高标准农田,完全可以保证农田粮食的产量能达到1.2万亿斤以上,基本上能满足我国粮食的自给,维持市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供给,保证了我国粮食作物的需求量,提升粮食的安全系数。

第二是加快发展高品质的农产品,除了保障粮食的市场需求之外,重要的农产品的发展也是极其重要的,因此要重视发展高品质的农产品。在建设成高标准农田后,将会提升我国农业的发展规模,从传统的种植模式逐渐升级转型为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的生产种植模式,从而不断地增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达到一定的规模,减少生产经营的费用,提高农民的经营收益。而且建设高标准农田还能推广农业新品种的研发,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开发,提高新装备的应用,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生产方式和资源利用方式的转变,提升了农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推动高质量农田的发展,建设绿色农业,提高农产品品牌知名度,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的核心竞争力,全面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战略目标。

第三是建设高标准农田能提高种植粮食的农户的工作热情。建设高标准农田有利于改善农村的基本结构,提升耕地的地质,从而提高农业的生产环境,增强农业的竞争能力,激发广大的种粮农户的积极性。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推进农村现代化的助推器,高效利用耕地,科学地规划农田种植,促进了高质量农产品的收成,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从而不断地调动农户种植农田的积极性,实现乡村振兴。从另一个层面来讲,建设高标准农田,既可填补农村基础建设不足,又可以保障旱地有水可灌溉,而发生涝灾时又可排出,增加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并可推动农业整体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减少农民负担,改善农民的生存条件,改变农村劳动力流失的局面。

总而言之,农田是确保我国农业发展的根本,也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农田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我国的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在建设高标准农田的规划中,《规划》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即要从土地整治、改良土壤、灌排沟渠以及加强田间道路的建设等方面入手。由于需要建设高标准农田,因此会持续完善农村的基本设施,将我国分散的耕地集中建设,进行连片的种植,加强节水节肥工程的建设,从而提升农田的稳产高产。而在这些规划中,可以看得出来,不仅包含了软件部分的建设,而且也包括硬件设施设备的建设。从近几年的建设成果也可以得知,建成高标准农田以后,能够显著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粮食生产能力和防灾抗灾减灾能力,建成后项目区粮食产能平均能够提高10%~20%。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