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陈晓军,张 鹰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南通 226006)
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工科毕业设计改革
——以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为例
陈晓军,张 鹰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南通 226006)
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全面检验。对当前高职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并在实施方案、课题选择、过程指导、考核方式、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模式的改革思路。
校企合作;毕业设计;高职;改革
高职教育是以能力为本位,就业为导向,注重学生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教育。这些能力的培养要渗透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尤其要落实在毕业设计的教学环节中。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04〕14号)指出:“高职高专学生的毕业设计要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紧密结合,可以采取岗前实践和毕业综合训练等形式,由学校教师与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共同指导,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选题,确定训练内容和任务要求。时间应不少于半年。对高职高专学生要加强毕业设计环节的规范管理,加强过程监控,严格考核,采取评阅、答辩、实际操作等形式,检查和验收毕业设计成果。”从文件要求可见,毕业设计是高职院校(尤其是工科专业)学生进行专业综合训练、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通过毕业设计,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全面、系统的工程实践和岗位能力的综合训练[1-2]。
调查分析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2009—2011届工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工作,发现以下不足:
1)教学计划安排不合理,实施时间与就业相冲突。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是2006年开始由原电大转型从事高职教育,并继续保留系统办学形式。学院人才培养方案基于“学做合一、多证融合”的培养模式制订,采取的是“2.5+0.5”的教学模式。10周的顶岗实习和6周的毕业设计集中安排在第6学期,而第5学期的周课时只有15课时左右,整个教学计划呈现出两头紧、中间松的特征。由于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各高职院校一般在第5学期(11月份左右)就召开就业推荐会,部分签约的同学马上就进入工作岗位,因此毕业设计与学生的就业在时间上形成了冲突。此外,毕业证书办理一般在每年5月份就开始,要求各专业在4月底前完成论文答辩和成绩上报工作,这就意味着真正用于毕业设计的时间不足两个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求学生完成规定的毕业设计任务,难度很大。这些不合理的安排,导致有些学生在答辩前几天才开始忙着东拼西凑,甚至整篇抄袭,答辩时一问三不知的现象时有发生。
2)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指导力量不足。高职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实践型、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教师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即不仅具有专业知识,还需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从业人员的岗位能力需求。毕业设计指导一般应由具有中级以上职称,且有一定的研究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承担[3]。学校教师转型前主要是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从事远程开放教育,偏重于理论教学,与一般由中职院校升格的高职院校相比,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一般高职院校在“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上的矛盾在该校尤为突出。近年来,招生专业受社会经济产业结构变化影响,各专业学生数极不稳定,学校虽在不断引进人才,但总存在一定的滞后,常出现师资刚基本建设到位,专业招生却萎缩的尴尬局面。由于这种师资队伍结构上的不合理,某些专业由于学生多,教师少,指导任务重,使得一些刚出校门、没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年轻教师仓促参与毕业指导工作。而符合资质的指导教师同时又是专业教学骨干,还得承担繁重的一线教学和科研任务,在时间和精力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凸显出不足。
3)教学资源缺乏,课题选择脱离岗位需求。学校近年来注重实验、实训场所的建设,而在毕业设计环节所需要的专业手册、行业规范、配有相应正版软件的专业教室等方面投入不足。现有的教学设备陈旧、数量不足、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需求。教师和学生都得不到有效的实践锻炼,对岗位需求了解甚少,常常假题假做、旧题重做,与高职专业的职业性和岗位性要求相背离。还有的教师以学校条件不足为借口将学生推向社会,让学生自找课题,自行完成,不闻不问。可见,资源的不足制约了毕业设计环节应有效能的发挥。
4)答辩流于形式,过程监管、激励等制度缺失。毕业设计成绩主要是通过论文完成质量和现场答辩情况进行综合评定。论文答辩一般在校内教室进行,偏重理论问题,纸上谈兵,与教育部对高职毕业设计的要求相背离。有些专业组织的答辩时间短、人数多,为了完成及格率,往往走过场。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毕业设计的实效,形成恶性循环,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毕业设计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完成设计的过程,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督、与学生的及时交流是关系到毕业设计成败的关键。学校缺少相应的监管制度,仅在最后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抽查名单抽查个别学生的毕业论文并上报。另外,每年抽查时学生已离校,甚至已领毕业证书,往往是由指导教师代为修改,抽查显得毫无意义。此外,学校也无与指导质量相关的激励制度,个别指导教师抱着应付的态度,敷衍了事,毕业设计质量无法保证。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多渠道、多形式筹措资金;要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地条件”,明确提出“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主要模式之一。