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规模猪场动物疫病防疫技术的研究

时间:2024-08-31

上官东海

(湖南省临湘市云湖街道动物防疫站,湖南 临湘 414300)

随着当前国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当前对于食物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我国国民的餐桌上,猪肉是一项不可缺少的菜品。因此,要想给国民提供更加优质的饮食,就必须要重视生猪的养殖工作。目前,我国拥有大量规模猪场,而在猪场养殖工作中,除了生猪的养殖以外,还有一样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疫病防治。特别是近几年非洲猪瘟的爆发,给我国生猪养殖行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同时也给国民的生活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因此,一定要进一步加强猪场的疫病防治工作,这样不仅能保障猪场的经济效益,同时也能够为国民提供更加优质的猪肉用以食用。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了解的就是目前规模猪场中发生动物疫病的原因。

1.当前规模发生动物疫病的原因

相较于个人小型养猪场来说,规模养猪场的养殖规模通常比较大,在猪场中拥有大量的生猪。因此,如果对猪场进行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工作,是猪场经营好坏与否的关键。而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工作,包括了生猪管理、疫病防治、卫生管理等多项内容。在疫病的防治工作上,我们从传染学的角度来看可以发现,疫病的发生本身具备很强的季节性特征。比如说在春季和冬季的时候就容易爆发出流感、痢疾、肺炎等疾病。而对于猪场来说,当外界气温急速降低的时候,由于圈舍本身就比较阴冷,因此猪群很容易出现应激反应。而在这个时候,生猪体内菌群的数量和种类也会随之产生不同的变化。本身,当生猪产生应激反应的时候,免疫力就会降低,菌群的改变就会导致生猪很容易受到病原微生物的侵扰,从而引发动物疫病,并且在猪群内部造成传播。

除了这一原因以外,猪场中相关工作人员的疫病防治意识淡薄也是导致动物疫病产生的原因之一。部分猪场,在猪场养殖过程中,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盲目扩大猪场的养殖规模,而忽视了生猪本身的健康。不仅没有重视圈舍的消毒清洁工作,在生猪的饲料中也会擅自添加一些抗生素与添加剂,给生猪的健康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不仅会导致生猪的免疫力下降,使它们难以抵挡疫病的侵袭,同时也会影响生猪本身的脏器监看,比如说肝肾功能,从而影响到生猪的健康生长以及成品猪肉的质量。除此之外,部分养殖人员,为了降低饲养成本。在进行生猪饲料的配比时,使用了未达到相关标准和要求的脱霉剂。同时,在饲养过程中也没有一套严格的卫生标准,从而影响到生猪的健康,导致圈舍内疫病的传播。

最后,部分工作人员对相关疫苗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养殖过程中,并没有给生猪接种相关疫苗,这样一来就导致生猪本身对疫病缺少一定的抵抗力,从而导致生猪染上疫病。

2.当前规模猪场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根据当前猪场的疫病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来看,可以发现存在一个较为严重的问题,那就是缺乏一套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该问题的主要表现在于,部分养猪场并没有一套严格的封闭后养殖管理模式。对于猪场本身的车辆或者外来车辆也没有实施严格的清洁消毒工作,导致这些车辆没有进行清洁消毒就可以在猪场中随意出入,增加了疫病传播的几率。除了车辆的消毒以外,部分猪场的工作人员也没有严格执行针对工作人员的消毒工作。这使得工作人员可能在外活动的时候,将动物疫病传播到圈舍内,从而引发猪场的疫情。再者,部分猪场虽然定期开展了消杀工作,但是也没有一套严格的执行标准。因此,就导致消杀工作存在消杀不彻底或者是消杀药物不符合要求的问题,从而影响了疫病防治工作的开展。我们都知道,在进行消杀工作时,如果长时间采用相同种类的消毒剂,那么就增强区域内细菌的耐受性,从而影响了消杀效果。最后,部分猪场的养殖并不科学合理,存在养殖密度过大、通风效果差、环境阴冷潮湿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势必会导致细菌的滋生,从而威胁到生猪的健康。

