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融媒体时代“视听语言”基于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革新探究

时间:2024-08-31

张萌萌

(巢湖学院 文学传媒与教育科学学院,安徽 巢湖 238000)

“融媒体是指通过互联网等信息技术将电视、报纸、广播和手机等各种媒体形式融合起来,从而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整合,进而组建成一种新的媒体形态”[1]。融媒体时代对媒体行业的要求在于打破多种媒体的边界壁垒,并合新旧媒体的优势,进行融合创新。融媒体时代也需传媒行业人才必备自主学习、创新技能与时代敏感力。同时,以“全方位、新理念、分渠道、多融合”提高学生自我革新及自主转型能力是融媒体时代对传媒高校人才培养方式与课程建设提出的标准。

学界对“融媒体”的研究具体如下:第一,关于融媒体时代下的全景式及背景式的概括研究:有重点解读融媒体基本概念、特征、优势与长处;有探讨融媒体未来发展趋势[2];有分析与盘点融媒体背景下行业转型现状[3]等,总体看来缺乏专业系统的整理与建构。第二,关于受到融媒体时代影响的广电行业应对机制研究:有探讨省市县级广电建设新策略[4];有融合新旧媒体的整改建议[5];有大力推广与实施融媒体技术的方案[6];有改进媒体人员融媒体素质[7]等,但多数文章未体现实际的执行效果。第三,关于融媒体对次级元素渗透影响研究:有拉动节目及平台融合化创新发展思路[8],有针对高校思政教育、影视制作人才新培养探析[9];有涉及特殊专业如播音主持专业[10]、广播电视编导新颖的发展路径等[11],但仅限调整高校思想教育或者大类课程的培养计划,缺乏对具体课程在融媒体时代改进的探讨。

为此,本文根据学生阶段化的个性特征,时代化的课程教学目的,依托融媒体时代下诞生的新型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针对性地将融媒体时代要求与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优势重组,以四模块、三阶段、两中心、一目标(简称4321教学模式)为设计思路融入影视专业核心基础课程“视听语言”中,探讨其实施步骤与具体成效。

一、“视听语言”课程教学模式革新探究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

(一)融媒体时代引发全行革新

1.亟需传媒行业创新

对媒体行业而言,单一的媒介载体几乎不复存在,传统媒介与新媒介都在打破重组、融合跨界、优势互补中以全新形式与方式与受众建立联系。以秒计算的融媒体时代,快一秒有可能占领高地;以博眼球为王的融媒体时代,创新便能引领潮流。在创新的基础上,依托特色的多媒体平台、多元的媒体传播形式、多样的影视作品,使得传媒影视行业从形式到本质发生巨大的变化。

2.激励高校变革传统人才培养模式

当今的影视行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融合与变革,传媒高校尤其要紧跟行业新动态,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输送融媒体时代需要的传媒人才,真正做到高校教育为社会服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2]传统教学模式以“教”“授”“听”培养出的学生难以具备学习的主动性、创新思考意识,也更难在瞬息万变的传媒环境下进行自我革新及自主转型。因此,教学模式从单一到复合,从“以师带生”转型为“师生互动”成为融媒体时代的必然。

3.促进媒体人员转型

媒体数字制作技术的普及对内容生产提出新要求,行业差距不再是制作方式的不同,而是制作要求与理念的差异。这既考验媒体人员是否具备扎实的制作技术,又考验媒体人员能否紧跟形势调整思路。这一切需要传媒专业人才具备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洞悉时代的敏感力及反思创新的意识。此种要求不仅针对从业人员,对未来走入传媒职场的高校学生同样适用。高校学生更应积极响应新型教学模式,依托融媒体平台,以时代需要与传媒环境为标准,积极向高素质、复合型、全能型和转型人才靠拢。

(二)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推行依据

1.MOOC+翻转课堂的理论依据

MOOC即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依托融媒体环境进行网络自主选课、学习进程统计、学习行为分析、在线交流与答疑、作业批改等网络互动平台。翻转课堂也称颠倒课堂,“将教学由‘教-学’模式变成了‘学-教’模式,重新规划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关系及课堂时间的安排,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革”[13]。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其一课前学生以兴趣为中心主导学习,老师成为局外人辅导为辅,帮助学生借助MOOC平台熟习知识,提出疑问;其二课中采用翻转课堂,教师成为局内人引导学生提出观点,针对性的答疑解惑,增强学生自主意识;其三课后学生反复观看MOOC视频,充实巩固内化知识,培养学生紧跟时代的意识与反思批判的精神。