“校企合作”在国外通常被称为“合作教育”,它是学校与企业利用不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优势互补,合作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一种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有效地将企业课堂融入校内课堂,促进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养成,从而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方共赢”[4]。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虽然从事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但能充分认识到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发展趋势,也是学校高职教育发展的根本出路所在,几年来先后与1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起紧密合作关系,逐步推进校企深度融合,把学生培养成企业需要的专门人才,实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主要合作模式有:
1)“订单培养”模式。该模式以企业人才需求为依据,按照企业对人才需求规格和岗位的技能要求,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教学和培训,以“订单”方式开展人才培养,使教学与生产同步、实习与就业一体。学校根据企业需求,开设有“永达电气”、“艺彩设计”等订单班,这种学校为企业量身定做的人才培养模式,可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职业岗位能力与技能的培养。对学校而言,这种模式有助于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对企业而言,通过提供学生实训的条件和参与必要的教学指导,实现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无缝对接”,缩短了人才培养周期。
2)“校企互聘”模式。高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而“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保障实际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学校每年都聘请部分优秀的企业家、技术骨干担任客座教授或兼职教师,既能有效解决目前教师实践环节薄弱的问题,又能让学生接触到技术环境和岗位新要求。同时,企业也聘请学校的高级人才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联合申请科技项目等,充分利用学校的人才、科技优势,加大产业合作开发力度。在此互惠基础上,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入,合作范围也不断扩大,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
3)“工学交替”模式。工学结合是高职人才培养主要模式之一,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做法是“工学交替”模式,其最主要的特征是学生“工”、“学”交替甚至多次交替完成学业,学校与企事业单位的联系更为紧密。这种模式主要利用企业提供的生产车间,甚至校企共建的实训车间等进行教学,学生“学中做、做中学”,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得到有机结合,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培养和输送了一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随着校企合作机制的不断完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从2012届开始对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工作引入校企合作模式,做出了如下探索:
1)调整教学计划,实施职业化的毕业设计方案。调整教学计划,将第5学期的课程集中开设,提前在期中进行课程结业考核。同时,在开学初即进行毕业设计选题和论文写作指导,11月份开始进入毕业设计实施阶段,并将顶岗实习一体化安排,体现了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通过调整,学生可以有足够的在校时间,充分利用学校图书馆、实训中心等场所进行资料的查阅、可行性验证等前期准备工作。论文写作规范指导改变过去指导教师的小范围、个别化辅导方式,以毕业论文写作指导讲座方式进行。讲座通过对往届毕业成果的分析,详实讲解论文写作规范,让学生学会文献检索、调查研究、项目设计等基本方法,为以后毕业设计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基础。毕业设计实施时间的提前,不但解决了毕业设计与学生就业时间上的冲突,而且使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接受系统辅导,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
2)结合企业需求,遴选项目化的毕业设计选题。为使毕业设计课题与企业实际生产紧密结合,每年暑假,各院系均组织专业教师赴企业锻炼。鼓励专业教师发挥专业才能,为企业技术革新、产品研发和员工培训等提供合作帮助,进一步了解企业生产实际中的技术问题,搜集形成毕业设计选题。同时,院系也鼓励学生开展生产实习,主动投身到专业对口企业进行调研,自拟选题。通过师生共同努力,形成了具有较强针对性和生产实践性的项目化课题,实现了真题真做。在选题阶段,由教研室以专业为单位汇总课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学生带着自选的技术项目在岗位上实习,实现“带着问题去实践”的顶岗实习模式,学生完成任务的主动性强,有利于保证毕业设计完成质量;同时,技术项目符合企业的生产需要,有助于完成出色的学生获得良好的就业机会。
3)聘请企业导师,实行“双导师”指导制度。搞好毕业设计,指导教师是关键。学校通过“企业专家请进来,校内教师走出去”的方式,解决指导力量薄弱的问题。学校明确要求校内教师在实践锻炼过程中,要积极投身生产一线,主动参与技术改造和产品研发,以提高其产品的设计能力和动手能力。各教研室在选题阶段,公布选题的同时公示每位指导教师的基本情况、擅长的领域和往届指导情况,便于学生有目的地进行选择。通过聘请校外企、事业单位工程技术人员担任指导教师,既解决了指导教师的不足,也使学生的毕业设计更具实战性。根据顶岗实习的实际,为将毕业设计过程指导与管理落到实处,同时弥补校内指导老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学校给每位学生的毕业设计安排校内、校外“双导师”指导。校内指导教师为主要导师,是该生毕业设计质量的责任人,主要负责指导论文写作的规范性、理论指导及进度检查等。校外导师为第二导师,负责毕业设计的过程管理,指导学生解决在实习和毕业设计中遇到的一些技术实务问题。聘请企业导师,在具体的实践岗位上开展设计,有助于学生将毕业设计内容“作品化”,可激发其专业兴趣,提高其职业能力,达到高职院校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校内导师要主动与校外导师沟通,做好校企协调及学生管理等工作。通过定期与企业导师交流,共同指导,可了解学生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的进度情况等,确保进度与学校要求一致。
