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小篮球计划”背景下6—8岁儿童篮球启蒙训练的特征分析和对策研究

时间:2024-04-24

田志伟

[摘要]自2017年11月中国篮协推出“小篮球”计划以来,全国范围内兴起了少儿篮球活动热潮,孩子不仅能在校园里参与篮球的学习,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少儿篮球培训俱乐部也发展迅速,让更多的孩子有了接触篮球运动的机会。近年来,我国少儿体质明显下降,近视率和肥胖率呈现上升趋势,部分孩子心理特征表现为性格孤僻、自私,抗挫能力差、缺乏竞争意识等。家长们也开始重视孩子的身心健康,让孩子远离手机、远离电视、远离电脑游戏,走向户外,走进体育场进行体育活动,而由于篮球是有极高趣味性、竞争性和集体性的球类项目,是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学习篮球的重要原因。篮球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儿童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而且对孩子们的性格养成、意志品质和情商教育等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通过长期参与儿童篮球启蒙训练的教学和组织实践,对6—8岁儿童参与篮球训练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为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6—8岁儿童;篮球运动;特征分析;对策研究

“小篮球”计划是根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在篮球运动的场地、器材和规则等方面进行调整,降低篮球运动的难度,增加其趣味性和娱乐性,让儿童在运动中树立信心,从而喜欢上篮球运动,进而愿意主动参与到篮球运动中来。“小篮球”计划的推广和实施不仅能够激发儿童对篮球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儿童学习篮球的兴趣,同时也是我国篮球后备力量培养的重要举措,为我国篮球运动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本研究以6—8岁儿童为研究对象,该年龄段儿童在其注意力、自制力、独立性和学习习惯等方面都有其一定的特点,少儿篮球也将该年龄段分出组别,称为U8组。通过多年少儿篮球培训实践中总结出篮球启蒙训练中应遵循的规律和特征,秉承少儿篮球兴趣大于专业,娱乐大于竞技的教学理念,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为我国少儿篮球启蒙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6—8岁儿童处在幼儿园大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其身心发展也处于比较敏感的时期,除了在身体发育还处于初级阶段,其力量、敏捷和协调等运动能力尚显不足,心理和情绪上也有着区别于其他年龄段的特征,比如情绪激动爱发脾气、对心情和行动缺乏控制力、厌学、表达不准确及自信心不足等。在篮球训练中儿童也会表现出相应的特征,这些特征都在不同程度地影响着训练的组织过程和训练效果。

一、6—8岁儿童篮球启蒙训练的特征

(一)学习篮球的目的和动机不明确

6—8岁儿童因其不具有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能力,所以学什么一般由家长替孩子去选择,学校虽然也有体育课,但因考虑到教学大纲的多样性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限制,一般无法进行专门的篮球训练,所以课外的兴趣班成为儿童学习篮球的重要途径。家长出于自己的爱好或朋友间的推荐为孩子选择合适的培训班。主要目的是让孩子增强身体素质、锻炼意志品质和掌握一门体育特长,为孩子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这是儿童学习和练习篮球外在动机。但儿童本身对学习篮球的内在动机并不明确,消极时容易产生厌学情绪,表现为学习时无精打采,练习时应付了事,无法达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他们关注更多的是篮球学习和练习过程中是否有新意和乐趣,对于儿童来说,训练过程大于训练结果。

(二)注意力难集中,易分散

该年龄段儿童课堂注意力不集中具体表现为爱溜号、小动作过多等,致使训练过程中听讲不够专心和训练不够投入,即使部分孩子能够专注的听讲,认真的训练,但是也仅

仅是在某个阶段或持续很短的时间,无法长时间地保持专注。而导致儿童注意力分散的原因主要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外界因素是指除了训练以外的干扰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自然因素如天气等,比如训练过程中打雷或者刮风的声音都会让孩子注意力转移而影响学习和训练;人为因素比如另外一块球场有其他人在打球,孩子可能会把视线转移到其他地方。内在因素主要包括课堂训练内容本身过于重复或训练手段简单枯燥,无法引起学生兴趣,或者教学过程的组织和实施中针对性不够,这需要老师或教练员们对课堂中孩子的注意力进行把控,并对教学内容和实践过程进行创新和调整,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

