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造林抚育技术

时间:2024-08-31

赵燕飞

(河北省康保县堪验服务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6650)

林业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生态建设的核心主体,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基础产业以及公共事业。伴随着我国近年来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林业生态建设的社会地位开始变得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关注与重视。党中央、国务院就明确提出了我国林业在贯彻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地位,希望我国能够持续健康地发展林业建设,为促进“西部大开发”而贡献一份重要力量。鉴于林业体系自身特殊的产业化发展体系,即“种植-改善生态-木材-种植”的循环可持续发展体系,我们应该从造林抚育的技术开始着手,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能提升树林的成活率,从而让林业发展带来更多的经济价值及资源价值。

1.林业产业发展中造林抚育技术的重要意义

造林抚育又称森林抚育或林分抚育,是指在造林阶段开始到树木成熟以前的这个森林培育过程当中,为了能够有效地保证幼林成活,更好地促进人工造林的生长,通过人为的改善林木组成和种植手段,以及提高森林生产成活率所采取的各项有效措施。其具体的主要内容包括了除草、松土、间作、施肥、灌溉、排水、去藤、修枝、抚育采伐、栽植下木等众多项的工作,每一项都是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这其中,造林和抚育是要分开来实施的,不能一概而论。良好的造林抚育技术,能够推动林业体系整体的健康发展,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主要分为以下这几点:

1.1 能够充分地挖掘出森林资源的自身潜力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速度的不断提升,森林资源的需求量开始不断地加大,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均森林资源占有率要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所以森林资源在不断被需求的同时,也要对其加以一定的保护,防止我们因过度的资源开发而导致的生态破坏。这就让经济建设和生态保护二者产生了此消彼长的态势。为此,我们就会不停地去摸索造林抚育的相关技术,以求让资源和建设和平共处,让社会需求和市场供给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很多人觉得这是一个互相牵制的作用,其实不然,正是因为这种互相影响的局面,才让林业开发者们愿意花更多的心思,从造林抚育技术入手,不断地开发森林资源的潜质,让原本有限的空间和价值,能够创造出更多的收益。

1.2 能够让我国的生态体系得以平衡发展

我们知道,近年来我国的工业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不少令人可喜的成绩,但其造成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也是我们不得不去面对的一个问题。通过提升林业发展的造林抚育技术,可以科学地巩固我国的森林资源循环发展,在不断扩大绿地面积的同时,也让工业化发展有了更加合理的解决措施和处理方法。

1.3 让林业生产真正地实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体系

在过去传统的林业运营模式当中,森林资源的运用基本就处于“种植-砍伐-再种植”的老旧运营模式当中。这种方法对于林业发展来说弊端很多,不仅让资源再生的周期变得很漫长,而且森林最终的成活概率完全取决于当地的自然天气,对于林业发展来说,我们没有丝毫的主动权。因此,我国才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策略,通过提升林业发展中的造林抚育技术,来提高森林成活的概率和森林资源的质量,从而抛弃掉过去的老旧运营模式,掌握森林资源再生产的主动权,将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完美地融入到林业发展的运营模式当中。

2.林业可持续发展中造林技术的相关要点

2.1 保证森林品种的多样性,维持森林品种资源不受影响

在林业发展的造林过程中,森林资源中的各个物种都需要得到保护,并将其列入可持续再生资源当中。我们的相关工作人员在面对幼林资源时,应多方面去进行考虑,在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原理上来对人造森林进行有效地保护。有些地区为了维持当地经济建设的增长,在造林过程中只会种植能够为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数目品种,将原本存在的个别树种完全取代,这种方法是绝对不可取的,特别是对那些培养和保护中的珍贵树种,不仅不能被取代,还要切实的做好保护,增加其种植的面积。为此,我们的林业工作者非常有必要在培养工作习惯和特点的基础上,进行造林的知识培训,以确保当地的森林物种多样性不遭受破坏。

2.2 种植优良的树苗,执行科学的种植方法

想要贯彻落实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就必须要保证造林的质量和种植效果,只有保证成活率,才能激发森林资源的潜在价值,提升市场的需求量和经济建设的回馈率。所以,在造林的初期,我们就要选取精壮优良的幼苗进行种植,目的是为了能够加大人造森林的成活率,提升成年树木的品质,从而达到让资源转变为经济的最终目的。在造林种植的过程当中,科学的种植理念和种植方法也是必不可少的。

