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体育文化的比较研究

时间:2024-08-31

王家忠 张长胜

(1 安徽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3)

(2 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安徽 马鞍山 243041)

1 中华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比较

1.1 两种体育文化的异同点

中华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相同点在具体内容表现上都是人体肢体的运动以及身体不同运动形式的外在体现,不同点主要在运动理念上存在差异。奥林匹克运动最求“更快、更高、更强”,追求人类运动额最大极限:“永无止境”、“超越极限”。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追求自身内部的和谐统一,追求内在躯体与外部环境乃至整个宇宙的合而为一(《中国体育文化忧思录》﹒卢元镇)。在竞技理念上,中华传统体育强调“点到为止”,“不战而屈人之兵”。奥林匹克竞技中对胜负的评判直观,各运动项目具有明确的判罚标准,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全力以赴去获取胜利。

“山性使人塞,水势使人合”(黑格尔语)。地理环境不同是导致两种体育文化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是决定一个民族的文化形成某种类型的前提因素,不可避免使这两种体育文化沿着自己的发展环境前行,从而具有各自的特色。奥林匹克文化源于古希腊,它是一个面积狭小,土地贫瘠的国家。在这种地理环境下,希腊人只有利用海洋优势发展海洋贸易,使得奥林匹克文化中蕴含外向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同时海上的恶劣生存条件也赋予西方民族的冒险性格和抗争意识,从而具有对外扩张的性格。中国处于一个东面和南面是海洋,西部是喜马拉雅山,北面是沙漠的一个封闭自然系统,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然产生深刻的影响。远古时期落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很大的封闭性和内向性。

文化价值取向方面也存在差异。中华传统体育养身思想是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的重心,追求保养生命,即“健康长寿”,甚至期望长生不老。奥林匹克文化价值取向就是人们所追求的竞争、自由、平等、博爱的生命价值,追求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极限发展,展现身体的完美和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竞技体育成为西方体育文化的主流。这两种体育文化反映其母文化的基本思想和精神实质,各具民族特色[1]。这两种体育文化都带有一定的宗教痕迹,受本土宗教思想的驱使,多从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领域来解释健康的人。

1.2 代表中西两种体育文化的内涵差异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体育文化蕴涵着深厚的人文内涵和民族精神,在外延上有所联系,具体内涵却不相同。爱琴海孕育了古希腊文明,孕育了古希腊的奥林匹克运动,海洋文化赋予奥林匹克运动不断进取,对外开放的文化内涵。古老的黄河、长江也孕育了中国的古代文明。农耕文化在我国长期占据支配和主导地位,人们注重血缘关系,讲求家庭精神,对传统极为尊重。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深受儒释道精神影响,以民族精神和道德规范来评判体育运动的竞技方向,强调“天人合一”的境界,这也是中华传统体育内含的人文奥运理念[2]。

受各自母体文化的特点和模式决定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注重整体的协调性,而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注重个体的超越和自由,强调竞争,突出个体的不断超越是西方体育文化的本质内涵,也是对西方民族的民族个性和民族精神的真实反映。两种体育文化对个体关注的形式、内容以及方向存在差异,中华传统体育文化通过具体生命过程的展示来实现整个民族和社会生命和发展的和谐,奥林匹克体育文化则通过长期艰苦锻炼来实现个体的不断对抗和超越,从而达到一种更高层次的境界[3]。

中华传统体育和奥林匹克运动文化还是一种民主文化,倡导正大光明的公平竞争和“fairplay”精神。虽然奥林匹克运动项目在中国普及程度颇高,与传统的东方文化在内涵方面还是有着较大差别,各具魅力。

2 中华传统体育与奥林匹克文化的交融与互补

奥林匹克运动经过百年的发展成为已经世界性的体育文化潮流,为世界多数民族接受,具有巨大的通融性。西方列强用枪炮打开我国国门之后,将奥林匹克运动带入中国,并在中华大地上蓬勃开展,同时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产生强烈的冲击,造成了一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长期得不到发展和广泛的传播,迫使一些中华传统体育项目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受其影响导致参与主体的民族文化心理及其价值观念的改变[4],给国人带来一定的困惑,甚至产生一定的悲观情绪,认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失去了其存在价值。

