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林下种植中草药的技术研究

时间:2024-08-31

余凤强 余呈雨 刘广林 刘帅伶 尹 滇

(广西壮族自治区国有博白林场,广西 玉林 537600)

广西是我国中草药主要产区之一,截至2018年,广西已拥有的中药材品种资源4623种,是全国第二大品种资源库。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近150万亩,年产值超过50亿元。万亩以上的中药材品种超过30个,5万亩以上的品种有10个,罗汉果、八角、桂皮、鸡血藤、广豆根、穿心莲、猫豆等7个中草药材品种产量占全国80%以上,其中八角约占全世界70%;还有15个中草药材品种产量占全国50%以上。近年来,广西已发展成我国中药材重要生产基地,中药材产业在全国举足轻重,例如被誉为“中国南方药都”的玉林市,是我国重要的药材集散地,其中药材市场年交易量位列全国前三,带领农民致富增收的同时还推动了广西壮、瑶、苗医药迅速发展。

1.林下套种中草药的重要意义

林下套种中草药是指依托森林现有的资源和空间,在林冠下开展中草药培植活动。林下套种中草药对于充分利用森林资源、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帮助农民致富增收、促进森林经济的绿色发展、保护珍稀中草药资源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1.1 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困境

随着城市的扩张,我国可用于发展种植业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尽管我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健康和保健意识的增强,导致人民对中草药的需求量迅速增长,尤其是“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全国乃至全世界对中草药的需求量急剧上升,为满足国内外中草药市场的需求,发展中草药的种植是势在必行的。但一方面发展中草药的种植业必须以土地为依托,另一方面林场、林农还肩负着保护天然林的重大使命,所以单一的种植模式,势必会使药林争地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导致中草药种植业的发展陷入困境。为了缓解土地资源紧张的困境,林农与中草药种植户必须改变单一的种植模式,将林木培育保护和中草药种植有机结合,积极尝试林下套种中草药的生产方式,推动林业与中草药种植业优势互补,使自然资源得到充分协调利用。

1.2 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一方面林业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较大,幼苗种下到成材的周期,短则 3~5年,长则 20~30年甚至更久,不利于林农快速回笼生产资金,若是遇上森林火灾、山洪、泥石流或山体滑坡等灾害,林农可能血本无归。另一方面,中草药种植投资周期短,收益丰厚,中草药种植户想要趁着良好的行情,扩大中草药的种植规模,但是却面临着无地可扩的困境。若是能积极推广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模式,那么既能帮助农户在短期内见到经济效益,降低投资风险;又能提高林地的利用率,增加林业的附加值,帮助农民致富增收。

1.3 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扶持林业的发展以及森林资源的培育与保护都需要资金投入,但是传统林业单一的生产模式,难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收益。我国的天然林中具有肥沃的土壤、充沛的水源条件及一定的经营基础,因此可以适当引导林农和中草药种植户利用现有的一些天然林发展林下套种中草药产业,农民获得了更高的经济收益,保护和经营生态林的积极性得到激发,反过来便可促进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4 保护珍稀中草药资源

植物基本上具有一定的可再生能力,但是部分地区,长期以来对野生中草药的滥采乱挖、过量采摘、无序化采收,不仅破坏了大量植被,危害了生态环境,还造成了野生中草药的不可再生,甚至部分物种灭绝的严重后果。因此推广林下套种中草药,尤其是因地制宜地栽培珍稀的中草药,一方面有利于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珍稀中草药资源保存保护。

2.林下套种中药材百部的栽培技术规程

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不同地区的土壤、气候、水文条件各不相同。本文中所讨论的林下套种中草药的栽培技术主要基于植物药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博白县的自然条件展开。

2.1 林区的选择与整理

2.1.1 选地。林地位置应避让自然保护区,避免对野生动植物正常生长造成不利影响。选择地址较平坦、土质疏松、排灌良好,耕作土层厚度在30cm以上,适合块茎类植物生长的林地。同时,选址要便于管理,交通运输相对完善,易于开发的林地。

