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呼伦贝尔学院《演讲与口才》课程分层次教学研究

时间:2024-08-31

于 群

(呼伦贝尔学院文学院 内蒙古 海拉尔 021008 )

当今世界,演讲与口才能力已成为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高校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不仅可以满足各专业学生的兴趣需求,更能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美国学者卡耐基说:“一个人的成功,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85%要靠人际关系和他的做人处世能力。”而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处世能力最集中地体现在口才之中。《演讲与口才》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传授言语交际的基本知识和进行口才基本训练,使学生初步形成良好的言语交际能力。呼伦贝尔学院作为一所以培养应用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为目标的高校,在人才输出质量上更应重视培养敢说、能说、会说的人才。

一、问题的根源

《演讲与口才》课程在呼伦贝尔学院作为公共技能课已经开设了十年有余,但有目共睹的是,此课程的实际教学效果有待提高。课程论证不够、任课教师流动性大、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低等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着本课程的实际收效。笔者经过深入调研,发现导致这种现状的根本原因是教师没有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同一门课程,即便是同一任课教师授课,面对不同性质的学生群体,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应是不可能完全一致的。多年来,《演讲与口才》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针对不同性质的专业所组成的教学班,大都采取相似的授课方式和方法,这与“因材施教”的基本教育原则是不相符的,也容易导致学生出现学习兴趣降低、接收效果不佳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呼伦贝尔学院人才的培养和输出质量。为此,笔者对呼伦贝尔学院开设的所有专业进行了大致的梳理,将其总体上分为文科类专业、理工类专业和艺体类专业三大类别。研究中针对每一类别所含专业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主要问题涉及了 “关于口才观”、“关于所在专业与本课程的关系”、“关于本课程的理想授课方式”、“关于本课程的考核方式”和“关于对现用教材的评价”等五大方面。笔者对收回的有效问卷综合整理显示,所有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中,有97.4%的学生认为口才是对自己未来的求职就业具有极其重要意义的能力;90.6%的学生认为《演讲与口才》课程对所学专业有一定的积极影响;文科类中95.6%的学生、理工类中100%的学生、艺体组98.4%的学生认为,理想的授课方式是适合自己专业特点的分专业小班授课,而不应该是不分专业的合班上课;98.5%的学生认为应根据不同专业学生的语言功底和接受能力选择多样化的考核方式;97.8%的学生认为现用教材内容较为繁杂,应合理简化、量身定制。综合以上五方面的问卷调查结果不难发现,本课程现有的课程体系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应该从根源上思考呼伦贝尔学院《演讲与口才》课程发展的新思路、构建新体系,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并为呼伦贝尔学院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二、本课程分层次教学的构想

所谓分层次教学,指的是从受体即学生角度出发,按照其所在专业的性质,将其归入到针对呼院所有专业而划分出的三大专业类别之中,并根据类别特点,分别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目标、授课内容、授课方法、考核要求的一种课程体系。这种体系构建的关键就在于将《演讲与口才》这一门课程,设计出三套教学方案,从教材的选择到教学大纲的制定,从教师的选派到课时量的设置以及考核要求,都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仅从《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三个方面,对本课程分层次教学进行相应阐述。

(一)教学目标的层次

1. 知识目标

知识目标要求学生明确演讲的含义、本质、特点、作用和分类;掌握一般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基本技巧和方法。具体包括:(1)掌握普通话语音知识、语流音变规律、诗歌朗诵技巧。(2)理解演讲中眼神、表情、手势等无声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及情感。掌握演讲稿的写作、有备演讲、即兴演讲、辩论演讲的技巧。(3)掌握求职口才的技巧,求职语言行为的一般规律。