2.2 兽药的质量问题

对于当前猪场的疫病防治工作来说,兽药的质量也是一个影响因素之一。在前文笔者就提到过,引发疫病产生的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工作人员忽视了疫苗接种工作,导致生猪对于疫病缺乏足够的抵抗力。而疫苗接种工作的失误,除了未接种以外,还包括间隔时间不足、接种方式错误、疫苗质量问题等多种情况。众所周知,对于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来说,疫苗接种是最有效且最经济的方式。生猪在接种了疫苗之后,通常情况下,只有一周左右的时间体内的抗体水平就会达到峰值。同时,三周之后还可以采用相同抗原来刺激记忆细胞,这样就能够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因此,在接种疫苗的时候应当严格遵守相关说明,同时按照相关要求选择皮下注射、肌肉注射、尾根部注射、脖颈注射等方式,这样才能提高生猪对疫病的抵抗力,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除此之外,当前部分猪场并没有采取正确的保存方式,这样一来就会影响疫苗的效果,使得生猪即便接种了疫苗但是防治效果不佳。最后,在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滥用也是一个严重问题。部分养殖人员过分依赖抗生素,生猪出现任何问题都会喜欢采用抗生素来进行治疗。然而,这种做法通常会导致生猪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使得生物的病情恶化,同时也会降低生猪本身的抵抗力,导致生猪十分容易感染上疫病。

2.3 饲养人员缺乏专业知识

根据当前规模猪场的疫病防治工作来看,其中一大问题就在于饲养人员缺乏相关知识。对于每一个猪场来说,养殖人员是否具备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水平,会直接影响到猪场的养殖工作以及疫病防治工作。前几年,非洲猪瘟的爆发,导致了我国生猪保有量急速下降,猪肉市场出现了巨大缺口。同时,猪肉产品价格的增长,也给国民的正常生活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在度过了非洲猪瘟的高爆发期之后,我国对于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也进入了常态化阶段。而猪肉市场的巨大缺口,也促进了国内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大量劳动力流入到生猪养殖行业中,规模猪场的数量也不断增加。这虽然促进了生猪养殖行业的繁荣,但同样也带来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养殖人员专业水平的降低。

部分猪场的养殖人员在此前对生猪养殖并没有过多的专业知识,同时也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和疫病防控经验,对于生猪养殖也没有系统性的认识。这样一来,自然而然就会影响到猪场的正常养殖工作和疫情防控工作。比较明显的表现就在于,养殖人员没有根据生猪本身的生长特点来调整生猪不同阶段的养殖工作。同时,对于疫情防控工作也没有正确的认识。在养殖过程中,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忽视了养殖工作的科学化、合理化。

除此之外,养殖人员专业素养不足还会导致两个问题的发生,分别是选址不合理以及建造不科学。选址不合理指的就是在开展猪场建设工作之前,养殖人员并没有对猪场的选址进行详细的调查,选址的时候也缺乏科学的参考依据。这样一来,不仅会影响猪场本身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有可能对地方环境造成污染。而建造不科学指的就是在建设猪舍的时候过于随意,圈舍内部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比如说通风不良、难清理等。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不仅会给生猪的养殖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使生猪无法健康地成长。同时,也会加大疫病传播的几率,使猪群感染疫病。最后,当疫病发生的时候,部分养殖人员也不知道如何进行处理。而感染疫病而死的生猪,如果没有规范处理,不仅会扩大疫病的传播,同时也会给环境造成巨大污染,甚至威胁到周边居民的健康和正常生活。

3.规模猪场的动物疫病防控措施

3.1 加强消杀工作

对于当前规模猪场的疫病防控工作来说,要想进一步提高防控效果,降低生猪感染疫病的几率,那么就一定要进一步加强消杀工作,这样才能消灭环境中的传染源,保障生猪的健康。当然,不同的环境下需要采取不同的消杀方式,这样才能保证消杀效果。当前比较常用的消杀方式有两种,分别为物理消毒法和化学消毒法。物理消毒法包括了火焰消毒、紫外线消毒。而化学消毒则包括了喷雾消毒、浸泡消毒、熏蒸消毒等。而根据猪场的不同环境,合理选择消杀方式。比如说,针对露天水泥猪圈,则可以采用火焰消毒法来进行消杀工作。具体的操作方式就是在圈舍内部铺设上一层秸秆,需要注意的是,秸秆不能太厚,薄薄一层即可。之后,再用明火将秸秆点燃并使其充分燃烧。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消灭环境中绝大部分的有害物质。同时,操作起来比较简单,成本也较为低廉,消杀效果较好。而针对密闭环境进行消杀工作时,则可以采用熏蒸消毒法,这样也能够消灭环境中绝大部分有害物质。而对猪舍或者其他环境,则可以采用喷雾消毒的方式,这样能够降低消杀工作给生猪造成的负面影响,同时又能起到较好的消杀效果。除了环境以外,对于猪场出人的车辆、人员、设备、用具等也要开展全面的消杀工作,严格执行相关的消毒管理条例,这样才能降低疫病的传播几率,从而确保生猪更好地生长。