2.MOOC+翻转课堂的优势叠加

MOOC教学优势在于拥有海量国内外著名的高校课程资源,课程依托网媒平台,学习者不受时空限制,受众面广泛等。翻转课堂一定程度上继承了MOOC的优点,缩窄了受众参与范围,强化自主阶段性的课程学习。MOOC与翻转课堂实施条件很简单,在校师生仅需“一台一网”便能完成。两者结合的优势主要在于:一方面,教师在课前将理论知识、辅导材料、案例习题以及作业要求以视频形式上传MOOC平台,学生根据各自接纳程度主动学习与自我测试。另一方面,课上教师通过翻转课堂将原有讲述理论时间转变为学生解答疑惑、相互交流,间接培养学生个性与兴趣,进行差异化教学。最后,课外教师在MOOC平台留下拓展作业,学生温故知新,师生共同整理翻转课堂上讨论资料,上传MOOC平台共享,反复使用。此种教学模式将两者优势叠加、达成双赢,适应时代要求高尤其像“视听语言”此种理论结合最新影视案例分析的教学科目。

(三)传统“视听语言”教学缺点及不足

“视听语言”课程内容基本包括四模块,如影视语言基础课(影像基本特征、影像美学效果、影视发展历史、影视制作流程);影视语言表达课(构图、色彩、光线、景别、焦距、角度);影视语言效果课(蒙太奇、运动镜头、声音、节奏);影视语言应用课(场面调度、长镜头、剪辑)。但由于教学定位模糊、教学形式单一、学科间知识重叠较多、学生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经验,导致“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存在较大问题。

1.课程定位模糊,学生主动不足

较多的专业教师将“视听语言”定义为一门纯粹的影视理论基础课程,授课内容重在教授经典理论知识,如影视元素的基本概念及特征、影视发展历史、影像美学效果等课程。虽然理论是教学基础,但过多倾向高深的理论教学,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多使用黑白经典影视作品的辅助式教学案例,对于接受碎片化、高清度、立体式影视作品的学生来说,很难沉浸在缓慢、黑白、深沉的影像世界中。教师准备理论课程辛苦,学生难以接受晦涩的理论知识,两者隔阂逐渐加大。

2.教学方式单一,课堂反响欠佳

传统“视听语言”课程教学多以“教”“听”为主的教学模式,教师教授“视听语言”基础理论知识时,辅以视频短片、经典电影案例作为补充材料;类似填鸭式教学确实可以最大程度将课程内容从老师传向学生,看似提高教学效率,却斩断了学生与老师互动的路径,忽略教学本质。一刀切教学模式并未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也未能及时得到学生反馈,难以当面沟通,久而久之,旧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新问题不断冒出,教学效果难以保证。

3.科目交叉重叠,知识重复过多

作为影视传媒的基础课程,也是众多影视传媒课程的导入课,在课程内容上不可避免有交叉重复的现象。如“视听语言”影视语言表达课中光线、色彩、构图、焦距、景别、角度等方面便与“电视摄像”课程中的很多内容重复,导致学生重复学习;同时,影视语言效果课中运动镜头、声音、节奏等方面多与“电视采访学”的采访内容相关;而影视语言应用课中剪辑课程也同“电视节目编辑与制作”基础课程类似。如此课程内容重叠的现象,本是专业共通共融、相互补充,完善学生学源结构的必要准则,但大范围的课程内容重叠,一是浪费宝贵时间;二则增加师生负担;三是占用过多公共教学资源;四是教学成果不突出。

二、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视听语言”结合的设计及表达

(一)教学模式与课程结合的设计思路

根据国家教育部重视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相关计划,结合融媒体时代对广播电视专业学生综合素养的时代要求,按照高校培养全能复合型人才的标准,将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融入“视听语言”课程,以四模块、三阶段、两中心、一目标(简称4321教学模式)为设计思路,用全新教学形式革新传统教学方式,以期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增加与融媒体时代接触的机会,成为全能复合创新人才。

具体而言,四模块是指在总32课时“视听语言”教学期间,将课程内容为四个模块,分别包含影视语言基础模块、影视语言表达模块、影视语言效果模块、影视语言应用模块,每模块8课时。三阶段是指课前知识铺垫阶段、课中互动内化阶段、课后巩固拓展阶段。两中心是指围绕教师与学生构建独立、碰撞及交融的发散式圈层。一目标是指培养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全能型、转型人才为最终的教学培养目标。

