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海红,张光涛
(1.山东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264005;2.烟台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系,山东 烟台 264670)
TA理论视角下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沟通模式*
李海红1,张光涛2
(1.山东工商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烟台264005;2.烟台职业学院 建筑工程系,山东 烟台 264670)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本质上都是与学生的内在经验世界相关,在从业人员的素养、教育方式上二者有差异,但亦有同一性。文中基于TA心理学理论的视角,分析二者教育沟通模式的差异性,从而为施教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探寻到最合理有效的沟通方式。
关键词:TA理论;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
在高校的学生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两种主要途径,两种教育相互作用、相互配合,有助于学生健康地成长。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认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有着密切联系,任何一方好了,都有利于另一方工作的开展。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二者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同一性表现在: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以及意识形态的同一性;差异性表现为工作内容、理论基础、工作方式以及与工作对象的关系等方面。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都是通过人际沟通的过程实现的,沟通模式的合理性、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教育的效果。文中基于TA心理学理论的视角,对二者的沟通模式进行分析比较,阐述二者沟通模式的差异性,从而为施教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探寻到最有效的沟通模式,推动教育目标的达成。
1TA理论的主要观点
TA(Transactional Analysis)理论又称为人际交互作用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埃瑞克·伯恩提出,该理论从人格的角度对人际沟通进行了全新的解读,分析了个体在人际沟通中的自我状态及由这些状态所形成的人际沟通模式。
1.1 个体的自我状态
埃瑞克·伯恩认为个体的人格是由三种不同的心理状态构成的,这就是“父母我” (Parent ego state)状态、“成人我” (Adult ego state)状态、“儿童我” (Child ego state)状态。
①“父母我”状态
指个体从父母(或是其他具有父母般影响力的人)那里拷贝来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这些信息会在个体心中形成固定的思维与行为模式,我们会以这些信息规范自己或评定他人的行为。因此,当一个人表现出父母我时,其思想、情感、行动、谈话等反应方式都同他还是孩子时他父母的反应一样。而父母我又分为营养型父母(NP)和控制型父母(CP):
NP型父母(Nurturing Parent)。即营养型父母状态,常会表现出温暖、关怀、安慰、鼓励的一面,觉得别人的需要比自己的需要更重要。其表现是用温和的语调说“别担心……”、“我帮你……”,肢体表现有拍拍对方的肩膀,给对方拥抱等,传递温暖感。
CP型父母(Critical Parent)。即控制型的父母状态,通常表现为统治人、训斥人、教育人等权威式的作风,其经常会用“你应该……”、“你不能……”、“你必须……”、“你要……”的口气说话,而且说话的过程中表情严肃认真、皱眉、叉腰、伸指头等。
②“成人我”心理状态
具体表现为理性、精于计算、尊重事实和非感性的行为,用比较冷静的语调说“我个人的想法是……”、“为什么……”、“怎么样……”、 “是什么”,成人自我状态可用来处理此时此地的问题,帮助我们过一种有效率的生活 。成人我的形成始于人出生后的第十个月,但在最初的几年里,成人自我状态是很脆弱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阻碍。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体不断地在新的环境中学到有效处理问题的方式,各方面的能力得到增长,成人自我也变得越来越强大。
③“儿童我”心理状态
指个体的思想、情感、行为、谈吐等反应完全如同他儿时的反应一样,其反应多是情感性的,儿童我又分为自由型儿童(FC)和适应型儿童(AC)两种状态:
FC型儿童(Free Child)。即自由型儿童状态,富有想象力和创造力、思路开阔,但喜怒无常、任性、好出风头,关注自我的需求和感受。自由型儿童状态所包含的自发性、创造力和直觉力,是工作成就的基础。
AC型儿童 (Adapting Child)。即适应型儿童,这部分人听话、服从、讨好、友爱。其特点是撒娇或带有恳求与无助的味道,行为举止雀跃欢呼高叫,拍掌叫好。
伯恩认为,上述五种状态各有其适应价值及其存在的问题,任何一种人际关系的互动都是这几种状态间的互动,只不过每个人主导状态的类型不同而已。
1.2 人际交往类型
伯恩认为,根据自我的三种状态,交往的双方在相互作用后至少会产生九种沟通的形式,我们可把它们归纳为两大类:平行或互补沟通、交叉沟通。
①平行或互补沟通(如A-A沟通模式)
