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时间:2024-08-31

王 宁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模式与路径研究*

王宁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继续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8)

摘要:开展社区教育是高职院校办学宗旨的体现,也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良好选择。高职院校应以适合院校实际的模式,有计划、有步骤的选取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课程、为驻区企业开展“量身定制”式的人才培养等几条路径,开展满足社区需求的社区教育。

关键词:社区教育;高职院校;模式;路径

继续教育是面向学校教育之后所有社会成员特别是成人的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要“更新继续教育观念,加大投入有力度,大力发展非学历继续教育,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社区教育作为继续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社区居民的迫切需要,也是构建终身学习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措施。但社区教育开展以来,高校作为教育战线的主力军,参与社区建设的程度却比较有限,特别是高职院校参与的程度较低。

1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重要意义

1.1 开展社区教育是高职院校办学宗旨的重要体现

高职院校办学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其中的“以服务发展为宗旨”,阐明了高职院校办学要服务于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但由于高职院校办学各有特色,长期以来,形成了服务于行业建设发展多、服务于所在地区区域建设少,服务于学生多、服务于社区居民少的现象。特别是有的高职院校教师片面地认为只要培养了学生就是服务了社会发展,没有从办学的宗旨、办学的环境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高职院校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企业发展共同需要下应运而生的,具有鲜明的行业特色和区域经济特征。因此,高职院校更应立足行业、服务地区,发挥教育功能和文化资源优势,开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的社区服务。

1.2 开展社区教育是社区居民和驻区企业的迫切需要

社区居民按年龄可分为老年、中青年和少儿,按户籍可分为本地原住民和迁徙人员,按学历或工作情况也可以进行分类,不同类的居民对教育都有着不同的需求。随着社会的进步,居民的工作和生活都需要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生活困难群体 、失地农民和全职主妇学习的需要更迫切一些。社区教育是满足新市民生存发展、身心健康的需要以及满足其交流、文化、娱乐等社会活动的需要,是加快城镇化进程的推进器[1]。同时,驻区企业随着事业发展,不仅需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培养,还要面对技术和市场变化,随时开展新技术的培训推广。这些学习需要虽然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获得,但是相应的社区教育确是最符合各社区实际状况、最便捷的教育途径。

1.3 开展社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对终身学习的概念定义为“通过一个不断的支持过程来发挥人类的潜能,它激励人们有权利去获得他们终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识、价值、技能与理解,并在任何任务、情况和环境中有信心、有创造和愉快地应用它们”。终身教育体系的核心思想是系统为个人提供一生参与有组织的学习机会,使其不断学习、提高综合素质,适应社会发展和自身发展的需要。社区教育旨在通过提供学习条件和学习机会,提高社区全体成员整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作为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载体,成为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

1.4 开展社区教育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转型发展的优先选择

高校继续教育为学员提供了多种类型的接收继续学习培训的机会,多年来已经成为毕业生和社会从业人员提升学历水平,进一步提高知识技能,改善素质状况的重要途径。但多年来继续教育在民众心中的功能认知主要是获取学历,高职院校也被习惯性地错误认为其继续教育对象是以高中落榜学生、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为主,教育类型也以学历教育为主。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随着高中生源人数的连年降低和高考录取率的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继续教育必须在新形势下转型发展。从规模化向内涵化发展转型,从由学历为主向以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并重转型,从以高中、中职应届毕业生为主要教育对象向以有实际学习需求的社会在职员工为主转型。这些转型也必然要求管理机制、办学模式的改进。在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中,面向社区居民、企业一线员工的教育培训是继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是具有旺盛教育需求的继续教育市场,服务社区居民是高职院校继续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良好途径。

2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现状与问题分析

2.1 高职院校不够重视,认识不到位

高职院校升格发展历史较短,但发展的标准和要求并不低。在十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高职院校既要打破中专式管理观念,又要防止成为本科的“压缩饼干”,经历了几轮有评估体系指标指导的建设,现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各学校的专业建设、实训条件、师资实力、毕业生就业状况等方面都各具特色。但由于发展时间短,高职院校虽已在专业建设、科研、校企合作等方面都有长足发展,但在主动开展的社会服务方面,大多局限在为行业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很多学校对服务发展宗旨涵义的理解不全面,不重视院校服务地方区域发展,只重视搞好高考招生的全日制学生的教育培养,甚至连职业技能培训都满足于完成规定的培训量任务。这些造成了高职院校主动参与度不高的局面。