由于绝大多数文科类的学生语言基本功较好,表达能力和接受能力也相对较高,所以在能力目标方面可以完全按照以上目标设计,但在学时方面需要将现有的9周18学时增加到18周36学时,因为课程目标的实现必须有相应的学时数量作保证,否则教师在制定授课方案时将无法操作;对于理工科学生而言,由于其所学专业基本与语言和表达无关,因此存在着语言基础相对较弱、接受能力相对较弱的群体特征,因此需要适当度降低知识目标要求,将其知识目标定位为:了解普通话相关语音知识,理解演讲中态势语言的运用,掌握演讲稿撰写的基本常识,加强对求职类演讲的相关知识的学习要求;针对语言基础较弱、活泼好动、接受能力强、表现欲强的艺体类学生,要降低对其演讲稿写作方面的要求,对相关普通话语音知识仅作一般了解,而提高对其即兴演讲和态势语言表现方面相关知识的学习。

2. 能力目标

能力目标,是以改善学生语言表达心理素质为起点,使学生能克服公众讲话的恐惧,由自卑走向自信。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水平和交际能力,让学生在各种职业场合中能准确地表达,能正确、优美、得体地运用语言,不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完成交际任务,并提高学生的语言创新能力。具体要求为:(1)掌握普通话平翘、唇齿、舌根、前后鼻韵母的发音部位与方法。会说标准、流利的普通话;态势语言自然、恰当;能进行声情并茂的朗诵。(2)会写比较规范的演讲稿;演讲时,能比较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具有一定的感染力;辩论时,思维敏捷,说理有力,具有一定的的鼓动性。(3)面试求职时,能流畅恰当地介绍自己,具有一定的职业口语表达能力。

对于文科类学生中的中文专业和其他师范类专业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学过《现代汉语》或《教师口语》等相关课程,所以已具备了相当的语音知识,因此,上述能力目标并不算高,可以将以上要求完整落实到教学目标中,对于文科类其它专业学生,可适当降低专业的能力要求,如对态势语和辩论演讲的要求;对理工类学生而言,能力目标可降低为:力争克服公众讲话恐惧,树立自信心态;能撰写简单的演讲稿并不脱稿上台表达基本流畅,应较擅长求职类演讲稿的写作和求职类演讲;对艺体类学生而言,不过分强调要讲稿的写作能力和普通话语音知识的训练,而要充分发挥其专长,提高对其即兴演讲、辩论演讲能力要求,与此同时,提高对其态势语言表现力的要求。

素质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判断能力,力争在实践中运用职业语言进行岗位实践,以期塑造良好的口语表达主体形象。因素质目标在分层次教学研究过程中不具有区分度,故此不赘述。

(二)教学内容的层次

根据以上总体教学目标,结合各二级学院各专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分层次、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内容,以期达到服务专业、服务就业市场、服务学生职业生涯之目的。以上述教学目标为指引,可以将《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整个教学内容分成三大模块,即言语表达基础模块、演讲与口才训练模块和专项口才训练模块。

1. 言语表达基础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演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包含普通话训练、口语表达基础训练两个项目。其中普通话训练包含普通话语音训练基础、普通话声母训练、普通话韵母训练、普通话声调及语流音变训练四个子项目;口语表达基础训练包含声音训练、心理素质训练、朗诵训练、态势语言训练四个子项目。文科类学生要将以上两个项目设计到教学内容之中,确保知识体系的完整和系统性,使其从更为专业的角度掌握普通话相关理论知识;对于理工类学生而言,只做普通话训练项目中的前三个子项目和口语表达训练项目中的第二、三子项目内容的安排,降低理论知识学习难度,避免理解困难所致的厌课情绪;艺体类学生减少两个项目中相关理论知识的阐述,同时加大态势语言训练的课时比重,充分发挥其活泼好动的专业特点。