即双方间的交互作用保持一种平行关系(互补关系),那么交流就可以继续下去。也就是发出反应的自我状态是原来所期待的自我状态。 如双方都以“成人”心理出发进行交谈,彼此心平气和,以协商的口吻进行客观的、理智的相互作用此类沟通可使交往双方的对话顺畅无限地进行下去。
②交叉沟通(如AA-PC)
即作反应的自我状态非对方所期待的自我状态,此类沟通会使沟通双方产生人际冲突,从而导致信息交流的中断,如学生从“成人”心理出发进行交谈,而老师从“父母”心理状态出发,以训斥“儿童”的方式交谈,结果使得对方感到压抑,交流就会中断。
2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的比较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都存在着施教者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互动,但二者在沟通方式上及达到的效果方面是有所不同的,我们根据TA理论中关于人际互动的阐述对二者常见的沟通模式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探讨有效的沟通模式,保证沟通的效果。
2.1 心理健康教育沟通模式的分析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指心理咨询)主旨在于为学生的心灵成长服务,关注学生的心理世界,引导学生学习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和技巧,掌握心理健康基本知识。其包括的主要工作就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的教育及心理辅导。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施教者扮演的角色多为引路人、引导者、支持者、陪伴者等,需给学生同理心、支持鼓励,在必要时对学生进行引导,陪伴学生共同成长。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好比两人结伴去旅行的伙伴关系,心理咨询师呈现出的自我状态多有NP、A状态。通过这两种状态的呈现,向学生传递关怀、爱,让学生在自由、安全而温暖的氛围下接受相应的影响或指导。根据TA理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心理咨询师与学生的沟通模式有如下几种:
①NP-C状态
心理咨询师以“营养型父母”状态出现,表现为对学生的尊重、热情、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及真诚,相信学生有自我实现的潜能,相信学生有自我修正的能力。学生多以“AC或FC”的状态呈现,表现为心智不成熟,缺乏自我分析或解决问题的能力,考虑问题多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有无助感。
当学生以不成熟、无力感的状态面对自己时,心理咨询师通过NP状态里的共情理解使得学生产生了情感的共鸣,感受到了被人理解、被人关心,双方在一个充满安全、自由、温暖的氛围里发生相互影响,因此二者间的沟通就会持续进行下去。
②A-A状态
沟通双方都是以“成人我”的状态呈现,都能比较理智的看待自己和对方。此类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领悟性强,心智相对成熟,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能力。当双方都能理性的看待问题,坦诚相待时,其沟通的进展会比较快,问题解决也会提升。
这两类沟通类型均属于上面阐述过的平行沟通或互补沟通,即刺激与反应间是平行的,这种沟通模式是正常有效的人际类型,也符合人们的预期。因为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者非常重视与学生信任关系的建立,如果双方出现了交叉沟通,双方间和谐的关系无法建构,学生会对教育者充满怀疑、抵触情绪等,那心理教育过程就可能会终止。
2.2 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的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旨在于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的培养服务,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思想品德等,施教者多把教育定位于社会和政治的需要。因此,教育过程中以社会规范、集体规则、伦理道德及法律法规为基本准则对学生施加影响。教师多以权威者或说教者的身份呈现在学生面前,即TA理论中的CP状态偏多,过多强调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统一性,常忽略学生的个体差异,教育过程中易出现人际冲突或者工作流于表面形式[1],没有被学生内心真正认可或接受。从思政工作的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相对较为丰富和复杂,常见的主要有如下类型:
①P-C状态
此类沟通模式可细致分为NP-AC、NP-FC、CP-AC和CP-FC四种沟通类型,这四种模式中最常见的就是CP-FC或CP-AC。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施教者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应是平等的,但实际工作中,施教者会自觉不自觉地以严厉型父母自我状态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即以一种命令或权威的口吻向学生发布命令,如果此时学生处于自由型或适应型儿童自我状态, 则双方的沟通可能会流于形式,产生冲突,或者学生表面表示认同教育者的话语,但内心不接受,甚至会对老师产生抵触情绪,进而做出更加不适宜的行为。
②A-C状态
这种关系状态中,一方呈现的是成人我的理性状态,另一方呈现的是心智不成熟的儿童我状态,双方在沟通过程中不在同一个话语层面上。这种关系状态容易出现交叉沟通的现象,无法深入沟通下去,但如果施教者能通过成人我的状态对学生加以引导,此类关系可加以修正。