2.2 社区居民不够认可,参与不积极

高校经过前阶段的发展,新校区大多处于相对较远的大学城,和所在区域的居民区有一定的距离,学校面积大也造成了校校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社区居民和学校的接触目前还主要是使用校园的文体设施、共享美丽的校园环境,有的居民会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还促进了学校周边餐饮商业的发展。但社区居民对于如何便捷地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学习和提高,并不十分了解。社区服务强调社会效益,注重福利性、公益性,社区居民本会产生极强的认同感。但社区的基层部门需要承担更多行政事务,难免导致社区服务作用不突出,社区服务时间少于行政工作时间[2]。 而且目前社区服务项目也不能完全满足居民的需求,养老服务、幼儿教育的多,其他教育类的少。社区服务的现况造成了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认识不足,居民和学校距离远又造成了互相了解不足,加之社区服务人员(社工)目前数量短缺,相对素质偏低,本科院校培养的社工不愿意或无法从事社工一线工作。这些都造成了社区居民对社区教育不够了解,态度不够积极。在一项面向社区居民“高职学校在社区发展中最应当尽到的义务是什么?”的调查中,45%选择“培养高素质人才”,34%的人选择“传播科技文化”,9%的人选择“社会人员培训”,少数人选择“文卫体活动”,这一结果说明,社区还是在传统的人才教育职能上看待高职院校的社会作用[3]。

2.3 政策条件比较有限,无长效机制

高职院校参与社区教育既需要行政管理方面的政策保障,又需要自身管理机制的配合和财力物力的保障。但目前政府出台的政策法规宏观层面指导性意见多,尚需要有针对性的而进一步完善,尤其是如何制定科学的规划、统筹指导各方,如何组织管理、经费投入等方面迫切需要完善。有的以市为单位制定了一些管理办法,比如广州市萝岗区制定的《广州市萝岗区社区教育三级办学管理办法(试行)》,对当地的社区教育起到了有力的规范和促进作用。高职院校自身也缺乏相关的管理机制,如缺乏将社区教育任务纳入教学任务的管理制度,缺乏将教师社区教育课时纳入教师工作任务和评价的制度,缺乏资金来源于经费管理方面的制度等。

2.4 教学条件资源有限,力所不能及

按照目前高职院校的规模,以现有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日常教学工作和院校承接的职业培训任务量,不少教师已经是满负荷运转,实验实训场地容纳的学生数也有限。要再协调一部分教育教学资源开展系统性的社区教育,有的院校实在是难以完成。加之高职院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考验,在高考生源逐年下降、社会对高职存在偏见的严峻形势下,高职院校会更加着力于内涵建设和发展,暂时还无法投入相应的精力和财力物力面向社区开展服务。

3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模式探讨

3.1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现有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主要有以下类型:一类是主动社区化办学。高职院校社区化办学就是高职院校以所在社区为中心办学,服务社区、依靠社区、发展社区的办学过程和模式。具体而言,就是要使得高职院校成为社区的高职院校,这种高职院校是以社区为中心的高等职业学校[4]。 常见的做法,有的是在高职院校的基础上加挂社区学院牌子,有的是与现有社区学院组建社区教育联合体,有的是与社区街道办共建社区学院或社区教育中心。一类是被动参与社区服务。在高职院校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配合社区开展的活动,参与一些教育工作。这样的参与方式具有阶段性和随机性的特点,一般是根据社区的要求和安排,学校根据各自的情况也许有很多偶发的原因,让这些服务成为一次性的公益性活动。

3.2 高职院校要结合实际创新社区教育模式

现有的两种常见模式,高职院校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优选、组合,或者进行适合自身特点的模式创新。还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结合社区需求进行选择。

社区化办学,能最大限度的发挥高职院校服务区域发展的作用,可以针对所在社区区域需求调整专业和人才培养方向。但目前高职院校各具行业特色,所依托的行业都是“大区域”的概念,辐射范围常常是全省或临近几个省份,不能因为社区的需要就立即或全部改变多年办学的特色。所以,越是行业特色、专业特色明显的高职院校,在进行社区教育规划的时候,越要清楚地认识和有效地协调自身特色和区域需求关系。

因此,大多数高职院校不一定要单独建立社区学院或完全社区化,可以委托各校继续教育专职机构负责,在借鉴国内外社区学院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主动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结合实际的社区教育。高职院校可以在完成自身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任务的同时,合理安排教师和教学资源,采取灵活的办学形式开展社区服务,建立终身教育服务平台,成为社区居民身边的学习机构。

4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主要路径

要想主动开展好社区教育,高职院校不能“自己有什么菜就端上什么菜”,而是必须按人群、按需求进行分类,分析不同人群需求的特点,采取恰当的教学方式,然后整合资源,选择合适的路径融入社区教育。院校可以分几步走,一类一类地逐步开展,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社区实际,逐渐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社区教育体系,为不同的对象提供不同优质的教育服务。

