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南海区域贸易合作研究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时间:2024-08-31

廖维晓,胡桂瑜

南海区域贸易合作研究及对“一带一路”建设的启示

廖维晓,胡桂瑜

(广西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南宁 530004)

以南海海上贸易合作机制建设的挑战和机遇为出发点,对中国南海地区海上贸易合作机制建设进行前瞻性和可行性的对策研究。由于在制度层面和实践层面建立南海海上贸易网络有一定的可行性,特别是南海海上贸易通道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不断深化,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深入人心,这就为各国在海上贸易网络领域建立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

南海;区域贸易;“一带一路”;合作机制

一、南海海上航运通道的重要性

南海区域发展在世界贸易版图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地缘政治方面也开始成为大国角力的重要区域。南海海洋区域贸易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随着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时代,开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国际影响力也在大幅提升,南海贸易航线在亚洲区域贸易的重要程度也与日俱增。同时,中国为亚洲地区提供公共安全产品的需求也日益增多,这就需要持续推动全球治理以及适应全球经济政治秩序的逐渐改变。在世界重要的海上贸易枢纽当中,南海区域的海洋治理一直面临着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博弈,这使得中国在南海建构和谐之海、共赢之海的目标不断受到挑战。

表1 南海区域各国货物进出口贸易额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南海区域内国家贸易总量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在不断上升,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开拓合作空间有利于各国实现共同繁荣。另外,南海区域各国经济贸易活动频繁,进出口贸易额在不断增长,区域共同市场发展十分迅速(如表1所示),在世界市场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高。稳定的贸易和繁荣的共同市场已经成为各国和平发展和政治对话的重要基础,南海周边各国的多方博弈使得维系南海地区的公共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从南海区域内各国贸易额度的增长量可以发现,各国的贸易量正在逐年增加,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这意味着各国相互间的合作共赢带来的利益远大于冲突造成的损失。当提出要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来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时候,中国已经逐渐拥有了主导地区和平的力量,能够以更加积极有效的方式去搭建新的南海区域发展平台,推进新型国际关系交往方式,努力应对南海困局,进而保障南海区域经贸网络的有效运行和持续发展。

南海区域作为重要的世界贸易海上通道,直接关系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能源贸易,枢纽作用十分显著。作为重要的海上国际货运通道,南海海域的航行自由和航行安全以及航行畅通也在时刻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运转,从苏伊士运河的拥堵事件可以看出海上航行的顺畅程度已经直接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走势产生巨大的影响。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南海的建设开发并未影响船舶的贸易运输[1],通过相关统计数据可以发现,第一,海域船舶交通的流量是非常大的。每天经过南海区域运输的石油达到了全球海洋运输的近三成,这个数量级别已经对世界大部分主要国家的贸易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由于南海局势相对平稳,经贸交流受到的影响是非常小的。第二,能源贸易直接决定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决定了当年的世界经济增长总量;能源安全也对各个国家的国家安全和经济安全构成了重要的影响。所以,南海区域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之间的关系是非常紧密的,经过南海的航运贸易在世界经济版图中的位置越来越重要。第三,从能源供应的角度来看南海的枢纽作用,不仅仅是自身的能源产出,还包括越来越大的经由南海的能源运输规模可以说南海区域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海上经济生命线。第四,在区域经济贸易发展过程当中,南海区域贸易和枢纽的作用开始体现规模效应,南海贸易航线已成为世界贸易航线中非常重要甚至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贸易通道。因此,在处理南海争端、营造南海贸易网络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不得不考虑航行和货运的需求带来的直接影响。

