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马铃薯免耕栽培技术及应用

时间:2024-08-31

熊 瑜

(四川省渠县黄花产业发展中心,四川 渠县 635200)

渠县地处川东丘陵地带,属亚热带东南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全年日均气温17.8℃,年均日照1376小时,年均总积温6529℃,10℃以上积温5750℃,年降雨量1044.6毫米。渠县常年种植水稻50余万亩,单产520公斤。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农民及农技人员的一大课题。近年来,由于市场需求, 随着秋马铃薯、冬作马铃薯的种植技术全面推广应用, 特别是马铃薯免耕轮作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扩大,至2014年种植面积已扩大到14万亩,仅马铃薯轮作免耕栽植、冬作马铃薯推广就达3.2万亩。

1.马铃薯免耕栽培概况

免耕栽培是指前茬作物收获后,不进行土壤翻耕而直接播栽后茬作物的一种耕作方式。我县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开始开展稻-麦免耕栽培示范,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稻田小春免耕栽培及冬水田水稻半旱式栽培迅猛发展,至1991年,全县稻-麦、稻-油免耕种植达13.2万亩,占当年小麦、油菜种植面积11.2%。但由于免耕的技术措施配套程度低,增产效果不明显,加之由于未解决好小春(小麦、油菜)湿害重、根系早衰、大春水稻栽插困难、田间渗漏、蓄水保水能力低等问题,因而未能长期推广应用。马铃薯免耕轮作是在冬作马铃薯技术定型的基础上,2008年在中滩、有庆镇小面积引入稻田种植获得成功,以后年度种植面积逐年增长,2014年达到3.2万亩。马铃薯轮作改革和创新了过去种植马铃薯只能用旱地的传统习惯。

2.马铃薯免耕栽培研究应用的目的意义

马铃薯轮作免耕栽培是继稻-麦、稻-油免耕栽培的基础上,如何解决土地资源紧缺,稻-麦、稻-油效益低下,农村大量劳动力转移,劳动力缺乏的背景下,而通过农技人员多年的探索和试验示范的一项成熟的水旱轮作栽培技术,它充分利用冬闲稻田和渠县丰富的温光资源增种一季作物,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这项技术的开发利用是针对我县小春作物种植效益低下,小春抛荒现象较为严重、农产品市场需求,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产增收路子窄的实际情况,根据冬作马铃薯生长期短,省时、省事、省肥、节本、高产,收获上市早、销量和销价看好、经济效益极为显著的特点进行的一项创新性的探索。2002年在小春旱地初试马铃薯成功的基础上,2008年引入稻田,进行马铃薯轮作尝试,并植入免耕试验、水稻强化栽培、水稻抛秧、冬作马铃薯防冻保暖试验、化学除草试验、水稻马铃薯施肥试验等多项试验及多年示范,最终确认的一套成熟栽培技术。一般农民种植1亩马铃薯可增加纯收入2000多元。渠县马铃薯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是充分挖掘冬季土地资源潜力、节省人力、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效益的创新技术,具有省内先进性和实用性,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3.马铃薯免耕栽培应用研究的突破和创新:

该项技术是根据作物生长在土壤表层,土质疏松,表层肥力高,作物产量高,以及马铃薯地下茎膨大的生长发育特点及地下茎在温度和湿度合适的情况下,即可结薯的原理。它实现了:

3.1 一大突破

变常年冬闲置稻田,充分利用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复种指数,实现了粮增产、钱增收,是稻田耕作制度改革的重大突破。

3.2 两大改革

3.2.1 水稻收获后,稻田内开沟成厢,在厢面按马铃薯播种密度将种薯直接摆放在厢面上,施肥盖稻草,再盖膜,彻底改变了马铃薯播种必须通过翻耕田土、开厢整地、打窝、施肥、播种和盖土的传统种植方式,此项技术简化了马铃薯种植程序,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马铃薯产量,是传统种植技术的一次重大改革。

3.2.2 水稻实行免耕抛秧栽培,减少了过去农民多犁多耙及人工栽插,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水稻产量,是传统种植技术的又一重大改革。

3.3 三大融合

3.3.1 前后茬过渡的时间有机融合,有利大小春的适时栽播及晚秋的开发,以及冬季作物的播种,各季作物间茬口衔接紧密,田土空闲时间被减至最低程度,有利于各季作物的生长。

