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需求调查及对策研究——以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调查为例

时间:2024-08-31

喻长志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马鞍山243041)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总书记在2019年3月18日召开的全国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在全国上下引起强烈的反响。这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新时代全国教育大会召开后的又一次重要会议,在我党思想政治工作史、共和国教育史上都是第一次。

***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1],强调“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2]思政课改革创新要坚持“八个统一”[3]。***总书记指出要遵循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规律,把马克思主义讲清楚、讲透彻。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中形成并且不断发展的。要“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4]。***总书记高屋建瓴,站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强调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学校的“小课堂”必须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求真知,促进大学生正确“三观”形成,从而立志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伟大的中国梦而奋斗。

一、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思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在五次方案中逐步得到加强。从“78方案”“85方案”“98方案”“05方案”,到“18方案”(教社科[2018]2号文件,以下简称为“18方案”),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认识在逐步深化。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教社科[2018]2号文件即“18方案”)中,进一步对实践教学提出了要求:“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5]“从本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本专科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学生既可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获得相应学分,也可通过提交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相关的实践成果申请获得相应学分。”[6]经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实践与理论研究,对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理论问题逐步形成共识。

(一)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实践是基础,实践是目的,实践是源泉。认识世界在于改造世界,由实践上升到认识,再从认识指导实践,循环螺旋上升。毛泽东在《实践论》中明确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7]这就是认识运动过程中的辩证关系。高校思政课教学,要让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体系,真正在当代大学生中“入脑”“入心”“入行”,在高质量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就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通过实践教学,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加深现实体验,站在实践的基础上分析现象,看清本质,把握规律,坚定理想信念。要让大学生们在实践中感受中国共产党好不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行不行?西方资本主义能不能救中国等等?以事实说话,在实践中验证,在实践中得出答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实践,才能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真学、真懂、真信,真正“入脑”“入心”“入行”,用正确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树立正确的“三观”,立志为党、为国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内涵。经过多年来的研究探讨共同努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主要观点是趋向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知行合一”的观点。“18方案”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定位,“实践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拓展”“重在帮助学生巩固课堂学习效果,深化对教学重点难点问题的理解和掌握”“以理论知识为依据,以强调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主题活动为形式,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和主动思考为特征,通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参加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各种实践活动,对社会现实生活广泛参与和体验,使其主观世界得到感性的再教育和主体能力得到优化的过程和方法”。[8]“知行合一”的内涵,帮助我们对思政课实践教学认识有了新的发展:一是不能简单地把活动地域、教学场域等,作为两种教学的区分标准,教学场域只是物理空间,而非教学核心内容划分空间。我们都有这样的共识:课堂教学不能完全等同于理论教学,课堂上部分教学内容是具有实践性的,如“辩一辩”“情景再现”“新闻天天说”等都是实践教学。二是思政课实践教学不能等同于所有的大学生实践活动。学生们在校学习期间,有很多实践活动,如专业实践、休闲旅游实践等,当然这之中是有一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分,但是有些活动组织的主要目的不是为了加深大学生对正确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前期理论教育准备缺乏,对思政理论深化效果甚微。三是大学生自己参加有关社会活动,这是正常的而且值得提倡。但是这种学生自发组织、没有明确目的、没有有机的计划设计、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做基础、没有教师指导的活动,纳入思政课实践教学范畴,这是明显不妥的。

由此看来,思政课实践教学可以归纳为六个要素:一是有思政课相应理论教学为基础;二是有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的实践教学计划;三是有实践活动策划及具体实施方案;四是有思政课教师主导、学生广泛参与;五是过程体现出实践性、主动性、创造性;六是实践活动后的总结、提升,深化理论教学,引发学生情感升华。