二、南海海上贸易网络的构建

南海区域各国贸易网络联结程度的加深,促进了区域贸易的深入发展,为共同市场建设奠定了合作的政治经济基础。新时代以来,中国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努力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各国的共建共享发展成果。“自由贸易港必然会促进——建立新的海洋治理模式、构建南海海洋共同体成为较好选择。”[2]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中国也在逐步推进国际国内市场经济双循环,并提出了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增长要求,这使得南海贸易航线和南海区域的货运量继续增长。第一,在这一过程中,南海区域经济将随着亚洲经济在世界经济范围的比重上升而不断持续增长。第二,在这一背景下,南海周边国家对南海区域提出的领土和主权的要求与中国主张的对南海的历史性权利形成交叉、重叠和争议,容易引发南海区域局势的不稳定,势必会影响到南海贸易航线枢纽作用的发挥。第三,随着南海区域贸易网络的不断拓展,这种交叉和挑战就有可能形成更为紧密的贸易联系,需要相关各方展现高超的政治智慧,努力致力于营造合作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的局面。第四,从目前来看,南海周边各国与中国的双边贸易总体上处于稳步上升的阶段,贸易结构也在不断地优化,逐渐开始形成区域性的产业分工和互补贸易体系(如表2所示)。这对南海区域共同市场建设是一大利好。海关统计数据显示,各国间的贸易量在逐年上升,相互间的贸易额度也在不断拓展,经济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共同经济利益的纽带也得到了全面加强,这显然是亚洲共同市场建设的发展趋势。

表2 中国同南海区域各国海关货物进出口贸易额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世界贸易分工的专业化、精细化、合作化发展趋势在不断上升,各个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竞争态势发生着剧烈的变化。第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进一步推进,中国通过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推动经济发展、参与世界贸易的进程也在不断加速,“通过海运方式实现的对外贸易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比重逐年上升。”[3]南海区域内各个国家之间的利益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也不断发生。第二,世界市场工业领域的多元化分工发展趋势在逐渐展现,南海各个区域国家之间的产业分工和贸易交换也在迅速地交融更替,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不断发展进一步催生了各个区域的共同市场建设。第三,中国和东盟国家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在南海区域形成了一个相对繁荣的区域市场共同体和贸易共同体网络,并在区域内部实现相对自由的国家级贸易和投资交流,进一步推动区域内各国的经济社会共同发展,这也为弥合分歧、解决南海争议、谋求共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治经济基础。

三、提升贸易互动,弥合南海区域发展分歧

南海区域经济平稳发展的态势有助于强化各国的经济合作交流,推动区域内政治互信。当前,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内构建新型的区域贸易共同体能够比较顺畅地解决有关南海的历史争议问题。“自贸区建设在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的指引下,极大地推动了双边的互利共赢。”[4]通过建设南海区域贸易网络,能够形成南海区域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交融,在区域共同市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区域经济共同体。南海周边各国在同中国的贸易来往时常受到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的影响,但双边贸易额稳中有增,经济交流的基本面保持相对平缓。各国受到自身经济规模的限制而对经济波动的承受力度大不相同,双边贸易的波动反映了区域内国家经济面的健康程度,其对经贸交流的影响很大(如图1所示)。各国之间仍然需要努力巩固共同市场建设,加大区域经贸合作力度,实现产业优势互补,共同应对国际经济波动的风险。

图1 中国同各国海关货物进出口总额年增长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南海区域各国在科技服务、市场建设、产业转移、金融合作等领域存在互补性,区域市场建设前景广阔。南海区域各个国家间的服务贸易方面可以进一步深入扩展。第一,在科技服务领域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服务贸易网络形态。南海贸易区作为区域经济共同体的一个整体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发展。第二,我们应该看到,南海区域经济共同体的发展仍然面临着碎片化和多元化的趋势,不可能让所有区域内国家的经济发展都变成同一的模式,所以要从区域经济规则方面着手,特别是通过不断完善贸易规则和贸易方式来进行南海区域的治理和市场建构。这将成为南海区域经贸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式。比如说,通过经贸的奖惩制度、关税制度、商品贸易、服务贸易,形成对南海区域贸易的框架性变革,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同时为政治上解决南海争议问题提供合理的政治基础。第三,在南海区域范围内通过经贸合作实现建构区域共同体的发展模式,其经济合作主要是在区域内进行适当的产业转移和分工以及构建共同的金融市场来延伸原有的产业链和价值链,通过区域内部政策来鼓励区域内的经济创新和技术升级,这有利于推动在中国和东盟自贸区的框架内实现经贸交流的良性发展。

