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李纯丽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的重视与政策倾斜,加上高等院校的扩招, 很多高校都拥有一定数量的少数民族大学生。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由于来自相对偏远、落后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生活环境、风俗习惯、语言文化、思维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步入大学后,他们很容易出现语言文化、生活习惯、学习管理风格以及人际交往等方面的心理压力与适应不良,尤其是来自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地区的少数民族大学生。[1]适应不良虽说不算极其严重的心理问题,但对大学生的情绪感受、应对方式、自我概念、自我认知评价等方面都会产生消极影响。[2]例如,适应大学生活越慢的学生,感受到的压力越大,越可能采取消极、退缩的行为方式。长此以往,恶性循环,不仅会加重适应不良,还会混乱自我认知和认同,进而影响自尊、自信、自我接纳与心理健康。适应不良从本质上说,是个体的综合素质,尤其心理素质不能适应环境变化而造成的。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素质与环境适应能力的研究,能够帮助学生处理好环境变化与学习、人际交往等。[3]
基于上述原因,近年来教育界非常重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问题,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也较多,但大多是现状调查和以语言媒介为主,通过改变认知来进行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以新兴的、注重群体动力与感受体验的团体心理辅导模式进行的明显不足;而以最新、非语言、直接影响改变人的潜意识状态的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治疗形式进行的,更为稀少。本文以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学生汉语言理解与应用上的局限所造成的学习困难、人际交往压力和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等发展性心理问题,把团体心理辅导与绘画、歌舞、手工制作等多种形式的艺术治疗综合在一起,对学生进行了创新性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旨在从实证角度探讨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发展状态的影响效能,为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教育培养找到更有效的模式与途径。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呼伦贝尔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少数民族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呼伦贝尔学院地处中国北疆的呼伦贝尔市,学校有汉族、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等学生。由于少数民族学生居住地区城市化进程较慢,学生具有思想单纯、性格豪爽、粗犷,崇尚自然、不愿受过多束缚的性格特征,因此,进入高校后容易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辽阔草原与游牧、狩猎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具有能歌善舞与民族饰品的手工制作等方面的优势与特长,所以本研究选择了唱歌、跳舞、手工制作等艺术治疗形式。这样学生不仅乐于参与、不容易产生阻抗,还能因为展示自己的优势与特长而弥补其它方面的挫败感受,有利于自我概念的调整与重塑。同时也能间接起到增强民族认同、传承民族文化精粹的作用。因此主要在小学教育专业大二年级的少数民族大学生中,根据考试成绩、补考门数、综合测评分数、违纪处罚等情况和大学生活适应量表(CSAI),选取了60名大学生活适应不良的学生。把学生平均分为两组:一组作为实验组,对他们进行了一学期总计30次的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一组作为对照组,不作任何影响、干预,只在实验组进行心理辅导前、后测时,陪伴参与,以便后期进行效果比对。
(二)研究方法与工具
1.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基于德国心理学家勒温的群体动力学原理,以团体情境的相互影响来促使个体通过在团体互动过程中的观察、比较、感悟及分享等,强化对自己及他人的认知与觉察,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模式,进而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促进自我发展并激发潜能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勒温认为,人与人互动会形成动力场,动力场中能量的流动与聚集会对场中人产生影响。团辅时很多人置身于同一个动力场,动力场的流动与凝聚使每个成员都受到影响与趋同,从而体现出改变与成长。[4]与个别辅导相比, 团辅具有效果好、效率高、应用范围广、形式多样等特点与优势。[5]根据辅导目标与主题不同,团辅还可以采取游戏、角色扮演、朗读、演讲、叙事、行为训练等各种形式进行。本研究主要选取游戏与认知行为训练两种形式,辅导的核心目标是提高认知能力与综合素质,增强自信心与环境适应能力。具体主题有相聚相识、主动融入集体、加强沟通协作、记忆力大比拼、认知思维与情绪训练等。
