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方 波
(蚌埠学院, 安徽 蚌埠 233030)
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各行各业都要 “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我国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经过40 年来的改革开放,现在也已进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推进的发展时期[1]。 过去的研究, 大多是围绕某一类文献资源的质量进行控制研究;在各级各类图书馆的实际工作中,各自为政,大多没有硬性控制要求,也没有统一的控制方法和标准。 如何应对互联网+环境下多元化的信息资源进行质量控制, 并使它们构成一个高质量的保障体系,是目前每个图书馆响应国家“高质量发展”要求所面临的新任务新课题。 由于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控制涉及的内容较多,限于篇幅,本文仅围绕馆藏质量控制对策方面展开探讨。
以“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为主题检索词,以超星知识发现系统为数据源 (检索跨度到2021.4.16),检索出各类文献762 篇,其中有关图书3 本,期刊论文280 余篇,学位论文43 篇和会议论文19 篇。 经过手工筛查, 发现不少文献是重复统计或与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研究关联不大。30 年来,有关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研究的专著、 学位论文和会议论文的成果较少;有关论文的总量也不多,2000 年前年发文量5篇以下, 从2001 年开始, 发文量逐年有所增加,从2010 年至今,每年的发文量大致10 余篇。
基于对高频关键词有关文献的梳理分析, 国内对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研究的主题有馆藏建设、馆藏质量管理、馆藏评估、馆藏质量控制对象、馆藏质量控制主体、 馆藏质量控制影响因素和馆藏质量控制对策等。 关于馆藏质量控制对策的研究主题,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质量管理理论与馆藏建设。把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图书馆ISO 标准引入馆藏资源建设中,如,论文“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框架下电子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控制——以海南大学图书馆为例”(杨莹,2011)、“图书馆资源建设过程中全面质量管理体系的应用研究”(郭晓瑞,2012)、“全面质量管理视角下高校图书馆特色数据库质量控制研究”(王丽,2014)和“PDCA 循环管理模型在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中的应用”(张静,2015)等。
2.馆藏质量评价。馆藏评价是指对文献采集和入藏情况、 馆藏满足读者需求情况以及馆藏物理状态等进行全面的衡量和测定,并做出评价的过程。 馆藏质量评价是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研究领域的重中之重。 馆藏质量评价主要在评价对象、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三个方面展开,其中,馆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又是最重要和最难之处。 如戴艳杰、潘书鹏基于AHP 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数字馆藏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2];韩爽参考中外现有评估方法和计算模型,基于数量、质量、应用3 个指标层面,引入规范化影响力指数,从馆藏、用户、利用3 个维度,构建了纸本馆藏的评估模型[3];王寒冰[4]、赵慧[5]等,对大学图书馆馆藏资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进行了研究; 迟雅楠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高校图书馆藏书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6];上述研究在全面性科学性应用性等方面多在初步探讨阶段。
