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高”学校“群发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时间:2024-08-31

郑承志

“双高”学校“群发力”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以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郑承志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 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2)

高等职业教育的“双高”时代,“双高计划”建设单位如何前行?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作为中国特色高水平专业群(A档)建设单位,从“引领改革”“支撑发展”出发,抓住“双高计划”建设的契机,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整合专业群、“以群建院”“群发力”助推高质量发展,在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打造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提升服务发展水平等方面,催生了一批标志性成果,可以为同类院校发展提供借鉴。

“双高计划”;专业群;机制;高质量发展

高等职业教育“双高计划”启动,高水平专业群成为创新点。专业群建设既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支撑产业转型升级、适应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将实施“双高计划”作为“十四五”期间的中心工作。学校明确提出发挥“双高计划”电子商务专业群的示范带动作用,推进“以群建院”,培育3个以上高水平专业群,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新技术引发的快速职业迭代,着力发挥集聚效应,保持发展活力,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推动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奠定职业教育本科层次学校条件。

一、“群发力”的逻辑起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获得长足发展。依托“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国家示范(骨干)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等,高等职业院校在高质量发展上进步明显,在“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增强技术技能积累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日益显现,社会认可度与满意度显著提升。

但是,高等职业院校部分专业生命周期短、专业面过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够、教学资源的浪费等客观存在。为此,高等职业教育领域提出实现从专业到专业群的战略转变,“群发力”形成集群效应,即高等职业院校聚焦产业发展的人才诉求,以专业群为单位优化专业结构,完善专业群建设机制,提升专业群各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一)基于社会分工的职业发展需求,呼唤高职教育“群发力”

“职业是职业教育的逻辑起点”,从最一般的意义考量,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要服务于社会分工的需要。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特别是互联网产业化、工业智能化、工业一体化,职业分类、职业规范和职业要求等决定了职业教育的目标、性质、内容和方法。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使命的高职教育在专业对应产业、课程对接生产与服务,一定程度上存在服务面过窄、综合性不够和适应性过慢等问题。专业群的产生,即打通群内专业发展通道,强化底层共享,正是专业群对应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的结果,有利于实现“使人与职业相结合”。

(二)产教融合、增强社会适应性,要求高职教育“群发力”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经验表明: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也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路径。***总书记提出“不求最大、但求最优、但求适应社会需要”,对高职教育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双高计划”也要求“发挥专业群的集聚效应和服务功能”,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真正融合”。从增强高职院校专业适应社会需要的能力看,目前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基于产业链来谋划发展职业教育专业,即专业对应产业、“形成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二是组建专业群、拓宽人才培养的适应面,依托校企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学到真本事,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多样化能力。因此,从产教融合视角看,高职教育需要“群发力”。

(三)增强办学实力、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催生高职教育“群发力”

“十三五”以来,我国现代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螺旋上升,产业集群效应越来越明显,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同时,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和移动商务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创新,催生了一批新兴业态,形成一批新的产业增长点,以新技术、数字经济等赋能的行业、工种和新的岗位群不断涌现,传统意义上的单个专业,即使实力很强,其人才培养也很难适应产业集群对技术技能人才素质和能力提出的新要求。高职学校通过打造优势特色专业群,形成特色鲜明、行业背景深厚的发展格局,错位发展、各具特色,无疑会形成新的增长点,壮大办学实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群发力”的基本路径

从专业到专业群的变化,对高等职业教育而言既是客观要求,也是重大的挑战。这是一个系统的改革工程,要抓好专业群整合与二级教学机构调整、规划实施专业群建设任务、建立改革发展评价体系等主要环节。

