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猪丹毒病的防治经验

时间:2024-08-31

张华才王品雪余嵩青

(1.彭泽县畜牧兽医局,江西 彭泽 332700;2.鄱阳县畜牧兽医局;3.湖口县畜牧兽医局)

猪丹毒病的防治经验

张华才1王品雪2余嵩青3

(1.彭泽县畜牧兽医局,江西 彭泽 332700;2.鄱阳县畜牧兽医局;3.湖口县畜牧兽医局)

伴随夏季温度升高,笔者接诊了几例猪丹毒病,而该病2013年夏季曾在彭泽县流行了近3个月,给许多养殖场(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为谨防猪丹毒病的再次大面积发生,笔者总结此病的诊治经验和体会,以供借鉴。

1 发病原因

此病多发生于防疫条件不好、消毒不严、圈舍肮脏潮湿、饮水污染,而且没有做药物保健的中小猪场,伴随着夏季高温、阴雨骤变、猪只转移、突然更换日粮等应激条件极易发生。

2 临床症状

2.1 急性型

此型常见,潜伏期短的1d,长的5d左右。以突然暴发、急性经过和高死亡为特征。病猪精神不振、高烧不退(40.5℃~42℃);不食、呕吐;结膜充血;粪便干硬,附有粘液。公猪和重胎母猪死亡快,死后腋下、股内、腹内有不规则鲜红色斑块,指压退色后而融合一起。耳、颈、背皮肤潮红、发紫,后期下痢,拐脚。发生此病常于2~3d内死亡,病死率80%左右,不死者转为疹块型或慢性型。哺乳仔猪和刚断乳的小猪发生猪丹毒时,一般突然发病,表现神经症状,抽搐,倒地而死,病程多不超过一天。

2.2 亚急性型(疹块型)

病较轻,头一两天在身体不同部位,尤其胸侧、背部、颈部至全身出现界限明显,有热感的圆形或四边形疹块,俗称“打火印”,指压退色。疹块突出皮肤2~3mm,大小约一至数厘米,从几个到几十个不等,干枯后形成棕色痂皮。病猪口渴、便秘、呕吐、体温高。疹块发生后,体温开始下降,病势减轻,经数日,病猪自行康复。也有不少病猪在发病过程中,伴发其它传染病(链球菌较多见),症状恶化而转变为败血型而死。病程长的还可见关节变形、肿胀,呈现跛行或卧地不起,有的整个背部皮肤肿胀、隆起、坏死、色黑、干硬、似皮革,犹如一层甲壳。

3 病理变化

3.1 急性型

胃底及幽门部黏膜发生弥漫性出血,小点出血;整个肠道都有不同程度的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脾肿大,呈典型的败血脾;肾瘀血、肿大,有“大紫肾”之称;淋巴结充血、肿大,切面外翻,多汁,肺脏瘀血、水肿。3.2亚急性、慢性型

充血斑中心可因水肿压迫呈苍白色,也有的猪在心脏可见到疣状心内膜炎的病变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出现菜花样增生物;有关节炎的剖检关节时发现有浆液性、纤维素性渗出物蓄积。

4 诊断

笔者主要根据病猪的临床症状、病理解剖、结合对症药物诊断得以初步诊断。有条件的可显微镜镜检,无菌取患猪的肝、脾、淋巴结涂片进行瑞氏染色后镜检,可见在细胞间有少量小杆菌加以确诊。

5 预防治疗

5.1 治疗

猪丹毒病其实并不可怕,积极治疗,治愈率还是较高的。在发病后24h内治疗,疗效理想,首选药物为青霉素类(阿莫西林)、头孢类(头孢噻呋钠)。对该病应给予足够药量,并坚持1个疗程用药,效果

明显。对急性病例先隔离后青霉素治疗,按青霉素钠(160万u)5支/50kg体重+氨基比林注射液20 mL/50kg体重,或阿莫西林2g/50kg体重+清开灵注射液20mL/50kg体重,每隔6h注射一次,4次/d,直至体温和食欲恢复正常。急性病例药量和疗程一定要足够,不宜停药过早,以防复发或转为慢性。同群猪用清开灵颗粒1kg/t料+70%水溶性阿莫西林800g/t料,连用3~5d,可先采用饮水用药,再继以饲料用药。临床上用药24h后病畜即可恢复正常。如果病猪数目较多且不断发病,则有必要对易感群体注射药物进行预防性治疗,健康生长猪群则有必要采取猪丹毒疫苗紧急免疫一次,最好15d后再来一次。5.2预防

种公、母猪每年春秋2次进行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3倍量免疫。育肥猪60日龄时进行一次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苗2倍量免疫一次即可(此疫苗对部份猪有较大的应激反应)。

1004-2342(2014)04-0042-01

S855.1+2

C

2014-06-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