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鲁琦吴新华
(1 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 巢湖 238000)
(2 皖南医学院体育部,安徽 芜湖 241001)
论“新课改”视野里的中学体育教育适应
鲁琦1吴新华2
(1 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 巢湖 238000)
(2 皖南医学院体育部,安徽 芜湖 241001)
本研究对“新课改”实施后的中学体育教师适应问题展开调查。结果表明,因体育教师数量、教育观念、专业素质、培养机制等因素,中学体育教师对目前的教学表现出了一定的不适应性。结合实际,就中学体育教师如何尽快适应“新课改”提出了一些建议。
新课改;体育教师;教学适应
目前有关中学体育教育教学改革的课题研究相当丰富,取得的成果也较为丰硕,主要有:关于加强和提高对“新课改”的认识,如何运用新理论来指导教学实践,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如何落实“新课改”教学内容等。但对“新课改”实施中体育教师如何适应问题的研究尚不多见。只有通过教师把“新课改”的理论真正落实到实践,合理科学地指导课堂教学,才能推动中学体育教学健康发展,才能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理论。因此,研究体育教师在“新课改”中的适应问题,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对安徽省巢湖一中等7所中学体育教师进行了电话访谈和走访,编制了以“课改实施基本情况的描述”为主题的开放式问卷,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26份,问卷回收率为87%。
文献资料法,阅读与研究有关体育课程改革和体育教学方面的资料,重点阅读《对安徽省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调查报告》,并引用中学教师满意度的相关数据。访谈内容按照学校课改的实施阶段、自身对待课改态度、教学实施过程、体育专业素养四个方面进行,列出具体的相关项目。通过对巢湖市一中等七所中学体育教师的访谈调查,记录并整理体育教师对课改的态度、如何去实践课改及提高教学效果。最后通过归纳得出结论,提出改进措施。
表1 相关中学体育教师人数及课改实施情况
由表1可以看出体育教师达到一定数量是课改的前提,体育教师的数量也侧面反映了一个学校体育教学的办学水平,同时不难发现师资力量是体育课改顺利实施的保证。
通过对中学体育教师的访谈,笔者了解到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支持课改,对课改已有初步了解,但理论深度不够。从下表的数据中可以发现,全部教师都能明确新课改的概念,对新课改的知识都具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具体的掌握程度具有水平上的差异,总体看来掌握的还不够全面,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约占60%。组织具体实施或按照标准进行部分实施所占的比例很有限,约占30%。在实施的过程中或尝试实施的阶段中很多教师感觉到明显受阻,约有85%的教师感觉到相当大的阻力。一方面因班级人数多,选项课学习受阻;另一方面受场地、器材、高考升学率等因素的影响未能正式实施。在调查的体育教师中对新课改持积极态度约占60%,同时他们也尝试性的通过设置一些项目,并根据学校条件,制定教学内容与考核标准。对课改实施将会取得良好效果的预期,也是充满着信心,约有80%的教师对课改能够真正落实给予积极评价。在自我提高方面,约占80%的体育教师都认为课改对自己是一个挑战,存在一定的危机感,试图通过相关途径去提高自己。体育教师普遍认为高校应加强对课改与体育游戏等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并开设一些特色专业,对教师的培养要有针对性,开展有效的职业辅导工作。
表2 课改实施基本情况的描述统计
通过调查发现,体育教师在心理品质(M3=4.13)、身心素质(M2=4.08)和政治思想道德(M1=4.03)方面的满意度较高,而对他们在教育观念(M4=2.86)和业务素质(M5=2.81)方面的满意度较低。他们的教育观念相对落后,综合素质不高,对新课程标准的理论研究欠缺,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较大,职业知识更新较慢。五个因子的各个维度的得分见表3。
表3 中学体育教师综合素质调查结果表
3.4.1 课程资源不够丰富
新课程标准下,体育教师必须达到一定的人数,否则学校无法开展选项学习,教师也会因课程多,对体育教学产生反感,仅仅为了教学而教学,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学生体育兴趣与技能的培养。在调查过程中,不少老师均反映学校的体育教师不足,课程负担较重,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难免带有个人的消极情绪。同时条件的限制也给教学活动带来了被动。就目前整体来看,学校关注的还是与中考、高考升学率直接相关的考试科目。虽然目前中考对学生体育素质要求提高,但相对而言重视程度仍不足。因此,教育主管部门与相关学校一方面应扩充体育教师的编制,保证充足的教师资源;另一方面,要不断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硬件设施,保证高质量的教学效果。
3.4.2 体育教师专业整体素质不高
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程改革的参与者、执行者,其素质高低是新课改成败的关键。通过调查发现,广大体育教师的体育教学观念较为传统,知识观念更新缓慢,知识结构陈旧,专业面狭窄,与当前中学生的体育兴趣的广泛性对比显得不相匹配。面对“新课改”,许多体育教师无所适从,或放任自流,或仅从形式、内容上稍加变动。因此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才是很不现实的。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大体有两方面:主观上,体育教师缺乏提升自身素质的动力,同时由于学校等有关部门缺乏应有的重视也导致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效能感的降低;客观上,学校整体的学习氛围不浓,同时没有建立完善的知识培训与更新机制,给体育教师学习与知识更新带来了限制。另外一些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较少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在内容体系上仍局限于运动技能的传授。因此,要从源头抓起,才能促使高校源源不断向社会输送优秀的毕业生。