3.应用对策。 国内不少专家学者从宏观控制、微观控制、控制程序、控制目标等方面,对如何实施馆藏质量控制进行了探讨。 如,宛章齐(1991)提出要运用系统科学原理对高校馆藏质量进行宏观控制;张玉礼、王玥认为,单靠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自身少数工作程序对馆藏质量的控制是不够的,还必须增加新的工作程序, 最终形成一个有机的工作程序控制系统,去实现高校馆藏质量的整体工作程序控制[7];孙晶岩从采访工作、 编目工作两大方面详细论述了怎样才能做好馆藏文献资源建设的质量控制工作[8]; 潘家武从文献采访质量的宏观控制、 科学的文献采访体系以及质量反馈控制三个方面讨论了高校文献采访质量体系构建及其必要性[9];蒋鸿标认为,目前中文图书采访质量控制的研究未能抓住影响采访质量的关键因素,导致质量控制措施难以有效落实。根据影响采访质量的内容因素和形式因素制定相应的采访标准,能避免采访工作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进而有效地提高采访质量[10];蔡迎春提出当前藏书采选机制下, 可以通过 “馆员选验——专家把关——馆长审核”的三级控制制度对藏书采选质量进行控制,其中馆员和专家主要负责对藏书的内容质量进行把关,而馆长则主要负责对馆藏图书的结构质量进行控制和完善[11];韩葆青提出了明确采访目标,制定合理采访计划,建立读者专家采访互动机制,选择多样采访模式等优化控制对策[12];肖莉杰对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对策进行了研究[13]。
我国图书馆馆藏质量实际控制工作现状, 其一是国家还没有一套科学统一的馆藏质量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 高校图书馆大多以教育部颁布的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建设条例作为馆藏建设的参考依据,公共图书馆则多以公共图书馆的有关评估条例作为馆藏建设的参考要求; 其二是全国执行全面质量管理标准的图书馆较少;其三是图书馆各自为政,明确建立有馆藏质量控制体系的图书馆较少, 馆藏质量控制多是由采编部根据自身的条件来掌控, 有的图书馆馆藏资源自己采购自己验收即可, 至于定期有全面的馆藏质量自我评估、 第三方评估或官方组织的馆藏质量评估的更少。
通过对相关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可以看到,国内图书馆界对馆藏质量控制的研究成果及其对实际馆藏质量控制指导方面还存在不足。 理论指导实践,如果没有形成科学系统的评估方法和评估指及标体系, 图书馆的实际馆藏质量控制和馆藏质量评估就没有一定的参照和依据。 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控制,主要是解决控制主体(谁来控制)、控制对象、控制标准和控制方法等问题。 目前国内图书馆界对控制主体由图书馆馆长、采访馆员、学科馆员及读者等人员组成,形成集体控制的问题基本一致认同,但理论研究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不足:(1)控制对象多是对单类文献信息资源的质量控制研究,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复合馆藏的质量进行综合控制研究较少;(2)国内目前对单一资源和复合馆藏的评估标准还未形成科学和统一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3)对传统纸质文献的评估方法大多比较认可,但对互联网+环境下多元化资源融合的馆藏质量控制方法和控制手段的研究有待深入;(4)馆藏质量控制的关键是要构建馆藏质量控制机制体系,这方面的研究也较少。
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障碍因素大致分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方面有出版质量、经费、发行和书目信息不畅等因素。 客观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出版质量因素,图书馆人是无法控制的,在此不赘述。 我们图书馆人能做的是在客观存在的环境下, 怎样使自己熟悉了解并能很好地掌控利用现有条件。 所以,图书馆人能控制的是主观方面的因素,主要有:(1)全员是否有馆藏质量控制意识? (2)有否馆藏质量控制动力? 一是主动动力,即图书馆员的职业责任感使命感, 促使他们发自内心的主动去做有关控制活动的动力;二是被动的动力,如国家有关文件或图书馆上级主管部门的指示要求, 包括一些检查、评估等,都是推动图书馆员进行有关控制活动的动力。 (3)有否有相应的馆藏质量控制能力? 不同类型图书馆的性质、任务、目标和要求不一,馆藏评估的标准和方法应有不同, 应实行分项资源建设精细评估和总馆藏综合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标准。 (4)是否拥有一套科学和切实可行的馆藏质量控制方法? 馆藏质量控制方法要科学实用,操作方便,既要有单类文献资源的控制方法, 又要有馆藏综合信息资源的控制方法。 (5)是否构建了馆藏质量控制机制?如建立有相关的控制组织机构、规章制度、奖惩机制和改进措施等。 由于存在以上诸多因素,国内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控制就呈现各自“自由”状态。
