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戴园园
(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7)
教育部出台《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强调创业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健全教育实践体系,提高学生就业率,对高校发展有重要意义。优化培养模式,结合专业特色,打造社会适应性的培养方案,是创新涉农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必不可少的内容。地方农业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区域经济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的任务。涉农高职院校应加强创业教育,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教学目的与任务,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的指导性方案。为了制定合理的培养方案,对现有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1)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多数涉农高职院校习惯于遵循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设定目标,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点放在强化专业素质,对创业素质和品格的培养很少涉及。双创背景下的培养目标,应是培育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法律观念、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创新创业知识和能力、能在农业领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的综合型人才。这类人才不仅能从事某个环节的生产工作,还具备管理能力、服务能力,这就是农业型的高素质创新人才[1]。
(2)课程设置出现偏差。涉农高职院校大多以讲座的形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以知识讲授为主,以第二课堂活动、创新创业各类大赛等为辅。课程设置全校统一,应用于所有专业;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方式,闭门造车;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实操性强的教材;考核非常松散。这样开设课程,容易导致学生学习不积极、为学分而学、学完就忘、很难实践创业[2]。
(3)创业师资队伍参差不齐,教学资源有限。研究创业理论的人不一定能教好创业课程,创过业的人也不一定能上好创业课。创业教师不仅应具备市场、管理、财务和法律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还应具备一些创业的实际经验。由于创业课在涉农高职院校的开设时间不长,因此该课程的专任教师还一时难以配备到位,教学资源也不够丰富。目前,涉农高职院校创业师资队伍的现状是:授课教师一般由思政教师、辅导员和行政人员专职或兼任;创业教师的理论水平参差不齐;创业教师普遍缺乏实践经验。由于教师在理论研究和创业实践方面自身存在不足,因此创业课的授课效果往往不理想,学生对该课程也越来越不感兴趣。
(4)课程学分认定不完善,课程考核内容不全面。开展创业教育不能局限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建设也应该成为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目前,第二课堂教学缺乏相应的考核机制和规范的考核内容,也没有将创业教育和第二课堂纳入学分管理,导致学生学习动力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创业教育效果得不到有效评估,不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5)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不多,实践活动不够。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应要求学生在学习好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将所学的理论应用于实践中。目前,涉农高职学院的实践教学平台普遍存在内容简单、与实际脱节等问题,缺乏科学性和指导性。在涉农高职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中,由于缺乏足够的实践教学平台,也没有建立与政府、企业长期合作的机制,没有将企业资源引进校园,仍习惯于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或参加培训,因此很难制定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方案[3]。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校园里营造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是做好创业教育的前提之一。首先,学院应成立主抓创业教育的专门机构,建立从院(系)级到校(院)级各层面的领导机构并完善人员配置,保障创业教育顺利开展;其次,应及时了解国家及各级地方政府出台的大学生创业相关扶持优惠政策并在校园内大力宣传,增强学生的创业信心,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同时,应针对涉农专业的学生,开展服务“三农”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了解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等相关知识和政策,让学生感受乡村建设及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的乡村情怀,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返乡创业、服务“三农”;最后,应经常性地开展榜样教育活动,大力宣传大学生创业的模范典型人物,将一批优秀的涉农企业代表或创业成功的校友树立为模范,影响在校学生,请他们来校演讲,用自己亲身创业经历打动学生[4]。
(1)用科研成果支撑教学与比赛,使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目前的创业教育偏理论,内容较单一,实践性不足。要促进创业教育内容更新,将课程内容重新组合。可以把专业老师的科研成果融入创业教育的课堂教学,作为教学案例纳入教材。要将理论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建立科研团队,由专业教师带队在校外建立创业科研基地或实验室,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2)优化课程设置。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院为例,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于2018年成立了创新创业领导小组,并在该领导小组的指导下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下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管理中心。创新创业学院,是专门负责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二级学院,承担创业教育的组织实施和学分管理等工作任务。通过优化课程设置,把创业教育融入到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把创业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全过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3)开设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的交叉课程。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色,都设置了作为选修课的交叉课程,如农业经济、农庄发展、食品创业课、管理创业课等。实践证明,注重创业教育与涉农专业特色结合,能更好地培养具有农业现代化知识的技能型人才。
(1)建立并完善创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通过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加强了实训实验中心、实践基地的建设和开发,以不同类型的实践教学基地为基础构建了立体化的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如图1所示。为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学院积极引进优质师资和创业导师担任创业课程的兼职教师,并专门制定了相应的实践教学计划和实践教学方案,确保实践教学更加优质和规范[5]。
图1 实践教学平台和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2)拓展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学院以学生会、团委为依托,建设创业氛围浓厚的校园文化,发挥专业优势,组建团队入住创业孵化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机会和平台。以湖南省农业类技能比赛为载体,拓展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提升学生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互联网”创业大赛、黄炎培创新创业大赛和学科比赛。结合涉农高职教育特色和专业特点,各二级学院分别推出具有专业特色的创业实践活动,以帮助学生提高创业实践技能和丰富企业管理经验。
一方面,加强对校内创新创业教师的培训力度,把教师送到企业和校外相关机构培训,通过多学科、多渠道的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把创业导师“请进来”充实创业教育师资团队,如邀请企业家来学校担任兼职指导教师,可以授课,也可以指导创新创业大赛。可以建立创业学分转换制度,将一些学生的成果转换为学分以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如学生创业活动、孵化团队、竞赛成果、专业发明专利等;将学生参加专业竞赛或创业比赛获得的成果换算为指导教师的教学科研工作量,给指导教师发放绩效奖励或提供项目资助经费。通过建立激励机制,推进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学校某一个部门的事,也不是某个二级学院的事,应全校一盘棋,建立学校统筹、多部门协调协作的长效机制。以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院将新思路应用到创业人才培养中,统筹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主要有以下2个亮点。
(1)把专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中去。学院统一明确思路,科学规划,统筹推进,要求各二级学院各教学单位通过“必修+选修”的人才培养模式实施教学,把农业类专业教育融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去。要求专业课老师积极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如在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将本专业领域的创业典型作为教学案例;要求创业教师积极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学中科学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开创思政引领的创新创业教育新局面,如在创业比赛中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突出思想政治教育。
(2)建立“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并完善相应考核机制。“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是为适应产业转型,通过打造以政府、企业、学校为核心和以学校教师、企业导师为主体的培养团队,实现校企共同培养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在这种体系中,把“双元”和“双师”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重点。“双元”指的是学校和企业;“双师”指的是学校的创业教师和企业的创业导师。通过建立“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使教学资源和企业资源互相融合并得到充分利用。创业教师专职授课和企业导师兼职指导相互结合、交替进行,不仅拓展了创业教育载体,还促进了专业成果的转化。只有加强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让理论教育走进企业,把实践教育引进学校,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不仅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还能有效培育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校企良性互动的生态环境[6]。
有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首次突破900万人,达到909万人;2022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超过1000万人。毕业生人数大规模地增长,有可能使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在国家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涉农高职院校应切实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引导、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和个人特长,组建团队,自主创业。课题组以专业教育为依托,以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为主阵地,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改进完善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如建立“3+1”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实施第二课堂学分认定等。在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如学生在创新创业比赛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孵化了大学生创业公司34家等。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