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等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探析

时间:2024-08-31

许晓娟 朱 勇 陶瑞松

(合肥师范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在高等院校的教学过程中,为遵循学习的科学规律,往往把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低年级阶段。该阶段课程的学习内容一般比较繁杂,并且需要识记的知识点较多。而作为高等院校的学生,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学生,学习好专业基础课程,不仅有利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还有助于知识后续的输出与传承。如何使得专业基础课易于被学生理解与喜爱,使得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并对科学前沿问题有所了解和思考,是目前高等院校专业基础课程教学工作的一项挑战。

生物化学,是一门从化学角度认知生命存在本质,从分子层面了解生命运行规律的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1]。如何使得生物化学易于被学生理解与喜爱,使得他们带着兴趣去学习并对科学前沿问题有所了解和思考,是目前高等院校生物化学教学工作的一项挑战。

生物化学课程具有研究内容广而繁、学科交叉多、代谢网络复杂以及抽象难懂等特点,因而,传统教学方式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代入感差,不感兴趣[2]。为了改变这样的学习状态,我们以该课程为切入点,在教学过程中开始初步探索针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多元化教学方法[3],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形成了高等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图1)。

一、教学内容来源的多元化

(一)经典教材奠定基础

图1高等院校专业基础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

教材是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它是重要的教学工具。目前,已有的生物化学教材种类较多,也各具特点。有只介绍主要内容的简明教材——《生物化学简明教程》,该教程还分为不同的版本,比如,由张丽萍和杨雄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以及由吴相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教程等;有对生物化学方方面面较为细致介绍的教材,如杨荣武主编的《生物化学原理》和张洪渊主编的《生物化学教程》等;还有一些公认的英文教材,如《Biochemistry》及《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等,这些教材中有一部分已由国内顶级学府的学者翻译成中文。在众多的生物化学教材中,人们最为熟悉的是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上、下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编撰系统、详实且全面。但是,其内容繁多,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学习和掌握有一定的难度,不适宜作为普通高等院校教学的主要教材。因此,考虑实际教学情况,我们选择了陈钧辉主编的“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普通生物化学》。该教材内容精炼的同时核心突出,编排上内容完整且一致,此外,形式上也做到了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学生学习起来得心应手,易于掌握重点知识,符合目前教学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我们在主要教材的基础上,也将王镜岩主编的《生物化学》等其他优秀教材作为重要的参考用书,丰富课程内容。

(二)前沿热点开拓思路

优良的教材是课程教学的基础,但教科书在内容上仍存在滞后性。因此,在教学中,仅仅教授课本知识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入学科的前沿性研究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基础知识的同时,拓展科学视野,培养科研思维。最新学科研究热点与前沿信息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首先,网络平台。规范成型的数据库,学术协会网站以及大型期刊数据库都可以为我们提供最新的学科热点;其次,学术报告。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是我们获取前沿信息的有利途径,面对面地交流能够得到更多及时、清晰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生物化学课程的备课过程中,我们以经典教材为根本,在保证知识传授系统完整的同时,适时加入相关的前沿内容。让学生既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了解生物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时俱进。

二、教学方法的多元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一直以来都是教学中的一个难题。生物化学课程内容相对枯燥、知识点也较多,传统的教学中多为教师教授,学生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方法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也就很难让学生提起兴趣[4]。因此,我们考虑在教授过程中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使得学生参与其中。

(一)讲授法教学

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之一,它具有集中、高效的特点[5]。虽然我们主张多种教学模式并行,但是讲授法可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知识,因此,它仍是生物化学教学课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法。在讲授时,我们并没有一味枯燥的讲解,而是根据讲解内容的特点,运用新颖的方式和手法,使课程听起来更加生动有趣。首先,讲授材料形式的多样性。大量文字的堆砌或是老师大篇幅空洞的讲述都会让学生感到乏味。因此,我们在课程中适当的采用图片、视频及小动画的形式,让需要讲授的知识点生动地展现在大家面前,从而加深学生们对知识点的理解记忆。其次,线上互动融入讲授。借助线上教学的工具,在讲授的同时,根据知识点提出问题,在线上与同学们进行互动,大家通过手机即可参与进来,从而很快了解学生们的掌握情况。

讲授法强调了教师发挥主观能动性:既需要教师对知识掌握娴熟,又要求老师能适时启迪学生们的思维,对于师范院校学生而言还要体现语言和板书上规范的示范作用。采用这种方法,既有利于教师教书育人职责的履行,也能够密切师生关系、树立教师威信。

(二)学导式教学

所谓学导式教学,即在教学活动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模式[6]。在课程开始之前,让学生们带着问题先进行自学,运用自己的智慧主动获取知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此基础上,课堂上再渗入教师的正确引导,解决自学中关注到的重难点问题,这样使教学双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比如,在进行蛋白质化学教学之前,先给大家提出问题:我们常常说要补充蛋白质,那什么是蛋白质呢?生活中哪些物质含有蛋白质呢?煮过的鸡蛋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发生了什么呢?让他们带着这些问题去进入到课程的预习之中,课堂上再请同学们阐述自己的观点,并提出自己在寻找答案过程中发现的疑问。随后,在课程中由老师引导解决这些问题。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激发了同学们的兴趣,还为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准确的方向。

