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研究

时间:2024-08-31

唐文俊张文宽俞昌春

(1.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2.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铜陵 244061)

当今世界局势波诡云谲,区域性冲突时有发生,大国关系日益复杂、紧张。国防安全是国家根本利益所在,而加强国防建设则是维护国防安全的必然要求。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一环,2020年修订的《国防法》强调“普及和加强国防教育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并要求“普通高等学校和高中阶段学校应当按照规定组织学生军事训练”[1],从法律层面明确了高校在国防教育中的定位与主体职责。当前,高校国防教育的开展情况并不乐观,面临着课时少、教育资源薄弱、教育机制僵化等问题。对此,融合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国防教育融合教育的诸多形态中,国防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最具典型性。二者内容的重叠性与目标上的共有性决定了体育教育在国防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职责。

一、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的背景

(一)新时代对国防事业提出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论断。新时代的到来,既为国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国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国防和军队建设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2]。从国防实力的角度而言,国防实力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包含若干种实力,而体育实力则是国防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作为国防事业的重要一环,与体育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体育教育是国防教育的重要载体,国防教育的内容,如国防基础知识教育、军事训练、国防精神等,均可依托体育教育开展;另一方面,国防教育充实和丰盈了体育教育的内容,使体育教育不仅能增强学生体魄,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代背景下,国防教育、体育教育呈现出良好的互动关系,并向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方向发展,具有“合则两利,分则两弊”的特点。从这个角度而言,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是顺应新时代国防建设新要求、新任务的必然举措。

(二)军民融合深入开展

军民融合以国防与军队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融合为主要内容,是新时期国防事业发展的着力点。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科学领导与系统规划下,我国军民融合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5年初,***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把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3],赋予了军民融合的战略地位与时代使命。军民融合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涵盖经济、科技、人才、教育等多个领域的内容。从教育的角度而言,国防教育属于“军”的范畴,体育教育属于“民”的范畴,二者的融合是军民融合在教育领域的生动展示。然而,在实践层面,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尚未有机融合起来,国防教育处于“单独作战”的状态[4],缺乏其他教育的配合与支持,体育教育在国防教育中的价值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实现。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是打破国防教育与体育教育壁垒,促进两大教育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衔接、相互支持、相互转化的根本路径,在助力军民融合深入开展,提升军民融合水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大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缓慢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力度也在加大,高校学生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当前,高校学生的各项生理指标,如身高、体重等的发育水平,显著地优于八九十年代的大学生,身体营养结构状况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然而,受体育锻炼不足等因素的影响,高校学生体能素质提升缓慢,耐力、柔韧性、肺活量等体能素质指标还存在下滑,肥胖、近视等生理健康问题以及各种类型的心理健康问题较为严重。大学生是军队重要的兵源,大学生体能素质对征兵工作的开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一些大学生参军入伍后,身体、心理上出现了种种不适,甚至不得不退出军队,既影响了个人的未来发展,对国防事业的长远发展也极为不利。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将体育教育提升到国防教育的高度,强化了体育教育对国家、民族的重要性,能够有效扭转高校学生对体育教育的态度,并且,诸如军事训练等教育内容的加入,也能更好地发挥体育教育强身健体的价值。

二、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的条件

(一)地位上的同质性

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实施主体,国防教育、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地位上具有同质性。从国防教育的角度而言,《国防法》《国防教育法》以及《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等法律法规及纲领性政策,均将国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并明确了军事训练、军事理论课在国防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从体育教育的角度而言,一直以来,体育教育均是我国高校教育的重点内容,健康中国、体育强国等战略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重要性。从系统论的角度而言,高校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无论国防教育、体育教育,均是高校教育系统内的子系统,二者在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目标上既有一定的差异性,又时时刻刻发生着各种联系,能够以自身的发展推动高校教育的整体发展。当前,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教育正深入开展,高校教育各子系统呈现出融合化发展的趋势,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正是高校教育融合化发展的重要体现。

(二)功能上的互补性

高校教育系统为复杂动态系统。复杂动态系统以系统论为基础,将事物视作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复杂系统,认为事物发展的本质是复杂系统的动态变化,一方面关注复杂系统的整体变化,另一方面,也关注构成复杂系统的各个要素的变化[5]。根据复杂动态系统,高校教育是由时空情境及空间场域构成的复杂系统,位于复杂系统中的子系统,时刻发生着交互关系。国防教育、体育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两大子系统,在功能上具有互补性,这为二者的融合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首先,体育教育能够为国防教育提供支持。军事训练是国防教育的重点,而军事训练中许多项目的开展,如定向跑、射击等,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育教育以增强学生体魄为重点,可以为国防教育的开展提供整体性支持。其次,国防教育能够引领体育教育的发展。爱国主义教育是国防教育的精髓,在课程思政不断推进的今天,体育课程肩负着日益重要的思政教育任务,国防教育能够进一步强化体育教育课程思政建设,实现体育教育的多元化价值。

(三)目标上的一致性

国防教育、体育教育分属不同的教育范畴,二者在表层的教育目标上存在差异性。但从深层次的角度而言,国防教育、体育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首先,二者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以立德为基础,以树人为目标。国防教育包含多个方面的内容,如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等,这些都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同时,体育教育中也蕴藏了大量的德育元素,注重学生道德养成与人格发展。其次,二者均致力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6]是当前教育重点。国防教育为综合性教育,和德智体美劳五育均有着密切的联系,体育则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防教育、体育教育均在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为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的意义与原则

(一)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的意义

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不仅有着独特的社会背景,更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义。

