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3
徐悦
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分为两期,在上海博物馆三楼中国历代绘画馆展出。第二期展出时间从2016年1月28日至3月13日。
吴氏祖传在内的梅景书屋之鉴藏,从王谢堂燕到以物换画、以画养画、馈赠等购藏方式和渠道,吴氏用其卓识慧眼,勤奋认真的态度,走完了其一生的使命。
贤孙吴湖帆
多少年来,有人说吴湖帆之后,再也没有一个能将一部中国绘画史,如此扎实娴熟于胸的人。但也有人说,他只有守旧没有创新。吴湖帆的生前,没有像张大千那样,留下“五百年来第一人”的豪放评价,但他留下了“待五百年后人论定”的余音,淡定中透着悲情。
吴湖帆生于旧历甲午年,他降生时正逢甲午战争爆发,陆上,海上中国都惨败了。曾任湖南巡抚的祖父吴大澂,主动请缨出关领将,无奈官场腐败,将领贪生怕死,一战即溃不成军。吴大澂由此获罪革职,回了苏州老家。
吴家是江南的名门望族,家藏书画古器名重江南,但回到老家的吴大澂十分清贫。他重名节,不叩权势之门。靠鬻字画,卖古器过日子。后世论吴湖帆颇具祖上遗风,朋友困顿不惜倾囊相助,而自己则每甘于淡泊,虽处困窘,也不愿受人之施。
吴大澂是历史上有影响的文字学家,金石考据学家。吴家往来无白丁,舞笔弄墨,鉴古论器。但最让祖父高兴的话题,竟是咿呀学语的孙儿吴湖帆。
湖帆六岁,吴大澂延请昔日幕僚陆廉夫教孙儿学画。陆廉夫花卉山水兼长,他在自己的画上蒙纸,让吴湖帆依样涂抹。老少两人持笔蘸墨的游戏,使吴湖帆从孩童涂鸦的天趣,逐渐变成书画的兴趣。晚年的吴大澂每日在病榻上,撑着身子教孙儿识读家藏文物,吴湖帆虽小却能与病榻上的祖父对答如流。吴大澂曾感慨:“有嗣如此死复何恨。”
1902年,甲午之痛深埋于心八年的吴大澂撒手西去,留下“善待万儿”的遗嘱,这一年,万儿吴湖帆八岁。13岁那年,吴湖帆进入苏州的草桥学舍,学校以新式教学为主,开放而生气勃勃,学生们课余时间结社办报、写诗作画、关心时局、谈论新事。在这身心俱爽环境里,吴湖帆得到了与家庭传统不同的时代熏陶,也结交了不少今后人生的好友,如叶圣陶、顾颉刚、颜文樑、郑逸梅、王伯祥等时俊名流。
具眼卓识故宫行
终于在1934年,40岁的吴湖帆应故宫博物院的邀请,出任故宫书画的评审委员,北上鉴定故宫书画。
到故宫去了以后,就看到这些故宫收藏的南宗北宗的画,他受到很大的启发,他认为北宗的画里面,也有很多能够吸收的东西。因此,他把南北宗笔墨的风格融化起来了。
故宫之行,使他尽览宫廷深藏的历代名迹,成为吴湖帆艺术生涯重要的际遇。他由此突破明清遗韵,走向了中国绘画艺术宫殿的深处。同时他也写道:故宫旧藏真伪杂陈,今将余目睹者择最精确可贵的列成目录,以便将来确定国宝做参考。
遍览吴湖帆收藏的古画,有个奇特的现象。他珍藏的“四王”真迹、明人字画,往往大小一致,尺寸相当。个中缘故,与吴湖帆比邻而居十多年的好友冯超然曾透露,古画入吴手,不是斩头就是截尾,使长者短之,短者长之,接长了就用妙笔续之。后人常以此来赞叹吴湖帆技艺的高超,孰不知这自然损害了古画的原貌。但事物还有另一面,吴湖帆由此成为修复古画的高手。吴湖帆曾自豪地称自己为绘画医院中外内科的全能医师。他的一生也确实修复了无数破损断碎的古画。
民族危急不辱使命
1935年,也就是吴湖帆发现古人的青绿山水奥秘的这一年。日本人的铁蹄踏过古老的长城,中华大地山雨欲来。
冬夜,甲午战争那一年出生的吴湖帆,写下了《对于现代中国画之感想》,或许是感慨于中国传统绘画的零落,或许是心伤于民族的危急。他写道:目前之中国,因政治上经济上之原因,一切物质文明,皆仰给予外国,而感觉自身之落伍。于是世界文明国家所重视的中国画,我们也怀疑它。学校图画课程,皆以西画为主体,举国上下都以国画为陈腐,坐视其沉沦消灭。这一年,吴湖帆41岁,因避战乱寄居上海已经十年了。
1924年,江浙军阀大战,古城苏州处于战火笼罩中,潜心画事的吴湖帆逃难到了上海。当年,吴湖帆在嵩山路租了幢三层楼的房子,称它为“梅景书屋”。楼上是画室和卧室,楼下则和表兄一起开了家书画事务所,希望通过这个窗口,接纳时流,与海上画人建立联系。他拜访了吴昌硕、王同愈等前辈耆宿,加入了由江小鹣、潘玉良等人发起的上海艺苑研究所,研究所的成员还有黄宾虹、张大千、潘天寿、朱屺瞻等,均为日后中国画坛的宗师大家。
