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代西北地区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分析及其发挥路径探究——基于甘肃省定西市五个村庄的调研分析

时间:2024-08-31

张艳霞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肃 兰州 730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1]新时代是中国由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时代,是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的时代。相应地,在新时代大背景下,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也随之产生,不仅对中国共产党提出了新考验,也对每一个共产党员提出了新要求,其中广大农村党员的素质高低、思想状况如何,将直接关系到村党支部制定的目标能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作为农村各项事业的领导核心作用能否有效发挥。因此,在采用实地走访、文献检索和个别访谈等多种形式对西北地区五个村的党员队伍进行了专门性调研的前提下,以当前西北地区农村党员队伍存在的问题为导向,立足于具体分析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研究具有实效性的针对性对策,这既是新时代农村党员应对各种考验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农村党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的现实需要。

一、文献综述及西北地区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分析

以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关键词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上检索期刊文献,大概有50多篇论文。通过重点梳理新时代以后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的文章,可以帮助我们更明晰地廓清国内学术界对于这方面的研究程度。

(一)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文献综述

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工作的深入推进,学术界关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的研究已有一些成果,但在新时代大背景下,专门研究西北地区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路径的文章不多。其中傅坤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西沟村为例,具体分析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后提出相应的对策[2]。张晶主要从发挥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方面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3]。叶华章以重庆合川三汇镇为例,思考在新形势下如何发挥好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4]。学者们进行研究大多采用的是由点到面式方法,这样做有利于透过重重外在现象看到本质,从而提炼出普遍共性的问题。西北地区农村党员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各种原因,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表现性不突出,缺少自觉性和积极性。通过对甘肃省定西市五个村庄进行深入调研,再结合当前学术界已有的相关文献,进一步具体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之后提出针对性的发挥路径,不仅丰富了学术界关于西北地区党的建设方面的理论,也给如何更好地引导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二)西北地区农村党员队伍的现状分析

办好农村的事情,关键在党[5],实则在于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在党的十八大到十九大的五年中,党员面临的社会环境和时代条件不断发生变化,但农村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行动却从未停止。因此,为了在新时代背景下更好地研究西北地区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路径,对甘肃省定西市大新村、张坪村、先锋村、团结村、文峰村等五个村庄进行了实地调研,再结合访谈、文献搜索等方式对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和总结,从而提炼出西北地区农村党员队伍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期望通过一系列的深入研究为当前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理论和实践提供有益借鉴。首先,在走访的村庄中,绝大多数农村党支部机构健全,党员队伍自觉维护中国共产党,政治素养很高,其中从书记到委员都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党组织安排的工作。其次,由于农村尚未根除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全村男女比例差距大,推及到党员队伍中,男女占比也极不均衡,如张坪村党支部中男党员占70%,女党员占30%,大新村党支部男党员占94%,女党员6%,其他三个村的男女党员比例差距也很大。最后,从学历和年龄方面来看,五个村庄中本科学历以上的占比都不到10%,大多数人集中在初中甚至小学文化阶段,而年龄分布在45—60岁区间的人居多。

二、西北地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存在的问题透视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西北地区农村党员队伍总体上具有较强的政治意识和一定的政治素养,他们坚决服从党中央的指挥,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共产主义信仰。但是就党员队伍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方面来说,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目前的现实情况与党组织所提要求不相符合,如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党员发展工作难度大,党员宗旨弱化,党群关系紧张,部分党员因能力不足,难以发挥示范引导作用等。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滞后单一,思想基础不牢固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村党支部对党员教育的方式与其他先进模范村相比,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显得滞后单一,如开展集中学习时仍采用陈旧的说教方式,未结合新时期出现的新媒介新工具去创新发展原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方法,也未在党员教育内容中把党员出现的新情况及市场化中的新心理考虑进去,这就使得部分党员容易偏离党的要求,从而出现与党“日渐疏远”的情况。再加上个别党员视野较为狭隘,没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一旦党支部缺乏相应的感召力,极易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实践能力的提升,在学习中不主动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其最新理论成果,最后导致思想固步自封、政治敏锐性低、示范引领作用不突出。显而易见,这种落后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已与新时代对党员提出的要求相悖,如果不及时改变这种方式,势必会成为阻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的重要因素。