首先,创新国防教育开展形式。相比于体育教育而言,高校国防教育缺乏常态化的开展路径,多依托于入学前的军事理论教育以及军事训练。尽管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并出台了系列政策,但国防教育的开展现状并不乐观。国防教育缺乏专门的学科、课程,难以真正地和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尽可能地做好国防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的融合,就成为开展国防教育的必然要求[7]。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在拓展国防教育路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国防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可以有效利用体育学科来实施国防教育,拓展国防教育路径。

其次,引领体育教育方向。国防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融合具有合则两利的特点,不仅可以借助体育教育来创新国防教育的路径,也能利用国防教育来引领体育教育的方向。国防教育以培育学生的国防意识,增强学生的国防能力为重点,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防教育中占据着显著的地位。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能够强化爱国主义精神在国防教育中的引领性作用,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二)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的原则

高校国防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开展是对国防教育、体育教育两大系统的解构与重构,涉及两大系统的方方面面,任何环节的缺失与疏漏,均会影响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的效果。因此,坚持必要的原则,就成为保障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效果的客观需要。

第一,全面性原则。以往的体育教育已经有意识地融入了一些国防教育的元素,但尚未真正达到融合教育的效果。全面性原则是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的首要原则。无论是国防教育,或是体育教育,均是一个独立的,成体系的教育系统。国防教育、体育教育的构成要素总体相同,均包括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对象、教育方法等基本要素。全面性原则要求二者的融合深入到各个要素间[8]。比如,教育主体层面的融合。打造一批既有体育教育能力,也具备国防教育能力的融合式师资队伍。教育内容层面的融合,综合发挥好军事体育在国防教育、体育教育中的作用。全面性原则可以使国防教育、体育教育各要素精准对接,从而实现深层次融合教育的目标。

第二,协同性原则。从宏观层面而言,教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与现实生活中的其他系统时刻发生着关系。协同教育以发挥不同系统对教育的促进作用为目标,是拓展教育主体,深化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从微观层面而言,教育系统内部有大量的子系统,各子系统之间也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合作的关系,而教学协同则是教育协同在微观层面的主要表现。国防教育、体育教育的融合是教育协同的一种表现,属于微观层面的协同。协同性原则要求发挥好二者融合的互补与价值增值作用,以实现“1+1>2”的教育效果。

第三,持续性原则。高校国防教育与体育教育融合开展是一个动态性、长期性、复杂性的过程,既要立足当前二者融合的需求与任务,也要具备长远的眼光,能够结合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地调整工作内容、工作方法。对此,要坚持持续性的原则,从国防教育、体育教育的融合目标出发,多角度探索二者融合的对策,并做好融合质量评估工作,以融合目标的实现程度以及学生的培养效果为出发点,借助量化评价形式来呈现融合结果。

四、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的对策

针对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中存在的问题,需要紧扣二者的教育任务与目标,多维度完善融合开展的路径。

(一)完善教育内容

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是保证国防教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前提条件,而从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的现状来看,面临着教育内容不够全面的问题。首先,爱国主义教育弱化。爱国情怀是人最为基本的情怀,也是公民教育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国防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息息相关,爱国主义教育更是国防教育的内核;当前,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中并没有凸显爱国主义教育的核心地位,爱国主义教育存在弱化的风险,制约了国防教育的效果。其次,军事素养教育薄弱。军事素养是国防素养的有机组成部分,包括军事理论知识、军事装备认知水平、军事训练能力等多项内容。受各种因素影响,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中军事素养教育的效果并不明显,严重制约了学生军事素养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防教育的成效。

(二)完善教育方法

教育形式陈旧是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中的典型问题。高校国防教育与体育课程教学的衔接并不紧密,国防教育以主题讲座、实践活动等为主,没有和体育课程教学深度融合起来,导致的结果是国防教育缺乏常态性,难以起到良性的教育效果[9]。在国防建设不断发展的今天,国防教育在社会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强化体育教育在国防教育中的作用,是有效提升国防教育效果的必然要求。然而,从国防教育的现状来看,国防教育与体育教育间存在脱节的现象,体育教育在国防教育中的堡垒作用没有得到发挥。

(三)加强师资队伍素质建设

师资队伍是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的主体。师资队伍自身的素质对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效果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突破了以往专门教育的形态,需要国防教育师资具备体育教育的意识与能力,也需要体育教师具备国防教育的意识与能力。因此,必须做好师资队伍的培训工作。高校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的师资应是具备多种能力、素养的复合型师资;要经常组织师资队伍到其他高校学习参观,相互邀请专家学者前来指导,促进师资队伍的职业发展。

(四)加强课程教学融合

国防教育作为主题教育,并没有专门对应的学科,而在当前的学科体系中,国防教育、体育教育的关系最为紧密,一方面,国防教育、体育教育有着共同的育人目标和高度重合的教育内容,另一方面,国家层面高度重视国防教育、体育教育的融合。因此,要将体育教育作为实施国防教育的重点,着力发掘体育课程中具有国防教育价值的元素。以体育精神为例,牺牲精神是一种为集体或他人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甚至生命的高尚精神,牺牲精神在国防教育中也有着巨大的意义,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培育学生为国防安全牺牲小我的意识。

五、结语

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一环,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国防建设需要不断向前,全方位推动。因此,加强国防教育就成为推动国防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要深刻认识到体育教育在国防教育中的作用,以国防教育、体育教育融合开展来创新国防教育形式,构建大国防教育观,整体性提升国防教育质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