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孙丹丹 方 胜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 淮南 2320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文化与旅游的关系越来越密切。2009年原国家文化部和旅游部发布《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2018年3月,国家文化与旅游部组建。2019年12月,《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明确了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具体任务。世界旅游组织也曾预言,21世纪文化旅游将成为吸引力最强的旅游产品之一[1]。因此,深入研究文旅融合内容,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本文试图通过采用CiteSpace[2]可视化图谱的研究方法,对2000-2020年文旅融合研究现状进行解读,归纳总结文旅融合研究的核心作者、机构、热点及趋势以期能够为文旅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为学者进行深入研究提供一些思路和方向。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检索源,以主题=(文旅融合),时间跨度=(2000-2020年),进行国内文献检索,共检索出“文旅融合”相关文献2138条,删除会议、报纸、成果介绍、无作者和内容无明显相关的文章之后纳入964篇文献,其中期刊935篇,硕博论文29篇,数据获取时间截至2020年8月30日。
笔者对中国知网文献总库收录的964篇有关文旅融合研究的文献进行统计,结果如图1所示。结合图1可知,2010-2015年文旅融合研究发文量较少;2016-2017年发文量略有上升;2018-2020年共发表910篇,占2000-2020年总发文量的94.40%,可见该领域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期,发文量激增。另外,文旅融合研究发文量变化趋势图可将文旅融合研究状况划分为两个阶段:2010-2017年缓慢发展阶段和2018-2020年迅猛发展阶段。探其原因,2017年以来,习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文化与旅游的发展问题,为深入贯彻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陆续出台相关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文件和方案,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文旅融合研究迈向一个新的台阶。
图1 文旅融合研究发文量变化趋势
利用CiteSpace对文旅融合研究作者进行共现图谱分析。在CiteSpace中,设置节点类型为Author,得到了一个节点数为52、连线数为9、网络密度为0.006,8的作者网络共现图谱,如图2所示。其中发文最多的是许鑫高达84篇,其次是贺培育、王庆生、邹泉、贺子轩发文均达到4篇,最后是常雪连、黄大勇、熊亚丹、张颖辉,发文均达到3篇。根据图谱,可以看出作者合作网络较为分散,尚未形成文旅融合研究的作者合作群。这表明文旅融合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作者间的合作与联系,从而创作出更高质量和水平的文旅融合研究成果。
图2 文旅融合作者合作共现网络图谱
从发文机构合作共现网络图可知,文旅融合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的旅游类和经济管理类学院。依据赖普斯定律,公式为:(M代表论文篇数,N代表所统计年限最高产作者的论文数),可以计算出文旅融合研究的核心机构。根据最高发文量为84篇,得M取整数7,即发文量达到7篇的2个机构为核心机构。即:华东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部(84篇),南京旅游职业学院(9篇)。从机构合作共现来看,共有节点66个,节点连线2条,网络密度为0.000,9,可见研究机构较为分散,合作强度不大。因此,研究机构间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文旅融合研究的专门院所有待进一步构建。
图3 文旅融合研究机构合作共现网络图谱
关键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概括,而众多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图谱展现了这一研究领域的共同点和内在联系[3],也透露出这一研究领域的热点。因此,为了获取文旅融合的研究热点和方向,在CiteSpace中,将网络节点类型设置为关键词(keyword),得到了一个节点有101个,连线有164条,网络整体密度为0.032,5的关键词共现图谱,如图4所示。
图4 文旅融合关键词共现图谱
关键词频次展示了其受关注程度。中心性描绘的是节点建立起2个不相关节点之间关系的桥梁,具有较高的中介中心性凸显出节点在结构中的重要程度。因此,从基础理论知识的角度来看,频次和中心性都高的关键词是研究的热点[3]。将频次和中心性Top10的关键词进行列表(见表1)。结合表1,对文旅融合主要热点领域进行提炼,可得文旅融合、旅游产业、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全域旅游既属于高频关键词又具有高中心性,是文旅融合的主要研究热点。
表1 文旅融合高频次和高中心性关键词统计
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利用CiteSpace聚类功能生成了9个聚类即#0文化、#1文化旅游、#2公共图书馆、#3文旅融合发展、#4非物质文化遗产、#5文旅产业、#6旅游产业、#7乡村振兴、#8全域旅游。根据聚类图谱,我们得到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 Q)=0.5916(>0.3),聚类平均轮廓值(Mean Sihouette)=0.6494(>0.5),因此,我们认为此聚类效果良好,具体如图5所示。
图5 文旅融合关键词聚类图谱
为进一步了解文旅融合研究趋势,我们用文旅融合关键词时序图谱来探寻。在关键词共现的基础上,选择“Timezone”,并对节点适当调节,就得到了文旅融合关键词时区图谱(见图6)。根据时区图,我们将文旅融合研究状况分为3个阶段,具体如下:
图6 文旅融合关键词时序图谱
(1)2000-2012年文旅融合研究相对较少。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高级检索,设定主题词为“文旅融合”,时间跨度为2000-2012年,共检索出4篇期刊,说明这一时期对文旅融合研究甚少,文旅融合处于探索阶段。