(二)党员队伍结构不合理,内部分工不明

农村党员队伍中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党员队伍结构上,党员数量相对较少,男女党员比例严重失调,老龄化现象较为严重,党员队伍整体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党员发展工作难度较大。如根据调查情况来看,大新村共1893人,党员只有32名,占总人数1.6%。在党员发展工作上,2016、2017、2018年各新增党员仅1名,分别增加了3.6%,3.4%,3.3%。二是党员队伍中内部分工不够明确。党员队伍是党支部的主体力量,党员队伍内部的权能分配对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至关重要。然而就实际情况来看,所调研的村党支部在党员管理方式方法上主要采用统一划定的标准,没有针对不同职业、不同年龄、不同表现的党员制定分类标准管理模式。而这种统一标准的弊端就在于个别党员会因自己能力不足而逐渐丧失对党支部的信心与建设热情,把自己等同于一般群众。具体来说,老年党员因身体素质、能力有限等原因,对党组织下发给自己的带领村民进行共同致富任务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逐渐产生“老而无用”的消极心理,进而出现自我否定和否定党组织的不利情况。从另一个方面来看,也有可能会导致个别优秀党员因自身才能无法施展而出现理想信念动摇、对党失去信心等。

(三)党员宗旨弱化,党群关系紧张

党与群众的关系,主要是通过村党支部和党员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农村党员扎根于农民群众中,与农民群众有着天然的密切联系,是联系党支部和村民的桥梁,是在农村带头贯彻实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第一人,他们在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容乐观,一部分党员因受西方资产阶级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很多行为处事日渐表现出与党的要求不符合的现象。例如,他们在日常繁杂的工作事务中,逐渐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抛诸脑后。在遇到群众上门解决疑难问题时,摆出没有耐心、淡漠的态度,甚至有时候遇到宗族内的人与其他村民发生矛盾时,不分青红皂白地开始帮自家人,完全忽视了群众利益至上的工作守则,也相应地违背防止以权谋私、以势压人的根本原则[2],最终导致党群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不断加深。

(四)部分党员自身存在问题,示范引领作用未充分发挥

农村党员是当前协助基层政府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建设美丽乡村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力量,党员自身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6]。主要体现在:首先,个别党员受各种腐朽、封建落后思想的侵蚀,自身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大大降低,不能按党员的自律标准要求自己。或聚众赌博、打架,或公开行贿或参与封建迷信思想的大肆传播活动,严重损害了党在广大村民当中的形象,降低了村民对党组织的信任度。其次,部分党员没有坚定的组织纪律观念,缺乏参与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经常以生病、忙碌等各种理由不去参加党员的民主生活会,也不参加党支部举办的各种活动,逐渐出现与党支部相脱离的情况。再次,在履行党员带头建设新农村的义务时示范作用不突出或不发挥,甚至以权谋私,时常向党组织索要各种好处,如低保、精准扶贫名额、危房补贴资金等,严重割裂党员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最后,尸位素餐。部分党员在党支部召开大会上对自己利益之外的事情基本上不发表任何意见,做不到“在其位、谋其职”的基本要求。

三、影响西北地区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的因素分析

西北地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存在的问题决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既有社会环境、党支部管理方面的原因,又离不开党员自身因素的影响,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社会环境影响角度

1.多元文化的负面影响和冲击

人是社会的产物,没有任何人能够脱离社会而独自存在。“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7]农村党员作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主体力量的一份子,以实现个人价值的短期目标为我国的现代化事业做出奉献。与此同时,又以自身的客体性特征受整个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农村各个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封闭性乡村,但也避免不了一系列问题的出现。如农村党员由于文化水平低、视野范围狭隘,对多种价值观的负面影响辨别力不强,导致个别党员在这场大潮中迷失了对自己的定位,把自己等同于群众,不再以党规党章约束自己,开始滋生贪图安逸、特权思想、脱离群众以及官僚主义等思想。此外,一些党组织未做好迎接社会负面影响冲击的准备,对新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出现的新媒介新情况研究不深入,未能转变观念采用新方式去创新党员管理机制,造成部分党员出现“离党离心”现象。