4.1 为社区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课程

高职院校学历继续教育层次是专科,专业和专业数量依托全日制专业设置。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社会成员学历结构比多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社区成员知识需求是多方面的,绝不仅仅局限在部分专业内。所以高职院校不能局限于只为居民提供学历教育,而更多地是要对应需求,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以灵活的方式提供给社区成员便捷的学习。无论学校的情况如何,都有能力提供一些特色的精品课程。社区相关管理机构统筹管理,将社区居民所需的课程清单统计出来,一个学校满足不了,还可以整合社区内多所学校提供。可以排出教学计划,分专业技术类和生活修养两大类,每个月分别上一定的课时;可以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开设网络公开课,课程体系按照专业人才培养建设。学员既可以选择感兴趣的一门课程试听学习,也可以学习系列课程。如果学完要求的一定量的课程,学校还可以给予学时学习证明。比如,可以针对老年群体开设体育保健、心理情绪调试、书法国画类等课程;针对中青年居民开设党性素养、法律常识、家居装饰、电脑常见小故障诊断与修理、演讲与口才、计算机基础操作训练等课程;针对家庭妇女开设艺术插花、演唱技法等课程。

4.2 为技术人员开展高级技能的专项培训

高职院校擅长开展各类中高级技术技能培训,同时开展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社区居民来自各行各业,不少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提升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教育资源情况,利用周末节假日时间,面向社区开展这样的专项培训。社区有条件的,院校可以送教上门。居民对院校开展培训情况了解不多,学校要加强宣传,说明培训内容、教学方法,可以辅导学员考取相应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4.3 为驻区企业开展量身定制的人才培养

驻区企业的发展关乎社区的和谐发展。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企业也很重视员工的培养成长。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每年会制订员工内培和外培计划,会安排专项资金鼓励员工参加在职学习。目前除了超大规模的企业会有自己专门的培训机构外,一般的企业都是采取组织内部高水平员工对内专业技术内训、组织参加外部培训机构的非专业知识外训、鼓励员工自己选择学校和专业进行在职学历教育学习的三种方式进行员工继续教育培训学习。但是这样的方式,存在着三个问题:一是内部高水平员工数量、时间比较有限,难以满足培训需求;二是外部培训机构大多专业水平不够,只能开展职业道德和商务礼仪等类别的一般意义上的非专业技术培训;三是员工不太了解情况,容易出现听信广告宣传选择了不适合的院校等不尽如人意的情况。

各类高职院校是继续教育的重要主体,坚持产教融和、校企合作发展。院校可以和驻区企业深度合作,研讨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共同制订员工培养计划,企业谈现状、提需求,院校找问题、供资源,为企业“量身定制”系统性的员工培养方案。这个方案可以是以3年(或几年)为一个周期的、企业每一个员工都能各取所需的、既有学历教育又有技能培训的、既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又有职业通识知识的、既有新员工入职培训又有老员工能力提升的综合培养方案。这样的做法,既解决了企业的人才培养的后顾之忧,又省去了企业人力资源部门自己组织培训和遴选教育单位的精力和时间。院校还可以继续聘请优秀的企业员工担任兼职教师,也为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添砖加瓦。

4.4 为退役士兵提供转业所需的教育培训

退役士兵复员后马上面临就业问题,党和国家出台了相应的安置和培训政策帮助他们学习技术技能,成为有一技之长的高素质劳动者。但他们专业技能基础有限,而且不太了解所在地的学校情况,不少人直接就业或者没有找到理想的培训机构学习。高职院校应当积极向当地民政部门申请,针对退役士兵的特点,开展综合性的教育培训工作。院校可以为退役士兵们提供成人函授(业余)学历教育和中高级技能培训,精选技术性强的特色专业,让他们获得所需技术技能和学历。

4.5 为困难群体组织贴心关爱的公益活动

社区居民中家庭困难、残疾人士等群体更需要给予贴心的关爱,通过公益性的教育培训让他们能学到适合自己的一技之长,帮助他们尽快改善生活;青少年群体学业压力大,正值青春发育期,容易产生焦虑、逆反等不良情绪。不少老龄居民子女不在身旁,文化生活单调,容易产生孤独、烦躁等心理,院校都有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教师,可以定期予以疏导,还可以委托学校团委、学生社团,开展一些公益性的关爱活动。

4.6 协助社区创设特色、和谐的社区文化

高职院校除了肩负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外,还肩负技术技能传承和文化传承的责任。每一个社区既有中华民族的传统特色,又都有当地的文化特点。院校要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积极参与到社区文化建设中去。创建和谐社区,也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发展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高职院校要顺利完成这样

的工作,还需要有师资保障、教学资源保障、资金保障,特别是需要管理机制保障。

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可以做的工作很多。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要求下,高职院校一定要转变观念,立足长远,切实在服务发展上着力,积极开展贴合实际的社区教育,与社区共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徐玲,赵艳立.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社区教育发展研究述评与展望[J].职教论坛,2015(18).

[2]赵金英.以健全社区服务为导向的高职院校与城市社区协同共建研究[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9).

[3]高尚荣.高职院校的社区服务职能初探——以某职业学院调研为例[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4]夏飞,宋秋云.首都高职院校社区化办学模式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24).

(责任编辑侯中岩)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5382(2015)04-0027-04

作者简介:王宁(1978-),女,江苏南京人,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硕士.

基金项目: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4年改革与发展专项研究课题(2014ZD01).

收稿日期:2015-09-1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