梅景书屋的收藏名动上海,文人雅士时常往来,为上海画坛雅集之所,梅景书屋的主人吴湖帆更是画坛瞩目的人物。
清末,写意之风兴盛,大多数画家不满于那种千人一面,因循守旧的格局,而力图改革,这种思潮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时的颓靡之风,给画坛带来了新的生机。然而矫枉过正,在新的时尚下同样掩盖了另一种倾向,轻视传统和古法。吴湖帆画的风格同样有新颖善变的一面,只是不为人所注意罢了。
知己相伴执著画艺
吴湖帆与郎静山是好友,郎氏所摄风景多画意,吴湖帆因之别有会心。他拈毫作画,转光影为笔墨。画坛熙熙攘攘,画风的流变热热闹闹。吴湖帆从未放弃探索传统的新生,但他顽强的认为坚守传统是第一位的。他曾说:“祖宗留下的笔墨之奥秘我们知多少,雄厚者,尺幅有泰山河岳之势;淡逸者,片纸而有秋水长天之思。古人作关公像,只眉间三正笔,传其凛冽之气,神采千古。西洋画做梦也没见到过此种气象。”
1937年,善画花鸟的夫人潘静淑封笔了。又过了两年,夫人病逝。两人相知相爱24载,夫人是他生活的伴侣,也是他画途上的知己。梅景书屋收藏的1400多种金石书画,多是夫人帮助校订序录。夫人出身苏州名门,对书画也有独到见解。每每夜阑更深,夫妻二人在梅景书屋灯下相对而坐,展读先贤名迹,访晤古人心境。每到情景相融,古今相知之时,湖帆感慨,静淑唏嘘。夫人说:“知书画者莫如湖帆,知湖帆者莫如余。”“绿遍池塘草”原本是潘静淑写的一句词,夫人去世后,吴湖帆征集海内外名家图咏160件,编成了这本诗画册,以为纪念。又过了两年,孤岛沦陷,这段时间里,他闭门潜心画艺。吴湖帆感于家国之变,将平生所见、所学及历代画学之来龙去脉形成文字,取名《丑簃谈艺录》。但可惜其文在“文革”中散失。
1943年,吴湖帆50岁了。他与梅兰芳、郑午昌、汪亚尘、周信芳、邓怀农等,二十位同在甲午战争那一年出生的人士,在沦陷后的上海结成了“甲午同庚会”。二十个五十相加,恰好是千岁,他们饮“千岁酒”互励节操,寄托国运昌明,山河光复的心愿。
这一年,弟子们精心挑选出老师的五十件画作,辑成《梅景画笈》,这是吴湖帆的第一部个人作品集。画册问世,有人称之为现代中国画苑“中兴之谱”。吴湖帆已是公认的海上画坛盟主,他的画缜密雅腴,精细非常。他画山水、画风荷、画仕女,信手拈来,风格天成。
1949年,上海即将解放,吴湖帆面临着去留的抉择。吴湖帆生活在旧时代,对共产党和社会主义是陌生的。此时,老友张大千已去了香港。友人们也劝他出外一游,再做打算。吴湖帆很犹豫。这时,梅景书屋来了一位客人,表兄黄炎培。黄炎培是受周恩来的委托,向上海各界人士解释共产党的政策主张,欢迎爱国人士留下建设新中国。他劝说吴湖帆不要走,他说:“我画中国画我是中国人。我就是在中国,我做中国人,我再也不出去了。”
1964年,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迟暮之年的吴湖帆,凝视着银幕上徐徐上升的烟云,萌发了一个奇想。
1965年,他用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完成了《庆祝我国原子弹爆炸成功》图,原子弹爆炸,他就利用旧的技法,那种画烟云的方法,把原子弹爆炸画出来了。旧的技法可以为新的东西所用。
1966年,“文革”爆发,吴湖帆又成为冲击对象,在沸腾的社会和狂热的人们面前,吴湖帆毕生的心血被抄劫一空。
继而是无休止的批判斗争,终于使他再度倒下。1968年,弥留之际的吴湖帆,拔下了插于喉头的导管,一代宗师便这样离开了人世。
从小生长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似乎就冥冥之中就预示着,他就有这个责任,对家庭是一个责任,对社会是一个责任,对我们的传统文化他也是一种责任。
这个责任就是两个字:传承。
——吴湖帆之孙 吴元京
这个收藏很能表现出一个家族文化来,中国文化的特点、积累的特点,现在不都讲一个新名词叫沉淀嘛,文化的沉淀,我觉得这个家族文化的传承是很重要的。
——《文汇报》记者 郑重
(本文展品由上海博物馆收藏。)
编辑:沈海晨 mapwowo@163.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