2.艺术治疗
艺术治疗,也称艺术心理治疗、艺术心理辅导、艺术疗法,是二战后新兴且仍在发展中的一种非语言、“跨科际”、高效便利的心理辅导、治疗形式。理论基础主要是弗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和“艺术能表达、投射潜意识心象”的观点。弗洛依德认为,如果一个人全部的心理活动是一座冰山,那么个体能意识到的心理活动只占冰山一角,绝大部分心理活动是意识不到的。但这部分心理活动对个体具有很强的驱动效能,因而心理学家们一直在努力探索识别潜意识的方法。诸如,催眠、释梦、自由联想,投射实验等,后来便发现了艺术治疗。艺术治疗是借用各种笼统、模糊、中性、没有威胁感的象征性符号甚至身体语言等形式,将压抑在潜意识深处的欲望与冲突安全地呈现出来,让个体在不知不觉中缓解、释放压抑的情绪,从而实现人格的整合与成长。[6]艺术治疗不仅能宣泄情绪、投射潜意识,还具有激发想象与灵感、提高认知与社会化功能的独特作用。[7]艺术治疗在国外发展迅猛,已由最初音乐、绘画两种形式发展为目前音乐、舞蹈、绘画、角色扮演、心理剧、沙盘等多种形式,辅导取向也由最初针对少数异常人群的治疗模式发展成如今针对普通人群的促进发展模式。
本研究采用促进发展模式,选择了音乐、舞蹈、手工制作、绘画四种形式。把音乐与舞蹈疗法整合在一起,进行了10次,具体内容如下:(1)《找朋友》《相逢是首歌》;(2)《亲爱的小孩,你有没有哭》《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3)《送别》《天边》等忧伤的歌曲;(4)自由舞跃:《鸿雁》《唱起草原的歌》;(5)自由舞跃:《小苹果》《阳光总在风雨后》;(6)手语舞:《不要认为自己没有用》《从头再来》;(7)励志手指舞:《相信自己》《飞得更高》; (8)欢快奔放激昂曲目:《步步高》《喜洋洋》;(9)韵律操:《歌声与微笑》《幸福拍手歌》;(10)手语舞:《明天会更好》《相亲相爱一家人》;绘画治疗进行10次,主题如下:简笔画添加、“房树人”、我的自画像(或理想、未来的我)、我的家庭(成长经历或家乡)、我的大学生活、我的理想目标(成就动机)、我的人际财富、我们的未来(团体创作);手工制作进行4次,主题如下:剪辑画制作、“民族风情”剪纸创作、“民族饰品”纸贴画团体创作。艺术心理辅导的总目标是:宣泄负性情绪与挫败感受、展示与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精髓、增强自我认知与接纳、提升自我概念与适应能力。
3.大学生适应量表(CSAI)
本研究选用华中师范大学卢谢峰老师编制的适应量表(CSAI)[8]来评估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辅导与艺术治疗前、后适应能力的发展变化。该量表针对中国大学生对于大学生活适应不良时普遍出现的典型症状与行为特点来评估大学生活适应状态进行编制。该量表信度、效度高,区分度好(D=0.68,重测相关系数为0.77),采用5 点计分法,在我国相关研究中被广泛应用。该量表包含66个题目,分为角色适应、人际适应、学习适应、生活适应和身心症状、环境认同、职业选择七个维度,各维度相加总分越高,表示大学生活适应程度越好。
4.应对方式问卷(CSQ)
本研究选择肖计划等人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CSQ)来评估少数民族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前、后应对方式发生的变化情况。该问卷参考国外相关理论和问卷,结合中国人言行特点编制而成,本土化程度高。虽属自陈式量表,但信度、效度可靠(总分的α系数为0.86。分量表的α系数均超过0.75),在应对方式研究中被广泛应用。CSQ有62个题目,每个题目有“是”“否”两个选项,分为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六个因子,哪个因子得分高,说明遇到挫折时较多采用哪种应对方式。[9]
5.自我概念量表(TSCS)
本研究选用田纳西编制的自我概念量表(TSCS)来评估少数民族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前、后自我概念的发展变化情况。TSCS是国内相关研究选用最多的自我概念评估类量表。该量表有70个项目、采用 5 点计分法,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评估自我概念。在内容维度上,自我概念又被分为生理自我(PH)、道德自我(ME)、心理自我(PER)、家庭自我(FA )、社会自我(SO)五个因子;在结构维度上被分为自我认同(ID)、满意(SA)、行动(B)三个因子;还有自我批评(SC)和总分两个因子。在这10个因子中,只有自我批评是负性的,得分越高,自我概念越消极。其余9个因子都是正性的,得分越高表示个体越喜欢、信任自己,认为自己是个有价值的人。[10]
6.自我接纳问卷(SAQ)
本研究选用丛中、高文凤编制的自我接纳问卷(SAQ)来评估少数民族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与艺术治疗前、后自我接纳的发展变化情况。该问卷简洁易用,信度、效度可靠(二次评分相关系数为0.81,区分效度0.59),目前我国有关大学生自我接纳研究中选用率最高。该问卷仅有 16 道题,采用四级评分法,分为自我接纳、自我评价两个维度,自我接纳维度的题目都是反向的,得分越高,表明自我接纳程度越低。[11]
(三)研究过程
