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邓丽莉 娜布其
(呼伦贝尔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学科建设是高校工作中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基础性以及战略性的特点,是多种工作的结合点,包括高层次人才培养、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科研等工作。学科建设的能力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地方高校的办学情况以及整体实力,关系到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促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提升。高校学报是由高校主办,主要体现学校的科研及教学成果,是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学科建设与高校学报二者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都是为学校的人才培养以及教学科研提供服务。学报是体现高校教学科研成果的平台,促进学科建设以及学术交流;学科建设有助于提升学报的质量以及高校学术水平,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二者相辅相成。当前社会对于高校的社会服务、科学研究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要促进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应注重学报,充分发挥其平台作用。地方高校学报的走向与国家级重点院校或重点扶持院校的学报存在一定的差异,具有自身地方特殊性。学报办刊应该围绕学科建设提供服务,采取合理的措施,提升学报质量,推动高校学科发展的同时提升高校学报整体实力。
高校学报属于高水平的学术理论刊物,基于发表的学术论文,能够从中发现以及培养人才,展现科研成果。传播相关的学术信息。高校学报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具备导向功能。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现院校的教学及科研成果,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载体之一,可以反映学校的学术水平。学报结合高校现有的学术优势,基于策划及组织有关学术专家的论文,有效地体现该学术领域发展的情况,进一步促进其研究发展;[1]第二,培养功能。高校学报的文章作者多数为学者教师、学校专家、科研机构研究人员及博士研究生。学报和学生及教师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及时发表不同学科最前沿的思想及成果,让教师及青年学者借助学报平台进行沟通交流,提升部分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基于高校编辑工作者对论文进行的调整、指导、优化,可以让青年教师逐渐规范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要求,优化谋篇布局,促进其科研水平的提升;第三,宣传功能。高校学报是推动高校的教学和科研发展的平台。高校的学科建设成果多数是在学报上发表,发表周期较短,可以快速地传播最前沿的学术成果,高校学报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形成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第四,储存功能。高校学报可以为科研工作者、教师发表研究成果及沟通提供平台,促进学术交流。学科建设成果公开发表于学报或其它期刊,则学报能够通过其存储汇集功能,集中高校多年的学术研究成果,更好体现学术论文社会效益。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学报都加入了中国期刊网,部分还创建了网络版期刊,优化了学报存储能力。
1.利于促进信息交流和成果转化。学报的出版以及普及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把前沿的研究成果传递给相关学术领域,促进研究成果的转化,进而获得经济和社会效应,同时可以给外界展示高校自身的学科建设及科研水平,提升学科专业知名度。[2]
2.发现并培养优秀学术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不仅要注重教学方面,而且更应引导教师和学生基于社会实践活动、开发研究等方式提升能力素养。院校应重视高校学报的发展,通过学报平台发现有潜力的学术人才。从某种角度上来说,院校中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群体都属于储备人才,大多处在科研起步阶段,需要高校提供正确的指导和帮助,促进其科研能力的提升。对于青年教师和博士研究生群体撰写的论文中存在不足,通过学报专家审稿与学报编辑人员的帮助,可以提升其写作能力及科研水平。
3.促进学科的发展。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及科研意义的学报能够促进行业发展,加强人才培养,促进学科建设。新兴学科的产生又可以给原学科发展及拓展提供指导与帮助。因此,高校需要跟随时代发展趋势,合理、有效地设置学科,确保学科的多元化,加强对新兴学科的扶持。例如,优先发表新兴学科的科研成果,促进学科特色化发展,同时为学术研究提供新的方向。
1.稿源质量一般。由于多数地方高校学报并非是核心期刊,影响力较弱,导致吸引优质的稿件存在较大的难度,甚至本院校的优质稿件也会流向更专业的期刊。其主要是期刊评价机制。在核心期刊中发表论文质量高于地方高校学报,从而导致一些地方高校学报的学术成果水平较低。
2.投稿作者职称层次不均,学术水平有限。多数作者为初、中级职称的青年教师或博士、硕士研究生,很少有知名专家学者投稿,导致学报的学术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限制了学报充分发挥其作用。[3]
3.学报编辑人员素质水平有待提高。部分人员业务经验不足,人员数量有限,工作任务重,很难对所有学科和专业的文章进行完美的处理。
要促进地方高校学报的有效发展,需要具备合理的办刊定位,同时结合院校办学目标与定位,发挥院校在学科、专业设置以及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重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情况,深入挖掘地方特色的优势,确定办刊特色品牌。地方高校要实现更好地发展,需要学报为其构建学科建设基地,学科发展也需要学报提供学术交流平台。然而部分地方高校的学报只是普通期刊,或是以有没有进入核心期刊、是否有影响力的国际评价系统进行评价,并未关注期刊发展与高校学科建设情况,没有将学报建设和地方情况、高校发展、办学情况等进行结合,忽视了内涵式发展路径,导致期刊较为普通,缺乏自身的特色。