2.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未及时解决

农村是一个依靠血缘或宗族建立起来的熟人小环境,有的村落甚至是仅由一个宗族形成的生活共同体。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村民之间形成了“一家有事、百家帮忙”的紧密关系[8]。另外,在村里有威望的宗族大家长约束下,他们把共同富裕、邻里和谐、宗族兴旺等作为追求目标,把宗族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作为行动的最高守则,由此可知,他们的集体性观念、团结协作意识非常强。而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现代化的持续发展和城乡差距的加大,大量农村人员迫于生存压力涌向城市,村民的空间流动性增强,出现了“空心村”等现象,生活的共同体逐步瓦解。而基层政府在面对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后,没有做好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工作。如今,造成大多数农村党员的理想信念不坚定,国家、集体利益观念淡薄,个人利益扩大化、唯一化。

(二)党支部管理角度

1.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未能建立

首先,一些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民主评议流于表面形式,对不合格党员没有明确、具体而统一的标准,主观片面地认为没有重大错误就是合格党员,使得一些不合格的党员继续留在党组织,危害党组织的肌体健康,也挫伤了合格党员和优秀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一些基层党组织考虑到自己党支部党员人数少,抱着“宁滥勿缺”的心理,希望对不合格的党员的惩罚力度轻一些,从而保留其党支部的“实力”。结果是助长了党支部内不正之风的盛行,党组织的约束机制仿若空设。最后,对党员的管理采取不评选、不考核、自由放任的形式,党员队伍犹如一盘散沙,基层党组织缺乏强有力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践证明,如果党支部缺乏强有力的聚合力和战斗力,广大党员难以真正发挥模范作用。

2.党员的管理方式传统陈旧

利益格局的新调整、流动党员数量的增多、经济关系出现新变化,对党的传统管理方式构成了极大的挑战。根据调研情况来看,农村在管理方式上依旧采用传统的说教方式进行对党员的教育,方式方法重复、单调,缺乏吸引力和新鲜感,不符合新时代党员对教育方式提出的高要求。其次,未开设党员日常监督程序,管理上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党员一方面是党支部的成员,另一方面是村里有地位、有声望或者有财势的人。基于这方面考虑,个别党员或群众怕监督时得罪后遭到报复,不敢监督或不愿监督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部分党员存在支部内和支部外两张皮现象。最后,所采用的星级管理制度缺乏针对性,未把新时代下党员自身出现的新问题、党群关系新矛盾考虑进去。对在外党员采用的远程管理方式操作性不强、灵活度低,易形成在外党员在党之外的情况。

(三)党员自身角度

1.党员队伍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

由于上个世纪我国教育全国普及率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等原因,我国农村党员的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从调研村庄党员队伍的学历来看,村党支部学历在初中文化阶段以下的党员超过全体党员的一半,这些党员没有强大的理论知识支撑他们去创新发展,在接受新事物能力方面也显得力不从心。十八大以来,党出台了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与过去长期形成的认识,产生了很大的反差。这严重制约着党员对当前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的认识,从而削弱党支部在基层民主建设中的领导作用,同时也影响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2.党员的思想政治基础相对薄弱

农村的思想政治工作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逐步展开,经历了一场深刻的思想变革,呈现出多元化的心理态势。但一些农村党组织没有及时转变自己的发展观念,仍沿用过去的教育模式,对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仍停留在开会读文件的水平上,没有充分考虑到市场经济对一些农村党员的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文化水准产生的负面影响,只管组织上入党,但不重视思想上有没有完全入党。在培养发展模式上,片面强调经济的快速发展,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对党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进行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时,侧重于发展经济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思想政治工作能力的考核,造成了党员的思想基础薄弱,难以贯彻实施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四、引导西北地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思考

***强调:“每一个党员都是党组织的一个细胞,党组织的战斗力就是通过每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具体体现的。”[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引导农村党员努力发挥模范作用,这就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而具体到农村实际工作中,可以从以下几点推进:

(一)创新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径,筑牢思想堡垒

我国从古至今一直非常重视官员政治素质的培养,尤其是建党后对党员队伍思想政治的教育,是促使党员队伍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推动力之一,在进入新时代后,面对当前农村党员队伍发挥模范作用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解决的前提条件就是加强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此来筑牢思想堡垒。首先,引导每个党员熟练运用学习强国APP或其他媒介加强自身的政治理论学习,加强他们的自学能力。之前有人做过统计,在当代社会,一个人所拥有的知识,只有10%是学习教育给予的,90%是在实践中自学得到的,特别是在知识更迭、信息爆炸的今天,坚持自学显得格外重要。其次,倡导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武装每个农村党员的头脑。与此同时,利用多种科学技术手段丰富传播的形式,以此来提高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增强他们的革命信念,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解决党性观念淡薄问题。除此之外,联合所属县委党校、当地网络教育学院开展冬、春训学习活动,在加大党员的培训力度的同时,做好党员的思想工作,采用培训成绩纳入年终考核或其他物质性奖励的方式,鼓励基层党员去党校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及最新理论知识,拓宽农村党员的视野。从而革新陈旧的、不合时宜的落后观念,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能力素质,更好地发挥党员在基层工作中的模范作用。

列宁常说:“细心倾听群众的呼声、普通党员的呼声、所谓‘小人物’的呼声、人民的呼声。”[10]这一方法至今来说仍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为此,党支部应时常开展“党员面对面谈心”活动,了解支部内的每个党员在不同阶段的思想动态和利益诉求,力求在每月的党代会上能够集中解决。另外,党支部要深度挖掘身边党员的先进事迹,以点带面地加大这些事迹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党员在进行争先进、创新优的过程中得到精神鼓舞,以此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形象和素质。最后,推行实习基地,建立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活动载体。理论来源于实践,最终要回到实践中去检验真理性,建立有效的活动载体是检验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途径。通过活动的开展不仅能提高广大党员履行义务的自觉性,展示党的伟大形象,也能吸引更多的村民自觉向党组织靠拢,加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队伍中来。

(二)有效开展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改善不合理党员队伍结构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基层民主事业的领导核心,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广大的农村党员队伍。同样,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也需要有一支能够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党员队伍。这就需要经常把那些愿意为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的先进人才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为农村党员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为了有效开展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必须要在遵循有领导有计划、经常性发展党员、入党自愿及个别吸收的原则的前提下,把党员的质量作为首要目标,严格按照发展党员的程序把符合党规党章要求的积极分子吸收进来,拒绝人为设置障碍把一些爱党爱社会主义的人排除在外。

同时,也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突出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农村呈现“空心壳”状况。村里留守的主要劳动力大多是妇女、老人,他们成为新型的“空巢群体”,也成为当前农村村级管理的重点对象。因此,要格外注意这些新群体的思想状况,在能够保证发展党员质量的前提下,把他们作为发展农村党员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做好中青年妇女的入党工作。大力发展女性党员,逐步改善党员队伍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状况,以更好地适应基层民主建设发展的需要。另外,也要认真对待外出人员的入党问题,村党支部要利用QQ、微信、信件等形式,与外出人员保持定期的联系,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状况,采用便于接受的形式加强对他们的引导、培养工作,争取早日把其中的优秀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的组织中来。

(三)推广党员联户,增强农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自觉性

针对村民人数多、党员数量少的情况,应继续推广党员联户助发展、共富裕工程,实行“一帮一”“一助一”“先进带后进”等工程。所谓党员联户,就是一个党员根据自己的能力针对性地带动一定数量的农户党员,是解决党员数量少、党员之间责任相互推诿问题的重要途径[11]。就所调研的五个村庄来说,党员占全村总数不到10%,党员数量少,经济发展模式单一,农作物成为村民主要的收入来源。推广党员联户,把责任分配给每个党员,既可以促使党员内部之间相互竞争,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又可以把群众和党支部联系在一起,发挥党支部在村民基层工作中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吸引力。党员深入村民实际生活中也有利于缓解日趋紧张的党群关系,是实现中国共产党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的重要途径。

(四)强化党员分类管理,提高农村党员的管理水平

根据《2014—2018年全国党员教育培训工作规划》指示,由于农村党员在文化水平、认知层次上存在着差别,农村党支部要根据差异性区别对待,强调个体优势的发挥,注重党员队伍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的分类管理方法。

