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水产养殖抗菌药物防治鱼病的规范使用

时间:2024-08-31

何小军

(江苏省东台市渔业技术指导站,江苏 盐城 224200 )

在水产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鱼池布置较为集中,鱼苗交换频繁,逐渐产生了鱼病,并且持续发酵,鱼病的产生对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造成了诸多影响,所以,为确保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对鱼病进行科学治疗,而治疗鱼病最有效的方式就是规范使用鱼药,尤其是抗菌性鱼药。然而,市面上的抗菌性鱼药种类复杂,假设不能对这些抗菌药物进行规范使用,则必定会危及水产养殖。为此,非常有必要加强研究和分析水产养殖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

1.水产养殖病害产生的因素

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是引发水产病害的主要因素,外部因素可细化为人为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生物因素。内部因素主要指的是水产动物的自身因素。对此,为有效控制水产动物的自身因素,需对水产养殖的各项技术进行大力开发和应用,例如消毒技术、环境调控技术及免疫预防技术。上述技术的使用,不但能够创造优质的水体环境给水产动物,还能够对病原衍生以及繁殖能力进行有效扼杀。此外,水产动物产生病害时,必须对相关药物进行科学利用,以此来对病情进行有效控制,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总体而言,通过对针对性药物或疫苗进行使用来掌控生态系统中对水产动物健康造成危害的病原,就是我们所谓的水产养殖病害防控技术,该项技术能对病原性疾病进行有效控制。

2.常见的水产养殖病害

2.1 病毒病

在细胞中,病原体可以进行复制,使用药物是不能对其进行高效控制的,鱼病的产生与个体品种以及水温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比如鲤春病毒血症(主要指的是春季鲤科鱼类鲢等品种),发病时温度约为15 摄氏度,发病温度小于等于23 摄氏度。鲫造血器官坏死病毒对异育银鲫感染最多,发病温度大概在25 摄氏度,小于17 摄氏度或者大于32 摄氏度。在草鱼以及鲱鱼中会出现草鱼出血病,发病温度大概在26 摄氏度。鱼病病毒潜伏期存在诸多差异,在病症表现上、发病机制上,具有复制性,同时传染病非常强,传播速度非常快,因此控制难度将越来越大,在治疗方面,必须对日常预防进行不断加强。

2.2 寄生虫类鱼病

鱼类生存与繁衍的环境、微生物及病菌滋生繁衍的温床,均为河流、湖泊以及水库,因此,在水产养殖环境中,假设对养殖水域展开消毒工作,并且未对其展开水质净化工作,则极易导致寄生虫泛滥,假设这些寄生虫寄生到鱼的身上,则会引发各种鱼病,进而对鱼的正常生长造成巨大危害,其中指环虫病和车轮虫病等是经常能够见到的寄生虫病,这些寄生虫病会严重威胁到鱼的正常生长,甚至会使鱼大量死亡。车轮虫病主要寄生在鱼皮肤上,伴随着车轮虫的生长,寄生部位也会随之转移,由皮肤转移到腮,该种虫病因其在水下运动时形似车轮状而得名。在发病初期,鱼的头部会产生明显的病变,头部发白是主要体现,除此之外,在水下活动的状态也会产生显著变化,伴随着车轮虫病的生长,会加深鱼病病情,鱼头部的白色会慢慢变成黑色,在水下患病的鱼活动时会出现焦躁不安的现象。当车轮虫转移至腮时,就表明鱼病病情已发展至后期,在后期患病的鱼全身呈现黑色,游动剧烈,速度越来越快。在鱼体内寄生的车轮虫生存条件为鱼体中的营养物,这会对鱼的生长速度进行制约,以致于鱼不能正常生长,甚至死亡。对车轮虫病进行鉴别的主要工具为显微镜,利用其进行镜检查,同时依据鱼游动状态与体表特征,常产生群体现象如“跑马”等。由于车轮虫病很可能导致鱼死亡,同时具有较强的传播性,所以危害性极高。

2.3 细菌性败血症

当前,水产养殖中最常见的病害为细菌性败血症,细菌性败血症发病机制是由多种革兰氏阴性杆菌如嗜水气单胞菌、弧菌等引起的,重点出现在夏季气温较高,容易导致病害传染及扩散。几种常见的养殖疾病为溶血性腹水病、淡水鱼类暴发性流行病等。