3.3.2 稻草覆盖栽培、免耕栽培、水旱轮作栽培、化学除草等多项大技术集成,融合多项栽培措施综合提高产量。

3.3.3 春、秋、冬三季作物的有机融合,充分利用时间、空间,提高光合产物,增加经济效益。

4.稻田固定厢沟式马铃薯连作免耕的优越性。

稻田固定厢沟式大小春连作免耕是在小春马铃薯实行厢沟式免耕栽培基础上,马铃薯收后不翻耕,并保持原有厢沟格局,灌水施肥后直接栽插水稻,水稻收后继续保持原有厢型,清理沟中淤泥后直接播栽晚秋和小春作物,如此反复使用,长期保持固定厢型,进行多年连作免耕栽培。这种耕作模式经我县农业局多年试验示范,收到很好效果。而且使用年限越长,效果越好。

4.1 大大节省了用工,减轻了劳动强度。

由于减少了土壤翻耕等繁重耕作程序,节省了用工,减轻了劳动强度,一般小春马铃薯段亩节省用工5—7个,大春水稻每亩节省用工5个左右,两季共节省人畜用工10—12个,亩节支400元左右。

4.2 缩短了前后茬过渡的时间,有利大小春的适时栽播及晚秋的开发。中稻齐穗后,实行沟中蓄水浸润灌溉,进入黄熟期可提早排水晾田,厢面表土层土壤墒情较好,水稻收获后,可立即免耕种植晚秋作物,为晚秋作物的生长争取了时间。晚秋再生稻蓄留田块、再生稻拔节抽穗后即可实行浸润灌溉,齐穗可完全放干田水,再生稻收获后,有利有于小春的及时免耕栽播。小春马铃薯收后及时关水泡田、免耕抛(栽)水稻,减少了耕耙的操作程序,提早了水稻栽插的时间。各季作物间茬口衔接紧密,田土空闲时间被减至最低程度。有利于各季作物的生长。

4.3 大、小春作物增产效果显著。水稻收后不翻耕,保留了土体的原有结构。土壤干旱时,深层水分能通过毛细管上升至表土,保持了表土中一定的水分供给,湿涝时,多余的水分能通过地表径流和下渗迅速排出,使土壤表土层始终保持适宜的持水量。因此小春马铃薯播种后出苗整齐、出苗率高。多年免耕肥料大多积留在表层,再加秸杆残茬还田,故表层土层疏松肥沃,有利于水稻的抛栽立苗和水稻的浅栽浅插,水稻栽后早发优势强。另外在水源紧张时,由于稻田毛细管作用,能使地下层水分上升,有利于推广节水栽培。水稻齐穗后实行浸润灌溉有利于扩根蹲节,增加水稻生长后期的根系数量和活力,延缓植株衰老,提高灌浆期的光合物质的生产能力和积累水平,提高粒数、结实率和粒重。同时也有利于再生稻腋芽的萌发和再生稻发苗。

5.有利于土壤综合肥力的提高。

5.1 改善土壤结构,耕作层土壤经过反复的干湿交替,膨胀与收缩后能够由排水、保水、通透性均不良的无结构或片状结构变为排水良好,保水力强,通透好的柱状,棱状或小块状结构。同时使土壤的潜育层下降,还原程度降低,氧气含量增加,变青泥土为鳝血土,变僵为松。

5.2 保持了土体结构的长期稳定,形成与自然土相似的具有疏松肥沃土层的高肥力土壤。

5.3 免除了耕作对土壤中毛细管的破坏,使土壤中水分传输通畅,土壤不易形成失水干硬,遇雨积水的状况。

5.4 免除了耕作对根际微生物群落的机械杀伤,有利根际微生物的总量增加和代谢旺盛。

5.5 有利于蒿秆还田,增加耕作层土壤有机质。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全面地理解新课程标准对高数学学习的要求,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渗透数学思想和数学文化.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题能力.