4)改进考核形式,举行“两结合”的毕业答辩会。毕业答辩是检验毕业设计成果的重要环节,为了保证毕业设计质量,必须改变过去重成果、轻过程,重理论、轻实践的评价方法。毕业设计成绩评定,既要考虑学生平时的设计态度及课题的难易程度,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动手能力。根据完成成果类型不同设定最高分数线。例如:顶岗实习调研报告类型的最高分数线为中等;仅完成作品的最高分数线为良好;既有理论的图纸、设计说明书及工艺卡等,又完成了作品的最高分数线为优秀等[5]。学校为突出毕业设计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引起全校师生对该项工作的重视,充分展示学生的职业能力,鼓励各专业将毕业答辩与企业招聘有机结合起来。答辩小组由指导教师、行业专家、用人单位代表等组成,答辩现场营造起职业性的考核情境,让学生充分感受职场氛围。通过演示、讲解设计成果,现场问答等环节,学生可充分展示自身综合能力,用人单位也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直到现场签约[6]。通过举办“毕业答辩、现场招聘”两结合的答辩,除了完成学生毕业设计成果的验收考核,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就业,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做好毕业设计的收益,提高了学生参与毕业设计的积极性。
5)完善制度建设,构建校企共同管理的质监体系。为着力提高毕业设计教学效果和质量,消除过程管理盲区,引入校企共同管理的理念,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新修订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意见》,对毕业设计的全过程制订了规范化的流程,理顺了校、系、教研室的工作关系,明确了对参与企业的经费补助标准等,建立起“校、企、生”共同参与的质量管理体系。学校层面由督导室协同教务处负责对毕业设计全过程进行督查。初期主要检查毕业选题是否符合人才培养目标,审查指导教师资格;中期主要检查完成进度,抽查指导教师指导记录,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后期主要检查毕业答辩组织、开展情况,抽查学生完成成果与成绩评定的吻合度等,并将检查情况形成简报予以通报,敦促下一步的整改。最后,形成全校毕业设计工作总结,组织完成上级主管部门的毕业设计抽查材料整理上报工作。各系、教研室、指导教师各司其职,层层细化、将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学校改变过去做法,将教师指导津贴标准、学生评优评奖等与毕业设计成绩挂钩,建立起激励机制,师生重视程度显著提高。
由于毕业设计时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给教学组织和管理带来了较大的困难。因此,要加强校企联系和合作,由企业导师协助检查,实行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和学生的三方沟通。此外,还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网络通信方式进行远程指导,对毕业生较集中的地区和企业,可以安排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走访,解决问题,检查学生的毕业设计进度和完成质量。经过两年的实践与探索,充分利用校企合作中的便利条件和优势资源开展高职毕业设计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总之,毕业设计改革的途径还很多,要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需要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共同探索。
[1]丁邦俊.高职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要性及创新方略[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80-82.
[2]管新平,舒虹,刘中瑞,秦同瞬,刘兴东,胡玉琳.高职毕业设计(论文)的改革途径[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53-56.
[3]季剑波,李素婷,安莹.高职院校在企业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环节的实践与思考[J].广东化工,2012(1):189-190.
[4]薛兵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制约因素与建设机制研究[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2(4):64-67.
[5]陈崇炯.高职工科类毕业设计改革探索[J].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24-26.
[6]刘引涛,李爱国.高职毕业设计创新机制研究与实践[J].机械职业教育,2010(7):54,61.
(责任编辑:胡梅)
The Reform of Engineering Graduation Desig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A Case Study on The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Nantong Campus
CHEN Xiao-jun,ZHANG Ying
(The City Vocational College of Jiangsu Nantong Campus,Nantong 226006,China)
Graduation design is an important teaching step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talent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and is also a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to the students’professional quality and ability.The paper,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inadequacies in the graduation design of engineering vocational students,puts forward some thoughts based on the cooperation model of college and enterprise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programme implementation,topic selection,process guidance,assessment methods,system construction,etc.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graduation design;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reform
G642.477
A
1671-6191(2014)01-0109-04
2013-11-06
陈晓军(1972-),男,江苏姜堰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南通办学点教务处副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2011年教改项目(项目编号11-YB-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