(三)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是指以教师讲授为主要形式,以课堂为主阵地,以思政课教材为主要内容,以传授正确的思想政治理论为主要任务所进行的教学活动。而思政课实践教学是指在思政课理论教学的基础之上,“以教师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开展与思政课理论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教学实践活动。高校思政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整体”[9]是不可缺少、不可分割的两大组成部分,两者既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又相对独立、有所区别。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互相作用,“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实践教学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理论教学为依据的,只有这样开展实践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实现育人的既定目标。而实践教学又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在实践中通过生动的实际事例,使抽象的理论更加具体、形象,深化了对理论的认识,并且进一步达到升华。从这种意义上来看,理论教学在前,实践教学在此之后,实践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拓展延伸与升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理论教学场所的相对确定性与实践教学场所的相对不确定性;理论教学内容的抽象性与实践教学内容的具体性;理论教学考核重在结果呈现与实践教学考核重在过程体验;教学过程中大学生对实践教学主动参与和理论灌输的相对被动。[10]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中发[2016]31号文件中明确指出:“注重理论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要强化社会实践育人,提高实践教学比重,组织师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11]。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绝不能割裂开来,否则都会失去必须具有的“另一重要部分”,那样就会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整体功能。所以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虚”“实”结合、有滋有味。

二、大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需求状况调查

为了认真落实习总书记“3.18”讲话精神,进一步加强改革创新,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近期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对全校一、二年级大学生,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思想政治工作状况问卷调查,掌握到第一手数据,开展理论思考及对策研究,以此推进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深化改革。

本次问卷调查采取无记名方式,是在舒适宽松的环境下进行的。调查者不设置任何限制性条件,结果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大学生对思政课实践教学需求的真实想法。

参加问卷调查的大一、大二学生共计4469名,发出问卷4469份,回收问卷4469,回收率100%。其中男生16.1%、女生83.9%;大一学生占54.4%、大二学生44.5%;中共党员和预备党员占6.8%、共青团员89.9%、其他3.3%;所学专业文科49.7%、理工科34.4%、其他15.2%。

在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问卷调查中,有93.1%的大学生认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89.5%的人赞同“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有74.6%的人认为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益于大学生提高自身修养,63.2%的人认为是必要的意识形态教育需要。有90.4%的大学生认为通过思政课学习有收获。在调查“影响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要素”时,有42.8%的大学生认为是“大班教学、课堂组织难度大、师生互动效果不明显”,占第一位,有30.8%认为“教学手段单一、灌输填鸭式教育”效果不好。在“您觉得思政课教学内容需要怎样完善”问卷调查时,选项最高的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赞同率达93%,排在其后的分别是“贴近大学生实际”“贴近社会热点”等。在“您喜欢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方法”调查时,有50.2%的人赞同“师生互动式”,其次是“案例教学法”“启发引导式教学”。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调查选项中,赞同、接受应该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占90.4%,77.1%的同学选择实践、理论教学同等重要,认为实践教学比理论教学更重要的占比为11%(详见图1);而在“最喜欢的实践教学形式”调查中,12%选择“自行参与假期实践活动”,62.2%的人选择“学校组织、老师带队的校外参观、社会调查等”,22.1%选择“校内、课堂实践活动”,三项共计达96.3%(详见图2)。在参加思政课实践活动频率调查项显示:有34.2%的大学生认为每月1次或以上,28.9%的人认为3个月1次,22.7%认为6个月1次比较适宜,三项累计为85.8%(详见图3)。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成绩在该门课程中应该占多大比重调查中,29.6%的人认为应该占40%,28.8%认为应该占30%,22.9%认为应该占50%,18.5%认为应该占20%(详见图4)。问卷调查第一手数据,为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可靠依据,使得学校在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供给侧改革中,加强针对性,注重实效性,进一步增强亲和力。

图1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调查

图2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调查

图3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频率意愿调查

图4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成绩在该门课程成绩考核中所占比例意愿调查

三、加强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对策

大学生思政课实践教学问卷调查表明,大学生们非常喜欢、赞同实践教学,期盼全方位地加强实践教学。为此,高校必须遵循***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及“18方案”的有关规定,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供给侧能力和水平,努力满足大学生的实际需要,现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纳入教学计划予以实施。在“18方案”中明确要求:“要制定实践教学大纲,整合实践教学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效果。”[12]在严格落实学分中,将理论、实践教学有机衔接、同步安排。坚持全方位管理,结合各门思政课程的教育教学重难点,在整体计划的基础上,结合形势发展,具体安排实施方案。如《基础》课实践教学,可以安排中华传统文化实践、参观英雄事迹或名人励志展览、开展模拟法庭等;《概论》课实践教学的重点,侧重安排参观新中国的建设成就、改革开放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方面面成就的实践考察、五大发展理念社会调查等。在实践教学中,明确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实践教学课程化,全流程管理,总计划、课程计划、项目操作计划配套,课前、课中、课后环环紧扣,安全规范,有序运行。