6.马铃薯免耕栽培研究应用效果

渠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土地资源紧缺,劳动力缺乏,因地制宜地选择马铃薯轮作免耕配套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应用势在必行,推广运用此套技术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改善土壤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实可行的配套技术措施,多年的研究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6.1 规模逐年扩大。2012年种植1.8万亩,2013年种植2.7万亩,2014年种植3.2万亩。马铃薯轮作改革和创新了过去种植马铃薯单一只能用地的传统习惯,全县马铃薯面积由常年的5万余亩增至12万亩左右。

6.2 产量逐年提高。2012年总产17000吨、2013年25650 吨、2014年31360吨。

6.3 效益逐年增长。2012年市场均价按1.4元/公斤计,据调查统计,年总收入2380万元,亩年收入1322元;2013年市场均价按1.6元/公斤计,年总收入4104万元,每亩收入1520元;2014年市场均价按1.8元/公斤计,年总收入5645万元,每亩收入1764元。(见附表1:2012-2014年推广效益表)

附表1: 2012-2014年推广效益表

投入成本按亩用种薯160公斤,折价(按2元/公斤计)320元;亩用农膜10公斤(每公斤按12元计),折价120元;亩用复合肥料40公斤(每公斤按3.6元计),折币144元;亩用化学除草剂等农药折币12元;亩用工投入175元,每亩投入生产成本共771元。再扣除科技推广投入,每亩纯收益为993余元。(见附表2:2012-2014年亩投入明细表)

附表2: 2012-2014年亩投入明细表 单位:元

7.固定厢沟式马铃薯连作配套免耕的主要技术结论

7.1 搞好规范化的固定厢沟

水稻收获后在稻田顺排水方向拉绳开厢,其规格为一沟一厢宽6尺,其中沟宽0.8尺、沟深0.6-0.8尺,厢面宽5.2,分别在距田埂6尺左右和背坎2.5尺处左右开设边沟和背沟以保背坎稳固。面积较大的田块在正中增设主沟和横沟。主沟、横沟、背沟宽0.8,深1.2,要做到沟沟相通,便于排湿。

7.2 马铃薯播栽技术

马铃薯免耕是一项综合配套增产技术,马铃薯适宜轮作,不宜连作,也不宜与茄科作物如茄子、番茄、烟草、海椒等作物连作,最好与禾本科、豆科等作物轮作,否则会加重青枯病、晚疫病、病毒病以及蚜虫等病虫害的危害,严重影响马铃薯产量。冬作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7.2.1 选用良种

选用适合我地栽培的、结薯集中、块大、产量高、生育期较短、商品性好的早中熟品种,我县一般选用的是川芋早、川芋6号等品种。

7.2.2 挑选种薯

冬作马铃薯最好坚持整薯播种,薯块选择25-50克为宜,选择芽胞健壮整齐的种薯,可使马铃薯苗齐、苗全、苗壮,提高产量。

7.2.3 适期播种

以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播种为最佳,播种过早,气温较高易烂种,出苗早,遇冰雪年份易遭冻害。播种过迟,不利于下季作物茬口衔接。

7.2.4 合理密植

实行宽窄行栽植,规格一般采用(0.8+1.2) ×0.8尺,栽 4行, 即两个整行。亩植5000窝左右。

7.2.5 化学除草

免耕种植草害重,必须进行化学除草。马铃薯在播栽前7—10天选用杀草力强的灭生性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免耕马铃薯在栽后10—11日杂草大量长出时用“盖草能”等选择性除草剂除草。

7.2.6 合理施肥

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对肥料非常敏感。施肥应以有机肥料(土杂粪肥)作基肥,既能改良土壤,又可源源不断地供马铃薯吸收利用。一般每亩施2500公斤以上优质有机肥、三元复合肥40—50公斤。早熟品种少施或不施追肥,应在播种时一次施足。

7.2.7 稻草覆盖 起拱盖膜

播种后用稻草覆盖或用灰渣覆盖,然后起拱盖膜,四周压严,达到防寒保温的目的。

7.2.8 田间管理

重点是防病治病,冬作马铃薯由于实行水旱轮作,马铃薯青枯病、晚疫病相对较轻,但也要加强防治工作。发棵期马铃薯出齐苗后,主攻目标是促进秧棵生长健壮,管理要点是不旱不浇水,浇水时勿漫过垄顶,创造一个良好的结薯条件。结薯期马铃薯团棵现蕾后,即开始结薯。到开花期,薯块迅速膨大,此时应增加浇水量。如不下雨应连浇三水,每水间隔5—7天。应浇小水,切忌大水漫垅。

8.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8.1 马铃薯免耕栽培,蓄水栽秧时,稻田有渗漏现象,蓄水保水能力较低,因此,开厢时,分别在距田埂6尺左右和背坎2.5尺处左右开设边沟和背沟以确保背坎稳固及收水插秧时搅田边,利于蓄水保水。

8.2 马铃薯免耕栽培,在选择田块时,最好选用带沙的壤土。

8.3 马铃薯免耕栽培,草害较重,应加强稻芋播栽前后化学除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