3.4.3 体育教师参与课改的动力不足
心理学认为:一个人有了动力,才会具有劳动的欲望和热情,且劳动必须得到承认,才能保持其行为持久。心理学上的动力理论和回报理论充分说明:仅靠上级的行政命令,要求体育教师参与新课改是行不通的。面对全新的理念,教师在实施新课改过程中,需要有承担失败的勇气,并要为此付出艰苦的劳动,如钻研新标准,认真备好课,创设新环境,制造新教具,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方法等等。但教师需要的资金、教学仪器、场地设施往往十分缺乏,并且时常得不到领导的认可,精力和精神上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很多体育教师便逐渐失去了对新课改的兴趣和热情,体育教师参与新课改动力不足。(具体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效应对比见表4)
表4 教育改革中的实施和效应对比
3.5.1 明确体育教师职责,转变观念
过去在一些中学里体育教师一直被忽视,不被重视。随着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及国家对体育的重视,体育已越来越被关注,体育教师地位也在随之提高。他们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园丁,是青年人健美的设计师。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力、水平关系到下一带人的体质状况、身体健康水平。可是在现阶段,体育教师队伍当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的情况。好的体育教师能通过“精心操作”教学过程,把教材内容融入教学中去,始终微笑着面对学生,通过多种技巧去解决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既塑造了学生的身体,也塑造了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行为规范等。而有些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始终以严肃的面孔对待学生,甚至打骂学生,平时教学由自己的情绪控制,喜欢“集合一解散”式教学。这种“教学无能”的教师,若不能改变自己的态度,提高自身素质水平,必将面对被淘汰的危险。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观念,由主体向主导转化,善于引导,善于启迪,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感到学有所成,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所以教师要做到善于启发、诱导,而不只是滔滔不绝地传授知识和技能。如何引导、启迪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是一门学问,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教师要不断学习,加强知识的更新。
3.5.2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对现有体育教师进行继续教育与再培训
体育教师是课改的关键环节,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与支持、积极参与是课改顺利进行的保证。加强师资培训,使得教师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理论知识的同时,更能优化知识、技能结构,正确指导实际教学活动,全面提高体育教师的素质。而目前全国各地也在有组织地开设各类体育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远远没有达到新课程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整体而言,已有培训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亟需提高与改革。笔者认为可从这两方面着手进行相应的改革。内容上可以从一线教师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具体的实现方式也应以受培训者易于接受的形式开展。实际培训中,中学体育教师多对于现代教育技术、体育专业学科新发展、运动实践等内容充满需求和学习兴趣。而具体的培训方式,中学体育教师更欢迎网络培训和专家专题讲座的方式。在培训的具体形式上,对待不同层次的体育教师要有所区别,对新老教师要有区别性的培训。一方面加强对新教师的入职教育,另一方面对成熟教师要做到“终身教,终生学”,使他们保持最佳状态。因此,我们要切实搞好体育教师的培训工作,使教师更有效地提高自身水平,从而实现新课改的教学目标。
3.5.3 全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适应 “新课改”下的教学
当前中学体育教师整体实力不强,而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必然对体育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对新课改有正确的认识,变被动式教学为主动式教学。所谓主动式教学,就是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都能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由消极被动变为积极主动。只有教师转变了旧的教学观念,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才能使之真正学到体育的技能技术,并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体育学习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这就要求教师除了应具备扎实的功底外,还应具备广博的知识,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来解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3.5.4 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的配套改革
