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一带一路”背景下传承与保护地域武术文化的策略

时间:2024-08-31

陈芳芳

(宿州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孕育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随着世界文化多样化纵深发展时代的到来,中华民族文化遭受到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其生存与发展开始面临巨大的挑战。为了号召全党、全国人民支持、肯定和积极践行中华民族文化,坚定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生命力的信心,确保其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2013年9月7日***主席在哈萨克斯坦演讲时首次提出了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因此,“一带一路”战略对于各层面发展不仅是一个大的背景,而且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同时挑战和要求自然也会显现出来。有鉴于此,传承和保护地域内武术等传统文化也就成为了新时期的一个重要的课题。作为中华武术的一个分支,地域武术文化由于其地理位置和繁衍空间的特殊,文化特征非常明显,因而保护与传承地域武术文化不仅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也将有利于带动地域经济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一、地域武术文化传承及保护的现状

地域武术文化既有着强大的传统基因,又承载着不同时期的历史与文化、审美与科学、教育和经济等功能,且随着历史的发展而肩负着愈来愈大的责任和使命。这就造就了一系列问题与矛盾:传统武术文化精髓的传承和保护将遭遇哪些问题?武术文化的传统性和现代文化的现代性和世界性如何相融?在未来的发展中,地域武术文化能否既挖掘出更丰富深刻的人文内涵,又彰显出适应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经济价值?从地域武术文化发展的现状来看,这些问题不仅存在,而且非常急迫。显然,地域武术文化在实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背景下,必须适应发展、迎头赶上,必须输入新鲜血液以使其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而且在改革开放以及实施“一带一路”的战略机遇面前,也必须正视各种文化的涌入与碰撞,并将异质文化的优秀部分和先进部分兼收并蓄,才能在传承和发展中得到保护。但是,地域武术文化在外界巨变面前似乎并未做好充分准备,在外域文化的挑战面前要么变异了自己的形式风格,要么丢弃了自己的价值内涵,不仅没有建立起自己的、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新武术文化结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那些传承了数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传统精神与精髓也被浸蚀剥离,以致传统武术中的技术理论没有得到充分继承,武术文化以及内涵精神也就得不到发扬光大。

二、“一带一路”对传承与保护地域武术文化的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对于地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存在着一个契合点,这个契合点就是“通”[1]。武术文化保护最好的办法不是把它封存起来避免侵害,而是将之发扬光大、普及天下。“一带一路”通过“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政策沟通、民心相通”而实现各层面的“通”,也就能为地域武术文化的传承培养更多人才,为地域武术文化的保护开辟更广阔的的空间。

(一)沿线交往增进了武术文化的交流

地域武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经历和内涵贮存,它之所以能够延续下来传以后人并为后人带来价值昭示和精神支撑,关键就在于一代一代的武术传人从不放弃这一遗产,并想方设法使之弘扬光大。这之中有着非常鲜明的思想观念,那就是不自满、不保守,不封闭,不仅要将武术之精魂传承于后人,还要让更多人加入传承队伍,以壮武威、以彰武魂。可以说,没有历史的积淀与传承,就没有武术文化的深度、厚度;同样也可以说,没有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创新与开放,也就没有武术文化历久弥新的生命活力。因此,作为地域武术文化而言,最好的保护就是传承,最好的传承就是创新,而最好的创新就是沟通与交流,既要古为今用,又要推陈出新;既要切磋技艺,又要以武相交,将传统与现实、历史与未来、域内和域外、民族与世界结合起来,才能创造出体现地域武术精神和武术文明的地域新文化[2]。如此,“一带一路”战略恰为这种沟通与交往、交流与融合提供了重大历史机遇,如能抓住机遇,便能够在增加民族与国际交往的前提下,有力促进武术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从而为地域武术文化传承与保护开辟新的天地。

(二)贸易发展推动了武术文化产业发展

综合国力竞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越来越多的国家把提高文化软实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而同时,发展文化产业,也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重视,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品市场竞争力,才能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同理,地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也需要通过产业化发展而支撑巩固,也需要在“一带一路”经贸活动过程中“搭便车”、谋发展。况且,“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本来就是希望通过与沿线区域和国家进行多方面的开放合作,不断扩大中国市场,为中国经济转型做出努力[3]。从国家层面来看,文化产业给我们国家带来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利益,是提升中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力量;从局部区域来讲,武术文化产业的发展,又何尝不能为地域的经济发展、提升地域综合实力做出贡献呢?武术是文化交往的重要媒介,而文化产业则是当今世界最具有增长潜力的新兴生活性产业,未来的社会发展不仅要在“硬实力”上加剧竞争,更会在“软实力”上展开博弈,以经贸推动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对于地域武术文化的继承、保护与开发尤为重要。

