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关于我国对外贸易现状的分析及未来外贸发展模式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4-08-31

郭 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在职人员高级课程研修班学员 北京 100000)

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和问题

(一)我国外贸发展的主要成就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以来,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制定并逐步施行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政策,在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经济持续多年保持高速增长,进出口贸易额显著提高,贸易产品结构趋于优化,贸易顺差逐年扩大,贸易大国的地位得到巩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

表1 1999-2015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人民币)

(二)我国外贸发展模式的特点

1. 我国外贸增长的主要动力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或劳动密集型制造环节的出口,技术密集型产品对外贸增长的拉动作用较小,技术增加值含量高的产品出口很多是通过加工贸易方式进行的。

2. 我国大部分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之所以能保持竞争优势、占据较大市场份额是以低价和规模竞争为前提的,这也间接导致我国外贸出口产品频繁遭到反倾销诉讼和制裁。

3. 货物贸易在对外贸易中仍占据主导地位,服务贸易的规模和影响明显逊于货物贸易。与和我们经济总量相当的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服务出口比重明显偏低,而且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旅游、建筑等传统劳动密集型服务出口的领域,劳动力、土地、资源等有形物质资源投入相对充足,而技术、知识等无形要素投入对外贸增长的贡献不足。

(三)当前外贸发展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1. 贸易规模庞大,但贸易利润微薄,长期处在国际分工中价值链的低端,出口商品缺乏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仍以科技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居多,缺少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自有品牌,部分产业竞争力不高,很多产品出口获得的比较利益不高,在与进口产品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2. 出口产品的技术结构仍需改善。我国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比重相对偏低。近年,随着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增长,一般贸易比重提升,加工贸易比重下降,但加工贸易仍贡献了较多的出口贸易额,技术含量不高的产业链低端产品如玩具、箱包占了较大份额,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较小。

3. 企业自身生产成本不高,但整个社会为此支付了昂贵的代价。一方面,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过大,环境污染严重,出口产品的低价并没有将隐形的社会成本计算在内。另一方面,产品质量与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品还占有一定的比重,如化工、皮革[1]。

4. 国际贸易环境形势日趋严峻,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国际贸易中有关环境规则的设定使我国很多重要的出口贸易受到影响,其影响涉及出口产品本身和出口贸易的各个环节。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还通过实施技术壁垒、绿色壁垒等限制措施来抑制对我国产品的进口,使我国的贸易发展环境趋于恶化。

二、转变我国外贸发展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中国作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贸易大国,只有加强科技创新成为世界市场的创新国,才能获取垄断利润和规模经济收益,进而在国际贸易中获益。因此,在今后的对外贸易中,我国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现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充分吸收和利用外资,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切实转变对外贸易发展模式,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才能从真正意义上由贸易大国迈向贸易强国。

(一)重视科技和教育,保护知识产权,完善创新体系

第一,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加大对知识创新、技术研发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大力推动技术密集型特别是科技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附加值,提高科技进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拓宽科技投入渠道,改善科技投资结构,设立国家科技风险基金,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体系,以促进技术产业的发展,达到科技兴贸的目的[2]。

第二,国家应加大对高等教育、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教育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并高度重视国民的人力资本积累,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教育培训双重保障。作为市场主体的外贸企业也要积极参与到教育培训的队伍中,将利润的一定比例作为企业员工培训的专项经费,定期对在职员工开展培训,培养满足岗位专业技术要求的高端人才,增加其人力资本积累,保证人才在工作期间不断更新知识,跟上技术变革的脚步。

第三,国家应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和具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的开发,走出一条“中国加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道路[3]。国家应当给予科研机构和企业充分的资金和政策支持,鼓励创新型科研人才的培养,加强科研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保护,营造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环境。

(二)加快贸易模式转变,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第一,加强与发达国家间的深层次合作,改变“加工制造”的单一功能,促进加工贸易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延长加工贸易增值链,鼓励外贸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技术革新,参与科技水平更高、增值空间更大的研发环节,实现加工贸易的转型与升级,进而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第二,积极采用新型网络贸易方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遍运用,网络贸易日益成为拓展对外贸易的重要方式。我国在对外贸易中,应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和营销方式,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网络贸易,以便及时有效地掌握大量信息,降低国际贸易的成本。

第三,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由目前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向以附加值较高的工业制成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转变。根据国家的发展战略,对战略性产业和具有战略意义的重点行业进行扶持,争取在高技术产业某些领域实现局部突破。

(三)合理利用外资,开拓海外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

第一,转变利用外资的增长模式,在保证引进外资数量的同时更多地注重外资的质量与效益,充分发挥利用外资的技术溢出和综合带动效应,引导外资的增长更加符合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需要。加强对引进技术的再创新和二次开发能力,逐步形成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与服务业产业基础,为根本改变我国外贸出口的低技术、低附加值和处于国际分工低端的“三低”局面,为实现我国外贸发展模式的彻底转变提供有力的产业支撑。

第二,积极开发多元化国际市场。持续推进与欧盟、美国、东盟等重要贸易伙伴的贸易合作,同时,立足于周边国家市场,努力强化与东亚、东南亚等周边各国的贸易往来,特别是与印度等新兴市场的贸易合作。此外,祖国大陆应进一步密切同港、澳、台地区的经济交往,实现优势互补、和谐共赢的新局面。

第三,向发达国家投资,学习先进技术。近年来,我国吸引的大量外资对我国外贸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跨国公司对母国实行技术控制和封锁,国内企业很难学习其最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管理经验。而我国企业可以通过对外国投资,主动吸收技术,并向国内传递,从而有可能获得真正先进的技术。

(四)发挥比较优势,创造竞争优势

首先,注重从国外引进前沿高新技术和先进产业的同时, 加大对人力资本和技术的资金投入, 进行技术创新,将高科技注入传统产业,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竞争力,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并将其转化为竞争优势。

其次,充分利用跨国公司在技术、管理和市场渠道等方面的优势, 结合我国劳动力资源相对低廉的优势, 创造具有国际竞争优势、具有发展前途的产品。并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形成出口市场多元化的格局,使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得到充分利用。

再次,我们应该探索建立适应世界市场竞争的企业经营机制,确立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并逐步使企业成为产品创新的主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扩大内需,激活国内市场,体现政府在促进外贸发展模式转变中的重要作用,发挥大国的规模优势。

[1]张小瑜.以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指导中国出口贸易结构优化[J],对外经贸实务,2007(10):18-21.

[2]刘尊通.低碳经济下我国出口贸易结构转型问题研究[D].沈阳:沈阳理工大学,2012.

[3]彭今.关于在国际贸易发展新形势下我国贸易发展的讨论[J],经营管理者,2011(02):179.

[4]李成钢.冲出贸易保护泥沼[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0(07):88.

[5]宋群.利用外资对转变我国外贸增长方式的影响[J].中国经贸导刊,2006(03):15-16.

[6]郭宏亮.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解决方法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4(30):158-160.

[7]曹梦林.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与问题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2):12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