当前课改是一个大的趋势,随着课改的进行,体育观念和对体育教学实践的理解都将不断更新。中学体育教师正接受着新课程理念的培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试行,新教材在试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在尝试性地运用,这些对以培养体育教师为本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无疑是一个亟需认真面对的挑战。高校必须针对课改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以使现在的大学生能了解课改,把握课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应该实现四个转变:即课程结构上实现由 “刚性结构”向“弹性结构”的转变,增强学生选课的自主性;课程形式上实现由“重外延”向“内涵与外延并重”的转变,强调课程综合化;“术科”的课程目标上实现由“运动训练取向”向“教学能力取向”的转变,突出运动技术教学能力;“专业课”的课程内容要实现由“理论课与实践课彼此隔离”向“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贯通”的转变,重视体育教学案例的诊断分析。
3.5.5 加强对中学体育课改理论研究
通过访谈我们了解到体育教师对课改的认识不足,学校从事理论研究的人较少,整体水平不高,且局限在本系统内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完整的、操作性强的学校体育理论。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要以与新课改相兼容、相支撑的理论为导向,才能发挥理论的实际效用。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体育改革理论的研究,通过践行新课改,在教学中发现问题,探讨问题,通过实践来不断丰富理论,修正理论,寻求一条适合自身教学实际的发展路径。同时要学会用理论来反哺教学,正确运用先进的理论指导教学。另外要注重大视角下的基础理论依据、政策法规依据、健康与社会、社会与体育、体育与文化、教育职能部门、学校与社会各方关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对新课改的影响等诸多问题,对国外学校体育科研成果及其发展趋势要给予更多的关注。最后不断更新现有的教学材料和辅导资料,大力引进指导性强、实用性高的示范课材料和书籍,以及其他许多辅助要素,如:工具书、教具、课件等,为体育改革中的理论研究创设条件。
(1)从目前的调查状况来看,本地区的课程改革力度远远不够,改革的动力不足,效果还不甚明显。
(2)为进一步加强课改力度,应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建立机制,加强领导,充分发挥课改专家和教研员的指导作用;建立一个有利于体育师范课程良性发展的运作机制,为保证体育师范生的职前教育质量、优秀体育教师的储备和未来体育课程良好教学效果的产生建立基础。
[1]张学忠.试论学校体育课程的本质[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
[2]赖福芬.谈体育教师对课程改革的阻抗[J].体育科技,2004,(2).
[3]黄爱峰,吴昊,顾渊彦.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师教育问题透视[J].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
[4]翁艺坚.浅谈体育教师如何适应体育课程改革[J].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5]周莹.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再审视[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5,(6).
[6]曾勇.新课改下的体育教学探索[J].科技信息,2006,(6).
[7]谢界和.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06,(2).
[8]周信德.中学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7,(2).
[9]姚文苹体育教学应向大众体育教学模式转变[J].教学研究,2009,(11).
ON THE"NEW CURRICULUM REFORM"OF THE SECONDARY SCHOOL P.E. ADAPTATION
LU Qi1WU Xin-hua2
(1 Foreign Languages physical education of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2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of Wan Nan Medical College,Wuhu AnHui 241001)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P.E.adaptation problems of Secondary School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New Curriculum Reform".The results show that are outmoded,is not a comprehensive,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an’t currently keep up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such as a few of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the backward of educational concepts,the incompleting of 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the backward of training system.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secondary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how to adapt to the"New Curriculum Reform".
New Curriculum Reform;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Teaching Adaptation
book=152,ebook=128
G807.3
A
:1672-2868(2010)03-0152-05
责任编辑:陈 凤
2010-03-06
巢湖学院教研项目(项目编号:JYXM200701)。
鲁琦(1957-),女,安徽无为人。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