(三)互通交汇增强了武术文化认同与自信

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互通与交汇是一个最基本的语境,没有互通就没有交汇,没有交汇也就不存在区域之间、民族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彼此认同与融合。地域武术文化虽然具有地域特征,但也拥有地域特色,而这种特征或特色并不会成为阻碍其传播远扬的羁绊,相反则可以通过互通与交汇而外溢他人、光大自我,一旦自身特色文化得到更加广泛的认同与接纳,文化自信心才能得到真正提高,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才能实现预期的理想目标。显而易见的是,“一带一路”战略为彼此互通搭建了桥梁,“一带一路”实施为彼此交汇提供了条件,武术文化正如其他文化一样,在彼此互通与交汇中实现认同。自然,地域武术文化作为一种身体文化,在文化本体上处处可见地域文化的踪迹,但不同地域文化却在本质上有着互通的基础及交汇的接点,那就是它的文化精髓与价值精神。中华武术文化具有“以人为本,修身养性,神形兼备”等内涵,注重人的修养、知德、知理和知仪,重视人与自然、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共存,崇尚以武会友、仁义天下,追求“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而这些,也恰是其他群体和民族的崇尚和遵循,地域武术文化自然能够在互通交汇中取得文化认同、提高文化自信,促使地域武术文化得到更进一步的传承与保护。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传承与保护地域武术文化面临的问题

(一)传承与保护武术文化的意识淡薄、观念落后

尽管随着经济的发展及文化产业的兴起,地域武术文化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繁荣景象,但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仍面临许多问题,甚至处于尴尬境地。一方面,现实生活中的很多人所选取的健身方式并非地域传统武术,而是现代体育活动或竞技项目;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虽然博大精深,但被纳入奥运会项目的却十分有限,国内大型运动会也较少有武术比赛。由此可见,武术作为一种人文内涵极为深厚的健身项目,并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得到普及,其传承与保护也就大受限制。诚然,这与人们对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及保护意识淡薄不无关系,但更关键的,还在于观念。当下人们生活节奏普遍加快,快餐式消费已成为通常消费的主要形式,即便闲余时间的体育锻炼也多选择西式体育中那些简便、快捷的项目形式,仅为达到身体浅表锻炼的目的,所谓强身健体也就更多显于外在,修身养性、心境修炼则被相对忽略。而传统武术博大精深,训练方式复杂而独特,内中精髓短期内也难以消化吸收,因而不仅为民众修习带来困难,也对其走出国门造成障碍[4],以致很多人不能够深刻认识中国武术文化的深刻底蕴与重要价值,使地域武术文化保护面临一定程度的危机。

(二)轻视武术文化对现代生活的有益影响及教育价值

武术文化并不限于武术本身,武术文化需要武术作为载体但又不止于武术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过程,武术活动中的肢体运动的确有益强身健体,但武术文化的作用却可以延伸到人们的思想意识和精神意志层面,因而武术文化不仅能对人们的身体产生有益影响,对人的内在教育也具有很高的价值。所谓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不光是武术路数与技法的教练与沿袭,更有武术理论、武术道德、武术哲学、武术精神等等的教育与涵养。地域武术文化是融合了一定区域范围的武术文化而形成的文化形态,是该地域人民长期生活和生产积淀而成的产物,其健身作用和教育价值不言而喻。但在西式体育的冲击之下,大多数人则更加淡忘了武术文化的精神内核与教育价值,取而代之的是那些诸如桌球、高尔夫球、登山、划水等极具刺激性和娱乐性的体育项目,生活观念的嬗变极大左右了价值观的形成与树立,也因此将武术文化的教育价值弃之如弊履。显而易见的是,如果连本地域民众都丧失了对武术文化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又怎能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将地域武术文化推向世界?传承与保护就会被囿于一个极度狭小的空间里了。

