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戚小倩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南通 226007)
推进南通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若干思考
戚小倩
(中共南通市委党校,南通 226007)
南通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前提是树立社会治理的科学理念,在分析南通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政策背景和现实背景的基础上,得出南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在原有基础、原有模式、原有经验基础上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即必须以三大原则为保障,以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为核心内容。
南通;社会治理;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并且这次全会中首次提出“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从2004年提出创新社会管理到今天创新社会治理的提出,从“管”到“治”一字的嬗变,这是中国共产党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做出的新的科学判断与决策,是全面深化改革在社会领域的新部署,是迈向社会治理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在这个新部署新要求新时代的召唤下,南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在原有基础、原有模式、原有经验基础上,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新战略,契合新部署,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主动从传统的管理转型为现代的治理,推进南通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
1)社会治理的理念是社会管理理念的升级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社会治理理念,并不是对之前提出的社会管理的否认,恰恰相反,这是对原来社会管理理念的一个延续发展,是社会管理理念的升级版。社会管理这个词从2004年在党的全会中被提出至今正好十年,这十年的历程也是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因为没有可以照搬照抄的经验或模式,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科学的总结和提升。从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到十八大提出的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1]社会管理体制的目标,可以看出,我们对社会的理念的认知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地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这次把社会管理的理念变成了社会治理理念,是这一科学认知过程的延续,是在社会的理念上又往前推进了一步。
2)社会治理理念有广泛的现实基础。相对于传统的统治,治理所强调的是具有现代民主政治和参与特征的善政良治;相对于一般的管理,治理所强调的是具有人性关怀和互动建构的公行良序,它追求治理主体的多元性,追求治理结构的双向互动性,追求治理方式的协商、协调性,追求治理工具的法治性[2]。对于现代社会而言,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人们受教育程度的大幅提升,科技水平的改善以及日常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人们的权利意识高涨,自我保护的能力增强,从而要求去参与、表达、问责、监督。同时国家公共政策向社会各个领域渗透,广泛波及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也强化了人们主动参与的动机。这也是社会治理理念得以提出并被认同的现实基础。因而,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全社会树立科学的社会治理理念,真正了解社会治理的本质,建立社会治理的一整套逻辑体系。
3)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个持续的过程。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它必然得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处在经济社会大发展大转型的历史阶段,社会治理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诸多的风险和挑战,如:社会阶层结构出现的多元化和阶层的固化;社会需求结构出现的多元化、高级化和差别化;资源配置和财富分配不均引起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群体之间发展的差距和收入的差距越来越大;政府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满足不了老百姓的需求的问题;安全生产和环境资源保护的问题;社会认同缺失的问题;等等[1]。因此,我们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治理可能面临很大的困难与挑战,必须对社会治理和创新工作给予更大的重视。
2.1 政策背景
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创新社会治理”,并具体指出“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发展活力,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具体包括:①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坚持依法治理、坚持综合治理、坚持源头治理”,强调社会治理方式的科学精细,注重社会治理方式的科学性。②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加快实施政社分开,推进社会主治明确权责、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强调“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③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注重社会治理机制运行有效。④健全公共体系。社会安全已不单单是社会治安防控、维护社会稳定等简单的思维和事务,而是一个更大范围的概念。既包括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治理安全的统一,也包括对内安全与对外安全的统一。因而当下谈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时代发展的必然性。
2.2 现实背景