互联网+环境下,馆藏资源多元化,获取模式多样化,如何实现多元化馆藏资源的高质量控制,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全员的质量意识和责任意识。 一方面是全体馆员要有馆藏质量意识,有关图书馆的上级领导更应该有质量意识,只有大家都有高质量的愿景, 馆藏质量控制工作才有动力; 另一方面是全体馆员要有一份确保馆藏高质量的责任心和事业心。 (2)国家教育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全国各级各类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的指导,出台相应的馆藏质量评估或定期检查条例, 给各级各类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带来动力和压力, 从而能推动和促进各级各类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控制。 (3)成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委员会。 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委员会人员主要由图书馆领导、 采编人员、 学科馆员、财务、物资、纪检和读者代表等人员组成;它的职责就是组织协调和实施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的建设、验收和评估等多方面的事务,以利于实现图书馆馆藏资源质量的综合控制。 所以,一个图书馆信息资源体系建设质量的高低, 与该馆的信息资源建设委员会有很大的关联性(如图1)。(4)人员控制。高素质人员是馆藏质量控制的关键。 互联网+环境下,随着纸电平台采选系统、图书馆现代管理系统、馆藏分析系统及云计算大数据处理等技术的广泛应用, 一方面说明图书馆需要高素质人才, 另一方面也说明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馆藏质量控制更易实现。 图书馆各类信息资源从选择、验收到评估反馈,各项工作都得有高素质人才去把关, 才有可能保证馆藏建设的高质量完成。(5)资源建设控制。资源建设控制,就是选择什么资源,由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委员会来决定,这样能充分体现民主决策和集体智慧, 防止个人爱好的偏向性、随意性及盲目性,在不断提高馆藏资源的覆盖率和保障率的同时, 能实现馆藏建设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用性,从而确保馆藏信息资源建设能高质量发展。(6)工作流程控制。每种资源到馆,都要经过选择、购买、验收及评估等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应的工作规则和规章制度, 只要制定的工作规则和规章制度科学合理, 规范化程序化地去执行各工作流程,就能做到馆藏质量控制的精细化管理。 如某馆《采访工作手册》中的电子文献资源采访工作流程图(见图 2)。 (7)验收控制。 馆藏验收就是对所购馆藏资源进行采购前后的一个比对过程。验收工作是馆藏质量控制的重要一环,它能起到验证、监督和纠偏等作用。 验收控制有两个主要问题,其一,由谁来验收?是自己采购自己验收,还是第三方验收? 其二,验收人员的责任心、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等,直接影响到验收的质量和总体馆藏建设质量。 (8)加强馆藏质量评估工作。馆藏质量评估的最大障碍就是国内目前还没有建立起统一的馆藏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但是利用现有的图书馆管理系统、图书馆馆藏质量分析系统和大多数人认可的评估指标,馆藏质量评估工作可以先开展起来,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也能在不断地评估工作中得到更新和完善。 不论是以馆藏为中心的评价,还是以读者为中心的评价, 或者是结合二者的综合评价,都可实施各类信息资源精细评估[14]和总馆藏综合评估相结合的评估方法。在加强馆藏质量评估工作的过程中, 国家有关部门都要通过行政指示命令等手段,主控评估导向,给各级各类图书馆施以压力和动力,从而能起到促进各级各类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控制作用。 (9)报告制度。 馆藏建设每个环节每道工作循环,都应有书面报告记录并存档,报告内容主要有具体负责人及其他责任人员、工作目标内容、工作完成情况、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案等。 (10)馆藏建设及馆藏质量控制是一个长期不断循环不断发展的过程,因而很有必要构建馆藏质量长效控制机制[15]。
图1 图书馆馆藏质量综合控制框架
图2 电子文献资源采访工作流程
互联网+环境下,馆藏资源多元化,读者需求个性化,技术应用专业化,图书馆的馆藏质量控制必然涉及到许多的人和事, 它是一项复杂的和不断循环长期发展的系统工程。 因此,馆藏质量控制框架涉及的每个程序每个环节都应该规范化、 程序化和制度化; 而每个程序每个环节严格实施有关质量标准的控制人员,必须是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任何一个环节和程序达不到合格的控制要求, 馆藏质量就难以达到控制标准; 馆藏质量控制只有在每个分项做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 才能谈得上图书馆馆藏质量控制总体框架的综合控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