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许占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研究*
——基于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的视角
许占鲁
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日益成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影响着网络话语权的实现。从各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来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话语权单项传播、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脱节、教育策略缺乏针对性等问题。建构和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的策略有:让大学生在微信互动中保有自由度、话语权主体间有一定对抗;话语内容以有效需求为基础,控制在一定范围流转;建设学生工作微信平台“网络共享社区”,更新微信传播话语和传播方式,培养微信平台意见领袖。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络话语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有效行使不能回避“微时代”这一重要的现实环境。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建设一支由学生和青年教师骨干组成的网络宣传员队伍,推进校园微信公众号等网络新媒体建设。”高校与时俱进,各级各类学生工作公众号因其发布内容与大学生息息相关而受关注,已经成为“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是在党中央领导下,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针对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包含社会主义价值观等主导意识形态的网络文化产品,在网络环境里进行一系列话语传播的实践,从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域里所获得的权力。”[1]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直接关系着话语权的实现。
1.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发布内容分类。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通过网上注册、缴纳一定费用等简易程序即可运行,目前,主要有学工热点、通知发布、校园文化活动报道、各类服务信息、专题活动等。
学工热点主要是转发报纸期刊、主流媒体最新的时政要闻,宣传主流价值观,也有最新的有关大学生管理、教育方面的理论文章。通知的范围比较广,涉及日常学的奖助贷、各类会议等。校园文化活动报道,有学工部门以及下属社团、学生组织等主办的活动,也有学生自己参加的校外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还有校外媒体对学生工作的宣传报道等。各类服务信息包括活动申请流程、党团管理规范、档案管理规定、毕业生就业服务等。专题活动以各高校重点推动内容为主题,开展一段时间持续的活动,例如创新创业活动、学风建设等。
2.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功能。学工热点通过转发时政热点新闻以及教育管理的文章,向大学生宣传国家的主流价值观,让其了解国家的大政方针,以及国内外同龄人的学习、生活等,是思想政治教育中理想信念教育的体现。各类日常管理的通知更多体现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表明教育部门和教育者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教育目标、教育方针和政策。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通过不同形式、主题、专业、年级的学生文化活动,展现大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各类服务信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对学生的关爱,是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专题活动是各高校根据一段时间内学生工作重点开展的特色活动,体现了教育内容、教育目标的侧重情况。
1.话语权力单项传播。在话语权力关系中,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存在双向的权利、权力关系,教育者有发表话语内容、引起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的反思并指引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权力,教育对象对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有发表看法,以及反馈的权利。如果是支持教育者的教育内容,这对教育者来说就是实现了话语权力,如果反对或者提出更好的想法,这对教育对象来说是实现了自己的话语权,对教育者来说,则需要改进教育内容或者方式,以更好地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引作用。在这样的主体间进行双向互动,才能实现真正的话语权。目前,高校的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大部分只有一方的宣传、灌输,得不到受教育者的反馈,或者受教育者反馈后教育者并没有做出解释或者调整,话语权对教育主体双方来说是很难真正实现的。
2.教育内容与教育对象的现实需求脱节。综观当下各高校的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多是由高校进行消息推送,大学生一般只能被动接受信息,少有的互动停留在投票、抢票上。实质上,一部分内容是开展工作、教育主体“发号施令”的需要,一部分内容是展示学生活动开展情况的需要,但教育者很少在活动前调研,也并没有进一步关注活动开展后学生的反响,这意味着教育者更关注活动开展的形式,却没有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没有重视活动的效果。
3.缺乏有效的教育策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的引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难点是思想观念和政治观点话语权问题。从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的现状来看,还是以通知、活动等内容推送为主,缺乏专题性教育,让学生发声的机会少,事件讨论性内容少,不能唤起学生的共鸣,没有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没有拓展大学生自发开展活动的平台,让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一)话语权主体关系方面
“话语权是通过创造、表达、设置、传播和运用一定的话语来影响和引导人的思想和行为的权利和权力。”[2]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就是高校(教育者)以及学生之间通过微信网络传播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具有的说话的权利以及其所言话语具有的影响力,这个影响力可以体现为权力以及效力。因此,话语权首先是一个关系体系:话语权在主体与对象间互相影响中才能产生。