2.1.2 整地。去除林地的杂草、杂木以及石块等杂物,翻耕、耙地、平整,要求做到深耕细整,翻耕深度达30cm以上,开沟起陇,宽30cm,深20cm,步道宽20~30cm。周围挖排水沟。

2.2 种植技术

2.2.1 种苗选择。选择品种为对叶百部一年生的种苗,种苗高50cm以上,块根4~6个。

2.2.2 种植时间。定植时间10~11月为宜。

2.2.3 种植方法及密度。按株行距55 cm×100 cm,开坑8~10cm深进行定植,回土浇透水,每667m2种植1200株。

2.3 田间管理

2.3.1 浇水。中草药种苗种植完成后,要淋足定根水,此后根据天气情况适时浇水。

2.3.2 中耕除草。百部科植物栽培地易滋生杂草,需进行人工除草。除草时应先浅锄表土,除去杂草,必要时用手将杂草连根拔起,注意避免伤及草药茎芽和根,除草时间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2.3.3 设支柱。种苗种植后,待种苗长至20~30cm 时,应在植株旁插1根竹瓜篱作为支柱,供茎藤缠绕,并将相邻的3根支柱的顶端捆在一起,以便通风透光。

2.3.4 施肥。1)施肥原则。以有机肥和化肥相结合,化肥的施用按照规定合理施肥,控制硝态氮肥,试行磷钾肥配施。2)基肥。施放有机质含量≥45%、总养分含量≥5%的商品有机肥1000 Kg/667m2。3)追肥。

2.3.5 追加有机肥。每年追加1次有机质含量≥45%、总养分含量≥5%的商品有机肥1000 Kg/667m2。

2.3.6 追加化肥。定植30 天,苗木长3~5片真叶后,利用滴灌系统追肥,实现水肥一体化,每年追施速效水溶肥4次,每次10 Kg/667m2。每年追施57%(19-19-19)配方复合肥1次,每次600Kg/667m2。

2.4 病虫害防治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提倡生物防治,按照病虫害的发生规律科学合理使用化学防治技术。化学防治应严格按照GB/T 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对症下药,适时用药。注重药剂的轮换使用和合理混用,对化学农药的使用情况进行严格、准确的记录。

2.5 其他

2.5.1 剪苗和培土。冬季可将苗剪去,保留少量芽条,清理田间枯枝落叶,在根际周围进行一次培土。

2.5.2 日常管理。管护人员每日需定时巡视种植基地,并对植株的生长情况进行详细记录。

3.林下套种中草药模式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林下套种中草药虽具有众多优势,但由于受信息闭塞、技术手段落后、操作不规范等因素的影响,林下套种中草药在实际推广和操作的过程中也暴露出了种质混杂,资源优势未能发挥;信息不准,盲目跟风种植,经济受损;缺乏种植知识和栽培技术,经营粗放,产出低下;套种不规范,中草药质量不高;产、学、研脱节,没有形成完整产业链,中草药销售困难等问题。

3.2 改善建议

3.2.1 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合适的中草药种类。中草药的种类丰富,习性多样,不能把林下种植中草药的通用方式简单粗暴地运用到每一种中草药,必须根据林地的真实情况因地制宜地种植合适的中草药,灵活采取乔、灌套种,乔、草套种,乔、藤套种,灌、草套种等多种栽培模式,充分利用林地的立体空间,力争做到物尽其用,保质保量。

3.2.2 关注市场动向,灵活布局。企业、林农和中草药种植户要时时关注市场动态,准确掌握市场信息,理性思考,慎重选择套种品种,避免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农户要丰富中草药的种植类型,尽量避免过多种植单一种类中草药。企业应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延长产业链,提高中草药产品的附加值,丰富产品类型,提升抵御风险的能力。

3.2.3 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中草药产量质量。地方农业部门和相关企业应派出相关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农户进行技术技能培训,指导农户科学规范地进行种植,通过“送科技下乡,送技术进林”提高中草药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