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轩清霞 王艳华
(1.齐河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德州 251100;2.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齐河县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推广使用地膜覆盖技术,近年来实施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土地有效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开始发展,地膜使用量逐年扩大。与之对应的是,地膜污染与残留也与日俱增。
调查工作自2019年10月15日正式开展,调查的农户类型覆盖县域内所有主要覆膜作物和所有主要覆膜种植区域。调查共收集问卷100份,其中普通农户60份,规模化经营农户30份,农业合作社10份;最终保留了90份有效样本。同时,调查人员通过对地膜使用回收工作中的重点问题进行了走访和实地调研。本次调查的农户共涉及耕地面积3763.18亩,播种面积3711.28亩,覆膜面积1223.6亩,地膜使用量3780.3公斤。
齐河县耕地面积126万亩,播种面积260万亩,地膜覆盖面积为223115亩,占当年耕地面积的17.71%,占当年播种面积的8.58%。
1.2.1 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大幅下降。根据统计数据的对比,2018年齐河县的地膜使用量和覆盖面积相比2015年下降了25.96%和19.28%。
1.2.2 地膜使用趋于集中化。各种覆膜作物专业合作社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到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的80%以上,地膜覆膜面积和使用量也占到总覆膜面积和使用总量的80%以上。
齐河县的地膜覆膜农作物种类主要有蔬菜、西瓜、甜瓜、棉花、花生、马铃薯等,各作物的覆膜面积和占总覆膜面积的比例如下:
根据初步估算现阶段齐河县地膜残留量范围介于17~23千克/公顷,未超过国家农田残膜限值标准。
齐河县地膜的回收利用的整体情况为:离田回收率高,但是利用率低。地膜回收比例为79.90%,但实际加工利用的比例仅为11.11%。
主要体现在:第一,历史残留地膜威胁大,根除难度高;第二,每年仍有近700吨农用地膜投入使用,污染量仍在不断增加;第三,全县的地膜覆盖面积广,地膜使用量大,治理工作的开展难度大。
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是一项持久、复杂、系统的工作。近年来对废旧农膜的回收治理,管理的归口职能部门并不明确,整个回收利用工作的管理处于真空地带,治理体系不完善,管理措施严重滞后,甚至缺失。
缺少针对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的具体扶持政策和资金支持,基层政府和职能部门工作难度大。缺少了市场化的经济利益引导,农户也缺乏改变现有模式的动力。
按照国家新规要求地膜最小厚度为0.01mm,但现阶段齐河县农资市场上销售和农户实际使用的地膜实际厚度在0.008mm以下。我国虽然对强制性标准产品有市场监管的要求,但市场监管力度有限,不达标地膜充斥市场并大量使用。
主要原因:一是本县没有废旧地膜加工企业,地膜消耗转化能力差,缺乏回收辐射能力。二是收购网点布局少,覆盖区域小,回收成本高,回收能力差。三是废旧地膜的收购价格偏低。
齐河县地膜的手工回收比例为100%。农户采用人工捡拾回收,专业合作社会采用拖拉机牵引犁耙进行简单收集,但仍需要进一步的手工分拣。现阶段齐河县并没有针对地膜回收机械开展农用机械补贴。
结合相关政策导向,齐河县地膜回收和利用工作改进应集中在四个方向:
以2018年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为参考值,总量控制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确保全县地膜覆膜面积不超过1200亩,地膜使用量不超过3700公斤。
3.1.1 推进地膜科学使用,降低地膜覆盖面积和使用量。开展农用地膜在不同栽培条件和不同覆膜作物情况下的科学正常施用,降低地膜的实际使用量。
3.1.2 推广全生物可降解地膜,减少不可分解地膜的使用。建议对销售全生物可降解地膜的商户予以全生物可降解地膜销售补贴,调动农田地膜使用者的积极性。
在全县范围内推进地膜强制性国家标准的实施,从源头上保障地膜的可回收性。
3.2.1 执行强制性国家标准,严控非标地膜进入市场。市场监管等部门加强监管,严格执行地膜标准,严控非标地膜“本地不生产,外地不流入,市场不销售”。
3.2.2 设立国标地膜销售补贴,发挥引导作用。建议出台相关优惠补贴政策,对销售国标地膜的商户予以补贴,调动商户的积极性。
对购置专业地膜回收机具给予适当的补贴,鼓励农户购买专业地膜回收机具,提高农户捡拾地膜的机械化程度,提高废旧地膜回收的工作效率。
3.4.1 科学布建回收网点,提高回收服务功能。健全废旧地膜收购网点的网络体系,形成“覆盖全县、运行有序、乡村监管、市场化运作”的废旧地膜回收体系。建立“有专人、有场地、有机具”的收购网点,延伸回收服务触角,消灭收购盲区,做到应收尽收。
3.4.2 严格执行地膜回收补贴,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建议出台相关补贴政策,给予适当的回收补贴,调动农田地膜使用者的上交积极性。
3.4.3 推广地膜服务一体化模式。鼓励地膜生产、销售企业与农业经营主体合作,转“实物产销”变“农业服务”,统一供膜、铺膜、回收。
3.5.1 组织保障。成立相关部门负责人,以及各乡镇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小组,将废旧农膜回收工作作为部门和干部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内容,建立起针对农业面源污染的长效治理机制。
3.5.2 宣传保障。充分利用宣传媒体,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切实增强各级干部群众对于农业面源污染危害的重视程度,增强各级政府及广大干部群众对农膜回收行动的认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3.5.3 数据支持保障。在全县建立长效监测的考核体系,坚持对全县的地膜残留量、回收利用率两项关键指标数据进行定期检测,构建覆盖全县的监测网络,构建底数清楚、动态变化的数据统计平台,推进地膜回收利用的绩效考核。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