近年来,南通在社会建设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富有南通特色的社会管理模式——以服务促创新。这主要体现在:①推行均等化服务,促进民生建设城乡一体化发展。确立统筹、均衡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民生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通过提供均等化的服务,实现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群体之间的良性均衡发展。②推行实体化服务,构建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以“四级平台”(市、县、乡、村)建设为载体,构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新体系,有效提升社会服务管理的实体化水平。③推行柔性化服务,有效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健全完善以“一综多专”大调解机制为核心的社会矛盾多元化解机制,用柔性化的手段妥善解决好各类矛盾纠纷,保障经济社会和谐稳定。④推行个性化服务,有效突破社会管理重点问题。把有效破解社会管理重点问题作为重要内容,围绕人民群众反映强烈、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逐一破解,逐个突破。
南通通过扎实的服务举措促进了社会管理的创新,主要体现在:①理念创新。南通牢固树立“发展是政绩,社会管理也是政绩”的理念,做到社会管理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形成社会管理的整体联动效应。②源头创新。为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健全决策与执行机制,南通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纳入决策内容,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源头防止各类社会矛盾的产生。③体制创新。实现党政、社会、公众三方面有机组合,注重源头治理、动态协调、应急处置三个方面相互衔接,建立健全长效管理机制。④手段创新。用信息化技术改进和提升社会管理服务水平,积极有效地运用互联网等新兴媒体,初步构建全面覆盖、功能齐全的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⑤基础创新。将社会管理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民生和服务上,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增加公共服务,提高收入水平和社会保障水平,建设社会和谐稳定的民生基础[3]。
应该说,南通初步走出一条与科学发展相适应、具有南通特色的社会管理创新之路,实践过程中已或多或少融入了治理的理念。比如,社区社会组织的培育,矛盾化解的大调解机制,基层社区事务的协商协调等等。这是南通结合自己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经过一定的社会实践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做法,推进南通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已经有了一个良好的社会基础。
但是目前的社会依然面临严峻的形势,南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指出:“今后五年是各类矛盾的凸显期,是转型升级的突破期。我们面临经济社会格局变革调整带来的各种严峻挑战,扩量提质任务更艰巨,资源环境约束更突出,通胀压力更明显,后金融危机时期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较多,社会矛盾更复杂,人民群众对发展的期盼和要求更高。”因而,南通不能在成绩面前止步不前,必须紧紧围绕党中央提出的新战略,契合党中央的新部署,从自己的实际再出发,推进南通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南通在今后一段时间内要在原有基础、原有模式、原有经验基础上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以三大原则为保障,以理顺政府与社会关系为核心内容。
3.1 坚持三大基本原则是保障
1)立足公平正义。社会治理强调“必须着眼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这主要针对目前存在的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群体差距等社会不公问题,从而倡导社会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机制,实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因而公平正义是社会治理最基本的价值准则,离开了这点,所有的社会治理创新就是一句空话,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更是空谈。推进南通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立足公平正义,必须构建起社会合理的收入分配调节机制、完善维护人民权益的各种机制,使社会各方利益得到最妥善的协调,社会矛盾得到更加正确的处理,从而为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的保障。
2)强法治重德治。强化法治就是要规避“人治”的弊端,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来管人、管事、管物。这不仅要有一套符合发展实际的法律制度,而且要通过相关法律制度的有效运行来实现社会的有序治理,使社会保持稳定、和谐。当然,对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可以采取积极的“沟通”、“调解”、“协调”等多种柔性方式去解决,但这些柔性方式都必须是在法治的大框架下去运行的。在实践中,很多社会矛盾和冲突出现了非程序化和失范性的特点。老百姓不是采用理性的诉讼方式,而是通过上访、聚集等非正常方式来解决。其结果不仅不能解决矛盾,反而会导致矛盾激化、秩序受损。因而,在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应当正面引导与鼓励群众通过法定的程序表达各自的诉求,构筑出浓厚的社会法治氛围。最终实现由管控型向服务型、人本型、参与型,由粗放式向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由随意性向规范化、标准化、法治化的转变,这也是提高社会治理效能的必然要求。
除了依法治理这种“硬治理”,还要运用“软治理”,强化道德约束,以道德力量,乡规民约的力量,自我管理的力量,他律、自律和互律相结合的力量去“规范社会行为,调节利益关系,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晚清以前,中国传统社会的基层治理很大程度靠的是乡绅和家族长老,传统社会中皇权是不下县的,基层主要靠族权和绅权,靠的是乡土资源的自我管理。传统基层治理中的精华也可以拿来为我所用,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种因素,激发活力,实施社会治理。