“视听语言”课程教学中以四个模块(如图1)为基准,明确教学内容,细分教学结构,区分学习内容,确保每个阶段在上一阶段的教学铺垫下开展工作。在每个模块中引入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以三阶段(课前、课中、课后)为模块时间轴,通过教学形式变革逐渐引导学生调整学习和思考方式,积极主动接触、使用、进入融媒体环境。在整个教学模式与课程结合体系中围绕教师与学生的两个中心始终贯穿其中,教师身份从局外人到局内人到引导者产生转变,学生身份从局内人到局外人到主导者产生转变。在调整教学思路的过程中改进学生与教师在融媒体环境下学习应对策略,提高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其时代性与差异化;增强教师信息技术实践能力、互 动交流能力及对融媒体时代的敏感能力等。

图1 教学模式与课程结事的设计思路

(二)教学模式与课程结合的内容表达

1.夯实基础与内化理论

四模块中第一影视语言基础模块课程内容:影像基本特征、影像美学效果、影视发展历史、影视制作流程,每方面2课时,共计8课时。三阶段与两中心之教师任务:课前筛选MOOC平台中相关的教学视频、自制理论与案例视频、编辑理论与辅导材料、设置习题及课上讨论主题,打包发送学生,同时检测学习进程,获取疑难问题。课中答疑解惑、创造情境空间、指导小组学习、点评总结。课后课程优化、反思总结、设置课后习题、评定成绩、分享拓展。三阶段与两中心之学生任务:课前,观看视频、完成练习及测试、小组讨论、提出疑问。课中,踊跃发言、沟通难点、探讨研究、合作学习。课后,反思总结、梳理完善、完成测试、撰写心得、巩固思考。一目标预期完成情况,通过8课时4个方面的学习,学生初步转变学习模式、拓宽学习范围、区分交叉学科内容、把握学科知识重点、增强质疑精神、保持对融媒体环境的敏锐度,向高素质人才靠拢。

2.系统学习与翻转身份

与上一模块不同在于,学生按组与教师共同准备课前资料。四模块中第二影视语言表达模块课程内容:光线、色彩、构图、焦距、景别、角度,共8方面,每方面1课时,共计8课时。三阶段与两中心之教师任务:课前,指导分组、安排学生任务、督促管理、获取线上与线下问题。课中与课后任务安排同第一模块。三阶段与两中心之学生任务:课前,学生以组形式(每组6—8人,共计8组,每组参加1课时内容制作)加入,在教师的指导下,查询图片、文字、案例、MOOC视频材料、整理成册、辅助教师编辑拍摄相关短视频并发送全班学生;除此之外,8组同学依然观看视频、完成练习及测试、进行小组讨论、提出疑问完成课前安排。课中与课后任务同第一模块。在第二模块结束时,每组学生都得到训练,真正将翻转课堂的模式搭借MOOC平台延伸至课前阶段,提前培养学生时代精神与媒体意识,自主探索融媒体时代海量信息,紧跟媒体潮流,成为全面复合型人才。

3、整合优化,自主创新

第三模块教学方式在前两种模块基础上,进行突破性创新,学习MOOC平台传播优势,自制短视频上传至其他学术平台。四模块中第三影视语言效果模块课程内容:蒙太奇(4课时)、声音节奏(2课时)、运动镜头(2课时),共计 8课时,课时比例2:1:1。三阶段与两中心之教师任务:课前,布置分组任务:按小组顺序,从第一组同学开展蒙太奇第一课时任务,指导第一组中的半组学生整理相关材料后帮助教师录制课程视频,余下学生开发“视听语言”课程学习微信公众号,或借助超星学术视频网站、网易云课堂、网易公开课网站上传四个模块学习内容,扩大知识传播力度,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之后,教师跟踪管理,随时获取学生阶段化问题。其余7组按此循环并完成课前准备工作。课中,将答疑解惑、创造情境的权利交还学生,教师引导辅助、点评总结。课后,带领学生完善各平台视频、文档资料,总结课上学生各项问题,设置课后习题,综合评定成绩,推广平台。三阶段与两中心之学生任务:课前,学生按小组顺序参与MOOC资料整理并制作短视频上传其他学术网站,前期工作准备完毕,8组同学依然按照观看视频、完成测试及小组讨论、提出疑问的顺序完成课前准备工作。课中,参与视频制作小组分享心得、讨论技术或学术疑问、探讨研究、巩固提升。课后,参与技术操作的小组与教师共同精简、完善、改良、提升所录制的学习内容,同时与其余各组同学总结反思、完成余下作业、分享拓展。一目标预期完成情况,通过如此循环联系,每小组成员基本掌握使用Camtasia Studio或Office Mix录制教学微视频、视频数据筛查、对接学术平台、拓宽知识面的能力,进一步成为融媒体时代需要的全能型人才。

