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电视节目声音编辑的呈现方式

时间:2024-04-24

马铭

【关键词】电视节目;声音编辑;呈现方式

作为电视的重要表现手段之一,声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处于电视节目中的配角地位,并被认为是用来为画面服务的,创作中对声音的重视不够,尤其是着力表现生活原生态的非剧情类节目,对声音的重视度更是低于其他类型的节目。这一点不仅体现在节目的最终创作上,也体现在设备的配备上,与其他节目有较大的差距。

电视中声音的呈现形式不外乎同期声、解说、音乐及动效。按来源区分,声音基本上分为两类:一类源于前期拍摄中的现场录制,一类源于后期编辑过程中的录制或添加。从表达来说,同期声与解说词能够参与节目的表达或内容的传递,而音乐与动效虽说也是为了内容的传递,但更多的是为了获得某种效果或情绪。从声源来说,同期声来自生活,是利用镜头的记录特性而拾取的生活中能够用来表达意义的声音,是电视节目里一种重要的表意手段,其他三类声音都是为电视节目而特意添加的。因此,无论是在音质上还是在表达意义的准确性上,同期声在大多数时候与解说词、音乐、动效等并不完全一致。同期声的采录由于受环境、技术等的限制,往往很难做到音质的完美,同时也很难做到表意完全准确。同期声有两类:一类是被拍摄人物的说话声,另外一类是拍摄地周围的环境声。被拍摄人物的话语由于语言组织是即兴的,表达上自然无法像解说词那样精准,所以显得比较随意,逻辑性和语言的精练程度都会受到影响,因而也就很难做到完全准确。

一、同期声

同期声分为语言声与环境声两种。语言同期声一般要加到节目的表意中去,所以通常能够引起拍摄者的重视。语言表达是电视表达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表意手段,无论这种声音是以采访的形式还是以客观记录的方式呈现,创作者对这类聲音的拾取都会投入得相对多一些。在拾取这类声音时,重要的是判断哪些内容与节目表意有关、哪些无关,这种判断力至关重要。它是创作者对节目的把握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节目的拍摄经验等因素的综合体现。环境同期声在许多电视节目中经常被忽视,这与许多创作者对声音的作用或功能的了解不是十分透彻有关,他们认为这些不直接参与内容表达的声音可有可无,与其花时间去录制这些作用不大的嘈杂背景声,还不如去做些别的工作,于是便出现了只重视语言声音的记录而忽视其他声音的拾取的现象。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除了过去多年我国影视创作中对声音的认识存在某些误区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创作中没有建立“声音意识”。许多创作者并没有将声音的作用提高到创作的高度,尤其是那些语言以外的声音。

二、解说词

一般情况下,由于解说词直接参与意义的表达,所以,大多数创作者对解说词的重视度是足够的,需要解决的是解说词的写作水平问题。编辑时更多的是要考虑解说词是否能够很好地表达所要表现的内容,解说者的风格、语速、音质等也是判断解说词是否符合节目要求的标准。后期编辑时有两个问题需要考虑:一是每个段落的解说词与其前后部分的衔接,二是表达形式上的变化。

首先,解说词在多数情况下是与同期声相匹配的,内容匹配与否不完全由写作能力决定,因为这需要在两种甚至更多种形式中做选择。解说词不是完整的表意,而是段落的表意,解说词往往不是一个完整的内容表达,所以段落与段落之间也不应该是完整的逻辑关系,中间还穿插有其他表达形式。除了与同期声相匹配这种最常用的方式,解说词还有可能与电视表意中的其他任何形式相连接,所以解说词的匹配不是单纯的文字与文字的逻辑连接。其次,电视解说词以文字方式创作,以听觉方式传播,这种匹配除了要求意义表达顺延之外,还要考虑前后的语气、语调等,虽然前后声音可能不是出自同一个人,但意义和表达的整体连贯感却是很重要的。

解说词的表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征,解说词在多数情况下都以“停顿”的方式来转折,所以在解说词的写作过程中应尽量少用转折连接词。电视节目主要通过画面的承上启下来完成意义的表达,所以解说词一句句连起来可能读不懂,但如果结合画面能够看懂,解说词就是合适的。解说词并不是一篇文章,因此在编辑过程中可以按照一定的视觉逻辑打乱书面语的逻辑。

三、动效声

动效在电视节目中并不多见,但其作用却不可忽视,因为一些关键的地方往往需要出现动效,加上动效之后的镜头表达会有一种画龙点睛的感觉。所以无论是在前期录制还是在后期编辑过程中,动效都能作为一种呈现手段。

四、音乐

由于电视节目的制作成本、创作周期以及栏目化等特点,音乐使用目前还处于相对初级的阶段。大多数节目中要么没有音乐,要么是利用作为声音元素之一的现有音乐配乐。编导有时是为了配乐而配乐,并没有将节目内容分析清楚,甚至对音乐本身所表达的含义也了解得不准确。而实际上,音乐更多的是用来表达情绪的,因此有必要弄清楚情绪在什么时候出现、所要表现的情绪点是什么样的。音乐加入的时机与情绪铺垫有关,加入时要有铺垫,铺垫时要到位且与情绪点相吻合。音乐结束时,也要找到情结的落点,不是戛然而止。音乐与画面的动作、节奏之间的关系也是需要考虑的,音乐一旦录制好便无法更改,所以画面里的动作、节奏要去适应音乐的节奏,而不是编好画面让音乐去适应画面的节奏。

参考文献:

[1]蔡凯如.广播编辑与节目制作[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

[2]方毅华.广播电视新闻编辑原理与实务[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