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机械制造企业应急管理探讨

时间:2024-08-31

中车齐齐哈尔车辆有限公司 白维纳

机械制造企业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安全生产事故问题无法彻底避免。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为尽可能降低威胁、减少损失,企业需要科学落实应急管理策略,建立优化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做好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是保障机械制造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

■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特点和安全管理难点

机械制造行业在生产加工产品时,主要是改变金属材料的物理性质,我国在行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特点以离散为主、流程为辅、装配为重点[1],国内大多数企业均采用离散型的生产方式[2]。生产过程中,一般遵循从小到大、由简至繁的原则,先进行零部件生产,再进行组装,在这个生产序列下,存在着设备分散在各个生产车间,原材料、成品件在厂内穿插运输的现象。

机械制造企业设备种类、数量较多,同时较为分散分布,设备管理范围较广。设备本身较为普遍的存在安全防护不完善、维护保养滞后等现象,导致设备本身存在一些隐患。设备本质安全度降低,在生产情况下如果发生违章操作,就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

生产现场存在交叉作业的现象,设备运行作业的同时,现场内经常会有物料的运送,大件产品的天车吊运,形成了立体作业模式。同时,在生产现场还会有焊接、数控切割、打磨、喷漆等还涉及带电作业。生产现场作业环境复杂,危险源较多,安全管理难度较大,存在安全事故隐患。

■应急管理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一般来说,机械制造行业的主要危险、伤害为起重伤害、物体打击、机械伤害、火灾爆炸等,存在油漆喷涂作业的企业还涉及中毒和窒息。因此在机械制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企业应根据行业生产特点和自身安全管理需要,在危险源辨识、风险识别等管理基础上建立相应的应急管理,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灾害预先制定一系列的方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做到事前思考、提前谋划、超前化解。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利用已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可以成为抵御事故或者控制事故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重要手段。

应急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企业在发展的同时降低突发情况和事故对企业造成的影响,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其次,应急管理有利于为员工提供保障,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权益;同时,应急管理也有利于社会安定,实现人员安全、环境安全、经济安全等多层级高覆盖的安全格局。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层级

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例,应急管理体系应包含组织机构和职责、管理程序和管理要点等。同时根据生产实际情况,设立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三个层级。

综合应急预案是为应对各种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综合性工作方案,是企业应对生产安全事故的总体工作程序、措施和应急预案体系的总纲。专项应急预案是企业应对某一种或多种类型生产安全事故,或针对重要生产设施、重大危险源等防止生产安全事故而制定的专项性工作方案。现场处置方案是根据不同生产安全事故类型,针对具体场所、装置或者设施所制定的应急处置措施,侧重现场应急处理。小型企业根据其规模及生产特点,只建立现场处置方案即可。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主要存在的问题

应急管理是指在突发事件发生后的原因、过程和后果的分析,在相关资源的各个方面有效整合的基础上,以有效的预警尽可能减少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控制和处理紧急事件的过程。由于应急管理是一个需要多部门配合的系统工作,需要统一调配人力、物力、财力,因此需要生产经营负责人高度重视。

在企业中主要存在的问题:一是较多企业对应急管理工作重视度较低,应急管理人员配备不足或不具备应急管理能力,应急物资或装备投入不够,各部门协调性差,应急工作无法有序开展;二是应急预案针对性不强,以现场处置方案为例,很多企业现场处置方案不具备实际操作意义,针对性、实用性不强。由于未进行事故风险评估和应急资源调查,应急预案不具备指导意义或者风险评估错误,对潜在的安全事故识别不明,未制定相应的应急方案;三是应急演练浮于表面,企业没有对应急队伍和员工开展应急预案、应急知识、避险逃生等专业培训工作。未建立应急演练计划,应急演练缺乏实际操作意义,以演示或者桌面演练为主,未贴近实际场景,演练意义不大,缺乏演练评价等。

■企业安全生产应急管理探讨

1.明确应急管理的重要性

企业在成长和发展的同时,会不断面临突发的情况和事故,在影响企业生产经营的同时也影响了企业自身的社会形象。企业在各个生产经营环节都可能面临不同安全问题,应急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有效降低经营风险,抵御危害。

1.1 构建合理应急组织机构

根据企业自身规模、生产类型及可能发生事故的特点,构建符合企业特点的应急组织机构。成立应急管理机构,涉及的各部门明确应急负责人,明确各级人员的应急职责和分工。做到职责划分清晰,实现应急状态下各部门工作协调有序。成立应急委员会,应急办公室负责日常应急管理。

1.2 配备充足应急资源

应急资源应包含人力资源、物资资源。作为人力资源、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队伍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具备应急反应能力,了解应急预案内容,熟悉应急职责、应急程序和现场处置能力。物资资源应种类齐全,管理有效,满足应急事件需要,保证在突发事件情况下及时、充分供应应急物资。对于应急物资应建立管理台账,定期对应急物资数量、完好状况进行检查。定期对应急设备运行状态进行检验,保障应急资源能在应急事件中发挥应有作用。

2.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健全的应急管理体系,应从企业自身风险识别开始,以危险源识别和风险评价为基础,有效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针对问题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或化解风险。在各专业系统的风险评估后,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定制应急预案。应急预案不仅要对企业内部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分析、评估后,对危险源、风险进行排查,还要针对事故发生后应急机构与职责、人员、技术、设备、救援行动指挥及协调处理等各个方面预先作出安排,最大程度减少事故损失。

3.强化应急培训和应急演练

为保障企业应急管理的有效推进,企业要加强应急培训工作,强化应急演练。依据风险类别,制定各类应急预案演练周期。建立有效的应急考评制度,对应急部门进行打分、考评,对应急演练进行有效推动。在应急演练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明确应急预案内容、应急演练步骤和应急程序。通过实际的演练,对应急方案和现场处置方案进行评价,查缺补漏,逐渐完善。企业的应急预案应结合生产特点、现场实际情况制定重点部位专项应急救援预案,并与企业综合应急救援预案互相呼应。

对应急管理人员和应急救援人员,要开展专项应急能力培训,明确不同应急方案的不同响应程序,保障应急处置有方、救援实施准确。定期开展应急培训,对全体员工开展应急知识、逃险避险技能培训;在全公司范围内应对涉及应急处理的岗位设立事故应急处置卡,实现对员工定点定位的应急管理,提升面对事故的处理能力。

■结束语

企业要依据自身安全生产应急管理体系的运行特点建立相应的应急保障,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在对危险源和风险的充分识别下,建立符合符合企业自身的应急预案。以资源保障为基础,定期演练为手段,提升企业应急预案的针对性、时效性。同时要将应急管理融入到企业各个环节和日常管理中,在突发事件爆发时,实现第一时间迅速、有条不紊地进行应急救援工作,最大程度降低事故对企业造成的损失。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