(一)专业群整合与二级教学机构调整

1.专业群整合。从调研论证入手,结合学校定位,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发展态势,特别是新技术、新兴业态发展对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明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找寻整合专业群的产业链、岗位群基础;学习兄弟学校先进经验,避免走弯路。如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专业部归并专业群,按专业部组建二级学院,显示出强大的竞争力,入选国家高水平学校建设单位第一类(A档);形成专业群整合论证报告,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论证以增强整合方案的科学性。如我校“专业群整合论证报告”充分征求了多方意见,为后来的顺利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二级教学机构调整。基于“专业群整合方案”调整二级教学机构设置,意味着在较大层面上打破原有的框架,一定程度上影响有关方面利益,需要经历动员、讨论、听取多方意见、反复推敲、干部调整等过程,要在强化优势专业群建设、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充实二级学院力量等方面形成共识。如我校整合专业群、“以群建院”,将原来的系、部二级教学机构调整为电子商务学院等7个二级学院、1个马克思主义学院、1个基础教学部,形成了学校—二级教学机构—教研室的三级布局框架,其中,二级学院涵盖电子商务、会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10个专业群。组群逻辑基于产业链或职业岗位群,定位明确。

(二)规划实施专业群建设任务

1.构建基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高质量培养体系。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各项目标任务,最终是要落到培养环节上。要统筹推进专业设置与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教材、课堂教学和实习实训等环节改革,形成高质量培养体系。要以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抓手,充分体现技术复合与能力融合,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与产业升级需求、企业生产岗位技术标准有机融为一体;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实现“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为强化课程思政与教学资源开发、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突出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与实践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如我校依托“双高计划”着力打造电子商务国家级(A档)高水平专业群和会计、移动互联应用技术等省级重点专业群,对接产业发展、岗位标准和技术进步,开发具有安徽特色的专业教学标准、课程标准、实训教学条件建设标准,形成了高质量专业群建设的样板。

2.深化课程教材建设与教法改革。课程、教材、教法都是关系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载体、基本要素。要按照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积极推广“岗课赛证”融合等新模式,完善教材建设和选用制度,大力开发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特点和专业教学需求的新型活页式、工作手册式教材,建设一批校企“双元”合作开发的省级以上规划教材;要深化1+X证书制度改革,建立专业对应1+X证书制度,坚持学历证书的根本地位不动摇,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课程教学,提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含金量”,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大力推进项目教学、混合式教学、理实一体教学和模块化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如我校以教材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三教改革”,获批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2本,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2个(“全国教材建设先进集体”“全国教材建设先进个人”)。

3.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技术性和应用性,决定了高职院校的技术队伍建设目标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1]一是落实“双师型”教师专业标准,要依托“双师型”教师建设工程,研究落实教师专业标准,体现“双师”要求;二是拓展培养、引进、选育三大主渠道,要把握职业技术师范院校和高校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建设机遇,扩大“双师型”教师培养规模,加大对高层次、高技术技能人才引进的力度,对新聘教师建立为期1年的教育见习与为期3年的企业实践制度;三是活化用人机制,强化专业教学和实践考核,加强培训、企业跟岗实习等,解决好“双师型”教师再提升的问题,激发学校内生动力和办学活力。如我校依托“教师队伍建设规划”,通过争取教师编制“周转池”、建立新进教师“1+1+1”的3年培养制、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制度”和“教师博士培养制度”,有效地实现了教师队伍的素质提升和结构改善。

4.完善实习实训条件。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基本环节。良好的实习实训条件是职业教育支撑维度,“学生科学素养、技术思维与实践能力教育离不开实习、实训(实验)”。[2]要从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出发做实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实习实训条件建设方面需要解决三个问题:体制机制上,依托校企合作理事会、职业教育集团,完善“人才链、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模式;课程体系上,优化实训方式、课程时长和教学要求,形成科学合理、有机衔接的实习、实训课程体系;突破重点上,建设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资源开发与推广平台,通过“以虚促实、虚实结合”,解决“讲不清、下不去、难再现”的问题。如我校作为财经类高职院校,聚焦核心商科产业,建设了松鼠新商业学院等6个特色产业学院;实施“人工智能+商科”战略,校企合作共建商务智能与大数据等6个校内实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群新零售产业虚拟仿真实训基地,获批国家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培育项目。

(三)建立改革发展评价体系

1.二级教学机构发展评价。以“双高计划”建设单位遴选条件为指引,从壮大二级教学机构发展实力出发,设立标志性成果清单,按照获得标志性成果的数量确定档次。列入标志性成果的包括: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第一完成单位),主持国家级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承担国家级教育教学改革试点项目,教师获得过国家级奖励,承办过全国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高职组)等。