不同的文化的相互交融和整合已成为全球化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崇尚竞争的西方文化,给当前奥林匹克运动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和人文危机。社会给于优胜者丰厚的物质回报,使得一些极端功利者不择手段,出现兴奋剂等一系列违背体育道德的事件,同时也危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它必须从其它文化中寻求有益的成分来解决出现的不良问题。现实社会生活中,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一直存在互动发展生动局面[5]。中国加入奥林匹克大家庭,实现了相互选择和理解,消弭了冲突,促进了融合,中国因奥林匹克而重获殊荣和辉煌,而奥林匹克终因中国的介入更成功、更完满,直至出现“双赢”效果。多元体育文化的交融共存是人类体育文化发展的大势所趋,这为中国体育文化的崛起与融入创造了良好的机遇[6]。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不应该由西方文化长期一元化主导,而应该是更加多种的文化之间的大融合,也表示出未来中西方文化的发展趋势[7]。

在当今世界体育文化的大家庭中,东方传统体育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承载着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使命,能促进奥林匹克体育文化更完善,弥补奥林匹克文化带来的消极因素,使参赛运动员明白,追求运动成绩提高的同时更加注重自身健康的维护,即中华传统体育思想中的“养生保健”思想,不断对外传播,为全人类带来福祉[7]。

北京奥运会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和奥林匹克运动的交融和整合提供一个大舞台,代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武术,虽然未能正式进入奥运大家庭,但作为奥运期间的表演项目,对世界人民展示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魅力,蕴含东方传统思想对奥林匹克运动产生深刻影响[8],对于缓解奥林匹克运动中出现的危机和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从而极大地增添奥林匹克运动文化多样性的色彩,实现奥林匹克价值取向和民主建设发展等方面,解决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单一现象都具有积极的补充作用[9]。奥林匹克文化文明于天下并演变成当代主流体育文化,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体育文化全球化的根基,已经成为奥林匹克运动的主要组成部分。中国加入WTO和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使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全球化、奥林匹克文化的单一性的背景下显示出自己的独特优势[10]。奥林匹克文化更应强调不同文化的和谐交流与对话,尊重文化身份、文化个性、文化多元化,这在全球化时代有着重大意义[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需要相互吸收和借鉴,并创造性的融入奥林匹克文化中,完善和发展奥林匹克的互补价值。特别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倡导的“和谐运动观念”是一种崭新的运动方式和运动思维,既适合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完善[12]。

3 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是未来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奥运运动项目在世界各地蓬勃开展,任何一个国家都希望本国参赛选手能在奥运舞台上挣金夺银,登上奥运领奖台。在奥运赛场长上,奏国歌、升国旗的时刻,是每个获得冠军运动员的国家和人们激动万分的时刻。

现代人需要知道任何一个民族的运动项目,都具有相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民族传统体育的创造与传承,既表现了一个民族的智慧,也表明一个民族自立于世界的自信与能力[13]。奥林匹克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对参加者具有重要的激励价值。奥林匹克竞赛项目也是来自于各个国家和民族,因此,奥林匹克文化与各种民族体育文化的相互融合和统摄的作用,其他国家、民族的体育文化都是奥林匹克文化的基础。经济的全球化使得各种文化相互交流和碰撞,导致一些民族传统文化的消失,“优胜略汰”这是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纵览世界体育发展的历史,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代表的东方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它的身影,有华人的东方有舞龙、舞狮等充满东方文明气息的体育运动。东西方两种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对保留世界体育文化的多样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4]。