(2)2013-2017年文旅融合研究呈增长发展状态。热点词有文化产业、文旅产业、文化旅游等。分析可知2016年博鳌亚洲论坛设立“文化旅游:新常态下的新亮点”,强调文化旅游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全球经济增长作出重要贡献[4],有关文旅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3)2018-2020年文旅融合研究呈现爆发式增长。热点词有文旅产业、特色小镇、非遗传承、乡村旅游、乡村振兴、旅游品牌、文旅融合发展、发展路径等。近年来,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陆续出台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着力推动旅游业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突现词是关键词在某时期突然增加或使用频次增长明显的关键性术语[5]。在关键词基础上进行文旅融合研究突变词检测,可以确定该领域研究前沿及发展趋势,如图7所示。随着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明确加强旅游产业与文化等产业融合发展以来,“文旅融合”“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产业融合”一直是该领域研究关注的焦点。其中“文旅融合”在2000-2014年、“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在2015-2017年、“融合发展”在2016-2018年突现率最高,说明学者们在该期间的相关研究热度最高。2018年文化与旅游部的组建,旨在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文化和旅游”“文旅产业”“融合”等受到该领域学术界重点关注。2019年,《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了以“联合推动跨界生态文化旅游发展”“推动文化旅游合作发展”为路径“共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新目标。在国家战略的影响下,“旅游目的地”成为该领域研究前沿热点。未来该领域研究热点将集中于文旅融合实现路径,尤其是全域旅游的实现路径。
图7 文旅融合研究关键词突现表
本文利用CiteSpace软件对从知网获取的964篇文旅融合相关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得到以下几点结论:
通过对2000-2020年文旅融合研究相关的96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发现文旅融合研究的核心作者较少,其网络节点连线为9条,网络密度为0.006,8,部分研究者虽存在合作关系,但联络密切度不高;研究机构主要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其网络节点连线为2条,网络密度为0.000,9,研究机构间合作强度不大,缺乏专门研究的网络集群。因此,深入文旅融合研究,研究作者和研究机构需要形成紧密的联系,构成强大密集的合作网络,从而为文旅融合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通过分析文旅融合文献年度数量分布情况和阅读相关文献,可知2017年之前文旅融合研究较少,2018年开始处于迅速发展阶段,且对于文旅融合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尽管在个别领域文旅融合发展就已经存在,并且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的来说,聚焦文旅融合理论和技术层面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没有形成较为完善和系统的理论体系和技术规范,因此需要加快总结文旅融合发展的成功经验,建立系统的理论体系,使文旅融合能够在成熟理论的指导下向着高质量方向发展。
根据文旅融合研究可视化图谱,可知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文旅产业、全域旅游、乡村旅游、旅游品牌、高质量发展、智慧旅游等。因此要实现文旅融合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把文旅融合研究理论付诸实践。
1.积极落实文旅融合发展理念
随着国家政策的推动,文旅融合研究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研究热点逐渐增多,文旅融合范围逐渐扩大。然而在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学者并没有深入探讨愿景转化为现实的可行策略。因此,在促进文旅融合的过程中要立足实际,根据具体地区发展状况和文旅资源优势,高质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另外,利用多种形式加大对文旅资源的推介力度,提高重点对象的文旅融合理念,不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2.打造特色文旅品牌,构造高质量发展体系
特色文旅品牌是提升文旅产业竞争力的核心内容。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是提升旅游品质促进文旅融合的重要举措[6]。“旅游品牌”“高质量发展”是目前文旅融合研究的热点。因此,在整合文旅资源的基础上,要打造出特色文旅品牌,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品,塑造出国际性的文旅IP。另外,在打造特色文旅品牌的过程中,要不断构建出分工体系、特色和优势突出、结构高效的协同发展体系。
3.运用数字技术,提高旅游服务效能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一方面为更大空间范围内的资源配置和资源有效利用提供技术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公众提供更多便利和公平的社会服务[7]。通过大力发展数字文旅,推动智慧旅游、全域旅游,不断丰富游客旅游消费体验,提升旅游品质,以项目精品化,精品集群化为重点,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之路。依托生态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开辟乡村旅游、康养旅游一体化服务,运用互联网思维来提升产品及营销创新,满足游客对旅游文化和品质的迫切需求。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