(二)合理安排思政课四类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包括课堂、校内、校外、网络四种类型,在调查中,大学生们对课堂上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有机开展实践教学是很欢迎的。马鞍山师专经过探索,制定了“3+3+n+e”实践教学模式,就是每门思政课要安排3次校内实践、3次校外实践、n次课堂实践,积极开展网络实践,收到较好的效果。其目的就是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与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作用,学生广泛参与,活跃课堂气氛,促进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课堂实践教学不受具体次数和时长的限制,灵活多样,但是必须明确是理论教学的延伸拓展,不能“喧宾夺主”,更不能图热闹、背离主题。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开展思政课校内实践教学活动。因为是在本校内开展,所以在时间调配、经费开支、资源整合上都很方便。如爱校建校的校史校情教育,知名校友、本校优秀教职工、团队先进事迹报告会,横向参观其它院系的实验、实训室等。学生男女宿舍社区、食堂餐厅、运动场馆等都是大学生们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好去处。发掘出本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足不出校就能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时间不长,调度灵活,方便有效。校外思政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影响深刻,获得感强,但是存在安全风险,出行要求高。要提高政治站位,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周密安排,细致做好实践环节安排,注意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这之中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作用,思政课老师不要包办代替。网络实践教学是构建思政课老师与大学生共同交流的网络媒体,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积极参与大学生的讨论,推送与当前形势、输送正能量、与大学生成长及现实相关联的资料,注意疏导,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网络实践教学跨越时空,随时随地,及时有效,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统筹安排节日活动和假期思政课实践教学。马鞍山师专为了加强全过程育人,推行“6+2”学期和寒暑假实践教学统筹模式,即每个学期3次校外实践共计6次,再加上寒假、暑假2次社会实践。充分利用节日、寒暑假,科学安排好实践教学,落实“三全育人”。布置平时“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如清明节的追忆先人、缅怀先烈,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活动;五一节的“劳动最光荣”实践教育活动;端午节、中秋节“我们的节日”的体验活动。而寒暑假时间长,与家庭、社会接触的机会多,也是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非常有利的时期。寒假里可以围绕阖家团聚、孝老爱亲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也可以围绕家庭、区域、社会的变化,开展社会调查,如“口述史”“微视频”等,让调查家乡、社会的变化,加深对祖国、家乡、亲人的情感。暑假可以利用夏季和长时间优势,组织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及思政课老师的组织指导下,结合平时的思政课基本观点,通过参观、调查、慰问活动等,让他们亲身感受、切身体验。如体验环境保护、脱贫攻坚、“红色之旅”参观考查,科技、教育、文化“三下乡”活动,社会基层组织建设、养老、留守儿童、食品安全等热点难点问题调查等。并且在假期结束后,及时总结成果,通过报告会、图片展、微信公众号等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实践教学成效。

(四)规范思政课实践教学的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必修课,在学业成绩中是有严格的考核要求的。按照“十八方案”,要“改进完善考核方式。要采取多种方式综合考核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实际运用,注重考查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力求全面、客观反映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13]“坚持闭卷统一考试为主,与开放式个性化考核相结合,注重过程考核。”[14]第一,注重过程性考核。考核学生们在思政课实践教学过程中的认知态度、参与深度、组织纪律性等方面,这是考核的主要部分。第二,结果性考核,就是看学生通过实践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运用情况,即所思所悟成果的水平,如实践报告、发言、意见或建议等,可以划分为若干等次,以此加以区分。对于假期和网络等实践教学,“十八方案”提出了学生“也可通过提交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相关的实践成果申请获得相应学分。”[15]第三,成长进步考核,就是通过一段时间思政课教学及实践教学后,综合考察学生要求进步、参加志愿者服务等方面情况,在团队中综合考评情况等。以此来看大学生的成长状况,评价进步情况,重点看成长增量,用发展眼光去做评价。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成绩计算时,可以把平时教学成绩、理论考试成绩、实践教学成绩按一定比例计入总分,一般实践教学占30%—40%比较适宜,这样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重视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落在实处。

实践教学是打造高校思政课“金课”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思政课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需求,***总书记关于教育和高校思政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我们改革创新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水平,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重任。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