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型猪场非洲猪瘟综合防控策略探讨

时间:2024-08-31

王 慧

(安徽省泗县畜牧兽医水产技术服务中心,安徽 泗县 342300)

1.非洲猪瘟的病原分析

非洲猪瘟病毒是一种DNA 病毒目、非洲猪瘟病毒科、非洲猪瘟病毒属之一,猪也是非洲猪瘟病毒的唯一自然住宿,除去家猪、野猪以外,其他动物不会感染此病毒。非洲猪瘟病毒耐低温 ,对高温敏感性比较高,且在55℃-60℃之间,大约20-30 分钟即可灭活;病毒存活于范围较大的pH 值当中,在pH 值低于3.9 或者pH 值超过11.5 的无血清介质中,能够快速灭活;且对于氯仿、乙醚有着较高的敏感性,在氯的次氯酸盐(浓度2.3%)、氢氧化钠(浓度0.08%)30 分钟的环境下,都能灭活。非洲猪瘟病毒在肉质食品中有良好的稳定性,冰冻肉中可以存活多年,半熟肉、泔水中存活时间比较长,腌制火腿中可以存活3-9 个月左右,没有烧煮或者高温烟熏的火腿与香肠之中,能够存活3-6 个月左右,在温度为4℃的带骨肉中可存活超过5 个月以上,在猪粪便中感染力可保持数周,而死亡野猪尸体中,能够存活12 个月。

2.非洲猪瘟的流行病学

早在20 世纪20 年代初,非洲猪瘟发生于非洲肯尼亚地区,随着时间的不断发展,全球多个国家陆续发生、扩散与流血非洲猪瘟疫情,尤其是俄罗斯以及附近区域。非洲猪瘟疫情在2017 年,出现于俄罗斯远东区域伊尔库茨克州地区,疫情发生地点与我国相距1000 公里左右,随后我国也相继出现非洲猪瘟疫情。

发病猪、带病猪作为非洲猪瘟病毒的重要传播宿主,病猪的器官、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中都含有病毒,能够通过排泄物、体液、分泌物、病猪血液等方式传播。非洲猪瘟病毒易感性和猪品种存在一定关联性,欧洲野猪的易感概率比较高,而发生症状也和家猪存在相似性,但是非洲疣猪、非洲野猪、大林猪带有隐性病毒 ,没有典型的症状,所以这三种猪也成为病毒的储藏器。病毒在发热之前的1-2 日左右进行排毒,主要通过鼻咽部位排毒。

3.非洲猪瘟的传播路径

非洲猪瘟没有显著的季节性、规律性特点,能够常年发病,传播路径相对广泛,主要传播路径包括以下几点:

3.1 直接性传播

病毒、康复猪以及隐性感染猪作为重要的传染源头,饲喂病毒污染的猪产品、饲料、饮水、泔水,能够在较短距离的空气中传播,主要以呼吸道感染为主。

3.2 间接性传播

源于国际机场与港口没有通过高温处理的感染猪制品等,冰库、冰箱等猪肉存储地是主要疫情来源地,而接触污染的粪便、垫料也携带病毒。

3.3 生物载体传播

猪被带有病毒的钝缘软蜱等载体昆虫叮咬后,存在被感染的可能,且发病小型猪场的运输工具、饲养者等都带有相应的病毒。

4.非洲猪瘟的症状表现

一般情况下,非洲猪瘟的潜伏期为15 日左右,直接接触感染潜伏期为5-19 日左右,钝缘软蜱叮咬感染潜伏期不超过5 日,一旦发病会出现高热、皮肤充血发红、脏器出血、怀孕猪流产等症状,有着传播速度快、病程进展短、死亡概率高的显著特点。依照非洲猪瘟病毒的毒性、感染剂量、传播方式的差异,病猪症状表现也会有明显不同,通常会出现最急性、急性、亚急性与慢性感染症状,详情见表一所示。

建构主义所主张的观念建构必须建立在基于身份的关系基础之上,美中之间假朋友的性质决定了建构主义性质的尝试注定会失败。[42]那么,自由制度主义能不能为缓解乃至解决南海问题提供借鉴?根据中国的尝试及其后续发展,美国显然不愿意由中国主导南海问题。而中国理所当然不同意在事关自身核心利益的问题上受制于他方主导的相关制度。这因而成为美国以南海问题为切入点、联合东盟大多数成员国制衡中国的渊源。

