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袁丁四郎
(铜陵学院,安徽 铜陵 244061)
铜文化又称青铜文化,其历史悠久,涉及社会生活的多个领域,铜文化与其他文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协同发展,形成了中国民族的传统文化。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发展,***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因此,作为铜陵这座城市的灵魂,铜文化的弘扬与传播亦需要创新与传承[1]。近几年,虚拟现实技术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其作为一种具备沉浸式视听体验特性的传播媒介,已经广泛应用于文化、教育、科学、医疗等领域,铜文化可以借助该技术实现更好的传播。
现今,国内外有关铜文化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专家学者的研究重点多集中在铜文化的发展历史、青铜冶炼技艺、铜文化产业发展以及青铜工艺品的艺术表现等方面,关于铜文化的传播路径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再好的文化,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推广,其发展必定受限。相比之下,“粤文化”、“闽文化”等其他地域文化已有较为成熟的传播路径研究,其中,不乏关于虚拟现实技术、游戏、动画、文化衍生产品与文化传播相结合的探索。对于铜文化的推广来说,这些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也为新媒介结合铜文化的传播形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伴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的铜文化传播方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本土观众的需求,更不用说向全世界推广,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观众在欣赏、学习文化作品的过程中,兴趣是第一要素,而好奇心又是产生兴趣的最根本原因之一,能否调动起观众了解铜文化的好奇心,是文化传播者应重点考量的内容。我们生活在数字时代,当代青年群体对数码产品及其配套的软、硬件的掌握程度达到新的高峰,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在不断上升,他们是文化传承的重要群体,然而,现有的铜文化表现方式相比传统方式并无太大改变,这就难以满足现代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心理需求。
铜文化历史悠久,涉及领域纷繁复杂,如果不将其内涵进行适当的归纳总结与简化,观众则无法在短时间内理解其精髓,亦不能打动观众的心,加之地理与时空的限制,对想要了解铜文化的外国受众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在海量资源大爆发的网络时代,快速、精准、有趣、简要地输出文化内核,刻不容缓。
目前,铜文化的传播形式主要为三类,分别是视频与短视频平台上发布的数字影像、地方博物馆中的实体展示以及书籍报刊中的文字编辑,无论哪一类传播形式,在当下信息喷涌的时代,都有其自身明显的局限性。
以博物馆为例,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但体量直接决定了其文化传播的效能。铜陵博物馆作为国家三级博物馆,其建筑面积不足首都博物馆、天津博物馆等国家一级博物馆的三分之一,虽有藏品五千余件,但展示空间与展品体量与后两者不可相提并论。此外,以往单纯图片、文字的传统展示方法与展品罗列的表达形式,已不能满足当下的文化传播需求,这种被动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无法满足观众追求主观体验的需求,加之宣传力度的不足,除大型节假日外,博物馆的日游客量极其有限,传播效果很难达到预期。
再说短视频,自媒体的高速发展与短视频平台的崛起虽然为文化传播提供了优质的平台基础,但平台推广资源有限,无法平均分配给每个视频。据抖音2019年发布的《抖音用户研究报告》显示,最受欢迎的视频类型多为娱乐、生活类型的内容,平台结合大数据权衡收益后,会调整各类视频的推广力度,这就会使文化推广类视频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下风,观众刷不到,也就看不着。