3)用活力赢秩序。推进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的不是将社会管得死气沉沉,而在于要实现有活力的秩序。因此,南通要推进社会能力现代化,不仅要追求实现社会良好的秩序状态,而且是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秩序。用活力赢秩序就是要求在政府精细的严格的规范化的社会治理基础上,着力提供公平公正高效低成本全方位的社会服务,同时充分调动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让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进南通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用活力赢秩序关键是要以民生为本。今后一段时间内南通的经济社会发展任务十分繁重,影响经济稳定运行的不利因素仍然较多。越是环境复杂、情况多变,越是要坚定不移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从而更好地回应老百姓“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的诉求,从源头上消除诸多不稳定因素。把发展的成果更多地运用到改善民生上,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好事,夯实社会管理的民生根基。
3.2 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核心内容
1)强调社会治理主体的多元性。从管理到治理,从传统社会管制到多方参与的社会治理的转变,强调政府不是万能的,它只是诸多社会管理主体中的主要力量。在中国,要坚持在共产党领导下,以政府为主导,同时动员和利用群团组织、行业协会、中介组织和公民个人,来共同参与社会管理。这样才能满足社会方方面面的需求,也才能减少社会的矛盾,节约资源和行政成本。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对党委、政府、社会、公众的权利义务责任边界如何确定。总的来说,党委制定社会管理的发展方针政策,支持政府依法履行社会管理职能,支持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参与社会管理。政府的职能一定要到位,不该管的要转出去,解决缺位、越位、错位的问题。同时社会要有自我调节的能力,要社会的多元力量参与到社会治理中,除了社会组织,企业和事业单位都有承担社会责任、进行社会治理的责任。
2)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社会组织是社会治理的重要主体,在我国包括各种社会团体、基金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以及草根NGO等。活力是社会组织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外在吸引力。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强调“适合由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社会组织承担”。因此,激发社会组织活力一方面要“管住”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调整政府与社会组织的边界,加快放宽登记准入的步伐,进一步开拓政府职能外包的领域,更加注重为社会组织提供法制保障,杜绝“二政府”现象;另一方面,激发社会组织活力还要“用好”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优化政府对社会组织发展的培育引导,优先发展一些行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的社会组织。
3)注重社会治理机制运行的有效性。治理机制有效性是检验社会治理成败的关键,是能否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利益的决定因素。实现社会治理机制的有效性,首要是建立畅通的诉求表达渠道。让群众有说话的地方,让群众的诉求有人听,这也是建立心理干预、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等社会治理机制的前提。同时,要建立矛盾纠纷的综合调解模式。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合理与不合理的利益诉求同时出现,必须提高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三方联动,实现社会矛盾纠纷“重预防、早发现、实解决”的综合调解模式。
4)强调基层社会治理方式的互动性。城市社区作为城市居民生活和心灵归属的空间,基层政府在其中最易倾听到公众需求,最易与公众互动。因而基层社会治理要立足公众参与。这里的公众参与与传统的公众参与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他的互动式参与,社区居民不仅仅是被服务和等服务客体,同时也是服务的积极参与者,是服务的提供者,是服务的一支重要主体力量。这样的公众参与可以使群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释放、不同利益诉求的声音得到表达,同时在参与过程中通过相互交流增进了理解,可以形成社会包容的良好氛围。这样的公众参与借助各种形式的自助、互助和志愿行动,激发基层活力,可以真正提高基层社会的自律、自治、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实现从“参与服务”到“参与治理”的公众参与,不仅确保社会安定有序,而且进一步激发社会活力。
[1]戚小倩.力促社会管理再上新台阶[N].南通日报,2011-09-21(B02).
[2]张小劲,苏鹏飞.提升治理水平要有治理技术支撑[N].学习时报,2013-12-02(006).
[3]季建林.南通社会管理的再创新[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54-59.(责任编辑:马斌)
Reflections on Promoting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Capability of Nantong
QI Xiao-qian
(Party School of Nantong CPC,Nantong 226007,China)
To establish a scientific concept of social governance presupposes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capacity of Nantong City.Based on an analysis on the policy and realistic background for Nantong to promote the modernization of social governance capability,the paper pointed out the key to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n the basis of original mode and experiences in the next period of time;that is:we should take the three principles as guarantee and straightening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ociety as the core.
Nantong;social governance;modernization
D67
A
1671-6191(2014)03-0064-04
2013-12-16
戚小倩(1981-),女,江苏睢宁人,中共南通市委党校科研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社会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