中华传统文化中蕴含人与自然和谐的自然生态平衡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与奥林匹克运动追求的一个和平美好世界的精神有着高度的契合,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是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新动力[15]。各个国家都要自己的民族体育活动,奥运会是竞技体育展示的大舞台,有许多优秀的民族竞技项目未加入其中。《奥林匹克宪章》云:“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精神,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结合,谋求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为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奥运会不仅仅是获取优异运动成绩、物质奖励的的赛场,而是如《奥林匹克宪章》所说去做。一些运动员和教练员不择手段,兴奋剂广泛使用,导致运动员的身体摧残,因此,我们需要在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后面加上一个“更和谐”的东方文化理念[7]。东方文化最求天人合一,内外兼修的健康生活理念无疑是奥运匹克文化的有益补充,使世界体育文化更加完善和健康。

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要培育信仰体系和传统的多样性,按照自己的文化现代化发展的价值取向。未来世界体育文化应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基点,对自身精华和现代体育文化优秀成果进行创造性吸收与借鉴,各自文化中的不足进行自觉的反思与批判,构建一种超越传统体育文化的新型体育文化体系[16]。

求同存异,努力寻求和扩大两者共有的价值观,达到对人类体育文化事业的共识;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相互融合过程中要尊重和乐于体验并主动接受不同的文化,站在世界大同的立场上与之进行交流和整合,保证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整合的顺利实现[17]。

现实社会中,奥林匹克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彼此冲突又相互补充。西方的竞争观念为东方所认可,中华传统的养生保健思想为西方所接受,在相互交流中吸收彼此的精华部分。以奥林匹克文化为代表的西方竞技体育文化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不会改变原有的文化形态,只会带来新的体育文化,带来文化的变迁[18],共同造福于人类社会。未来中西方体育文化的和谐发展将会使世界体育文化走向繁荣昌盛之路[19]。

4 结语

文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文化之间相互交融和碰撞现象无处不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在产生背景及其理念内涵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不妨碍各自的文化发展,对不同运动人群都具有积极意义。专业运动员理所当然的要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普通大众更适宜于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思想理念,追求“天人合一、德技兼修”的人文健康关怀,两者的和谐发展、相互交融是未来世界体育文化的发展趋势。

[1] 邵玉萍.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的对比性研究[J].文化视野,2009,(8):108-109.

[2] 朱江泳.西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对西部体育发展的影响[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5,(2):15-17.

[3] 吴明,陈颖川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考察与开发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46-49.

[4] 胡小明.文明的冲突与东方体育的隐忧[J].体育文化导刊,2003,(7).

[5] 王润斌,李志向,涂传飞.现代奥林匹克理论的缺陷与中国体育文化的补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4).

[6] 种莉莉,孙晋海.建设体育强国背景下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对外传播的现状与对策[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10):76-79.

[7] Alina Bernstein Neil Blain.Sport Media culture:Global and Dimendion[M].London Frank Cass 2002:67-68.

[8] 涂传飞,余万予,钞群英.北京奥运会后继效应初探——论中华传统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运动的互动发展[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1):1450-1452.

[9] 周丽萍.我国中、小学奥林匹克教育价值实现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1.

[10] 刘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多样性价值及其实践途径[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0,(3):44-48.

[11] 吴明,陈颖川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的价值考察与开发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6,(6):46-49.

[12] 刘远航,任作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现代化价值[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6,(4):89-91.

[13] 姜玉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创新的途径[J].体育与科学,2004,(5):29-31.

[14] 卢元镇.中华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C].北京论坛:奥林匹克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中国北京,2006-10-27.

[15] 贾磊,聂秀娟.中华传统文化: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新动力[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2):25-31.

[16] 古柏.全球化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选择[J].体育文化导刊,2008,(6):25-29.

[17] 陈彦,华君.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华传统体育文化现代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9):1170-1175.

[18] 严小娟.中西体育文化的相互认同与互补[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4):87-89.

[19] 古柏.新世纪中国体育发展理念的思考——以奥林匹克宗旨为参照[J].体育与科学,2006,(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