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安徽省绿色金融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时间:2024-08-31

陈燕玲,张 娜

安徽省绿色金融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陈燕玲,张娜

(安徽大学 经济学院,合肥 230031)

发展绿色金融,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之一。近年来,在相关政策引导下,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已取得较好的成效,但总体来看,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长效机制尚未真正建立,主要表现在政策推动力不足、组织体系建设滞后、基础设施不完善等方面。基于此,结合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现实要求,并借鉴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就如何构建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提出相关建议,如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统筹协调,健全绿色金融组织体系;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绿色金融;双碳目标;绿色发展;安徽省

一、引言

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改善、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保护等经济活动所提供的金融服务。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之一[1],绿色金融的发展问题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2007年银监会出台的《节能减排授信工作指导意见》标志我国的绿色金融政策正式进入落地实施阶段。在一系列政策推动下,我国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明显进步,业务规模持续扩大,产品结构不断丰富,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有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达到13.92万亿元,规模位列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发行规模超过3500亿元,其中,碳中和债券累计发行超过1800亿元。从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为污染防治、节能改造项目集资到应对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的作用日益凸显。[2]2020年9月,***总书记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首次提出“3060”的双碳目标,彰显了大国担当,同时也对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提出了更高更新的目标。2021年以来,在国家政策导向与“十四五”规划指引下,我国绿色金融迎来了快速发展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诸多历史性成就,综合实力显著提升,转型发展成效突出,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21年11月召开的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的五大目标,即“经济强、格局新、环境优、活力足、百姓富”,并要把安徽打造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以更高站位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在此背景下,如何构建绿色金融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其在资源配置、风险管理、市场定价等方面的功能[3],助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无疑是安徽省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取得的成效

(一)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稳步提升

近年来,发展绿色金融已成为安徽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行动之一。在一系列激励政策的推动下,绿色信贷总量稳步增长,绿色金融产品日益丰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逐年提升。截至2021年9月,安徽省绿色信贷余额3836.5亿元,同比增长38.6%,较2019年几乎翻了一番,累计公开发行绿色债券145.6亿元。据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的研究成果显示,2018—2020年间,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指数由15.51增长到33.92,仅三年时间就增长了118.7%。近三年我国31个省份绿色金融发展评价结果如图1所示,安徽省的排名分别为第20名、第12名和第11名,从第二梯队末尾跃升至第一梯队,取得较为明显的进步。

图1 我国地方绿色金融发展评价结果总得分情况

数据来源: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

(二)绿色金融市场日渐活跃

绿色金融的发展离不开市场主体的积极参与。作为国内最先开展绿色金融的中小银行之一,马鞍山农村商业银行早在2015年就开办了绿色金融业务,2017年明确提出“以普惠金融为基础,以绿色金融为发展方向”的发展战略,并经过不断的努力,将“绿色银行”打造成为其新的名片。作为绿色金融的主力军,国有大行的绿色金融业务发展同样引人注目。以农行安徽省分行为例,“十三五”期间,累计为绿色产业项目发放贷款437亿元,绿色信贷年均增速22.28%,高于各项贷款年均增速2.8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企业的绿色意识逐渐增强,积极通过发行债券和上市实现绿色融资。例如,山鹰国际控股股份公司成功发行安徽省首单民营企业绿色债券,循环经济绿色化工示范企业华塑股份成功在上交所上市。

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不断推陈出新。近年来,绿色产业生态贷、PPP项目贷、绿色租赁和“绿创贷”等创新产品服务相继落地,极大地丰富了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体系,为企业解决绿色资金需求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例如,徽商银行充分发挥徽银金融租赁公司、徽银理财公司战略协同和业务协同作用,初步构建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等多层次、广覆盖的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推出了环保贷、PPP项目贷、乡村振兴占补平衡贷和绿色租赁等产品。部分绿色金融产品介绍如表1所示。

碳金融发展势头强劲。近年来,我国碳减排市场化进入新阶段,碳金融正在成为绿色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向。2021年以来安徽省碳金融产品不断涌现,碳中和挂钩贷款、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碳排放权配额质押贷款等新型产品相继落地,其产品简要介绍如表1所示。2021年8月,安徽在全国率先推出“碳指数”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建了一本碳排放“明白账”。

