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柴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思政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4-08-31

姚彩虹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7)

***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好的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像盐,但不能光吃盐,最好的方式是将盐溶解到各种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2020年6月5日,教育部发布《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充分挖掘各类课程思想政治资源,发挥好每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不同课程的教学,都要有机地融入思政元素,让价值引导的成分在课程设计和课堂教学中如盐在水,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1],课程思政已成为中国教育新发展理念的集中体现。

“十四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职业教育要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人才,深度融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的实践之中。职业教育要培育学生“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协作共进的团队精神,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激发学生技术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立足培养“德技双修,德技并重,德字为先”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1 课程概况

柴油发动机是工程机械的重要动力装置。现代工程机械柴油发动机由许多机构和若干系统组成,体积庞大,构造复杂,结构精巧,与现代技术紧密结合,集传统技术与现代高新技术于一体,是工程机械的关键核心部件。柴油发动机的性能指标是反映工程机械优劣的重要标志,柴油发动机的维护检修是现代工程机械服务管理的主要任务。

工程机械柴油发动机构造与维修课程将柴油发动机的工作原理、结构、检修、维护合为一体。实施课程教学时,采取“工作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的方法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一体化进行,体现了“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专业教师在传授课程知识技能的同时,结合课程内容开展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使教学过程注重德技并修、育训结合,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工匠精神、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规范等内容[2]。把握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特点,满足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应用学习的需求,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技能转化为内在的德行和素养。

2 课程思政的设计与实践

专业教师深入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关注社会热点,紧跟技术前沿,与时俱进,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数据及视频等教学手段,以画龙点睛、案例穿插、隐性渗透的教学方式,向学生传播正能量。专业教师把爱国情怀、工匠精神、知行合一、绿色环保、自主创新精神自然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转化为内在品格,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意识。

2.1 激发爱国情怀

在授课过程中,通过讲述我国工程机械行业从自力更生、白手起家发展到现在工程机械销售量和销售额已经超越美国、日本、德国位居世界第一位的创业历程,展示中国制造业的辉煌成绩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千千万万产业工人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努力奋斗的结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激发爱国情怀。

柴油发动机是工程机械的“心脏”,是最核心的部件。目前我国先进工程机械的部分“心脏”依然依赖进口,一些国产品牌工程机械畅销产品依然配置“进口心脏”,高端柴油机技术依然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我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通过向学生讲述当前发动机技术的研发现状,培养学生的国家忧患意识和爱国热情,增强学生勇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使命的责任感。同时,通过实例展示国家建设的成就,坚定学生对我国各项国策方针、科学发展理念的认同,帮助学生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远大理想、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使学生坚定政治方向、坚定“四个自信”、牢树“四个意识”。

2.2 培育工匠精神

2020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正式批准发布《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发布稿)》。该技术要求指出:自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 kW以下(含560 kW)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应符合本标准要求。当前,我国大部分整车和发动机的控制器、催化剂、增压器等核心零部件都必须从国际品牌供应商采购。这意味着我国制造业在新的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下,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开展高科技创新,实现节能环保,特别是迈向世界一流,必须要有十年磨一剑的“工匠精神”。在柴油发动机实践教学中,含有大量“工匠精神”培育点,如:在柴油机解体实践教学中,通过给学生展示因操作不规范使发动机无法良好工作并导致重大经济损失的案例,让学生明白柴油发动机解体是对发动机组成部件进行检测、鉴定、维修和故障排除的基本作业。解体方法和作业质量,将直接影响柴油机的检修质量、周期和成本。如果在解体过程中盲目拆卸,将会对发动机零部件造成人为损坏。柴油发动机解体一定要遵循严格的规范和原则,保证作业质量。在任务实施过程中,告诉学生“不要急于求成,要事先做标记,理解原理和了解结构;要注重细节,遵守操作规程,耐心坚持,慢工出细活”。

一台柴油机有上千个零件,如果使用不当和维修、装配不当,会造成柴油发动机曲轴弯曲变形,严重时将加剧活塞连杆组和汽缸的磨损以及曲轴和轴承的磨损,会使曲轴疲劳折断,导致发动机发生严重故障。清洗气门、气门导管与气门座时,将气门按顺序排列或在气门头部打上记号;清洗活塞连杆组件时,将活塞连杆组件按顺序排列或在活塞连杆组件头部打上记号;清洗喷油器时,将喷油器按顺序排列或在喷油器头部打上记号。如果有一颗螺丝装配不合格,就会影响机器正常运行。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让学生课余时间观看《大国工匠》记录片,让学生深刻理解“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的人生哲理。

2.3 知行合一

学生掌握技能的诀窍离不开勤快与悟性,离不开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的有机结合。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激励学生坚持知行合一。例如,讲解气门间隙调整时,先提出问题:为什么要调整气门间隙?让学生查资料,然后通过课堂汇总总结讲清楚气门间隙调整的必要性、气门间隙过大过小的危害性、气门间隙调整原则及方法,最后让学生动手实践。

积极推广校企合作育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通过在合作企业的培训与实践,接触实际设备和各种各样的机型,紧跟工程机械市场步伐,学以致用。让学生参与工程机械维护与应用,在技能训练中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第一线的道德伦理规范,与职业技术人员相互交流,在踏入企业之前强化自身职业道德伦理意识,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践行知行合一。

2.4 培育生态文明理念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要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大局观,在教学活动中开展生态法治教育。将《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引入课堂,教师在讲述柴油发动机构造时,适时融入“遵纪守法”和“节能减排、绿色制造、循环经济”等理念,在专业教学中把这些绿色标准和规范很好地教授给学生。

柴油发动机是氮氧化物的重要排放源。据统计,单台工程机械排放的颗粒物和氮氧化物分别是机动车的63.5倍和84.2倍。目前,我国每年新增工程机械约200万台,在全国每年超过1亿吨的柴油消耗总量中,约有20%用于各类非道路移动机械。初步估算每年排放氮氧化物200万吨以上,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了大气污染的重要因素。我国工程机械二手设备交易市场管理缺失,导致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率与不安全产品在市场上大量流通,违背国家节能减排方针。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教育学生把生态文明思想贯彻到自身实践中,形成知行合一、自觉行动的生态人格。

2.5 科技自主创新

高端柴油机是制约中国内燃机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教师在课堂上可列举国产柴油机技术创新案例,如:2020年9月16日,中国装备制造企业潍柴集团发布全球首款热效率突破50%的商业化柴油机,树立了全球柴油机热效率的新标杆,是内燃机技术历史性新突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中,参与庆典工作的服务车、领宾车60%都装配了玉柴YCS04N国六发动机。这些成就均展现了国产品牌的崛起,展现了中国科技自主创新的水平。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理解最先进的核心技术不是靠金钱买来的,只能依靠科技自主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深入分析及实践。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工程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热情,培养学生善于钻研、不畏困难的精神。

3 结语

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依据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需要,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和社会热点,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尝试在专业课程中为学生“开启思政大门”,巧妙地引入思政元素[3],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趣味性,而且还能有效实现“立德树人”和全过程育人,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