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林业病虫害特点、原因及综合防治分析

时间:2024-08-31

王广田

(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林业发展服务中心(大板林场),辽宁 阜新 123100)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理念已深入人心,特别是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林业扶持相关政策,对我国林业长远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与此同时,积极发展林业,能够有效降低沙尘暴等自然灾害的发生风险,为社会大众带来清新健康的空气,还能为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及生产提供更多的原材料。由此可见,林业是社会大众日常生活及生产不可或缺的主要组成部分,且被视为维持自然生态平衡的一大关键性要素。值得注意的是,林业病虫害的发生,会严重损害林业产业质量,也会对周边群众日常生活产生较为不利的影响,进一步影响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成效,显然这与可持续发展理念要求相违背。因此,为了提高林业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本文针对“林业病虫害特点、原因及综合防治”展开分析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1.林业病虫害的特点分析

1.1 病虫害类型复杂

即便近几年来我国对林业建设的重视程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使人工林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但是受人工林自身结构单一的影响,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相对较弱,使林业病虫害问题频繁发生,甚至呈现出愈演愈烈的局面,由此说明林业病虫害的类型相对复杂。再者,我国地域辽阔,且不同地区产生的林业病虫害存在明显的差异,以西南与西北、东南与东北等林区为例,其病虫害的发生具有突出的地域性特征,其中松树红斑病多发于东北林区,柳树蓝皮病多发于西南林区。此外,当下我国林区种植的树种类型多样,这也是造成林业病虫害类型繁多的一大主要原因。

1.2 病虫害影响广泛

我国地域辽阔,且森林资源相对丰富,但是受人口数量大的影响,使人均林业资源占有率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近年来,伴随城市化建设进程持续加快,工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林业资源消耗量逐渐增大,使林业资源面积锐减,若发生严重的林业病虫害问题,则会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并且,林业病虫害的演变发展速度较快,在忽略防治工作的情况下,易使病虫害迅速蔓延传播,这与不仅会扩大病虫害的影响范围,而且还会严重阻碍林木的正常生长,加大病虫害的控制难度,进一步产生很大程度的经济损失,最终不利于林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3 病虫害问题顽固

由于病虫害产生后影响范围相对较大,使相关林业部门需采取高强度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比如通过使用大剂量化学药剂的方法,组织林业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然而,即便高强度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方法短期内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是长此以往可能对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产生严重的破坏,导致病虫害的抗药性增强。与此同时,在林业病虫害防治期间,仅采取单一的防治手段,难以彻底消除病虫害产生的根源,难以保证病虫害问题整体治理效果的提升,特别是对病虫害产生的耐药性问题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林业病虫害的防治难度,使病虫害问题顽固特点显著地体现出来。

2.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分析

如前所述,林业病虫害的特点显著,而从林业病虫害产生的原因层面分析,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2.1 人工造林面积过大

积极开展人工造林作业,可以扩大森林覆盖面积,有利于恢复森林资源,真正意义上起到改善原本恶化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各地区造林工程的有序开展,人工造林的面积得到大范围地扩展,但是如果出现严重的病虫害问题,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病虫害防控工作的难度。与此同时,大多数林区在开展植树造林期间,选择的树种类型较为单一,在种植结构上不够科学合理,使人工林的生态系统稳定性、自身抵抗力、生物多样性均显得较差,在病虫害问题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便会严重影响林业建设的质量。此外,人工林遭受病虫害侵害后,其传播、蔓延速度较快,易累及原始林,从而使森林资源受到严重的威胁。由此可见,基于人工造林建设期间,需对树种的多样化配置充分重视,使林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得到有效保证,并使林区抵御病虫害的能力逐步强化,从而使各类病虫害问题得到充分有效的防控。

2.2 防治措施单一

即便化学药剂在森林病虫害防治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及作用,但是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化学药剂,产生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大。结合大量实践案例可知,长时间、大剂量使用化学药剂开展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产生的自然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不仅会严重阻碍树木的正常生长,而且还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病虫害自身的抗药性,尤其是在使用的化学药剂用量过多时,易引发破坏原有自然生态环境平衡的问题。此外,使用大剂量的化学药剂也可能加剧自然生态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利于营造多样性的生物生存环境,并完全背离可持续性发展理念,进一步使林业行业的长远发展受到影响。

2.3 防治技术水平较低

防治技术水平较低,是造成当下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效果不佳的一大主要原因,而防治技术水平较低问题产生的原因相对复杂,通常被视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现阶段我国对林业病虫害防治的科研投入力度远远不足,包括资金投入不足、人才引进力度相对薄弱等。再者,各级地方政府与相关部门对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尚且有待提升,在忽略病虫害防治工作环节的情况下,会导致相关设施设备投入、使用过于缓慢的局面出现。此外,在具体病虫害防治期间,部分地方林业部门仍沿用以往传统滞后的防治技术方法,这样会严重影响病虫害防治效果,使得难以全面有效控制病虫害带来的危害。

3.林业病虫害的具体防治措施分析

为了解决林业病虫害问题,则需落实有效的防治措施。结合多年的林业工作经验,总结出 以下防治措施要点,即包括:

3.1 对种植树种进行优化

在实际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林业部门需充分重视营林造林工作的开展,侧重突出种植树种的多样性特点,通过搭配不同树种类型,打造出混交林区。具体而言,需率先种植本土树种,综合考虑本土树种的种植优势,即适应本地环境,且具有较强的抗病防虫能力。然后,通过搭配不同树木种类的方法,形成层次多样丰富的森林结构,以此有效增强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丰富生态系统内部的物种类型,进而达到维持森林生态平衡的目标。与此同时,建设专业的育苗基地,强化抗病虫害树苗的研究与繁育力度,侧重培养无病虫害的树苗,并且在营林造林期间,需严格遵循因地制宜的工作理念,逐步优化、改造低产林,进一步使病虫害隐患得到有效消除。