最后,报纸、书刊的影响力在观众中的影响范围逐年递减,其曾经传播媒介霸主的地位早已落下神坛,传播效率已不能满足于时代。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审美的改变,不少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失去了传承的土壤,这并不能说明文化本身脱离时代,而是其传播形式没有跟上时代的潮流,没有让新时代的受众们通过他们感兴趣的方式理解到各个文化的精髓。在新媒体时代,传统的传播形式急需改变。
虚拟现实技术英文全称为Virtual Reality,简称VR,其实质是多媒体与仿真技术进行相互融合,并结合计算机图形学、传感器技术、光学技术、仿真技术等,进而形成具有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知的具有真实感的三维虚拟空间。2018年底,工信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虚拟现实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此推动我国虚拟现实产业发展。VR之所以越来越被重视,究其原因,最核心的无非是其优秀的沉浸式感带给用户接近真实的强烈感官体验,以及相比传统传播形式被动接受信息大相径庭的主观互动性[2]。VR技术的发展与提高,将改变现有的信息传播方式,颠覆传统学习方式、娱乐方式甚至生活方式。
铜陵铜文化具有较强的地域特点,历史悠久但颇为小众,当代年轻观众更倾向于时尚、流行、娱乐文化,继而出现文化传承的困境。通过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赋予传统文化恰当的“多样化”表达,铜文化可以产生更大的魅力与更多可能,这也是实现铜文化的广泛传承与传播的最佳途径。
国内视频平台哔哩哔哩的用户多为15-35岁之间的青年群体,其平台上已发布了若干裸眼VR视频,其中《梦回北宋汴京-清明上河图画中行》以三维技术重现了清明上河图中的景象,并能通过旋转手机方向的操作实现与虚拟场景的交互,达到360度阅览视频的沉浸体验,让观众在观看视频的同时,有自主选择视角的权利,大大提高了参与度。该视频在3个月的时间里获得132万点击率,传播效率可见一斑。由此可以说明,三维立体的场景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的演绎方式更容易受到年轻人的欢迎,为铜文化的传播拓展了新思路。
文化不再是独立的个体,而是可以通过文字、三维模型、绘画、工艺品、短视频、音频、游戏等多元素相结合的形式共同表达,虚拟现实技术下铜文化产品应该是上述元素共同交融的产物,这样不仅能降低铜文化内容的阅读门槛,提升趣味性,也有助于文化推广,观众在使用VR设备的时候,可以多层次的体验到创新性的铜文化。
通过将铜文化的内涵融入具有故事性的虚拟场景,可以在虚拟现实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感受铜文化的魅力。在城市商场中,VR体验馆已算不上新鲜事物了,观众在体验虚拟现实游戏时,不仅能够得到紧张刺激的感官体验,也能通过一些旅游主题的游戏,身临其境的体验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全方位地参与其中,乐在其中。
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没有任何途径比直接获取经验更直接、更高效的了。创作者可以将铜文化中有关实践生产的内容进行提取,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开发出交互性强的VR动画或游戏产品,让观众在亲身体验该实践的过程中,理解铜文化的精髓,并通过完成不同“关卡”获取得分,在构建的虚拟交流平台上,让观众可以攀比得分,分享经验,真正让观众有学有所得,学有所乐,学有所感,学有所想。
结合上述论点与国内外现有的优秀案例,铜陵铜文化的传播方式在当下可以借鉴“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博物馆”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游戏”这两种方案。
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博物馆早已不是空谈,这其中,不得不提全国第一家完美融合古代建筑、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三者的全数字化展厅“故宫端门数字馆”。在故宫博物院92周年院庆举办的“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中,通过大型高沉浸式LED屏幕、精准的体感捕捉设备、可触摸屏、虚拟现实头盔等硬件设备的相互辅助,结合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语言图像识别等先进技术,让观赏者走进三维虚拟世界构建出的养心殿。观赏者们不仅可以实现与朝中大臣的自由对话,还能在近距离以各个角度欣赏名贵文物,甚至去皇帝的后寝殿里进行全方位的游览体验[3]。这种博物馆与观众之间的“虚拟互动”,打破了传统观赏模式的局限,解决了观众被动接受编辑给予的信息,交互流程单方面的供给,没有交流互动体验的难题。当观众设身处地地投入到接近真实的虚拟环境中,其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多重感官刺激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文化传播内容中去[4]。