表一 非洲猪瘟的最急性、急性、亚急性与慢性感染症状

5.非洲猪瘟的病理变化

急性与亚急性非洲猪瘟的主要病变特点就是广泛的出血与淋巴组织坏死,在少数慢性或者亚临床案例中,病变相对较轻,或者没有病变症状。

病变常见于心脏、肾脏、脾脏、淋巴结等器官组织上,内脏器官出现广泛出血,脾脏肿大、梗死,质地比较脆弱,以暗黑色为主。淋巴结比较肿大,出现暗红色血肿,切面呈现大理石样。肾脏表面、皮质存在点状出血,心包中有猩红色液体,心内膜与浆膜可以看见明显斑点状出血。

急性非洲猪瘟还会在腹腔内出现浆液性、出血性渗出物,消化道黏膜水肿、出血 ,膀胱黏膜呈斑点状出血,肝脏与胆囊充血,在脑膜、脉络膜、脑组织等部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水肿出血症状。慢性非洲猪瘟可以发现肺实变或者局灶性干酪样坏死、钙化,如若病程比较久,也会表现出关节肿大、肺炎、纤维素性心包炎等病变反应。

6.小型猪场非洲猪瘟的综合防控方法

6.1 科学选址

小型猪场的选址非常关键,选取小型养殖场地需要尽量远离水源、居民区域,并和交通要道保持适当距离。确保所选取的小型养殖场拥有健全的水电设施、通风设施、排污设施等。除此之外,还要合理设计小型养殖场内的生产区域、生活区域,注重隔离带的规划 ,从而控制非洲猪瘟的发展。

6.2 注重饲养

在生猪引进时,应该注重检疫工作环节,从而对新引进生猪实施卫生检疫,并根据相应的标准要求,在检疫工作结束之后,对于引进的生猪展开为期14-21 日的隔离观察,保证引进猪只没有任何不良反应,才能展开混合饲养。非洲猪瘟也会对猪只带来不利影响,现阶段,没有高效的非洲猪瘟疫苗,只能利用卫生消毒等方式,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传播,在小型养殖场内,需定期展开消毒处理,并对病死猪实施无害化处理。一旦发现由于感染非洲猪瘟病毒而死亡的生猪,需在第一时间实施无害化处理,而对于疑似非洲猪瘟的病猪,也要及时向当地有关部门进行上报,避免非洲猪瘟疫情的扩散发展。

增强生猪的免疫能力,也是有效防控非洲猪瘟的主要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需给仔猪提供丰富的营养,并为其创造舒适、干净的生长环境,重视母猪的身体健康,只有母猪健康,才能确保仔猪健康。除此之外,对仔猪展开科学断奶,例如,运用干湿二槽断奶方法,即可达到良好的断奶效果。当仔猪断奶之后,也要为仔猪提供3 日左右的过渡期饲料,以免仔猪出现不良应激反应,不断强化仔猪的抵抗能力。

6.3 生产防控

小型养殖场需要注重饲料管控,制定健全的饲料选取机制与采购制度,以便为猪群提供通过烘干加工的玉米或者豆粕等。尽可能为小型养殖场建立一个有序采购的供应路径,如若没有特殊原因,不能随意更换采购供应路径;还要给非洲猪瘟疫情创建一个科学高效的检验平台,加强采购饲料产品的检验与监管。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注重饲养管理,把适当的电解多维物质、维生素填进饲料当中,不断强化生猪的免疫能力。与此同时,也可把适当的脂肪酶添加至猪群饲料之中,因脂肪酶能够对非洲猪瘟病毒的外层囊膜发挥良好破坏作用 ,从而使非洲猪瘟病毒致病力减弱,另外,脂肪酶还能让生猪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得到有效保障。在实际养殖期间,尽可能避免应用核苷酸类原料,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的发生。