(三)掌握运动技能的能力差异较大

6—8岁儿童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初期阶段,由于先天身体条件和后天成长环境不同,同年龄段的孩子在力量、灵活性和反应等方面却有着很大差异,进而导致一批孩子中存在学习能力好和差两极分化的情况出现。随着训练时间的持续增长,学习能力强的孩子会逐渐建立信心并转化为进一步训练的动力,而稍差点的孩子可能陷入越学得慢越丧失信心的恶性循环,篮球是一项竞争性极强的运动,而孩子好胜心又较强,在训练中表现没有别的孩子好,尤其经常在比赛过程中失败而感受不到成就感,这是孩子刚开始喜欢篮球运动但经过训练后却越来越不喜欢篮球的主要原因。

(四)心理极其脆弱,抗挫能力差

当今社会中孩子享受着来自其父母、爷爷奶奶及姥姥姥爷的宠爱,从孩子一出生就百般呵护,没有承受过任何挫折和压力,导致现阶段孩子心理极其脆弱。训练过程中可能因为某种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或者心理。这些压力既包括外在的因素,也有孩子自身的因素。外在因素指在训练过程中他人对于儿童施加的某些压力,比如教练的批评和惩罚、同学的嘲笑及家长的指责等,都可能让孩子产生消极甚至厌烦的情绪。内在因素指儿童对于篮球训练过程自身心理的反映,比如对某个较难的技术动作掌握不好时,就会显得不耐烦甚至排斥这个动作的训练;又比如在训练中由于技术运用不當或者不标准引起的球砸到头、挫到手指或其他伤痛,都可能导致儿童心理产生阴影而影响以后的训练。

儿童在训练过程中普遍都喜欢打对抗比赛,但教学比赛又具有两面性,好处是比赛既可以激起儿童练习的积极性,实践和检验学习成果,让儿童体验到赢得比赛的成就感,又可以培养儿童的竞争意识、规则意识及团队意识。但如果比赛安排不当就可能导致失败的儿童因输掉比赛而产生挫败感,这种挫败感需要教练员和家长及时地给予关注,避免儿童对竞赛对抗产生心理障碍。

(五)情绪波动大,且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

6—8岁的儿童情绪极不稳定,而且很容易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周围人哈哈大笑或者有其他孩子哭的时候,他们也可能随着笑或哭起来。儿童还不会很好地调节自己的情绪,随时有可能表达出不满的情绪,而且不容易平静下来。又比如在比赛中表现不好或失败,会产生懊恼甚至愤怒的情绪,而这种情绪可能会转移到其他方面。

二、6—8岁儿童篮球启蒙训练的特征针对性对策

(一)正确引导,帮孩子明确学习目的

6—8岁儿童空间逻辑思维不够强,但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教练员是孩子最直观的榜样,启蒙教练员对于孩子篮球技术的学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对专业术语还不是很明白的时候,示范动作要比语言讲解更有效,这要求教练员必须采用标准而且夸张的示范动作,让孩子看明白技术动作的特点和细节而进行模仿并养成动作习惯。教练员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是很高的,可能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会是孩子关注的重点,所以教练员可以给孩子们展示自己的球技,让孩子产生崇拜心理,并在沟通的过程中告诉孩子想要成为篮球高手就要认真的训练,让孩子初步树立目标,产生训练的内在动因。另外高年级的同学和篮球明星也可以作为引导孩子树立学习目的的实例。

(二)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激发儿童兴趣

6—8岁儿童在篮球训练初期会充满兴趣和热情,但往往经过一段后就会逐渐的消沉,而篮球基本功训练一般较为枯燥,不断的重复会使孩子失去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心理。此阶段如果不加以重视可能导致孩子失去对篮球的兴趣。所以这就对教练员对教学过程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儿童篮球基本功训练即基本的传、运、投技术,针对6—8岁儿童身心特点,教练员在教学过程中贯穿游戏、竞赛或情景模拟等方式进行练习,游戏和竞赛形式和规则的制定可以让孩子也参与进来,这样能提高孩子动脑能力,不仅可以激发孩子的學习兴趣,也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三)区别对待,建立阶梯分组训练模式

6—8岁阶段同龄儿童之间由于年龄、性别和家庭教育等方面不同,身心素质和学习能力方面也存在差异,经过一阶段的学习之后这种差异会表现得尤为明显,尤其是在游戏和竞赛对抗中,身体素质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往往在获胜后增强自信心,而伴随而来的就是盲目自信甚至骄傲情绪;且长时间和比自己能力弱的孩子对抗中自身的能力也得不到更好的锻炼;而身体素质较差、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在对抗中则会产生挫败感,久而久之可能会对身体对抗产生恐惧心理,同时也就失去了对篮球运动的乐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将学生进行分组分班教学,这样便于教练员按照学生水平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同班对抗过程中尽量选择身体素质和能力相近的同学进行,让各能力水平的同学在对抗中都能提高能力。另外要重视精英教育的作用,发掘和推荐本年龄段能力特别突出的孩子组成金精英班或特训组,对这些孩子进行相对专业的训练,提高实战对抗能力,为建立竞技梯队和优秀球队培养输送篮球后备人才。