造林初期,林业工作者要做好科学的种植规划蓝图,在合理的种植区域内坚持分区种植管理的基本原则,在不破坏土地和森林品种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措施的造林方法,测量坑距,合理浇水施肥,并进行严格的幼苗质量把控工作,以确保最终成年森林的种植面积和成年树木的木材质量。再通过当地日渐成熟的产业化体系,将林木资源进行合理的资源消耗,从而在资金转化过程中为当地获取更多的经济收入。

2.3 落实“因地制宜”的种植理念

俗话说“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种理念若放在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中的造林过程中,那将是完全错误的方法。

我们知道,我国的地域地貌划分明显,在不同地区的土壤和自然环境也大不相同,因此,在进行造林的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合理的结合当地的地貌特性及气候特征来进行森林种植,确保森林的生长能够顺利且高效。当然了,这里要强调的“适宜”并不单单是指树木种类的适宜,还包括种植模式的选择、种植地域的选择等。例如,在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且水量较为充足的区域内进行造林种植时,要多去种植一些自身具有多营养器官的幼苗,且要在播种的过程中增加树苗间的间距,采用条播或者撒播的播种方式来进行造林,这样可以避免树苗之间相互争抢营养,也能尽可能地扩大森林面积,缓解水土流失的现象。通过不同地域的整体环境来种植当地最需要种植的树种,在保护好环境的大前提下,再去考虑产业化经济的发展,这才是“因地制宜”所需考虑的核心理念。

3.林业可持续发展中抚育技术的相关要点

3.1 对幼苗的正确播种抚育

幼苗的成长好坏对成年树林的高质量形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林业工作者必须要合理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来挑选适宜且具有经济价值的树苗进行种植抚育。在幼苗种子发芽阶段,林业工作者要及时对树林表面的杂草进行处理,对所在区域的土壤进行合理的松动。因为这几项工作的最大作用就在于能够解除幼苗周边的土壤板结,让土质更加容易吸收营养,避免因树木根系无法很好地进行呼吸,而造成严重大面积的幼苗死亡。经过除草和松土以后的森林土壤,不仅可以牢固水土,避免土地沙化,还可以稀松土质,让水分和养料能够更顺利地抵达幼苗的根部,从而提升他们的成活率。

3.2 对幼苗的正确防护抚育

幼苗在刚刚种入土壤的前期,生命力是非常脆弱的,这就需要我们的工作人员必须对其倍加呵护,避免幼苗因气候或人为因素而产生枯萎或死亡的现象:

3.2.1 在幼苗成长为成年树木的阶段里面,我们要对其进行充足的水分供养和养料补给。实施养料补给之前是需要犁沟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用最少的养料和水源来照顾到最多的幼苗,在节省资源的同时,也能够让幼苗得到充分的养料滋润,对日后成为大型树木时所提供的木材质量也有着相应的质量保障。

3.2.2 要加强林间的管理,例如在夏季炎热的时候,要对幼苗采取合理的防晒措施,避免因长时间日照或干旱而死亡,冬季则要对幼苗进行保暖的相应措施,在此基础上,还可通过定时合理的浇灌、施肥、输入营养液、覆盖草席等方法,对幼苗进行呵护,最好能够随时做好相关的记录,在保证其成活率的同时,为之后再次种植幼苗总结经验。

3.3 对幼林的相关抚育措施

在幼苗进入土壤之后大约2-3 年,就会成长为幼林,这时的森林已初步显现了规模,虽然熬过了最艰难的幼苗时期,但依然不能够掉以轻心,因为对于幼林的合理抚育,也是保证日后林业整体质量至关重要的阶段。

3.3.1 随时检验林地中幼林植株的生长情况,倘若出现死亡的幼林树苗要及时去除并在第一时间进行补苗。原因是为了避免后期种植的树苗在营养摄取的过程中影响刚成长起来的幼林,也为了避免因树林中局部的树苗空缺,造成树林体系内的漏洞,让沙化从内部开始蔓延。