3.2 加强疫病检测工作

要想进一步加强规模猪场的动物疫病防治工作,还需要重视疫病检测工作。这是因为,通过疫病检测,能够有效降低疫病的传播,及时发现疫病的存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减少猪场损失。而要做到这一点,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生猪进行定期体检工作,同时在疫病高发时节,对猪群进行严密的检查。除此之外,还需要注意特定猪群,针对猪群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检测措施。比如说,哺乳期的母猪容易产生乳房炎以及缺钙等问题,仔猪容易罹患细菌性腹泻,保育猪容易感染脑炎、关节炎等疾病。因此,这对上述特定猪群,一定要定期开展检查工作,从而保障生猪的健康状态。除了定期检测以外,还需要开展病猪早筛工作。这是因为,对于疫病的防治工作来说,第一时间发现病猪十分关键。及时发现病猪,并且将病猪及时隔离,那么就能有效控制疾病的传播,从而确保整个猪群的安全性。不仅如此,对于病猪来说,越早发现病情,治疗的效果也越好,治疗成本也越低。最后,就是要做好病猪的全程监控工作。对于已经发病的生猪,一定要根据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法律法规来进行处理,并且要在第一时间报告给相关部门。当病猪确诊之后则需要根据相关部门指示开展掩埋或者无害化处理工作。当然,如果只是普通疾病,则是要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这样才能降低病死率,从而保障猪场的经济效益。

3.3 加强饲养管理工作

对于规模猪场来说,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是有效降低疫病发生几率的措施之一。在实际的饲养工作中,养殖人员一定要根据生猪的实际情况,包括品种、年龄、性别等分群进行养殖工作。这是因为,不同品种和不同生长阶段的生猪,其所需的营养和疫苗也有所不同。分群养殖能够确保饲养管理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使生猪在生长过程中能够有充足的营养。比如说,哺乳母猪所食用的饲料应当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多种微量元素。而仔猪在断奶前,则需要逐步减少蛋白质饲料,并且适当补充微量元素,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缺铁性贫血。除此之外,如果生猪是从外地引种,那么养殖人员一定要事先了解引种地的疫病情况,这样才能有效预防疫病的传播。最后,引种的生猪一定要送往地方相关部门进行检验检疫工作,确保检疫合格之后才能开展养殖工作,从而保障猪群的健康。

3.4 建立完善的养殖管理措施

对于当前猪场的养殖工作来说,养殖管理措施的不完善是导致疫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进一步加强猪场的疫病防治工作,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就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猪场养殖管理措施,从而使得猪场的养殖工作规范化、合理化、科学化。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一定要确保猪场完全的封闭式管理。这样才能避免外界病毒疫病的侵扰。对于进入猪场的外来车辆以及外来人员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消毒措施,包括猪场自身工作人员。当进入猪圈的时候也需要进行全面消毒,并且穿好工作服,从而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其次,猪场一定要根据外界的环境变化,包括生猪本身的成长变化制定一套科学的饲养方案。通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够确保生猪在成长过程中有重组的养分,同时也能够提高生猪自身的免疫能力,从而减少疫病的发生情况。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规模猪场来说,要想更好地开展疫病防控工作,首先需要了解当前猪场疫病产生的原因,并且分析当前疫病防控工作中存在的不足,这样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疫病防控工作。而从疫病防控角度,猪场要想降低疫病的发生,那么就一定要做好消杀工作、加强疫病检测工作同时做好养殖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猪本身对疫病的抵抗力,并且为生猪的成长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降低疫病的发生几率,从而帮助猪场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