③C-C状态
沟通双方均以儿童我的状态面对对方,容易感情用事,缺乏理性的判断和思考。双方容易冲动,发生争吵,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④P-P状态
双方都以父母状态面对对方,如果均是严厉型父母状态的话,那双方都不想倾听或接纳另一方的意见,好固执己见,容易出现沟通的僵局。
⑤A-A状态
双方都以较理性的姿态面对对方,能够心平气和的谈论问题,这是较为理想的沟通模式。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发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模式中既有平行沟通也有交叉沟通,而很多教育者采用的就是不合理的交叉沟通,把施教过程变成一个说教过程,无法走入学生的内心。
3总结
3.1 二者沟通模式的差异性
心理健康教育的动机来自于学生,以学生为主导,其教育活动建立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一般要求学生主动求助或有主动改变的意愿[2],至少不能对当下的教育活动有反感或排斥态度。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沟通关系本身不存在强制、硬性等因素在里面,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存在利害关系,双方之间是完全的平等关系。而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始终秉承“价值中立”的工作准则,即对学生行为或观点的社会价值不做评价,保持中立,对价值内容不进行干预,充分体现了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尊重与理解。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双方间的沟通模式必须是平行式沟通或互补式沟通。
思想政治教育通常从社会角度出发,最终目的是社会和群体的和谐发展,它以外部的社会要求为根据,强调社会性与共同性的发展,围绕如何培养出一个符合社会要求的人开展工作,因而具有明显的社会功能。教育的动机大多来自于教师,学生一般不会主动寻求帮助,因而以教师为主导,其教育活动往往具有一定强制性,即不论学生意愿如何都必须接受教育。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往往依靠强大的行政力量而采取灌输、奖励、处罚等单向交流方法。另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以辅导员、班主任、学院领导为主,其本身的社会角色与学生的利益会直接发生联系,掌握着学生的奖惩、个人发展等事宜,二者的地位充斥着不平等[3]。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双方间的沟通模式多以交叉沟通为主,学生在受教育过程中会出现表里不一致、顶撞老师甚至报复等行为。
3.2 有效沟通模式的思考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方法和手段上既有交叉又有不同,正确的做法是取长补短,发挥各自的优势,相互结合。
个体的思想与心理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心理是思想的基础,思想的发展变化要受心理的影响和制约,而心理活动的方向又受思想的支配。现实中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往往交织在一起,是分不开的。作为学生,他们所遇到的各种现实矛盾与问题,多是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相混杂。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象都是学生,关乎学生内在世界的建构,施教者必须充分认识到双方间平等沟通交流的重要性,要达到真正的教育效果,让学生能从内心里接受教师的教育和影响,必须采用平行沟通或互补沟通模式,尤其以A-A沟通模式(成人我-成人我)为最佳,此类沟通模式能够增强学生的“成人我”的效能[4],提升其理性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自己能有效处理面对的问题。如果在教育沟通的过程中,出现了沟通的中断或冲突现象,可采取一个修正关系的共同原则,即采用平行型沟通缓和矛盾,再以自身的A状态激发对方的A状态。所以,教育沟通中最有效的交互作用是成人对成人的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1]樊富珉,王宏宇.论心理辅导的哲学基础[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5):86-90.
[2]范美香.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探究[J].教育探索,2007(1):104-106.
[3]唐志国,高涛.交互作用分析在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6):235-236.
[4]刘欣.沟通分析理论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应用的研究[J].教育探索, 2007(2):96-97.
(责任编辑孙胜文)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382(2015)04-0031-04
作者简介:李海红(1978-),女,山东牟平人,山东工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基金项目:山东工商学院青年基金资助项目(编号2013QN077).
收稿日期:2015-11-1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