首先,应用TSCS、SAQ、CSQ、CSAI量表于心理辅导前,对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进行大学生活适应程度、应对方式、自我概念及自我接纳的摸底测查,了解两组学生在上述几方面的发展状况,并检验有无差别、是否同质;其次,以团体心理辅导和艺术治疗理论为指导,对实验组学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共计30次的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团辅6次;绘画、歌舞各10次;手工制作4次)。每次两小时,包括体验操作、讨论分享、归纳总结等环节,以深化学生的认知与感悟。辅导主题与内容都事先经过科学、系统的设计,力求整齐划一、循序渐进。辅导结束后还要进行效果评估, 以了解学生对辅导的感受、要求并及时做出调整。对照组不作干预,按常规学习和生活,但与实验组一起进行前、后测,以便最后进行效果比对。经过一学期的团体心理辅导和综合性艺术治疗后,再用定量与定性两种方法进行辅导效果的评鉴。定性评鉴主要结合治疗师的辅导记录、辅导员及任课教师对学生各方面(学习状态、参加活动、评优创先情况)变化的反馈和学生自我感受三方面来进行。定量评鉴则主要依据前述四种测量工具前、后测数据的差异来进行比对。
(四)数据处理
所有数据均釆用SPSS 21.0进行整理和统计分析。数据的描述统计采用均数和标准差两个指标。实验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实验组和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配对T检验和方差分析。
进行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在大学生活适应、应对方式、自我概念、自我接纳量表上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说明是同质样本。经过一学期30次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后,实验组学生在大学生活适应程度、应对方式、自我概念、自我接纳水平上都发生了改变(P<0.05或P<0.01)。(见表1-5)
(一)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大学生活适应方面情况见表1。
表1 实验组与对照组团辅与艺术治疗前、后,在大学生活适应量表上得分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团辅与艺术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大学生活适应量表七个因子上得分相差均不大(P>0.05),可视为同质性样本。心理辅导后实验组各因子前后测的值,除生活自理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它六个因子分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团辅与艺术治疗确实影响、改变了实验组学生的大学生活适应程度。而对照组学生只在身心症状这个因子上前、后测得分差异显著(P<0.05),说明未接受团辅与艺术治疗的对照组学生,成长缓慢,一学期的自然发展对大学生活适应程度无明显改变。
(二)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应对方式方面情况见表2-3。
表2 实验组、对照组团辅与艺术治疗前、后在应对方式量表上得分及T 检验情况
由表2可知,实验组、对照组在应对方式量表上各因子前测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说明团辅与艺术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学生在应对方式上无明显差别,属同质性样本。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应对方式量表各因子后测值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01),说明团辅与艺术治疗对实验组学生的应对方式产生了影响,从数值的具体改变可以看出,团辅与艺术治疗后实验组学生的应对方式更加积极主动了。
表3 团辅与艺术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应对方式各因子上得分情况
由表3可知,对照组在应对方式各因子上的前、后测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实验组除合理化因子前、后测值存在显著差异(P<0.01)外,其他因子前、后测值均存在极其显著性差异(P<0.001),可见参加团辅与艺术治疗的学生应对方式发生了很大改变,更多地采取积极、主动的应对方式,而未参加团辅与艺术治疗的学生应对方式无明显改变。
(三)团体心理辅导与艺术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我概念量表上得分情况见表4。
表4 实验组与对照组团辅与艺术治疗前、后在自我概念量表上得分情况
由表4可知,团体心理辅导与艺术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我概念各因子包括总分上,均无显著差异(P>0.05),属于同质性样本。而实验组后测值,除批评因子是反向的,得分越低越好,其它九个因子分均不同程度高于前测,并且实验组与对照组后测值在生理自我、心理自我、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自我批评六个因子及总分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对实验组学生自我概念干预效果明显。而对照组自我概念各因子间前、后测值均无显著差异(P>0.05),表明未接受团体心理辅导与艺术治疗的对照组学生,经过一学期的自然发展,自我概念无显著改变。