南海共同贸易市场建设需要在产业分工、贸易成本、货运服务、信息技术、基础建设等领域着力,全面推动区域内各国经济贸易高质量发展。南海区域贸易发展需要不断对贸易制度和政策进行简便化,并进一步协调各国之间的贸易成本和贸易关系,在信息技术领域扩大区域内的合作,提高南海区域内港口的利用效率,完善和提升各国的海关环境以及相互间的电子商务市场的便利化。要从以下这几个方面进一步扩大区域内国家的共同市场:一是加强区域内的分工合作;二是同时降低区域内企业的贸易成本;三是构筑南海区域内的货运网络和贸易服务网络,为区域内的货运物流和海运海事业务的发展创造条件;四是要加速南海区域航海业务的数字化和信息化发展;五是提高区域内各国的投资自由化程度,为区域内贸易的提升提供强大的金融支持、人才支持和物力支持;六是大规模地营造区域内的交通网络和交通基础设施,提升南海区域市场的活力。在这一进程当中,共同的贸易网络建设需要能够把南海争议区的重要性降低,进而提升南海区域各国合作的基础,加强合作以减少分歧。一方面,这使南海区域内各国能够共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另一方面这也使中国在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内扩大经济腹地,让中国的资本、技术、人才能够为共同市场所用,推动国际国内市场双循环,实现各个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一带一路”倡议对南海的影响

“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南海区域内国家加深合作,使南海各国共享中国的发展红利,弥合有关南海的分歧,促进各国之间实现合作共赢。南海资源开发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中国面对沿海周边各国的资源掠夺行为需要用更积极、更主动的方式去维护自身的权益。比如,加速南海各类资源的开发力度,用切实可行的措施保护南海自然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值得注意的是,进行资源开发方面的合作是目前南海区域内各国实现共同开发的一个切实有效的方式,能够避免用激烈的冲突手段来解决南海争议,也能进一步加强区域合作的经济基础。中国主动引导双边和多边的友好经贸并不是怯于南海各国对中国产生的政治压力,而实际上正好相反。中国对南海各国的经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双边经贸交流十分频繁。中国同南海区域各国的货物进出口额占各国进出口总额的比例在逐渐增大,各国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也在逐渐加深,南海区域各国也成为中国重要的货物和原料来源地,各国之间的经济依存度在不断深化(如图2、图3所示)。

图2 中国同南海区域各国海关货物出口额占其本国货物出口额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3 中国同南海区域各国海关货物进口额占其本国货物进口额比重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南海区域开发要以合作为主线,在合作的同时推动对南海的实际开发水平,提高中国对南海资源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当然,经济合作并不意味着让渡主权,这是一个底线,对这一点我们需要有清醒的认识。在南海开发进程中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建设。第一,通过在南海区域开展行政规划,建立行政体制,把南海岛礁纳入到行政管理体制当中,使之成为开发和建设南海的重要基础,并进一步推动南海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以维护南海主权和权益。第二,要推动南海海上执法力量的建设,特别是海上执法体制建设,开展从中央到地方的联合执法,不断推进南海海上执法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在南海的岛礁建设上,“无论是依据相关国际实践还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确定的群岛标准,南沙群岛都应被视为一个整体,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其领土主权的归属。”[5]第三,进一步加大对已经控制的南海岛礁的建设,进行适度的开发,加强各个岛礁的功能性作用。比如,在各个岛礁修建通讯和探测设备,有条件的修建机场,在航道附近修建航海用的大型灯塔,有港口条件的设置船舶港口起重机等设备,同时建立一些岛屿的地上和地下设施,推动各岛形成区域化的行政中心。第四,要部署军民两用的设备和设施,使我们前期在南海的投入能够真正用之于民。第五,要积极为南海海上航行提供安全保障,为过往的船舶提供海上救援、灾害预警、海洋预警、气候预测等公共服务,努力改善南海海域的通航条件,进一步保障南海区域的通行自由和航行自由,保持中国的海上力量在南海区域的广泛存在,并为南海区域提供力所能及的公共产品。