3.水产养殖抗菌药物防治鱼病的规范使用

3.1 水产养殖抗菌药物分类

抑制或杀灭病原菌,是水产养殖抗菌药的主要作用,在水产养殖动物细菌性疾病的治疗中,抗菌药得到了广泛应用。

将抗菌药的来源作为主要依据,可分为人工合成抗菌药、抗生素。

由生物体在生命活动中产生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可以在浓度极低的状态下对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动进行抑制或影响,即抗生素,抗生素属于一种最关键的化学治疗剂。

依据化学结构性质的不同,抗生素可分为3 种,人工合成抗菌药主要有2 种,详情参见表1。从实验室分离出来的病原菌如嗜水气单胞菌等的药敏试验结果可以看出,现阶段抗生素比较使用,主要的抗生素为恩诺沙星以及硫酸新霉素,恩诺沙星以及硫酸新霉素可以依据比例进行结合应用,也可以轮换应用。

表1 抗生素与人工合成抗菌药种类

3.2 使用基本准则

3.2.1 使用抗菌药物之前

针对患病的鱼,需请专业人士进行深入诊断,在诊断后才能进行药物使用。在对鱼的病情进行明确后,应遵专业医嘱,安排专门技术人员对药物投放工作进行开展。如果养殖者自己使用药物,须严格依据专业的药物投放标准进行,同时依据药物说明书进行,保障下药规范,禁止滥用药物行为。

3.2.2 购买抗菌药物期间

对于抗菌药的生产日期、质保期以及批号,需进行详细核对。在对进口抗菌药进行选择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对药品规格进行核对,在使用期间需格外注意,以免发生事故。

3.2.3 使用抗菌药物期间

严格按照我国相关药品使用标准,提升药物使用的科学性,确保其抗菌效果得以充分呈现,为水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通常情况下,养殖人员都是将药物直接放入饲料中,这样不仅会影响药效,还会污染养殖场的整体环境。在使用期间,应将药物制作成预混剂,之后再在饲料中放入预混剂,然后科学投放至鱼池中。在对药物进行使用时,应高效构建记录表格,记录用药时间、用药量以及用药次数等,以便顺利开展后期检查核对工作。

3.3 全面发挥药物有效性

目前,鱼病范围逐渐扩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此时,不能乱投医,要对抗菌药物进行科学选择,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将药物的药效全面呈现出来。目前,抗菌药物是防治鱼病的一种新型的、有效药物,其有效性极高,在水产养殖业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在对其进行应用时,药物的有效性能否被充分呈现主要取决于药物的耐受性,因此,需时刻关注鱼服药之后的反应,如果出现异常,则立刻停用;在使用之前,应对鱼对药物的敏感度进行测试,进而将药物的药效充分展现出来。

3.4 准确掌控药物使用剂量

药物是否针对鱼类发挥作用,或者发挥作用的大小,全都取决于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如果能够精准把控药物的使用剂量,则能够有效治愈患病的鱼类,并且保障鱼类的健康;假设药物使用剂量较少,不仅不会全面发挥治愈效果,还会导致鱼类产生大面积感染同时蔓延;假设药物使用剂量较多,会导致鱼类体内残留药物,鱼也会出现不良反应,甚至导致鱼死亡。所以,需精准掌握药物使用剂量,同时需长期使用口服方式。

3.5 用药时间及次数需具备合理性

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对药物的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也要进行精准把控。鱼类药物吸收程度、体内药物排出情况等均会影响到鱼类药物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必须严格按照药物使用说明书对用药的流程进行合理控制,禁止滥用药物的情况出现。

4.水产养殖中的鱼病其他防治方法

4.1 预防方法

在对鱼病进行防治时,需以预防为主,唯有这样才可对后期大面积鱼病进行避免,进而将水产养殖的经济损失降至最低。在对鱼病进行防治时,第一,需对水质的调控进行加强,在调控水质期间,需定期监控池中的水,如果水体被污染,需在第一时间换水,唯有这样才能确保水体质量,在此种情况下,可采取活水对鱼类进行养殖,与此同时对微生物制剂等改良剂进行使用,以此来对水体环境进行改善,此外,使用生石灰对水体酸碱度进行平衡,让水体越来越与鱼类生长要求相符合;第二,做好消毒检疫有规律的检查工作,对养殖场周边环境的管理和消毒一定认真落实和跟进,这样病原体就会减少甚至杜绝,再对鱼的体内进行检验,检查其体内是否存在病原体;最关键的在养殖过程中,要进行合理的投喂,要减少或尽量少用避免药物,这样能减少药物对水产的影响;第三,想要提高水产养殖质量和数量,可以提前对水塘中的有害虫类和细菌进行消毒和清除,这样,才能把水产质量大大的提高,所以,只有把预防工作提高、搞好,才能从根源上治疗鱼病,才能搞好水产养殖工作。