(四)耐心细致,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6—8岁儿童情绪波动较大是其心理发展的特点,所以在篮球训练中教练员不应该用批评斥责的方式对待孩子的不良情绪,应该用引导的方式让孩子感受到共情,从而让孩子慢慢平静下来。而且教练员在训练中应时刻注意对课堂气氛的掌控,用自己充满激情的语言和动作来影响儿童,以赞扬和肯定的方式来激励儿童,比如孩子完成某个动作后的表扬,或者投篮进球之后的夸赞和击掌,简单的语言和动作都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充满欢笑,让儿童在欢乐中学会篮球技术。另外训练结束前要进行课程总结,表扬当节表现较好的同学,有利于班级内产生竞争意识,但注意不要批评表现差,这样会是孩子产生挫败感。

(五)尊重孩子个性发展,树立同理心

儿童的个性在其成长经历、家庭教育及成长环境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影响下,会表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如有的孩子活泼好动、表现欲强,而有的孩子性格孤僻、不爱与人交流;大多数孩子喜欢对抗打比赛,而也有一部分孩子不喜欢身体对抗甚至抗拒比赛。无论哪种性格的孩子都是需要尊重的,教练员的工作不仅仅是教孩子篮球技术,更重要的是对不同性格的孩子进行心理和思想教育,这就要求教练员在平时在训练中要深入了解孩子的性格、脾气和秉性,多和孩子及其家长沟通,知道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训练中有针对性的安排训练方式,当孩子产生消极情绪时,站在孩子的角度和立场考虑问题,让孩子相信教练员是他们的朋友,这样可以与孩子建立起有效的沟通桥梁,拉近教练员与孩子之间的距离。

三、结论

(一)6—8岁儿童篮球启蒙训练应着重兴趣培养

6—8岁儿童篮球训练应以兴趣培养为主,身体协调性和力量等身体素质训练为辅。机械的反复训练只会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这样不会有好的训练效果。合理利用游戏法教学,让孩子在游戏中掌握篮球简单的基本技术,孩子只有喜欢上篮球运动,才会产生学习的动力,从而把精力更好地投入训练中来,也会营造出一个积极活跃的课堂气氛。

(二)6—8岁儿童应适当地进行竞赛对抗,但应提高娱乐性,降低竞争性

绝大多数孩子都喜欢比赛,但因为技术水平和身体能力等因素,6—8岁儿童在比赛中往往做不到完全符合篮球比赛规则,如果过分强调比赛的竞争性,那么比赛就成了“摔跤”比赛。这就要求教练员要适应孩子身心发展特点,运用小篮球、小篮筐和特定的规则,让进球变得相对简单,每个孩子都能在比赛中收获快乐。日常模拟竞赛过程要真实,包括分组、争夺发球权、双方敬礼、暂停商讨战术及赛后总结等,让孩子在比赛中树立团队意识、规则意识、服从裁判、尊重对手和队友以及在比赛中动脑分析场上局势,并提出有针对性方案的能力,树立初步的战术素养。这样孩子不仅能通过比赛锻炼和检验各项技术的实战应用,也能为孩子创造一个真实的比赛环境,养成良好的比赛习惯,为将来的正式的竞赛对抗打好基础。

(三)少儿心理疏导应贯穿于篮球教学过程中

训练场上教练员是孩子最信赖的人,教练员要和孩子成为好朋友,教练员对孩子说的话孩子都会很重视,所以要求教练员要对自己言行负责,了解自己教的每一个孩子,与孩子的每一次打招呼、鼓励、表扬、批评、谈心都要积极地为孩子灌输正能量,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孩子,心理疏导更为重要。

(四)普通式与精英式教学双轨并行

现代儿童篮球启蒙训练的目的是通过参与篮球运动,提高身体素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而现代儿童篮球启蒙训练可分为普通式和精英式教育,在培养方式和目的上有所区别,针对大多数孩子进行篮球基础的兴趣性学习,普通式教学代表着学校或俱乐部的整体教学水平;针对天赋较好的孩子进行竞技性较强的专业训练,多为他们创造比赛条件,拓展他们的眼界,增长比赛经验,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技战术素养,精英式教学代表着学校或俱乐部的最高教学水平,获得好的竞赛成绩是最好的向外界宣传和展示训练水平和效果的方式。普通式教学是精英式教学的基础,精英式教学反过来又对普通式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