(四)团体心理辅导与艺术治疗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我接纳量表上的得分情况见表5。
表5 心理辅导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我接纳量表上得分及T 检验情况
从表5可知,团辅与艺术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自我接纳问卷上的得分相差不大(P>0.05),可视为同质性样本。团辅与艺术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自我接纳两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在两个维度前、后测得分差异不显著。说明团辅与艺术治疗确对实验组学生的心理发展产生了影响,使他们逐渐接受了现实自我,内、外在统一了。而未接受心理辅导的对照组学生,自我接纳水平无显著改变。
通过对上述数据的综合分析,发现经过30次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后,实验组被试在大学生活的适应度、应对方式、自我概念、自我接纳水平上都发生了改变(P<0.05或P<0.01)。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 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帮助学生宣泄了负性情绪、弥补了挫败感受、提升了自我概念。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比较擅长的音乐、舞蹈和民族饰品的手工制作这几种艺术治疗形式,不仅可以帮他们宣泄、释放掉大一一整年积累的消极情绪,还增强成功体验,弥补在学业上的挫败感受。在艺术治疗过程中刻意强调的民族文化主题,还可以加强学生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与传承,提升民族自豪感与自我概念,激发内在生命能量,找回积极向上的勇气与信心。另外在各种艺术治疗形式中都强调的集体创作,即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无条件的接纳、包容,满足归属感与价值感,提升自我概念与自尊水平。还能增强人际交往与集体环境的适应能力,尤其是民族饰品的团体创作能培养他们团结合作、遵守规则、耐心细致、遇到困难不轻易放弃的良好品质。这些在与实验组学生的深度访谈中都得到了验证。
(二)艺术治疗能提高感知、注意、想象、思维等认知功能,缓解学习压力,提升学习能力与效果。这一点早在2009年孟沛欣等人的相关研究中就已得到证明。华南师范大学的余小梅教授在“论艺术的认知功能”的文章里也提到说“艺术是人们以直觉、抽象的象征性符号形式认识、反映客观世界的一种表现形式,因而通过艺术赏析与创作可以投射人格特征也可以提高认知功能”。[12]而艺术治疗更是在一种轻松愉快、自由开放的氛围中进行的,没有防御,也没有艺术价值的评判。这不仅能使实验组学生轻装上阵、感知敏锐、思路清晰,有利于对自我的认知、探索,还能激发出学生的灵感与主体意识,让学生自觉学习、效仿其他成员身上更有效的认知、互动方式,提高认知学习与环境适应能力,甚至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努力方向,尤其是绘画心理辅导的这种功能已得到充分证明。因此,艺术治疗虽然关注的是内在心灵的表达与成长,但在艺术创作过程中也会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认知、思维、动手操作、人际交往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与能力,有利于自我概念与环境适应能力的提升。另外,对学生进行的团体心理游戏与认知训练也可以提升认知能力及人际互动等社会化功能,缓解学习、人际交往与环境适应压力。
(三)本研究进行的艺术治疗都是在团体情境中进行的,不仅有艺术治疗对人心理成长的积极影响,还有团体心理辅导对人的高效影响。团体心理辅导时信任、支持、尊重、包容的理念与氛围,可以让少数民族学生改变心态,增强人文精神与开放度,更好地团结融合、积极适应以汉授文化为主体的大学生活。同时团辅时,每个成员都是他人的一面镜子,多视角间的相互观察、比较、感悟、分享,对于强化对自己及他人的认知了解,学习新的态度和行为模式,进而提高环境适应能力、促进自我发展与人格整合,都有积极作用。[13]团辅时特别强调的交流分享环节,还能满足人们寻求沟通理解、接纳认同的情感需求。所以当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相结合时,对人心理发展的影响作用明显增强。
当然,此研究也存在很多缺点与不足。例如,由于团体艺术治疗对人数、场地及治疗师的高要求限制,使本研究样本选取数量较少。同时,本研究只是笼统验证了四种团体艺术治疗形式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发展产生的综合影响,没能深入、细致地探究每种艺术治疗形式产生的具体影响及独特的作用机制。
经过一学期创新性的实证研究发现,将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结合起来,确实增强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大学生活的适应能力,改变了学生消极的应对方式,提高了学生自我概念与自我接纳水平。由此说明,团体心理辅导与综合性艺术治疗是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有效模式与载体,期望未来能在更多高校中得到推广与应用。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