图1 用户在发现·养心殿的虚拟现实世界中游览体验
加拿大新布尔瑞克大学(University of New Brunswick)虚拟文化教授莲安·麦克塔维尔说:“虚拟体验式博物馆是全球民主大环境下艺术与文化的一种全球共享,这种共享在传统博物馆是不可能实现的。”现在已有的虚拟博物馆从功能性上可分为三类,一类是承担文化推广的功能,用户借助虚拟现实APP或博物馆体验中心中的内容,进行虚拟游览与学习,达到普及知识的目的。二类是提供个人或群组平台,构建完全虚拟的数字博物馆,允许相关知识的爱好者、学习者在平台内讨论研究,此类平台大多依靠平台内部的购买交易支撑。三类大多是为了经济效应而产生的经济产物,这类虚拟软件开发多是以购物平台为基础,整体运营围绕商业经济展开,文化宣传归根结底也是为市场经济服务的。
虚拟现实技术下的文化传播,不仅仅只能通过将虚拟现实技术融入博物馆的形式,虚拟现实游戏也在飞跃发展。游戏与虚拟现实技术两者在沉浸感、交互性、想象力等多个方面具有共性。报告指出,全球游戏玩家数量在2020年底将达到27亿,25亿手机游戏用户,超过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将文化传播借助游戏形式进行推广,未必不是一条可行之路[5]。游戏种类繁多,国际知名游戏平台STEAM,注册用户数量高达10亿,旗下STEAM VR仅此一个平台每年发布百余款VR游戏,虽然家用VR硬件较低的普及率导致当前VR游戏的销量远低于主机游戏,但从近两年数据来看,STEAM VR用户数量已从0.4%增加到0.8%,翻了一番,且还在稳步增长,但即便不足1%,在10亿用户的数量之下,也是不小的体量,而这些用户,遍布世界各地,对异国文化的需求不容小觑。
2016年STEAM平台发布的一款名为《现实》的VR游戏,以1比1还原世界实景,与其说这是一款游戏,更像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下的一次旅行观光体验。4万年前位于法国的人类洞穴,距今800年的德国城堡,或是一个二战期间曾被纳粹和苏联使用、如今被遗弃的关闭了的医院等,借助VR设备HTC VIVE,你可以在接近真实的虚拟空间中自由游览,全方位观察场景中出现的任何物体,小到墙面上的精细雕塑,抑或角落处随意丢弃的废弃物,这一切,仅仅需要你动一动手指即可实现,再结合耳机中真实收录的环境音,以及传感器技术对于视觉画面移动的技术支持,身临其境感十分卓越,让足不出户游览世界成为可能。
图2 VR游戏《现实》画面截图
VR游戏除了可以突破时空的局限,还可以从预算和成本角度减少资源浪费。铜陵博物馆现有的一处风格突出且大力营造身临其境感官的展览“万世吉金,铜都铜蕴”,该展览展示了古代炼铜工艺的整体流程,以及各类矿石的简介,内容丰富,能够带给观众一定程度的感官刺激。但是,展览中所有构筑实体,如泥塑假人、仿古建筑等物体大多仅能供该展览主题使用,一旦展览结束,这些实体“资产”便大多失去使用价值。但如果使用三维技术建筑的虚拟数字模型则会完全不同,三维数字模型创建后一方面可在不同场景反复使用、永不破损,另一方面,通过三维软件也可快速对现有模型进行修改,甚至颠覆重建,因此在同等体量下,数字虚拟模型成本更低,重复使用率更高,在虚拟场景中也可对模型对象实时移动、任意调整,大大提升布置展览的效率,节约人工成本。
图3 铜陵博物馆《万世吉金,铜都铜蕴》展览现场
试想将“万世吉金,铜都铜蕴”中的展览内容,以如上游戏形式进行再创作,将古人采铜、选矿、炼铜、制铜的场景用三维技术进行1比1仿真构建,让用户在千百年前的场景中近距离观察铜工艺整个流程的同时,参与到其中,从横跨铜陵及周边地区勘探地形寻矿,到选择以何种工具采矿,从矿石冶炼,到不同矿材的配比选择,从炼矿温度把控,再到锻造、雕刻、镀金、磨光,铜工艺品最终的锤炼完成,期间,用户不仅可以与虚拟矿工进行学术交流,还能切身体验皖江地区的风土人情,配合线上交流,让用户完全融入到铜文化的内容中去,理解铜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深远影响。
随着时代发展,伴随着VR设备制造成本的降低,设备性能的突破和提高,将会出现越来越多家用VR设备,将制作好的VR程序上传平台,用户可通过下载客户端与内容,在家体验青铜文化的魅力,激发观众对青铜文化的兴趣,从而影响到铜陵地区旅游业、铜文化衍生品的销售等,达到良性循环,为铜陵单一化经济产业结构寻求突破创造了更多可能。
伴随着5G时代的来临,虚拟现实技术将加速走进每个用户的家庭,随之而来的“文化洪流”,也将呈现喷涌式爆发,文化传播将迎来新的发展与挑战。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