首先,按年龄层次提出不同要求。老党员首先要充分利用自己在村民当中的声望,向群众做好党支部的决议宣传工作,使党规文件转换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其次,运用自己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协调解决村民在民主政治参与中与村委会发生的摩擦问题。如部分村民受中华传统官民思想的影响,不信任甚至是惧怕厌恶村干部,对村委会的工作不配合、不作为,严重阻碍村委会工作的有效开展。或对村干部工作产生不满情绪后,试图利用聚众性压迫、暴力宣泄等方式解决问题。最后,为新党员做好新时代的榜样标杆,引导广大青年党员和群众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续奋斗。除此之外,中青年党员要自觉承担起老党员因体力不支而无法完成的一系列工作,接续完成时代赋予每一位党员的使命。如带头学习先进新科技、最新修订的法律法规知识,发挥党员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努力致富的模范作用[12];利用空闲时间多去先进的农村进行调研学习,寻找理论联系本地实际的“结合点”;在立足本地具体村情的基础上,领导村民开拓所属市场,力求共同创业、共同致富,做到把全体村民引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门,满足人们对于“大同社会”强烈向往的需求。

其次,按党员所从事行业的不同提出要求。务农党员作为村民中的一份子,是党支部引导村民转变观念、传授技术的重要帮手。要通过先行示范、积极引导、提供帮助等方式,增强村民信党、爱党、愿意入党的信心和意愿[13]。认真做好上级党组织下发的文件解读工作,协助党支部开展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工作,带领全体村民共同致富。从事私营企业或大户营销的党员要发挥自身独特的优势,雇用那些在城市里无法用技能生存下去的农民到自己企业空缺的岗位工作,帮助他们摆脱温饱难以满足的状态[11]。从事其他行业而又在外工作的党员,应该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动态,配合村党支部的工作,为家乡的村级建设尽力所能及的绵薄之力。

最后,按党员各自表现提出不同要求。优秀党员要在完成阶段性目标后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到不骄不躁,始终牢记实现共产主义事业是我们长远奋斗的终身目标。普通党员要继续深化对党的理论知识、市场经济、科技农业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做好基本工作中实现个人最大化价值,同时把优秀党员作为自己的短期目标为之奋斗。不合格党员要配合党组织的教育,深刻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并不断努力改正,争取早日取得党组织的同意后再次向党组织积极靠拢。

(五)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建设,完善约束、激励机制

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的引领下,农村党支部建设得到了很大的加强。但由于受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党支部发展极其不均衡,呈现出疲、软、散等状况,严重影响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这就需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农村党支部的自身建设。

首先,重视思想建设。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知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特别是要以新思想为指导,结合党的理想信念、为人民服务宗旨、共产主义信仰教育,使每个党员始终坚定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始终高扬社会主义的旗帜。其次,加强村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政治关爱。主动把那些政治素养高、把人民放心中、能带领村民进行共同致富的优秀党员选进支部领导班子中来,使他们的能力发挥“有为有位”,从而建设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与此同时,加大对不合格党员处罚力度,对批评教育后仍屡犯错误的党员,主动清除出党,以此保持党员队伍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再次,加强村党支部的作风建设。党支部组织党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从中发现自己的问题的同时,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从而改正自己的不足。除此之外,定期召开党内的民主生活会,引导党员坚持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生活作风,坚持党内民主生活制度,自觉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最后,党支部要健全激励保障机制。设立优秀党员奖励金、带领村民共同致富先进专项资金。定期开展党员民主评议活动,根据党员参加活动量化的表现,对考核选出的优秀党员进行物质和精神双向奖励,激发其他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内生动力,从而切实保证党员在执行党的政策法规、参加村级事务管理、维护农村稳定发展方面走在前列,争做共产主义觉悟高的先锋战士。

五、结语

农村党员是村党组织的肌体细胞和活动主体,广大农村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有效发挥是村级组织迸发出鲜活力量的重要保证。通过深入调研后发现,农村党员队伍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时存在诸多问题,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问题,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多元文化负面影响的冲击,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未及时解决;党支部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未能建立,管理党员的方式陈旧单一;党员队伍的文化水平低,思想政治基础薄弱。为此,我们要通过创新农村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农村党员的发展工作,推广党员联户,加强村党支部自身建设,完善约束、激励机制等路径,引导广大农村党员践行新思想、适应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增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针对性和示范引领性。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