4.打破壁垒,互动共赢

第四模块在前三个模块基础上,拓宽传播范围、打破学科学院间的知识界限、加强与兄弟院校关于传媒专业的交流合作。四模块中第四影视语言应用模块课程内容:剪辑(4课时)、长镜头(2课时)、场面调度(2课时),共计8课时,课时比例1:1:2。由于第四模块实际操作性较强,三阶段与两中心之教师任务:课前,加强与教研室、本学院或兄弟院校教师的沟通交流,除指导每组学生拍摄案例视频,其余任务同模块二。课中,答疑解惑、点评理论与案例视频、商讨改进方案、考察学生理论转换实践的能力高低。课后,设置习题、评定成绩、推广课程、找准学科连接点、打破院校屏障、沟通专业学习、不断改进、反思优化。三阶段与两中心之学生任务:课前,按照小组顺序整理MOOC视频资料、拍摄案例及理论视频、制作上传、学习推进、解答疑问、改善推广。课中,探讨问题、分享心得、合作学习。课后,与教师共同反思总结、生生互评、师生互评、完成测试、拓宽平台、加强专业信息整合、反思提升、形成示范效应。一目标预期完成情况,经过以上四种模块的锻炼,学生的学习状态基本从被动转向主动,从零技能转成技艺加身,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积极参与态度、分工合作的能力、沟通交流的技巧、知识迁移的本领以及紧跟融媒体潮流的时代精神,如此才能在瞬息万变的融媒体时代掌握生存技能、培养转型意识。

三、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视听语言”课程结合的效果与意义

(一)教学模式与课程结合的效果

在融媒体时代为确保将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切实有效融入“视听语言”课程,可通过问卷调查、实验论证、成绩比对三种方式进行评定。执行如下:第一,通过问卷调查教师与学生采用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学习四模块后的执行效果(如图2);第二,对同一广播电视专业、同一“视听语言”课程、不同学期的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科学严谨的实验论证,对比两种学习模式下的学习效果(如图3);第三,对比学生采用MOOC+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的期末成绩差异,以反映学生掌握与运用知识的能力及效果(如图4和图5)。其结果如下:

1.问卷调查呈现执行效果

采用问卷调查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的两中心对象学生与教师在四模块中的执行效果。由于四模块中每个模块的执行过程都需学生与教师采用三阶段(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方式,如此,对四模块执行效果的调查便涵盖了三阶段的阶段性成果。

通过问卷调查制作的图2表明:总体来看,在四模块执行过程中,以教师为导向,学生紧跟其后,学生对每个模块执行效果的分数都略低于教师分数。模块一,在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执行过程中,学生不论在切换学习模式、角色转换、知识内化、夯实基础、提升自主意识、接洽更新的融媒体、潜移默化地向高素质人才转型都缺少不了教师实时把控全局。所以模块一的整体难度较易,学生与教师的执行分数集中在90—95分。模块二在模块一的基础上,师生转换课堂身份,教师“抓大放小”指导全局而不掌控全局,学生应始终怀着敬畏之心循序渐进成为新教学模式的践行者、实施者、推广者与革新者,积极向全面复合型人才靠拢。综上,模块二的执行效果偏难,学生整体分数为80分,教师的执行分数86分。模块三的关键在于延伸拓展,此阶段学生较为适应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初步完成身份切换,侧重拓展独立制作视音频技能、针对性地对接学术平台等全能创新技能。所以大部分学生能熟练掌握,教师也能随时跟进,但由于不可控因素的限制,整体分数在模块二的基础上稍微提升,学生整体分数为84分,教师为87分。模块四在前三个模块的基础上,教师指导身份逐渐褪去,学生从零技能转成技艺加身,不断具备主动的生存技能与转型的才略。学生分数进一步提升,保持在86分;教师指导压力逐渐减轻,指导效果逐渐提升,为90分。

图2 学生与教师四模块执行效果图

2.实验论证展示学习效果

采用实验论证的方式,通过问卷调查同一广播电视专业、同一“视听语言”课程、不同学期的学生分别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与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学习效果执行情况。如图3,在海量拓宽知识环节,采用MOOC+翻转课堂的学生依托多媒体平台,有获取海量信息的优势,分值上比传统教学模式多两分,学生的达标情况较传统模式更好。在保持不断质疑能力、培养媒体与时代精神、熟练掌握视音频制作技能、维持知识与技能的迁移能力的环节,学生的分数与达标比例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而在提高合作分工与交流技巧环节中,新模式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造真实合作的模拟场景,所以此环节学生的分数及达标比例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有较大的提高。由此,MOOC+翻转课堂新模式的推广使得学生从课堂边缘逐渐成为课堂中心,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式、获得学习技能、改善学习态度、提高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应对融媒体时代敏锐意识。

