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时间:2024-08-31

于连娥

(黑龙江滨才交通服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

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具有基础性作用。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文件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快速发展。

(一)具备了大规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目前,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和技工学校)1.09万所,在校生1597.32万人,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的40.25%。2016年招生587.57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的 42.26%。中职学校专任教师 83.48万人,生师比19.84:1,“双师型”教师占29.47%。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国家、省级示范(骨干)学校等优质资源覆盖 50%以上的在校生。十年来,累计为国家输送近7000万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二)专业设置愈加贴合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共 19类 500余种专业,覆盖了国民经济各行各业。一、二、三产业相关专业分别占9.2%、23.1%、67.7%,在校生数占比分别为 10.2%、19.5%、70.3%,专业设置契合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特别是在电子商务、城市轨道交通运输、高速铁路、现代物流、加工制造等快速发展的行业中,新增从业人员有 70%来自职业学校。可以说,职业学校毕业生已成为产业大军的主要来源。

(三)毕业生就业持续向好并保持较高水平。自2006年以来,中职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对口就业率在 70%以上,就业呈现出去向多元、渠道多样、实体经济供不应求、区域差距明显缩小等特点。

(四)为促进教育公平做出积极贡献。中职学校生源来自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的学生占 70%以上,在校生90%以上享受免学费政策,近40%学生享受国家助学金。约 70%学生在县市就近就业。职业教育为学生职场成功、人生出彩提供了更多机会。

二、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

(一)生源匮乏、质量下降。近年来,随着小、初中在校生人数的减少,加之职业教育被社会普遍视为“末流教育”,认为只有学习成绩差的淘汰生才去读职业院校,家长和学生都不愿选择职业教育,导致生源匮乏、质量急剧下降。中职学校的学生,本应该是初中毕业以上的学生,但目前很多都是初中没毕业、辍学、被开除、在普教中学实在读不下去的这类学生,更有一些诸如小学毕业甚至未毕业在家呆了几年,在社会上混了几年,家长怕学坏的孩子,通俗讲的“双差生”,个别学生甚至不会写字。面对如此的生源质量,很多中职学校实行军事化、半军事化管理,或者松散管理,造就了很多学生受不了管理再次流入社会,或是因松散管理放任自流,本来没那么差的学生,中职学校毕业后变得更差,即使毕业时有企业接收录用,也免不了被开除或被退回。

(二)“重普教轻职教”的认知依然存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普遍看重普通重点初中和高中,思想认同、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上明显“重普轻职”。表现在对职业学校的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硬件设施尤其是实训设施设备远远跟不上职业教育发展要求。

(三)“双师型”教师匮乏。职业学校区别于普通院校,宗旨是为国家培养产业技术管理人员或专业的服务人员,教学理应实践大于理论,教师大多应该是来自于生产一线有足够的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水平的人才。但我国的中职教师,多是刚刚大学毕业的学生,连工作经验都没有,更谈不上实践经验。

(四)“双元制”的职业教育模式尚未建立。国家有关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刚性配套政策还没有出台,企业和学校合作办学的积极性不高,导致学校缺乏真实的实习实践环境,实训效果差,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脱节,学生掌握的技能水平与企业的需求差距甚大。

三、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

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虽面临上诉困境,但也存在诸多机遇。

(一)宏观政策方面,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规划,都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出了明确要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中西部地区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更加细化了要求,在基本原则中提出“协调发展,分类指导”,即“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实现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在主要目标中提出“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结构更加合理,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攻坚重点中提出“解决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持续下降”等突出问题;在重点任务中提出“统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提高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吸引力,加强技术技能培养和文化基础教育,实现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在主要措施中提出“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地区要重点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资源”等等。这些要求是站在国家的高度,从经济、民生、教育三方面把握职业教育。正如教育部陈宝生部长指出的:对职业教育要高看一眼、厚爱一分,要通过切实措施,让职业教育“香起来、亮起来、忙起来、强起来、活起来、特起来。”

(二)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中职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和产业结构就是鸡生蛋和蛋生鸡的关系,在这个观点上众说纷纭,有人认为是职业教育决定了产业结构,也有人认为是产业结构决定了中职教育。笔者认为后者更有说服力,先是有产业结构的改变,有了相应的职业需求,然后催生了中职教育的相关专业产生。比如目前比较热门的高乘专业,近几年随着中国高铁动车的高速发展,高铁动车的乘务员供不应求,很多民办中职学校看到了市场先机,率先设置了高乘专业,大受学生和高铁企业的欢迎。目前,民办中职学校大部分都有高乘专业。再比如,无人机专业,几年前基本没有学校办这个专业,因为没有人知道无人机是什么,随着无人机的大量推广使用,需求大量的操作人员,很多民办中职学校争先开起了无人机专业。

(三)中职教育就业率高。目前,中职学校,基本都是包就业,而且是专业对口就业。入学即签就业协议等方面的优势,使中职学校近几年飞速发展。从98年中国教育改革,大学生毕业不再实行统分政策,随着大学逐年扩招,招生规模从上世纪90年代的年招生六七十万发展到现在达七百多万。诸多原因导致了很多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家长学生清醒地意识到,就业更是他们的真正需要,而中职学校包就业,对家长、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四、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时期,也是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的关键期。教育现代化离不开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在内的各级各类教育的现代化。为加快推进中职教育的大发展,笔者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一)国家层面

1. 加快顶层制度设计、完善经费投入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配合人大做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工作,引导整个社会转变观念,把接受职业教育作为人生发展的有益的选择和途径。完善政府、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职业教育投入机制。完善扶困助学政策,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

2. 扩大教育资源。实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支持在优化布局的基础上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重点扩大职业教育比例较低的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增加中西部贫困地区尤其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高中阶段教育资源,使中西部贫困地区未升入普通高中的初中毕业生都有机会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就读。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培养高层次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探索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推进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务(职称)制度改革,探索将来源于企业的技能型教师的职称评定与其在企业时的技术职称、职级直接对等转换的办法来认定。

(二)学校层面

1. 推行“双元制”职教模式。借鉴德国职业教育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的“双元制”职教模式,注重实习实训,在整个学习期间,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后,学生大约 60%-70% 时间在企业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学生进入企业实习要有人带,师徒制要大力推行。

2. 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中等职业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形成特色优势专业,努力建设适应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高水平职业学校。

(三)社会层面

社会各方要关心支持中职学校的发展。教育主管部门,企业主管部门,人事与社会保障部门,新闻媒体界,金融界,科协、团委、工会等群团组织要从不同角度为中职学校的发展做好宣传引导;协助其找准发展定位,转变发展模式,获取建设融资等;协调解决教职工的职称评定、社会保障等,解除教职工的后顾之忧,使高素质人才能安心留在职业学校工作。

[1]国务院.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2010.

[2]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R].2014.

[3]国务院.关于印发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R].2017.

[4]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印发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R].2017.

[5]王剑辉.德国的职业教育及其对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启示[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1997(11):58-59.

[6]张军霞,祁占勇.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研究热点分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05):11-17.

[7]邓立新.德国职业教育管理模式的调查及思考[J].江苏教育,2010(03).

[8]谭鸿飞,马剑萍.对中等职业教育现状的分析和建议[J].学园·教育科研,2013(01).

[9]任丽梅,谷亚光.为更多青少年提供良好的高中教育[N].中国改革报,2017-04-13: 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