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梁玉信
(隆安县礼智林场,广西 南宁 532715)
林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项基础产业直接关系到我国生态环境发展稳定性,与人民的日常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目前,我国社会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状态,人们在发展经济产业过程中对生态资源的过度利用直接导致林业产业结构失调,而林业生态系统失去平衡正是林业产业结构失调的重要根源。
由此可见,想要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必须要加强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产业结构失衡多与产业本身的运行机制、相关政策的调控作用等因素有关,林业生态系统失调可能包括了地质环境污染、植被面积急剧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弱等方面;为全面维持生态系统平衡、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应对以上方面加以重视,在顺应自然发展规律的同时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我国早期的林业产业呈现出了较强的产品产出能力,随着产出产品应用价值的不断提升,多数林业产业发达地区均将资本大量投入产业生产环节,大规模扩张相关产业。这一情况虽为林业从业者带来了一定收入,但在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诱发了一系列不合理的逐利行为,这些行为导致林业产业市场秩序及生态环境均受到了不利影响。为全力遏制过度逐利行为的发生,同时保证林业产业市场秩序稳定,不仅要积极保护现有林木资源,还需适当地开展种植工作,保证原材料供应充足的同时实现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化利用,提高林业从业者的收入水平,充分适应当前的林业市场需要。
1.1.1管理资源
林业资源所涵盖的种类较多,从根本上对资源的根植位置进行合理的规划,可发挥树种稳固水土、改善空气湿度的作用,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当地有关部门可基于实际地理条件,根据当地地貌、土壤结构改善需求来选择较合适目标造林区域的树种。合理选择树种后,根据苗木生长需要来确定树种栽种时间,优先选择雨水充足且气温适宜林木生长的时节进行栽种,可在经济实力允许的情况下配合现代化造林技术进行栽种。顺利栽种后,仍需对林业资源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当地林业部门应根据现阶段本区域林业资源分布情况、密度来完善责任管理机制,并明确每位林业资源管理人员的具体职责,将个人失职行为与奖惩制度挂钩。同时,定期上传林木、果木栽种不良情况,开展农技人员管理技术培训,完善信息化监测机制。
1.1.2分类经营
产业结构的调整势必伴随着产能的变化,而提高经营水平是合理分配产能的基础;林业企业根据自身的结构调整情况来合理分化产能,将产能分为多个经营板块并与不同的市场需求对接,有助于充分利用产能,间接避免产能过剩的情况发生。随着目前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对于无污染天然植物药材、食材的需求也不断增加;除了原材料加工产业以外,旅游产业同样是林业企业可以适当关注的发展方向,林区纯天然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空气质量吸引着人们前来游玩、放松身心。林业企业可针对以上市场需求对产能结构进行调整,将林业资源转化为不同类型的产品,提供给不同的受众群,从而实现横向调节供求量。优化产能结构的同时,还需定期开展市场调研,调查目前市场对于各类林木产品的需求量及目前企业名牌产品的销售情况,进而发挥名牌产品的品牌效应,带动关联产业的发展,最终强化产能结构分配的合理性。
目前,我国多数林业产业结构变化多集中在产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资本需求变化基本需要产业内部人员自行承担,这一资本分配机制或导致产业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的阻碍。此外,加工型、培育保护型林业企业等不同性质的林业企业经营期间所承担的业务、发展模式均有所不同,加工型企业需要适当加大对于产品的投入,进而打造具有品牌效应的核心产品,而培育保护型企业需要在树种培育、保护方面加大投入,从而促进林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企业充分结合自身实际运行情况来确定下一步的发展方向,是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关键;而企业运行势必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合理拆分产业生产结构,找准企业的核心定位,构建多元化资本体系,提高企业吸收外部资本的能力,有利于增加自身资本水平,提升经济产能水平。
1.2.1强化宏观调控
林业产业虽在经济发展上呈现出较好势态,但想要促进该产业长期规范化发展,还需对此产业做好宏观调控,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确保林业企业生产活动有法可依,同时利用政策扶持推动林业产业高新技术开发及研究,加大对于产业人才的培养投资力度,全方位促进产业的有序发展。
法律法规方面,可根据产业运行中出现的不良行为逐渐完善相关的监督约束机制,针对林业产业相关人员的违法行为予以严肃处理,同时建立外部群众监督机制,发挥协同监管作用。
技术开发方面,可定期为林业产业相关人员进行林业管理、产品生产及开发方面的培训,不断更新自身知识结构,积极拓宽知识视野,根据市场及社会的要求合理转变管理理念与技术引进策略。
人才管理方面,除了定期开展培训以外,可发挥人才团队中骨干的带头作用,加大对于人才培育的投入,营造强调人才优势的产业氛围。
1.2.2找准企业定位
随着目前高科技技术的持续发展,现代社会对于节能、环保、高科技产品的需求正逐渐增大。林业产业中具有利用价值的资源涉及多个行业及领域,为顺应各个行业及领域的林业产品、资源需求,满足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于林业产业的需求,林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自觉形成独特的市场竞争优势,综合考量企业发展现状及林业产业的特点,在成本、产品独特性上与竞争对手形成明显差异。成本控制方面,可从业务模式上进行改造,利用贷款业务来获取更多客户的支持。产品独特性上,企业可在开展市场调研时关注区域与产业之间的关联,密切关注区域经济结构升级转型趋势,融合当地高新技术实现设备更新,运用产业群聚优势加强区域性竞争力,同时借助高端技术助力产业升级。
