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学习倾向引导策略研究

时间:2024-08-31

王 煜,陈兰剑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8)

自1999年高考扩招以来,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版图中的规模、地位愈来愈重要,在高等教育领域,高职教育已是占据半壁江山。对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办学发展方向与目标的探讨也多了起来。在2003年,高职教育界提出“就业导向”概念,就在业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更是从政府层面指出:“职业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可以说,无论是从高职教育自身发展规律,还是从政府主管部门政策来看,高职教育的发展之路与办学目标都已都已明确。

可事实却是,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大部分毕业生很难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而聘人单位要么压根招不到合适的工作人员,要么对高职毕业生的工作技能、能力是颇有微词,导致在毕业生正式上岗之前,往往需要重新花时间去培训一些基本的专业技能,想办法提升毕业生的工作能力,而这些“基本功”本应该在学校就掌握。现实就是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定位在很多高职毕业生身上没有留下一丝印记,这不得不说是很多高职院校办学的悲哀。当前的高职教育迫切需要找出“就业导向“哪里出问题了,并寻出办法予以解决。本文从高职学生学习倾向的角度出发,分析其与高职就业的关联,并将二者结合,形成就业导向的高职学生学习自我引导策略,希望能应对高职教育的“就业导向”不足,帮助高职学生提升职业能力。

一、高职学生学习倾向现状及成因分析

玛格丽特·马丁内兹 (美国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在“自我导向学习”研究中,提出了“学习倾向”这一概念。马丁内兹认为,每个人之所以学习有差异,主要的影响因素即是个体的学习倾向不同。作为心理学家,马丁内兹还从三个心理维度出发,构建了一个学习者的学习倾向模型,这三个维度是学习者的情感与动机维度、自制与独立维度、策略与力度维度。依据学习倾向理论,我们会发现,作为心理因素,一个高职学生(学习者)经过了十年多的初级和中等教育,上述学习倾向的三个维度相对较为稳定、连贯,也就是大部分高职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学习倾向。心理层面的学习倾向较为隐秘,外显的学习倾向更为直接。基于此,本文从下面三个较为外显的维度来探讨高职学生的学习倾向现状,并分析其成因。

1.高职学生学习目标倾向

高职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之前,一般经历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阶段,共计十二年的教育,年龄跨度一般从六岁到十八岁。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讲,这个年龄段都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阶段,如果说六岁前的个体还是白纸,十八岁的个体就是即将成型的绘画作品了,可见这个阶段的重要性。然尔,中国的基础教育阶段,无论是备受指责的应试教育,还是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就是推崇竞争,通过考试选拔出所谓的精英。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学习动机、成才观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可以说,在基础教育阶段,大部分学习者及其家庭的学习目标就是在各种竞争、各级考试中不要落后,要领先;不要淘汰,晋级。这种学习目标是短暂的,没有普世价值支撑的,是一种弱肉强食的丛林生存目标。可悲的是,很多教育工作者、学习者及其家庭虽然意识到了这一点,在现实中却又都恐惧落后,不想孩子输在起跑线,从小就让孩子参加各种培训,不停地考试考证,最终成为了上述学习目标倾向形成环境的一部分。

2.高职学生学习内容倾向

因为中国人重“道”轻“术”的传统思想,再加上我国的高考选拔制度,只有笔试的高分者才有更大的机会接受更好的学习机会,导致了我们的教育系统从上到下形成了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风气。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学习者从小接受的学习内容都是理论性的居多且重要,实践性的较少且不重要。重要与否的标准即是是否是考试的内容,也就是说,学习理论知识才是考上好大学的不二法门。虽然,高职院校也是大学,但是其层次至今局限于大专,在”文凭至上”的今天,它们与传统的普通高等教育相比,还是“低人一等”,而我国的高职教育定位就是“偏实践”的高等教育。

3.高职学生学习环境倾向

高职学生在学习环境,尤其是课堂这一最重要的学习载体环境上是偏静态的。所谓学习环境静态倾向,就是高职学生在学习时,喜欢沉默的、安静的、内敛的、被动的(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学生很少主动质疑教师)学习。客观地讲,不只是高职学生,大部分中国学生都具有此种倾向。自汉朝以来,儒家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的文化发展,尊重权威、强调秩序是儒家文化的典型特征,体现在我国教育中,就是学习者尊重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循序渐进,不喜欢讨论、质疑。因此,学习者形成学习静态倾向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二、高职学生学习倾向与就业的关联

已有的研究已经表明,学习者的学习倾向对其学习效果是有很大影响的。那么,高职学生学习倾向与其就业有什么关联呢?或者说,它们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呢?我们都知道,高职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而职业能力将是决定高职学生将来就业的核心要素。因此,高职学生学习倾向与就业的关联,就是高职学生学习倾向将会怎样影响其职业能力的形成及达成的高度,从而决定其最终的就业。