6.4 消毒处理

当前,对于非洲猪瘟病毒的治疗,还没有达成统一共识,也没有可用于预防的疫苗,导致非洲猪瘟控制难度过大。防控非洲猪瘟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改善养殖环境 ,加强生物安全防控工作的落实,降低非洲猪瘟感染概率。然而,消毒剂也是最为有效、安全的生物方法,为此小学猪场养殖者应该做到不同消毒剂的科学选取与消毒处理。小型猪场的消毒处理工作,一般包括饲养者、车辆、物品、场地、猪群等,只有对进入猪场的人、车、物实施彻底消毒,还能把病毒杀死。在消毒处理过程中,也要尽可能减少车辆、人员物品进入到小型养殖场之中。

6.4.1 饲养者进入到小型猪场前,需要在猪场门口消毒室接受卫生消毒处理,并更换好已经消毒处理的鞋子、衣帽,通过消毒通道进入到生活区域。饲养者进入生产区域时,也要在生产区域门口的消毒室进行鞋子、衣帽的更换,通过消毒通道直接进入养殖区域。饲养者、饲料推车都要通过猪舍门口的消毒池才能进入到猪舍当中。而对于非生产者也要通过两次衣帽鞋子的更换,三道消毒后,进入到猪舍当中。

6.4.2 小型猪场大门的车辆消毒池非常关键,宽度和大门保持统一,长度需超过3 米,深度也要大于0.3 米,消毒池定期清扫,并添加新配置的消毒液。车辆可用高压水枪,清洗消毒车身,要求消毒水保持流动状态。

6.4.3 对于个人随身携带物品,在通常情况下,喷洒消毒剂后方可应用,例如手机在表明进行酒精擦拭,疫苗、药物等小件物品,也可浸泡于消毒桶内,随后进入猪舍。

6.4.4 场地的消毒,需要先进行消毒剂的喷洒,后实施清扫,有条件的小型猪场还可利用高压消毒仪器实施喷洒消毒,要求地面消毒水处于流动状态,每日进行一次消毒液的更换。如若猪舍内的猪群转走后,就要运用全面消毒方案,具体消毒流程为:喷洒消毒→清理打扫→熏蒸处理→干燥处理→喷洒消毒→进猪。

6.4.5 器械消毒主要针对注射器、针头、镊子等仪器,所有应用过的注射器、针头、镊子等都要用清水进行冲洗,运用煮沸消毒方法,实施高温消毒。对于体温计、托盘等也要利用酒精棉进行擦拭,并放在消毒剂中浸泡,浸泡时间保持10-15 分钟作用。

6.4.6 对于猪舍的消毒也要先清理,将猪舍的粪便、尿液清理干净后,利用低压喷雾仪器,运用过氧乙酸、复合戊二醛等消毒剂,对猪舍内通路、猪栏、猪身等部位展开喷雾消毒处理。

6.4.7 对于饲养者的工作服、鞋子等也要做到定期清洗消毒,将工作服和鞋子放进消毒剂中浸泡,浸泡时间保持1-2 小时,随后清洗干净,将其放在阳光下进行暴晒消毒,储存在消毒好的衣柜之中,便于日常更换。

6.5 杀灭媒介

软蜱作为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宿主 ,所以对于软蜱应加强注重杀灭处理工作,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非洲猪瘟防控效果。除此之外,还要避免饲喂泔水、餐厨剩余物等,才能控制非洲猪瘟的发生率与传播率。

6.6 加强宣传

当非洲猪瘟传进我国后,导致影响过大,导致小型猪场养殖户的养殖兴趣减弱。为此,有关工作部门也要加大对非洲猪瘟综合防治的宣传力度,使更多小型猪场养殖户意识到非洲猪瘟的危害,只有运用科学可行的综合防治对策,才能降低经济损失。同时,也要让小型猪场养殖者加强猪场环境的改善,优化重点防控对策,做好非洲猪瘟疫情监察工作,提高监察效果,不断展现政府部门与养殖者的能动作用,将疫情及时扑灭,控制非洲猪瘟的发展。

7.结束语

较高的工程,在没有疫苗防治的前提下,只有注重生物安全的综合防控实施,加强隔离与消毒,才能将病毒传染源头彻底杀灭。同时,也要注重防控的细节要点,贯彻落实各项综合防控对策,才能避免非洲猪瘟的发生,降低病死概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