3.2 加强环境污染防控

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期间,地方政府与相关林业部门需加大对区域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尤其是地方大型工厂,在加工生产期间需严格遵循节能减排的工作理念,最大限度上减少、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量,进一步减轻对自然生态系统产生的破坏程度。与此同时,地方政府及相关环境部门需扩大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治理强度,侧重调节区域自然生态系统,进而有效维持区域自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与均衡性。此外,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需不断增强自身应对极端气候的能力,比如针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拟定切实可行的应急处理预案,提前预见自然灾害可能引发的各种林业病虫害问题,必要时可提前备好各种防疫物资,并做好相应的防控工作,以此使林业病虫害问题得到有效防控。

3.3 加强病虫害防控力度

在实际防治工作开展过程中,相关森林管理人员需注重树立强烈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意识,从根源上认识到林业病虫害的危害性与可防可控性,强化防控策略的研究力度,不断革新原有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科学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方法,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拟定切实可行的病虫害防治方案,结合不同区域、不同树种的病虫害特点,打造出有针对性的防治防控体系。与此同时,林业部门需强化病虫害的监测检查力度,尤其是在营林造林期间,做好所有采购、引进树种产地的检查工作,建立相应的检查台账,明确林木的产地,必要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复查作业,便于发现异常情况期间能够采取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从而使林业病虫害问题得到有效防控。

4.林业病虫害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分析

除上述防控措施以外,在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开展期间,还需重视无公害防治技术的应用。具体而言,主要的无公害防治技术如下:

4.1 对害虫天敌进行合理利用

利用害虫天敌是林业病虫害防治的常用生物防治策略之一,即利用山雀、啄木鸟、灰喜鹊等以昆虫为食物的鸟类进行虫害防治,利用猫头鹰、蛇类等数类天敌进行鼠害防治,利用赤眼蜂、寄生蝇等昆虫防治天牛与毛虫等害虫。从生物链条角度来看,每一种生物均有一种或数种天敌,充分利用特定的生物链拟定相应的病虫害防治策略,可以满足早期杀灭昆虫幼虫的要求,进一步有助于遏制害虫快速繁殖。具体而言,在利用害虫天敌防控病虫害期间,需提前研究林区内所有害虫的分布区域,调查害虫与鼠类的生存环境,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引进天敌,此外还需分析探究病虫害天敌的生存习性与生存条件,在控制天敌引入数量的基础上,使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得到有效保证。

4.2 对先进防治技术科学应用

常用的微生物制剂与无公害农药的类型相对丰富多样,包括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以白僵菌为例,适用于防治马尾松毛虫;以苏云金杆菌为例,属于一种广谱杀虫制剂,可以有效预防多种类型的害虫。与此同时,微生物制剂与无公害农药的喷洒方式对使用的效果影响较大,部分地区倾向使用便携式炮筒发射制剂,不仅能有效提高喷洒效率,而且还能填补人为喷洒方式的不足;个别地区倾向使用无人机喷洒药剂,可以在极大程度上提高总体防治效果。此外,按方法类型,林业病虫害的诱杀方法可划分为吸引灭杀法、工具灭杀法、习性灭杀法,这些方法的技术要点包括:

4.2.1 吸引灭杀法,指利用信息素与光线,将害虫吸引至指定区域进行灭杀处理,尤其是进入害虫繁殖季时,可以利用信息素吸引大批害虫,然后进行灭杀处理,以此降低害虫繁殖量。

4.2.2 工具灭杀法,指在林区内布置黑光灯、高压线圈等工具,利用害虫的趋光性,接近后予以灭杀处理。

4.2.3 习性灭杀法,指根据害虫的活动习性,灵活运用稻草、秸秆、倒伏木等人工营造的害虫繁育场所,把握害虫繁育时机进行灭杀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上述灭杀方法期间,需注意做好防火工作,尤其是需要密切观察林区内是否存在出入人员,预防出现误伤人员、火灾等风险事件。

4.3 对农药合理应用

无公害防治究其本质并非完全不使用农药,而是倾向使用无公害农药。无公害农药区别于普通农药,其毒性较低,且仅使用较小的药量,便能够取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同时,无公害农药的分解难度较低,对自然生态环境的危害较小。并且,无公害农药普遍由有机合成农药、生物源农药、矿物源农药共同制成。换而言之,无公害农药的类型不同,防治效果也有所不同。因此,相关技术人员需结合林业病虫害的类型、农药性能等情况,合理挑选无公害农药。此外,还需严格把控农药的使用时机,狠抓关键时间要点,结合病虫害的发生规律进行用药,建议在病虫害的中心区域或害虫处于低龄区域进行用药处理,此类病害的抗药性较弱,对药剂相对敏感,能取得理想的用药效果。当然,值得注意的是无公害农药普遍为低毒性,并非为无毒性,用药时间过长也会累积毒素。因此,在用药期间需注意做好相对应的防护工作,必要时定期更换用药类型,使毒素积累减少,进而对林业树种起到保护作用。

5.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探究,认识到为了实现保护森林资源的目标,创设和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需强化林业病虫害防治工作力度。因此,相关林业部门需严格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基本工作原则,全方位分析林业病虫害的特点以及产生的原因,灵活运用科学的营林方法与病虫害防治技术,比如种植树种优化防治技术、环境污染防控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控力度强化技术等。此外,在使用无公害技术期间,需扩大无公害技术的应用范围,以有效杀灭病虫害为前提,强调保护森林周围自然生态环境,以此促进我国林业病虫害防治水平的全面提高,进一步为我国林业事业稳步、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