表1 部分新型绿色金融产品介绍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三)绿色金融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2016年12月,《安徽省绿色金融体系实施方案》出台,对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的要求与目标、绿色金融产品发展规划、保障与激励机制等内容进行了系统规划。随后,《安徽省企业环境信用评价实施方案》《安徽省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安徽省企业环境信用与绿色信贷衔接办法》《实施活体资产抵押贷款业务若干意见》等政策性文件陆续落地,绿色金融政策逐步形成体系。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11月出台的《安徽省银行业存款类法人金融机构绿色信贷业绩评价实施细则(试行)》明确要求对全省银行业存款类法人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业务开展情况进行业绩评价,并将评价结果纳入宏观审慎评估(MPA),该举措释放出货币政策支持绿色信贷发展的强烈信号,也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践行绿色信贷提供了更详细的实施指导。近年来,人民银行合肥中心支行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助力绿色金融发展,将金融机构绿色信贷及债券发展纳入货币政策工具运用考核,积极运用再贷款、再贴现来支持绿色信贷产品,专门设立绿色再贴现资金池,引导和撬动金融资源向绿色领域倾斜。

三、当前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政策推动力仍有不足

绿色金融具有周期长、时效延迟、风险控制难等特点,需要相应的激励政策来推动发展。越来越多的实践表明,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和保障在绿色金融发展的初期尤其重要。[4]近年来安徽省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建设逐步完善,但相较于江苏、浙江、江西等地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首先,目前安徽省对绿色金融的政策支持仍以货币政策为主,财政资金的支持力度相对不足。绿色产业和项目通常具有投资期限长、回报率低等特征,需要充足的激励引导措施提供驱动力。从国内绿色金融的发展经验来看,绿色金融发展较好的省份都通过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提供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等财政措施来引导并支持绿色金融的发展。例如,湖州市按照融资主体绿色等级分别给予企业12%、9%、6% 的贷款贴息,并且对于银行发放的绿色信用贷款按照贷款余额的5%设立风险补偿资金池。兰州出台《兰州新区绿色金融发展奖励政策(试行)》,由兰州新区财政统筹安排10亿元专项资金,用于鼓励和支持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贵安新区对绿色金融高级管理人才以其缴纳的个人所得税新区留存部分为基数,连续10年给予50%的等额奖励;对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根据规模给予5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等不同标准的奖励。

其次,安徽省出台的绿色金融政策仍停留在各地方性部门的规范性文件层面,缺乏统一的顶层设计且政策效力相对不足。2020年11月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发布《深圳经济特区绿色金融条例》,2021年10月的《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出台,标志着这些地区的绿色金融政策已经实现从制度探索、标准建设到立法推进的跨越,政策效力得到极大提升。

再次,缺乏稳定的跨部门协调机制。绿色金融的发展要涉及多个部门,部门权责不明确会导致政策推出缓慢、实施效率低下,从而无法为绿色金融的长效发展提供基本保障。为了确保绿色金融政策的统一性与稳定性,广东、江西等地均成立了专门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工作领导小组以统筹协调绿色金融的发展。

(二)组织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一是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数量少。与传统金融业务相比,绿色金融业务具有明显的外部性大、业务模式新、专业性强、风险大等特点,传统的金融机构组织形式难以适应绿色金融发展的需要。从国内目前试点省市的经验来看,金融机构成立专门的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金融业务中心、绿色金融专营分支机构等专营组织,有助于推动绿色金融业务的开展。例如,广西南宁市已有绿色专营机构78家,覆盖银行、保险、证券及各类型新兴金融业态和地方金融组织。到目前为止,安徽省内绿色金融专营机构数量十分有限,据公开资料显示,仅有浦发银行合肥分行成立了绿色金融中心。