对于南海贸易共同体建设,中国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来主导建设的方向,要从历史传统、政治需要、经贸交流、区域和平与主权保障等方面综合推进。进入新时代以来,中国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这对南海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南海贸易圈历史上有四次繁荣时期,带动了南海海域周边特别是东南亚地区的发展。”[6]第一,中国政府继承了历史传统对南海的贸易路线,不断通过经济和政治方式强化对南海的治理和开发,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持续深化与南海周边各国的战略合作关系,积极应对域外国家的干预,从多个维度努力推动南海争端的解决,捍卫南海国家主权权益,努力开发和建设南海区域共同市场。第二,在“一带一路”的合作框架下,通过共建、共商、共享,为“一带一路”特别是南海周边各国在经济贸易、基础设施建设、能源产业等方面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打下基础。第三,在经贸领域,中国也在和东盟国家进行经济互补、不断深化贸易合作。一大批基础设施重大项目正在东盟国家中间开展合作建设。第四,在传统的农业和海洋渔业领域,增加了许多务实的交流与合作。第五,区域共同市场建设和互联互通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受益于“一带一路”的建设,这增进了中国与各国民众的相互交流、相互理解。在经济交融进一步加速的基础上,稳定的经济交流和经济发展为合理的解决南海争端奠定了基础。第六,中国“依据一般国际法上的时际法——拥有岛屿相关海洋权益”[7],可以根据历史权利和国际法的规定来行使相关权利和进行南海区域开发,通过进一步加强海上力量,在海上国际救援、国际维和以及海上反海盗等方面积极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强大的人民军队就成为了应对海洋争端、维护区域和平的最基础和最基本的支撑力量。

“一带一路”倡议在南海区域的有效实现,充分体现了中国推动开放合作的决心,展现了中国市场开放包容的经济特点,也充分反映了中国政府的国际担当精神,为推进全球治理发展国际合作指明了方向。总而言之,中国与东盟在自贸区框架之内进行经济贸易,迅速扩大了经贸交流,使双边和多边的友好经贸合作形成了良性循环。中国一直秉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与南海区域各国进行政治对话、经济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开始形成政治互信和经贸交融。各个国家在投资驱动的常态下,使经贸交往互利共赢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模式逐渐成为一个有活力的区域贸易共同体,这将进一步促进区域内国家的人员交流和文化交流。当然,目前南海区域内仍然存在着一些隐患,特别是南海争端带来的政治争议,需要我们超脱争端本身去构建区域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指明南海域内各个国家发展的新道路,以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多元性、多样化的挑战。

[1]梅强,吴琳.彭海区域商船典型空间分布及贸易流向研究[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8(5):632-639.

[2]张尔升,李雪晶.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与构建南海海洋共同体互动研究[J].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19(2):85-97+3-4.

[3]梁明,陈柔笛.中国海上贸易通道现状及经略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4(11):79-84.

[4]郭晓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现状与前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19):36-43.

[5]黄影,张海文.整体性视角下群岛的领土主权取得规则研究[J].太平洋学报,2021(3):66-79.

[6]刘舒羽.从南海贸易圈到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发展[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17(1):52-58.

[7]张乃根.中国对南海诸岛屿领土主权的一般国际法依据[J].甘肃社会科学,2017(6):122-128.

The Enlightenment of Regional Trade Cooperation in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One Belt, One Road"

Liao Weixiao, Hu Guiyu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 China Sea Trade Cooperation Mechanism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the countermeasures of forward-looking and feasibility on the construction of offshore trade cooperation mechanisms in South China Sea areas. Since there is a certain feasibility of establishing the South China Maritime Trade Network in the institutional level and practical level, especially the South China Sea Trade Channel has been deepening with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hina's economy. The establishment of cooperation mechanism in the trade network field laid the foundation.

South China Sea; Regional trade; "One Belt, One Road”; Cooperation mechanism

2021-08-25

中国—东盟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科研专项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联合资助(CWZD201508 );广西省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17JGB138)

廖维晓(1983—),男,壮族,广西河池人,广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南海研究。

10.13685/j.cnki.abc. 000590

F752.7

A

1671-9255(2021)04-0007-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