2. 演讲与口才训练模块

此模块主要是在模块一的基础上,让学生接触正式演讲相关知识和训练。包含演讲口才训练基础、演讲技巧训练、命题演讲训练、即兴演讲训练四个项目。文科类学生要加强演讲技巧和命题演讲训练内容,使其在具备相当的演讲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充分挖掘课程内涵,加强演讲技巧方面的训练,力争实现高水平的台上表现;理工类学生则重视演讲口才基础训练,淡化演讲技巧训练,取消即兴演讲训练内容,使其口才能力满足一般的社会生活需要。艺体类学生强调演讲技巧训练和即兴演讲训练内容,淡化命题演讲内容,取消演讲口才训练基础内容,充分鼓励发挥其专长,调动上课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 专项口才训练模块

此模块是在模块一、二基础上,结合高校毕业生未来求职社交实践而生成的切合实际的训练内容。具体包含论辩口才训练、交际口才训练、求职口才训练三个项目。其中论辩口才训练内容包括论辩口才训练基础、论辩技巧训练、论辩训练、论辩赛的组织训练四个子项目;交际口才训练内容包括介绍与交谈训练、拜访与接待训练、赞美与批评训练、说服与道歉训练、拒绝与应对训练五个子项目;求职口才训练内容包括求职准备训练、求职技巧训练、竞聘的训练三个子项目。文科类学生教学内容要涵盖以上全部三个项目,培养全面的演讲能力;理工类学生取消论辩口才训练、交际口才训练两个难度较大的项目,加强求职口才训练项目内容,这更贴近学生职业生涯的规划和设计实际;艺体类学生在安排以上全部三个项目内容的同时,增加论辩口才训练的内容和学时量,在满足学生表现欲的同时,提高了口语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三)考核方式的层次

总体上讲,在考核方式上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一锤定音”的评价方式,要将评价渗透到每一个教学的环节中,将卷面考试、上台口试以及学生的日常课堂表现结合起来,结合学生自身专业特点,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真正做到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具体来看,针对文科类学生,由于其学时量充足、教师讲解深入到位,因此应采取闭卷与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既有利于考查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能很好地检验学生上台的口语表达能力;对于理工科类学生,取消一切闭卷考试和纸质试卷的形式,期末采取不限题、不脱稿的上台口试方式考核,结合其平时课堂训练成绩,最终形成期末总评成绩;对于艺体类学生,可采取更为灵活的考核方式,如在教师准备的若干题签当中随机抽取并当场即兴演讲,或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辩论赛,根据其小组表现,结合平时成绩记录,形成最终期末总评成绩。这样,从考核形式、考核难度方面就有了层次的区分,能让不同类专业的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演讲与口才》课程的最终目的并非是考试及格,而是借助与考试的形式达到锻炼自我、提高自我、展现自我的目的。

三、结语

《演讲与口才》课程在应用型高校中一直居于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它既能强化前导课程中的语文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又能为后续专业课程起到引导和服务的作用,同时也能为学生求职就业、公务员面试和各类职业资格面试奠定基础。宽松的课堂氛围,灵活的考核方式,分层次的内容设置和实训活动能使学生始终处在主动接受、积极准备的兴奋状态,这不仅提高了到课率,也使以大班为单位的教学模式最大限度地实现高效。呼伦贝尔学院一直以培养服务与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必然要求毕业生要具备良好的口语表达和交际能力。通过对学生、教师、学校三方面的深入调研,笔者发现,《演讲与口才》课程的作用要充分发挥,探索和尝试分层次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学校必须牢固树立“学生主体、教师主导、专业区分、加强训练”的课程教学指导思想,让各专业的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里都能做到敢说、能说、会说。诚然,分层次教学只是笔者调研后的一个构想,若要真正全面实施,还需在日后的探索中进一步研究和落实。逐步解决诸如学校政策与资金支持问题、专业化任课教师师资队伍建设问题、各专业学时分配和班级人数问题、分层次教学教材(训练手册)编制等一系列问题。

[1]王琪.创制丰富多变的教学方法 进一步激发学生“说欲”——对高校“演讲与口才”课教学的一些看法[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8(34).

[2]施良方,崔允.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3]王桂玲,孙丽艳.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训练的创新模式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0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