4.2 感染病毒性疾病

可将抗病毒中药的混合制剂如大黄、氟苯尼考等拌入饵料中,针对鱼苗可进行药浴,主要采用每升20 毫克的聚维酮碘,药浴时间控制在5-8 分钟,例如感染淋巴囊肿病的鱼可以用市售过氧化氢(30%浓度)稀释至百分之三,以此为母液,配成每升50 毫克的浓度,药浴时间控制在20 分钟,之后将鱼放入温度为25 摄氏度的水中进行饲养,让其囊中物脱落,但发病后割除患病的鱼的囊肿,与此同时使用浓度为每1m 水体为1-2mg/L 的高锰酸钾进行30分钟的药浴,再在清洁的池塘中进行饲养,这样就可以治疗。

4.3 细菌性疾病

不同的鱼病也采用不同治疗方式,可以对产生肠炎病的鱼给予一些含有土霉素的饲料,每千克120 毫升为土霉素用量,每天需投喂一次,连续投喂七天,如果遇到溃肠病的鱼时,可采用每升25 毫克聚维酮碘进行药浴,药浴时间控制在10 分钟,除此之外,还可采用温和的消毒剂展开消毒工作。在对消毒剂进行选择时,需禁止使用强氯精等具有较强刺激性的消毒剂,可以选择刺激性较小的消毒剂如聚维酮碘、硫酸氢钾等,在水温低的季节结合水杨酸等抑制真菌的产品,在对弧菌病进行治疗时,应对盐酸土霉素或金霉素药饵进行应用,连续应用七天后,先进行停药,在停药3d 内要对鱼的状况进行观察,如果病情没有得到好转要继续治疗,此时就需对消毒剂进行使用,以此来消毒鱼体的体表。

4.4 寄生虫疾病

对于患有寄生虫疾病的鱼时根据不同的寄生虫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针对患有指环虫等疾病时可以将鱼在淡水进行浸泡,除此之外,还可将敌百虫药剂包悬挂在网箱上,也可对一定范围内的寄生虫进行灭杀,比如说可将敌百虫瓶底开2-3 个直径1 毫米的孔眼,将一袋放有敌百虫药瓶的网包悬挂在网箱斜对角位置,这样就可以治疗。

4.5 优化养殖结构,强化饲养管理

中国池塘养鱼的主要特征在于:品种多、轮养以及混养规格多等,吃食鱼如草鱼、青鱼等是发病的主要对象,鱼种阶段是主要的发病期。依据此种情况,可以利用对养殖品种的调整、利用杂食性鱼如鲫鱼、罗非鱼等对残饵进行清除,可利用肥水性的鲢、鳙鱼等对水质进行净化;对鱼种如草鱼、青鱼等放养时间进行调整,改放养小规格鱼种为放养大规格鱼种,改春放鱼种为秋放鱼种,改密养为适度稀放促养等,进而对鱼的养殖生态进行不断改进,对鱼的抗病力进行不断加强,以免出现发病高峰情况。除此之外,可以利用隔年轮养不同鱼种或种养轮作的方式来控制一些寄主专一性病原。另外,饲养管理不规范是引发池塘鱼类发病的主要因素,因此需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进行应对。平常除了“四定”投饲外,还需依据鱼类对不同摄食规律和营养要求,对全价饲料进行积极推广,做到粗、精、青结合,实施“两头精,中间青”的投饲方式。温度变化大且发病期高的月份在5-7 月,应以精料为主,青料为辅,对投喂量进行科学控制,以防肠炎并的蔓延以及发生。

5.结束语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持续进步,加快了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在水产养殖业中,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对确保水产养殖质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为人们提供了健康丰富的水产品。所以,在水产养殖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抗菌药物的使用规范要求,对用药剂量、时间以及次数进行科学掌控,严格遵守用药准则,持续建立健全相关标准,为水产养殖抗菌药物的规范使用提供有效的法律依据,对水产养殖环境进行有效规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