(三)研究式教学

运用研究式教学模式,亦能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以生活中的实际例子为依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例如,讲授“遗传和变异”的时候,我们请学生们比较自己和父母外貌的异同,来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异同,在明确机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分组讨论、开展辩论对遗传和变异的潜在意义及利弊进行探讨。这种方式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加重视开拓学生的科研思维,让他们养成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此外,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还提高了自身的语言表达及逻辑思维水平。对于教师而言,积极参与了教学的全过程,能很快通过学生的表达发现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偏差,予以及时地纠正或补充。

研究式教学不仅能促进知识能力的学习,还是推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渠道。在联系实际、探究知识的时候,我们会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研究成就,从而增强学生的民主自豪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仅如此,每一个专业知识点的探索过程,都是进行思想教育的关键时机。比如,在引导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克隆”的时候,会引入关于能否克隆人的伦理道德的思考;在分析“大分子代谢途径”时,会介绍代谢紊乱带来的一些疾病及预防方法,让学生能把相关知识传递给身边的人,帮助他们培养社会责任感,树立主人翁意识。

多种教学方式看似各有特点,相互独立,实则在教学过程中都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每一种方法的使用都需要另一种方法的辅助,不同的教学内容以不同的方法为主体,需要教师在面对不同的教学对象时进行不断的探索、总结和调整。

三、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考核,不仅是对教师教学实际效果的客观评价,也是对学生学习吸收知识多少的了解。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既然采取多元化模式,那么在考核中也需要相应使用多方位的方法,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查。

(一)加强过程性考核

以往的教学效果考核模式,是以期末闭卷考试成绩为主,平时成绩所占比例较小。这种考核弊端诸多:形式过于单一,评价结果不准确,无法完全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大多数学生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期末复习中,而忽略了平时学习知识的重要性。有些学生甚至在平时不认真学习,只依靠最后的背诵记忆,为了考过而突击,丧失了教学的真正意义。此外,试卷的题目无法涵盖所有的知识,所出的题目也只有固定的答案,限制了学生们创新、创造思维能力地发挥。因此,这种期末考核模式亟待改良。

在生物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重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让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多关注到学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效率及积极性。因此,为了明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学习过程中对学生进行考核,显得尤为重要。实际上,在美国,很多高校是非常注重过程性考核的,整个学期中一般至少有4次考核,多以随堂测试为主,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7]。

对于生物化学课程而言,我们认为评价的总考核成绩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习态度,课堂参与程度,章节小测试,课程小论文及期末成绩等。这样,将一次决定的成绩分为多次评价的总和,会更好地了解学生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综合评价教学效果,既有助于及时对学习不透彻的知识点进行巩固,还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群体的不同对后续的教学方法进行调整。此外,考核形式的多样化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空间,从而产生更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擅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多次的考核形式,也会促进学生们全程性的学习。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即使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他们仍可能会因学习的辛苦而出现惰性,一旦一次学习的脱节可能就会影响后期学习的效果,而加强过程性考核的模式,会大大减少这种情况的出现。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考核形式,就使得学生们在学习兴趣不浓时,仍然不得不提高对课程的关注度和注意力,从而改变因惰性产生的学习断层问题。与此同时,即使学生在某一次考试中出现失误,后续还会有机会来验证自己其他阶段的学习成果,大大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样地,学生也不会因为一次好的成绩而不努力学习后面的知识。

(二)突出应用性考核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知识的目的,最终还是要应用于实际生活,从而推动社会进步与发展。尤其是生物化学这门课程,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课程的考核中需要突出学生对知识的实际应用。应用性的考核模式可以融入过程性考核中,可采用辩论、小论文、演讲等多种形式进行。在生物化学课程中,生物大分子代谢的学习是重点,各种大分子的代谢过程非常复杂,且相互之间存在多种联系,学习起来是有一定难度的且应用性很强。因此,在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进行知识传授的基础上,对此部分内容的考核可以考虑突出其应用性。比如,采用设计调查方案的方式,让学生对家里人的饮食情况进行了解,从能量代谢角度分析家人的饮食结构是否合理。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又可以将科学知识传播给家人,从而提高身边人的生活质量。

四、结语

通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三个方面探索专业基础课程教学的多元化,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体,改善一言堂的传统教学缺陷;同时,在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也促进了教师的成长,强调了其引导作用的重要性,从而推动教师自身不断学习和提升。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将以生物化学的课程实践经验为基础,探索更多其他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课程体系,深入思考课程建设方案,从而为推动高校理论课程建设发挥作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