(三)武术文化传承与保护尚未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运行体系

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需要一个相对独立而又较为完善的运行体系,否则仅凭民间自发开展或无序发展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的,甚至还会导致畸形发展。武术文化和其他文化形式一样,从武术修习到文化价值教育再到产业化发展,无不需要一定运行制度与机制的支撑。地域武术文化尽管历史悠久,但其发展历程却颇受外界因素影响,如政治变迁、战争动乱、人口迁移等,上述各种因素在不同历史时期交织发挥作用,然后才发展为现时的武术文化形态。在过去动荡不安的年代,地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大多依赖于民间生存的需要和顽强,有意识的传承与保护成分相对较少。而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日新月异,“一带一路”战略适时展现,文化软实力竞争作用提升,武术文化的发展再由其自生自长,显然不适合时代趋势及民族复兴的要求了。因此,地域武术文化传承与保护在当下的又一缺陷就是尚未建立一个比较完善的运行体系,包括武术文化的理论思想、价值观念、道德精神、教育功能,武术运动的建身效果、健身方式及其对于民众现代生活方式的适应,武术文化的社会化发展所需要的组织机构、专业人才、运行方式及政策制度,地域武术文化与西方现代体育文化的取舍与相容等等[5]。这些要素的缺乏必会阻滞地域武术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传播与弘扬,进而影响到它的传承与保护。

四、“一带一路”背景下传承与保护地域武术文化的有效策略

“一带一路”战略是一个背景、一次机遇,更是一种条件,地域武术文化如何置身背景、抓住机遇、利用条件,将是新时期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在如此趋势下,该地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就不再是地域范围内的事,也不再是武术项目本身的问题,而要放眼于全球化发展的大视野,着眼于文化、产业、教育、服务、制度与管理的系统性发展与提升的大空间,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一)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机遇促进地域武术文化交流

武术文化存在着地域位置的空间限制和民族人群的认同制约。地域武术想要更好地发展,无论是地域位置空间还是民族人群认同,都需要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打破过去固有的限制,方能在传播中得到传承,在发展中得到保护。而“一带一路”战略恰好为此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地域武术文化应充分利用这一平台所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采取措施,建立健全多方文化交流机制,扩大有益于交往与沟通的途径,实现武术文化间的交流和融合。一方面,地域武术文化应突破空间制约,努力走出地域限制,不仅要在全国范围内开辟地域武术文化交流阵地,还要在海外进行宣传和推广,设立能代表地域武术文化特色的武术文化培训机构,面向不同国家地区开展专业化的武术教学和文化教育。另一方面,地域武术文化要清楚地域民族和民众文化的内涵特征,求同存异,寻找其自身文化和他人文化的契合点,在获得普遍接受的情况下实现文化认同,畅通各地域武术文化传播与传承的路径。当然,文化交流应和其他交流相辅相成,应在贸易和经济交往中为武术文化的交流和发展提供更多助力。

(二)运用“一带一路”战略设计完善地域武术文化建设体系

“一带一路”的构想与实施是中国在新地缘政治环境下外交战略与具体政策的一次转型,是为赢得战略主动甚至主导而进行的一次宏伟规划与工程[6]。如此,“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就必须将沿线地域和国家纳入到战略体系,要为之提供发展资源和发展机会,通过实现经济的互联互通而构筑利益、命运共同体。因此,在这样一种大的背景下,地域武术文化传承与保护就必须积极主动,既要对外开放,又要包容兼蓄,并通过武术文化建设的规划设计与实施来促进武术文化传承与保护体系的完善。首先,地域范围内的相关政府部门应做好顶层设计与引导,从政策上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支持和保障;其次,应充分挖掘地域武术文化的传统资源和优秀资源,并将这些资源和现代武术理论和思想进行有机融合和规范整理,完善地域武术文化的内容体系和内含价值,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征,彰显地域武术文化特有的功能和价值;再次,是完善社会组织机构,成立武术协会,促进武术交流与发展;最后还应在实践中大力推动武术文化的大众化、普及化、国际化和共享化,不仅要让地域武术文化在地域居民生活与社会中遍地开花,还要使之在世界各地蓬勃发展,使地域武术文化在更大空间和更多层面彰显其价值精神,从而实现对它的最优秀继承和最完整保护,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锦上添花。

(三)通过“一带一路”战略实施推动武术文化产业化发展

在地域武术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中,武术文化的社会化普及是极为有效的一种方式,而这种普及是建立在武术文化产品消费基础之上的,大众化的消费必会带动武术文化产品及产业的创新与发展,从而推动武术文化的进步与提升。为此,地域武术文化必须在有关单位、机构、组织及个体的共同努力下,改变武术健身方式、提高武术健身效果,使地域武术文化更接地气、更加亲民也更利学习。考虑到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快节奏,以武术健身和教育必须追求简单、易学、轻松、有趣,必须创新和完善武术自身的练习方式和教育方式,必须使社会广大民众把武术健身作为一种现代生活必不可少的消费内容。如此还要摸清武术文化产品的市场需求,努力做大、做强武术经济体实体化产业,打造地域武术文化品牌产品,扩大武术产品品牌消费的地域空间和市场份额,推动地域武术文化产品品牌的国际化,从而促进地域武术的有效传承与保护。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