二是绿色金融中介服务机构短缺。绿色金融业务服务对象为生态产品交易市场,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具有业务模式新、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和不确定因素多等特征,需要专业性的中介服务机构来提供一系列复杂的中介服务以保障交易的实现,如绿色资产评估、绿色信息咨询和环境风险评估等。目前,安徽省内相关的中介服务发展滞后,中介服务机构十分短缺,这严重阻碍了金融支持生态产品价值的实现。现存的咨询公司、律所、评级机构等中介服务公司鲜有涉及绿色金融相关领域,而诸如绿色咨询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机构以及绿色信用评级等专业中介服务机构还处于培育阶段。

(三)基础设施不完善

一是绿色项目库建设缓慢。建立绿色项目库是发展绿色金融的一个有效手段。对于入库项目,各金融机构要给予一定绿色通道便利,同时减少金融机构筛选绿色项目的时间成本。安徽省绿色发展重点项目库2018年建成投运,2019年建立绿色发展项目库,2020年筛选出绿色发展行动重点项目426个,项目总投资额为4123.77亿元。与其他先行省份相比,安徽省入库数量较少且规模偏小,绿色项目库建设进展较缓慢。例如,北京绿色项目库2018年首期入库项目就有近2300个,融资需求总额超3800亿元。截至2020年4月江西省绿色产业项目库达到1559个,总投资额突破1万亿元,其中重点项目1220个。截至2021年3月,新疆绿色项目库入库项目已经达到1687个,总投资8573.64亿元。

二是地方性的绿色金融标准尚未建立。绿色金融标准是搭建绿色项目库的前提,目前,国内有多套绿色分类标准,在适用对象、项目范围和精细程度上各有差异。绿色金融标准体系缺乏统一性,绿色项目识别难、口径不一,造成金融机构无法给予精准支持。部分地区在遵循国家大方向的前提下已经建立了契合自身的地方性绿色金融标准。四川成都、浙江衢州、江苏泰兴、福建南平和三明均建立起相应认证标准,实现了国家标准与地方发展特性的有效衔接。安徽省目前尚未制定或出台相关地方绿色金融标准文件,导致金融机构定向支持绿色企业发展的力度远远不足,无形中也会给一些企业或金融机构创造钻空子的机会,加剧“漂绿”或“洗绿”现象的发生。[5]

三是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缺乏。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与绿色项目库是相辅相成的,主要是发挥信息中介及信息披露作用,也可进行资产评估、咨询服务等业务,能提高绿色金融市场运行效率。截至目前,国内已有部分地区结合本地特色打造了绿色金融服务平台,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如四川环交所的“绿蓉融”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浙江省的绿色金融服务专区和江苏扬州的绿色金融服务线上平台等,为绿色金融产品和项目架桥引路,增加企业融资来源。

四、构建安徽省绿色金融发展长效机制的主要措施

2017年以来,我国先后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甘肃和新疆等六省(区)建立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经过几年的试点工作,这些先行先试地区在绿色金融政策架构、绿色金融产品服务创新、激励约束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6]安徽省应积极对标先进地区,结合自身实际,着力构建绿色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完善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首先,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对现有绿色金融的各项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政策进行统一整合、修改和完善,并借鉴深圳、湖州等地的经验,在坚持国家层面政策与立法原则基础上,结合安徽省地方特色[7],适时通过地方立法,对绿色金融发展的相关制度与标准、产品与服务、环境信息披露等内容进行统一规范和引导。

其次,加大并突出财政政策的引导作用。积极发挥财政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产业和绿色项目集聚。相关政府部门参照扶持中小企业和涉农贷款的模式,将绿色金融业务与信贷贴息、财政补贴、税收优惠、财政性存款存放等挂钩,建立正向的激励机制。积极发挥政府投资基金引导作用,探索政府资本和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联合设立绿色低碳类基金,以市场化方式投资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实体和项目。

最后,用好用活货币政策工具。为了实现“双碳”目标和推动金融业绿色转型,近期央行不断释放将创设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的强烈政策信号。安徽省要积极对接央行推出的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发展的信贷支持。通过再贷款、再贴现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引导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投放绿色信贷,提升货币政策在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方面的正向激励作用和定向调控功能。

(二)加强统筹协调,健全绿色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加强统筹协调,合理布局绿色金融发展。将绿色金融发展纳入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制定全省绿色金融的工作计划,明确各部门任务要求和序时进度,高效务实地推进各项工作。建立并完善绿色金融工作议事协调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绿色金融创新发展,努力形成多部门联动的绿色金融工作合力。