3.3.2 幼林形成时,其实就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开端了。为了能让树苗的生长环境更加科学合理,并且能够在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同时创造出可喜的经济效益,林业工作者们应当随时观察幼林的生长轨迹,随时对幼林中的一些优等树木或者劣等树木进行间接性的砍伐,为其余的幼林创造更好生存空间的同时,对种植质量差、生长状态差、已经没有抚育价值的树苗进行相应的处理。这样做不仅能够适时的优化整个森林的生长体系,也能让这些树木在成长的初期就创造出相应的经济效益,减少林业创收的整体周期。

3.3.3 当幼林初步成型的时候,也是虫害开始对它们进行侵袭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的林业工作者必须要对其重视起来。通过缜密的观察,判断幼林是否会有患虫害的倾向,及时将适量的灭虫粉对幼林进行播撒,也可以通过输入防虫害的营养液来加强幼林的自身免疫力。

4.林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造林抚育技术的优化措施

4.1 多多培养林业专业人才,提升工作者专业素养

现如今,植树造林,发展林业,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可不再是简简单单的体力活了,它已经上升到了关系我国社会稳定和生态环境平衡发展的重要地位。我们需要投入大量的科学技术和农业种植知识,才能够让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步步地推动落实下去。因此,培养林业发展的相关专业人才成了当下最迫在眉睫的事情。我们知道,“事在人为”,所谓“人为”就一定需要有能力的人站出来。为此,我们应该加大对专业人才的培养,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鲜的血液和力量。

4.1.1 推陈出新,抛弃过去陈旧观念的束缚,将原有的林业工作者们进行相关专业知识的再培训。聘请相关的林业专家到各个地区进行演讲,将最新的林业种植技术传达到各个地方,壮大技术人员的专业素养,让更多的专业知识普及化,强化技术团队的实践能力,将造林抚育技术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4.1.2 设置激励政策,将幼林按照区域划分给相关的林业工作者,专人专属的照顾幼林的生长状况,对照顾得比较好的工作成员予以一定的奖励。通过这种方法,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可以促使他们能够主动地去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自觉地提升各自的专业素养水平。

4.1.3 提供实践机会,让林业工作者的实践操作能力得到质的提升。“打铁还需自身硬”,很多林业工作者接触了不少的林业种植技术,但却鲜有实地考察的机会,纸上谈兵的能力并没有办法在现实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中得到运用。为此,多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能够通过实地考察积累经验,成为真正的林业建设人才。

4.2 加大政府资金的投资力度,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

耕还林的改革浪潮当中,但有些农户只是跟风去做了退耕还林的行动,但并没有对林业建设产生足够的重视,导致部分地区的集体经济越发薄弱,林业发展模式的开展也产生了“虎头蛇尾”的效果。虽然国家给予了一定的经济补助和激励政策,但是林业本身投入资金较大、收益周期偏长、相比农作物收益又过低,致使很多的农户不愿意在林业发展上增加自身投入,他们更关心的是短期的、稳定的收入。因此,为了避免这种状况频繁发生,我们应该加大宣传力度,让农户们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持有一个足够长远的认识;其次,加大对林业发展的支持,为农户们传播专业知识,提供工业化种植工具,改善种植环境,提升森林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农户们的经济收入;最后,政府要加大对林业的资金投入,让农户们获得更为可观的回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的顺利开展。

4.3 国有林场体系要进行相应的必要改革

所谓国有林场,就是国家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林业生产性的事业单位。那么从国有林场的自身性质出发,他们是以保护森林资源,培育森林健康发展,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作为其核心任务的。那么在此基础上,政府可将国有林场在林业可持续发展中因造林抚育而产生的事业经费列入到当地的政府财政预算当中,当然,因林业最终所产生的收益也可划分进当地政府的财政收入以及人均GDP中。不仅能够让国有林场的资金更加充足,发挥其建设森林的带头作用,也能提升当地政府的相关业绩,增加当地人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在此基础上,国有林场可以合理规划,科学扩大森林覆盖面积。将原本偏远落后的山村或山区归纳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体系当中,让原本闲置在家的农户,能够走出山村,抚育造林。这样不仅可以增加当地偏远农户的经济收入,也能让国有林场发挥其本身国有制单位的积极效应。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