1.学习目标倾向与就业的关联

以考试晋级、优胜劣汰为目标的学习者,在当前的就业环境中快速取得成功,在工作中更容易成为领导者,因为他们的学习态度、动机更为明确、更加强烈,成才观也是强调竞争,他们更加适应这种环境,更容易形成相关就业需要的职业能力。可问题在于,高职学生大都是高考的失败者,从高考结果的角度可以说,很多高职学生不具备生成此种学习目标倾向的条件,他们不适合做高考选拔出来的“精英”,需要在接受高职教育的过程中,发掘自己的人生价值,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目标,针对此目标,形成自己的学习目标倾向,培养相关的职业能力,最终为就业做好准备。

2.学习内容倾向与就业的关联

学习内容的偏理论倾向,会导致学习者更愿意接受理论知识的背诵、理解,而对实践课程不感兴趣,而职业能力的形成除了要求学习者必备的理论基础之外,更多地必须在实践课程中获得。相反,偏实践的学习内容倾向,会使学习者更重视实践课程,在实践课程中,学习者将会加速形成自己的职业能力,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寻找自己的不足。从就业的角度来看,高职学生的偏实践倾向比偏理论倾向更重要,更适合高职教育要求。

3.学习环境倾向(静态或动态)与就业的关联

学习者背诵记忆理论知识,应对考试,不需要和教师有过多的互动,更无须对已有的理论、对教师的讲授进行讨论、提出质疑,只需要被动的接受即可;而职业能力则需要主动思考,在学习中不停地锻炼,总结经验,改正不足,这个过程必须有交流、有碰撞、有反馈,才会事半功倍。可见,静态的学习环境倾向无疑对学习者的理论学习更有帮助,而动态的学习环境倾向则对学习者的职业能力形成更有利。

三、就业导向高职学生学习倾向引导策略

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办学导向,需要明确就业导向高职教育应是“职业生涯导向高职教育”,把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内化其中,就业导向理应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而不是像有些高职院校仅仅把高职学生培养成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者,高职学生只是成为了企业生产、发展的“工具”。生存是基础,发展是需要,就业导向不但要为高职毕业生夯实生存基础,还要为高职毕业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这都要求高职教育培养的毕业生具备强有力的职业能力。通过前文分析,下面从三个方面论述就业导向高职学生学习倾向引导策略。

1.培养学生应以形成职业能力为首要目标

不可否认的是,当前高职教育挂着“就业导向”的牌子,却仍然以发放文凭为生。而我国的高职教育因为种种原因,目前仍然只能局限于大专学历层次,于是,很多高职院校乐于自我矮化,与专业对口的本科院校通力合作,大搞 “专接本”、“专转本”、“专升本”,甚至以此为招生、就业宣传卖点,在毕业生就业统计中,也能把这部分学生统计进去,不能不说是对高职教育就业导向的一个极大讽刺。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发展时间较短,在此背景下,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水平与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水平相比要差,学习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成了部分高职院校的选择,而普通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并不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目标,高职院校学习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无疑是缘木求鱼,不得其法。

高职院校应该坚守自己的办学定位,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己任,引导学生把职业能力的培养作为首要的学习目标,而不是以文凭及其提升等作为高职学习生涯的目标。

2.设置课程应以偏实践课程为主要课程内容

高职课程设置体现着高职教育办学特色,是关系到高职人才培养质量与培养方向的重要因素。在高职教育十余年的改革发展历程中,高职课程改革一直备受关注,从最初的照抄照搬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设置,被认为是“压缩饼干”版的课程体系,到后来摸着石头过河,通过借鉴学习国外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总结自身发展改革经验教训,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高职课程体系。我们现在回溯这一历程,会发现,高职教育课程设置改革发展的过程总体上就是不断地去理论课程,增实践课程的过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性课程无疑更有助于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形成。高职院校应拓宽办学思路,加强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多做市场一线调研,创新实践性课程教学,引导学生从市场需求出发,发展自身职业能力。

3.为高职学生努力创造良好的动态学习环境

静态学习环境表面上是教师“倾囊相授”,学生“认真聆听”,实质却是一种“权威”体现。除了天性适合此种学习环境的学生,其他学生更多是处于被后天改造、被动适应这一学习环境的状态,对于这一部分学生来说,这种状态有些“孤独”,较为低效,其学习兴趣很难得到激发,学习心态渐渐被消磨成麻木的样子。

如前所述,客观上,高职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可被看做“高考失败者”,但这个结果只应代表他们不适合高考,而不应给他们贴上人生失败的标签。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我们高职教育若能给高职学生提供一个动态的学习环境,强调实践,鼓励师生之间的对话,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问难辨析,帮助高职学生发展职业能力,最终帮助他们成为自由完整的人,而不是以晋级考试为学习目标,这才是适合高职学生学习的高职院校教学环境的理想状态。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