二是进一步完善绿色金融机构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特色机构。积极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立绿色金融事业部、绿色分(支)行等绿色金融特色机构。鼓励大型银行在安徽的分支机构和主要法人银行机构建立专业化绿色金融工作机制,逐步形成专业化的运营模式。鼓励金融机构通过设立绿色金融业务部门(业务中心)、绿色产品创新实验室等方式来提升绿色金融专业服务能力和风险防控能力。鼓励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等地方金融机构在各自业务范围内探索开展绿色金融活动,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8]鼓励并支持绿色信用评级、第三方认证、环境风险评估等专业机构落户安徽以便为绿色金融提供中介服务。鼓励以绿色金融为特色业务的金融机构、第三方服务机构、高端智库等在安徽落地展业。[9]

(三)夯实发展基础,完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一是加快研制绿色金融地方标准。加强国家绿色金融标准的推广应用,同时结合安徽实际,组织制定国家绿色金融标准的配套制度或者补充性地方绿色金融标准,重点关注并推进绿色融资主体和项目评价、绿色金融机构评价、银行业绿色金融特色机构建设、区域绿色金融发展指数、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等领域的标准化建设,加强标准之间的协调性和统一性,打造具有安徽特色、有公信力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10],充分发挥绿色金融标准的规范和引导作用。

二是加强绿色金融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绿色项目库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定期开展绿色企业和项目的遴选、认定和推荐工作。打造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四位一体”绿色金融服务机制,实现产融对接、政策宣介、信息采集、跟踪督办等功能的高效集成。将绿色融资主体评级与认证方法嵌套至绿色金融综合服务平台,有效整合发改委、财政、税务、金融、环保等部门的信息,建立公益性的环境成本核算体系,将大气污染排放、水污染、垃圾等造成的环境成本尽可能量化,定期对融资主体进行动态绿色评级,实现绿色融资主体认定的自动化、专业化和精准化。

[1]刘传江,张劭辉.源头活水:绿色金融之于经济发展——基于金融理论视角的解构[J].西北师大学报,2022(3):134-144.

[2]魏丽莉,杨颖.绿色金融:发展逻辑、理论阐释和未来展望[J].兰州大学学报,2022(2):60-73.

[3]朱广印,王思敏.绿色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J].金融理论与实践,2022(4):29-40.

[4]史代敏,施晓燕.绿色金融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机理、特征与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22(1):31-48.

[5]朱民,郑重阳,潘泓宇.构建世界领先的零碳金融地区模式——中国的实践创新[J].金融论坛,2022(4):3-11+30.

[6]陈华,沈悦.绿色金融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思路[J].甘肃社会科学,2022(2):218-225.

[7]喻平,张敬佩.区域绿色金融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评价[J].统计与决策,2021(24):142-146.

[8]孙秋枫,年综潜.“双碳”愿景下的绿色金融实践与体系建设[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2022(1):71-79.

[9]宋兰旗,季宇,唐志武.吉林省绿色金融发展问题研究[J].税务与经济,2021(4):107-112.

[10]王信.粤港澳大湾区绿色金融发展探索[J].中国金融,2021(19):33-35.

Stud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Green Finance in Anhui Province

Chen Yanling, Zhang Na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has now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driving forces for my country'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levant policies,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in Anhui Province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but in general, it is still in the initial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a long-term mechanism has not really been established. lag, poor infrastructure, etc. Based on this, combined with 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modern and beautiful Anhui, and drawing on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advanced regions, it puts forward relevant suggestions on how to build a long-term mechanism for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finance in Anhui Province, such as improving the top-level design, increasing policy support, and strengthening overall coordination. , improve the green financial organization system; consolidate the development foundation and improve the green financial infrastructure.

Green finance; Dual carbon goals; Green development; Anhui Province

2022-04-14

陈燕玲(1970- ),女,安徽六安人,安徽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金融风险管理研究。

10.13685/j.cnki.abc. 000630

F832.7

A

1671-9255(2022)02-0010-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