图3 学习效果论证对比

3.成绩比对反映运用效果

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类比学生接受MOOC+翻转课堂新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效果的差异,可从期末测试成绩一探究竟,如图4与图5。 图4中,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学生,还存在不及格的现象,整体成绩集中在80—89分,70—79分中等成绩的学生依然占很大比例,90—100分的高分学生仍显不足。采用MOOC+翻转课堂的学生,已没有不及格的现象,60—79分的低分偏少,80—89分逐渐增加,90—100分比传统教学模式分数有所提升。可见,MOOC+翻转课堂新教学模式以新媒体为依托,使得大部分学生熟练掌握海淘科目信息、编辑视频片段,扩大80—89分成绩范围;通过自主学习与主动认知,把握重点、突破创新、提高90—100分的比例。

图4 期末成绩对比图

图5 期末成绩平均分对比图

(二)教学模式与课程结合的意义

1.转换角色,互利师生

MOOC+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转换师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教师从传统课堂上绝对知识权威变成辅助角色,学生从课堂边缘逐渐成为课堂中心。学生在翻转身份后,掌握主动权,依托MOOC平台,根据个人情况有的放矢地学习、运用、迁移及拓展知识,不断增强质疑精神,增加技能、拓宽眼界、对接融媒体社会,逐渐向高素质、复合型、全能型、转型人才靠拢。教师在翻转身份后,“抓大放小”指导全局而不掌控全局,以观察者的身份审视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此丰富教学方式、改进教学设计、调整教学思维,真正做到与时代教学接轨;最大限度使用MOOC平台上的优质教学资源,通过翻转课堂反思传统的教学模式,改进教学理念,真正实现新模式背后赋予的时代价值与革新意识。

2.整改课程,突破创新

融媒体的核心在于打破界限,实现各个媒体间的碰撞、整合、连接,在资源、内容、宣传、利益上实现较大程度的创新融合。在融媒体时代下“视听语言”4321教学模式中,围绕一目标,四模块、三阶段、两中心设置的出发点都在打破原有界限,实现创新、融合、互通。四模块的设置在原有课程内容上,基于融媒体时代需要、院系培养方案、学生阶段化特征、课程计划、教学目的,以四大模块为准,区分、协调、整合各模块间的多样内容。四模块中影视语言基础模块、影视语言表达模块、影视语言效果模块、影视语言应用模块突破原有“视听语言”课程扁平化的内容设计,整改交叉学科,优化传统知识,创新课程模式。

3.跨界融合,引领趋势

平台跨界、技术整合、融合创新是融媒体时代MO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特点,“视听语言”便践行着线上与线下跨界合作的宗旨,将线上网络学习叠加线下课堂教学,通过多平台合作扩大学生接受知识的范围,培养跨界思维。在技术整合的过程中,侧重提升学生技术整合能力,在拍、录、摄、制过程中主动学习当下最新媒体制作技术,接受融时代考验。传媒专业基础课程“视听语言”以“全方位、新理念、分渠道、多融合”作为建设标准,培养适应融媒体时代下不同媒介平台、不同定位需要的新型人才。由此看来,院校也需紧跟形势、及时调整培养思路与方向,教师指导学生跨出学校界限,与兄弟院校学生紧密沟通交流知识;跨出平台界限,从学术延伸至新媒体行业。如此,才能站在潮流尖端把握趋势。

四、结语

融媒体时代需要一批具有高素质、全能复合型、自主转型才略的传媒人才。以MOOC+翻转课堂教育平台为依托的4321教学模式,正是依据融媒体时代要求下在“视听语言”的教学实践中实施推广。在夯实基础与内化理论模块中,拓宽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增强质疑精神、保持对融媒体环境的敏锐度,向高素质人才靠拢;在系统学习与翻转身份模块中,培养学生紧跟媒体时代精神与媒体意识,向全面复合型人才发展;在整合优化与自主创新模块中,学生全面具备录制教学微视频技巧、进行视频数据筛查、对接学术平台的能力,进一步向全能型人才靠拢;在打破壁垒与互动共赢模块中,学生从零技能转成技艺加身,在融媒体时代具备超前的生存技能与转型才略。综上,新教学模式拓宽了广播电视专业革新的空间,加快了高校培养融媒体时代需求人才的步伐,为广播电视专业教学改革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理论依据与创新实践平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