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往往伴随着人才、技术研发等方面的管理难度上升,若长期依靠传统的管理办法及人才培养方式或难以推动产业发展,甚至可能导致产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为弥补传统林业产业发展观念对区域产能、人力资源分配及科研技术的影响,应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吸取各个行业、领域的发展经验,充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要求。除了优化产业结构、找准企业优势定位以外,林业企业可充分利用现代化“大数据”分析技术,引入管理范围内的有效数据,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获取企业内部经济发展情况数据分析报告,同时通过新闻媒体了解林业企业的市场需求,从而针对产业发展方面的不足予以改进。在了解自身产业发展情况后,可积极引入先进创新技术,从整体上提高林业产业科技竞争力。
1.3.1吸取创新经验
除了顺应现代化社会需求促进企业转型以外,还需从生产、科研方面积极引入创新技术,充分吸取改革、发展经验,从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创新方案的实施需要完整的体系进行规范化管理,林业企业应不断根据市场、社会要求完善企业创新管理体系,灵活运用多方合作、良性竞争等方式学习产业创新方法。企业科研部门作为产业创新的主力军,应正确认识良好合作与推广的重要性,在林业生产活动中积极引入生物技术、网络技术,了解新型林业生产、产品推广策略。同时,加速林业科技成果与经济效益之间的转化效率,通过加大创新资金投入、融资等手段吸引创新型人才,积极将林业科技成果投入林业市场,从而确保林业创新产业升级过程中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1.3.2推动产业转型
如今各大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现代技术、媒体的参与,林业产业发展同样需要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特点,与新时代信息传播媒介形成良好融合,从而扩大林业产业影响力,实现产业的升级转型。新闻媒体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推动下逐渐呈现出显著的影响力,引导林业产业与其相结合,对林业产业的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首先,林业产业技术研发内容涉及地理、生态、经济等多个方面,林业部门可调动市场部的人力资源与新闻媒体工作者形成良好对接,整合林业产业发展现状有关数据,利用新闻媒体的传播、数据分析优势提高自身技术竞争力。其次,新闻媒体在企业形象宣传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林业企业可与新闻媒体达成良好合作,同时提高企业相关报道质量,利用新闻媒体扩大企业影响力,确保企业转型升级顺应现代社会需求。
林业生态资源结构变化主要与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过度开发有关,若想对整体林业生态环境进行修复,首先需要平衡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实现林业生态产业及生态系统协同良好发展,进而为社会合理开采林业资源提供支持,同时促进林业自我生态平衡维持能力稳步提高。林业生态环境中的各类资源均处于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状态,在针对林业生态整体进行修复的同时,应注意到林业生态资源的独特性、区域性,把握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林业资源特征,同时综合考量当地的人口基数、经济发展情况、地质情况来进行系统化、针对性的修复。此外,每个区域的生态资源虽然属于互相影响的关系,但实际进行修复时仍应注重整体的要素和谐。
首先,可利用现代化信息处理系统分析当地生态资源利用现状、资源储备能力、资源保护措施健全程度。
其次,基于以上信息,对部分匮乏的生态资源进行全面的保护,同时积极引入有利于地质环境发展的林木资源。
接着分析以上资源结构不合理的原因,如气候条件恶劣、土层瘠薄、当地林业资源开采力度过大等,针对各项原因,利用先进生物技术防止水土流失,合理调整各类林木资源的种植区域,加强对于动物栖息地的管理;根据土壤条件适当降低该区域林木资源种植密度,根据地质条件合理分配田、湖等资源应用范围;可通过种植乔木来修复河床断面,同时改善河岸环境。同时,利用新闻媒体或相关政策对过度开采资源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可借助媒体的传播优势大力宣传当地生态资源管理、开采、合理利用方法。
林业生态系统涉及山、水、湖、草等多个方面的资源,人类在发展工业产业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对以上资源造成了破坏,而以上任意一个方面的资源流失、污染均会对生态系统内其他方面的资源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除了基于林业生态环境现状对资源分配、利用情况予以合理调整外,还应回溯到林业生态结构失常的根源,从资源管理、开发、保护等方面维持林业生态平衡。
首先,土壤资源是多数植物生存的基础,土壤中富含的微生物能够转化有机质、降解有毒物质,修复土壤资源是保护林业生态环境的首要任务。林木、农作物种植期间肥料的不合理使用、工业污染、灌溉污水肆意排放等均会直接影响土壤整体质量,对土壤资源进行修复时,应从制度、技术等方面出发,一方面加强周边居民的土壤保护意识,一方面从源头上加大对于污水排放的监管力度,明确各地污水排放标准,同时将先进监测技术与土地病虫害防治技术相结合,实现信息化土壤资源保护。
其次,水资源是维持林业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合理利用、保护水资源同样是推进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传统的石头加固虽可解决水土流失的问题,但长期应用或对水质造成影响。基于此,治理河流湖泊期间,应充分利用河道自我净化能力,对以上水资源的源头及汇流进行保护,根据周边区域水资源储备量合理开展跨区补水,适当扩张湿地面积以维护生物多样性。除了土壤、水资源外,还应加强对于空气质量、矿产资源开发的管理,全面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综上所述,在合理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的同时修复林业生态,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林业产业产值的必然要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