2.专业群评价。以“双高计划”专业群遴选条件为指引,以专业群为单位,从“做优做强”专业群、强化特色、完善激励机制出发,设立专业群考核标准,按照达标情况确定专业群等次。专业群考核标准包括:专业群定位、专业群组建逻辑、专业特色与社会影响力、高水平专业带头人和教学创新团队、实践教学基地设施、专业群课程体系、专业群生源与办学规模、毕业生就业、科研与社会服务等。

3.教师队伍建设评价。基于教师队伍是核心竞争力的思路,从打造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出发,设立教师评价标准,包括:学历与职称、“双师型”等级、教学考核、教学研究与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等,采取量化方式进行任期考核,形成激励机制。

三、“群发力”的主要启示

(一)深化对职业教育的认识

***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战略地位,使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获得了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3]“不同类型、同等重要”的基本定位,有利于破除“重普轻职”的传统观念和践行类型教育新理念。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和中办、国办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开启了建设技能型社会的新征程。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让技术技能“长入”经济、“汇入”生活、“融入”文化、“渗入”人心、“进入”议程成为社会共识。[4]站在新的起点上,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德技并修,“群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靠质量求生存、靠特色求发展、靠贡献求支持,成为高等职业教育领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

(二)强化顶层设计和机制完善

从我们的实践看,一方面,“群发力”实现高质量发展,首先是顶层设计,无论是专业群整合、二级教学机构和人员配备调整、规划专业群建设任务,还是评价体系建立,顶层设计都至关重要,需要智慧与魄力,需要得到广大教职工的支持;另一方面,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工作方案落地、相关的各项目标任务推进,最终是要落到人才培养环节上,必须以“三教改革”为契机,统筹推进专业设置、队伍建设、教材教法改革和实习实训等环节改革。通过建立与完善制度、形成新的机制,激发内生动力,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三)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高水平专业群是学校发展的龙头,是“群发力”的基石。一要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建设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和教学团队,实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频同向育人[5];二要对接产业发展、岗位标准和技术进步,打造高水平专业建设标准体系、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三要建立健全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开发与建设与国家、区城产业分布相适应的新专业,探索高职专业认证,完善专业退出机制。

(四)落实落细学生实习实训

实习实训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基础与特色保障,也是“群发力”的支撑力量。要以建设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为突破口,用好国家的激励性政策,通过组合投融资、校企共建等方式提高实训基地综合效益;要不断优化实习实训教学体系,严格落实实习实训的时间、过程、考核评价、安全教育等规范要求,不断完善学生权益保障、社会征信、企业经济补偿等制度安排,压实校企双方在实习实训环节的责任,提高实习实训质量;要总结推广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加快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

[1]郑承志.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基础工作[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0(2):5.

[2]郑承志.打造骨干专业群,培植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以财经类高等职业院校为例[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4):65.

[3]新华网. 这件事在总书记心中“前途广阔、大有可为!”[EB/OL][2021-09-10].http://www.moe.gov.cn/jyb_xwfb/

xw_zt/moe_357/2021/2021_zt04/mtbd/202104/t20210414_526360.html.

[4]陈宝生.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 服务技能型社会建设[N],光明日报,2021-05-01(7).

[5]王瑞.思政课程领航课程思政论略[J].中国电化教育,2021(10):65.

Practical Exploration of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Double High" Colleges Through Professional Teamwork——Taking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Zheng Chengzhi

In the "double high" era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ow can the colleges under construction keep moving forward? As one of level A construction unit of high-level professional groups, Anhui Business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starts from "leading reform" and "supporting development", seizes the opportunity of the "double high plan" construction to deepen the reform of internal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chanisms, and integrates some professional group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llege tries to "develop with professional groups” and uses "professional teamwork" to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It has given birth to several landmark achievements in terms of building highlands for training technical and skilled talents, creat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service platforms, and improving service developments. The above experiences can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similar institutions.

"Double High Plan"; Professional groups; Mechanism;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2021-11-08< /p>

郑承志(1964—),男,安徽太湖人,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商务与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经济师,主要从事企业管理、高等职业教育研究。

10.13685/j.cnki.abc. 000600

G715.1

A

1671-9255(2021)04-0064-04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