1.让大学生在微信互动中保有自由度。福柯在《话语的秩序》以及《知识意志》等论述中提到:主体自由是权力关系得以存在的必要条件;如果一个人完全受制于另一个人并成为另一个人的物品,成为另一个人能在其上施加无限和无边无际的暴力的对象,那就不存在权力关系。因此,为了实施一种权力关系,双方至少必须始终存在着某种形式的自由。“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教育团体、教师)与学生,教育者话语权是教育者依托网络,对受教育者进行描述、灌输、传播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程中所形成的话语权,主要包括言说权、说服权、批判权和引领权等。受教育者话语权主要是受教育者享有平等参与讨论、协商、论辩和选择等方面的权力。”[3]我国的《宪法》《教育法》及其他相关法规、政策性文件等都规定了公民享有行使话语权的权利,赋予了高校机构、教育者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利(力)和义务。教育者(机构)和学生有通过网络发表言论的自由,这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生成的主体基础。
2.主体间有一定对抗。“如果承认自由是权力关系存在的必要前提,那就意味着在权力关系中必然存在着抵抗的可能性。”[4]任何一种权力都存在着抵抗。在这个权力“主体”中包含有两层意思,“通过控制和依附而屈从于他人的主体,以及通过意识或对自我的认识而依附于自己身份的主体,在主体间隐含着一种起压制或制服作用的权力形式。”[5]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吐槽”、质疑、批判;教育者(机构)对教育对象有“灌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行为,有时候也会进行批评。网络作为虚拟的平台,教育主体可以通过匿名的形式传达思想意识,在网络上双方都有发布言论的自由,现实中存在着一定的“对抗”关系。
(二)话语权内容方面
1.内容的有效需求性。微信公众号内容丰富,在开展某项活动前,可以进行微信调查,听取学生的意见和想法,一方面能够增强他们的参与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符合学生需求和教育目的的内容才能增强教育的效果。另外,针对学生的特点,分类分层次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比如,在一年级开展兴趣类活动,二年级开展专业类活动,三年级开展职业规划类活动,四年级开展就业服务活动等。也可以根据国内外时政热点新闻以及热点事件开展微信大讨论,增强学生的主动性。
2.话语内容流转的控制。在某些话语事件中,有时教育者具有更强的话语影响力,有时学生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不断发生着变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中,教育者用特定的语气、带有导向性的内容,向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形成了话语权力关系。为提升话语权的转变与调整,福柯进一步提出了话语祛序性概念:事件、系列、规律性和可能性状况。他还参考了话语社团的控制法,所谓话语社团,指的是保证或制造话语,但其目的是令话语在一封闭的空间中流传。通过这些交往的“游戏”,促进话语权的流转。国外敌对势力从未停止“西化”“分化”中国的图谋,往往会利用网络文化话语霸权对青年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因此,对国外的渗透行为以及敌对措施,及时发声和引导,揭露事实、分析原因,让大学生参与其中,可以借此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
(三)话语权策略方面
1.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的作用,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共享社区”。根据“微时代”网络特点,借鉴“集聚效应”等理论,利用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在知识、资源、生活等方面形成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道德文化圈,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共享社区”,加强微信的“点赞”“评论”“转发”功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在网络时代的话语权。以“共享”为基础,以学生成长为目标,关注其学习、生活、实践等环节,建设和谐、互动的沟通平台,才能增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话语影响力。
2.更新微信传播话语和传播方式。微信结合图像、声音、文字、视频等,简短、灵活的传播方式深受90后大学生喜爱。为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具吸引力,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应该更加关注传播的方式,用鲜活、形象的图文增强教育内容的可读性,借鉴互联网信息传播的新技术,让大学生更好地接受教育内容。
3.培养微信平台意见领袖。学生工作微信平台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过程中,存在传播信息碎片化、去中心化和边缘化等问题,尤其是微信的娱乐功能常常影响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因此,在增强微信互动的同时,要及时建立一支信得过、有责任感的意见领袖队伍。通过思想政治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党员和干部等对互动平台进行监管,对互动信息进行筛选,及时回复学生的意见。同时,对学生群体中的优秀朋辈榜样进行宣传,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微信的网络传播方式让高校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话语权有了新的生成方式,相应需要新的发展策略。由于我国关于网络语言使用、网络话语责任等规范还不健全,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实现还需要一个过程。
[1]魏晓文,李晓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的策略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4(10):90.
[2]骆郁廷,史珊珊.论意识形态安全视域下的文化话语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4):66.
[3]邱仁富.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基本命题[J].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9-74.
[4][5]M ichel Foucault."Le sujet et Le Pouvoir".D its etecrits,IV,1980-1988[M].EditionsCallimard,Paris: 1994:720-721,226-227.
责任编辑:贺春健
G641
A
1671-6531(2017)06-0010-03
2016年浙江省哲学规划课题(16N DJ C063YB)
许占鲁/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讲师(浙江杭州310036);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读博士(浙江杭州31002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