部分地方高校的学报是综合性期刊,设置的栏目涵盖了不同的学科专业,刊登的内容相似,并未体现出重点及优势学科。这是受到地方高校办学定位的影响,很多高校会建设较全的学科门类,学报出于服务高校学科专业建设的目的,在设置栏目时和学科专业设置一致,无法体现出学科建设的导向作用。
部分地方高校未能充分意识到学科建设与学报发展的相辅相承关系。在高校学科建设规划中并未加入学报建设工作,使得高校在学报建设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如,资金、设施配备、人员等方面,学科建设无法充分利用学报平台。
地方高校学报应结合自身的情况,正确地定位办刊服务对象以及功能,及时了解学术发展的最新情况,深刻意识到学科建设对于学报发展的意义,主动与特色学科以及优势学科学术带头人进行沟通,逐渐形成自身的特色,确立发展方向。确定方向后,需要创新改革,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提升学报的学术水平,促进科研力量的聚集,组织建立学科团队,进而优化高校学科建设以及科研水平。
在学报建设中应该注重人才培养,争取知名教授、基金项目负责人、学科带头人作为重点作者,构建核心作者队伍,鼓励此类作者通过学报发表最新的研究成果。可以为其开通绿色通道,优先处理重点作者的稿件,提升发表的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还要加强青年骨干教师以及具有较强研究创新能力的博士研究生培养,帮助其发表论文,同时为其提供有效的指导。如,文字表达、选题以及格式规范等。[4]编辑需要积极地和作者以及审稿专家进行交流,让其文章符合学报发表的标准。除此之外,基于主办单位的政策性支持,鼓励学者发表文章,不仅可以为高校学科建设培养学术队伍,还能为学报培养作者群。通过将教师学报发表论文和年度绩效考核进行结合,能够调动教师发表学术成果的积极性。对学报政策性的扶持,除了可以体现高校的科研成果,推动其转化,还能提升地方高校的学术声誉。为优秀稿件的作者提供奖励,调动教师发表论文的积极性。发挥辐射效应,以高层次人才为纽带,将其同学、老师引入到学报的作者团队中。
提升地方高校学报的竞争力,就要办好特色栏目,进而提升学报的知名度及影响力,有效地反映学校的学术水平。学报对学科建设的作用表现在特色栏目,体现重点学科研究成果、培养青年人才、提供对外交流平台等。
对于特色化发展以及特色栏目的构建,地方高校学报需要结合高校的优势学科,有目的地设置特色专栏,提升自身影响力,同时推动学校的学科建设,实现双赢的目标。此外,还要结合高校办学定位、学校所在地的情况及历史文化积淀,合理地开设特色栏目。需要注意的是,特色栏目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坚持经营,科学规划。学报需要把握特色栏目建设,基于高校优势重点学科,设置特色专栏,推动学科建设,优化学报的质量,提升影响力。
学报编辑应该深刻地意识到学报在学科建设中的重要性,把服务学科建设与提升学报学术质量进行有效地结合,为学科的长远发展提供保障。第一,提升学报编辑的学科服务意识。让编辑掌握高校在学科建设方面的方针政策,自觉地了解校内外学科建设情况,经常和学术带头人以及学科专家等实施研讨及沟通,有目的性开展相关工作,包括选题、策划、组稿以及约稿;第二,编辑应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组织青年教师以及博士研究生开展培训,帮助其了解和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以及格式,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和培养学术新人[5];第三,学报编辑应该提升学术科研水平,实现编研相长,努力成为学者型编辑,自觉地参与科研项目以及学科建设。此外,编辑还应提升对出版工作细节的重视程度,提升刊物编校以及学术水平。
1.促进学报的数字化建设,发挥宣传功能。网络环境下如何加强宣传,提升学科建设成果的传播效率是学报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对此,地方高校学报要跟随时代发展趋势,加强数字平台建设。在有效运用纸质版刊载学科建设新闻的同时,优化网络营销功能,把握好网络营销,拓展宣传的覆盖范围,有效地发挥出学报的宣传作用;让国内和国外的同行及时了解高校的学科建设成果,利用先进的数字技术进行精细化的宣传。如,重点建设专业、特色专业、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情况等;发表和传播院校中优秀的专业论文,和各学科构建的网站进行连接,设置多样化的功能,包括文献检索、引文链接、相关的查询功能等;设置期刊导航,提供不同专业的信息,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加强和大众媒体的合作,利用其优势发表学校的学术新闻。高校学报涉及的专业较多,可以运用行业信息整合学术信息,及时地关注高校中的科研项目进展情况,第一时间公布最新的研究成果,有效地传播科研品牌和学科优势,提升学科的知名度,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此外,应积极地应用新媒体。例如,微信、微博、QQ群等,及时发送学报与学科建设情况,重要学术会议、专业咨询、社会热点、科技动态等,促进跨学科、跨领域的资源整合,有效地进行开发及创新。
2.开展学术研讨活动,以及出版文集。对于校内的科研成果,应该优先进行发表,同时为优秀的作者提供相应的奖励。学报需结合学科特点,实施合理的规划,科学的选题策划,加强和教师的沟通,通过不同的途径发布征稿启事,让教师及时了解学报的策划情况,进而从学校内部的稿件中找出优秀的稿源,第一时间发布最新成果。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座谈会,关注教师科研状况,引导其提升对于学报以及学科建设的认知水平以外,学校还要在资金及政策方面提供支持。院校中的优秀稿件提供较高的稿酬奖励,调动教师撰写稿件的积极性;对于高校中的基金项目成果,学报可以采取专栏或专集的方式发表,将学术研讨和出版文集作为一项常态工作内容,促进地方高校的学科建设。
综上所述,地方高校学报发展与学科建设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前者能够为后者提供平台,后者可以促进前者快速发展。因此,高校应该提升对学报建设的重视程度,加入到学科建设体系中,实现同步规划和部署。此外,为了促进学报的发展,学校应该提供各方面的支持,采取有效的措施,促进学报办刊质量的提升,充分发挥其作用,促进地方高校学科建设及整体实力的提升。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