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论创意写作在中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4-08-31

陈佳冀

高校教学

试论创意写作在中文写作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陈佳冀

针对高校中文写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以培育学生创新性思维为主体的“创意写作”概念的引入,及其相关教学理念的革新性实践,无疑将推动整个写作学科的教学模式构建并良性、健康发展。而围绕创意写作在写作课程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这一题旨,可以从强调理论与实训并重、文学与语言的有机融合以及创造性思维在教学实践中的培育、运用这三个重要向度进入。

创意写作;写作课;实训;语言形式;创新性思维

写作对于高校中文系学生而言无疑是最为基础的必备能力之一。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均开设了写作类课程,诸如《基础写作》《应用文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等。但教学方式则侧重于具体内容、表现技法、基础写作规律以及表述方式等规范性写作活动的灌输与开展,某种程度上难免会限制学生自身思维方式的传达和自我想法的认证。部分同学甚至会由此产生一种厌倦乃至排斥的情绪,这显然不利于写作教学的有效展开。学生愈发对写作不感兴趣,其教学的内容匮乏、因循守旧、缺乏变通等弊病间接造成了学生们无法将接受性语言有效转化为输出性语言,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不想尝试去写作,内心有抵触也不愿付诸实践。结果是一个学期的写作教学结束,在反复的课程学习与写作实训当中非但自身写作能力未得到有效提高,反而强化了厌恶与抵触的情绪,既定的培养想象力、创新能力,使学生促进自我学习并积极参与建构过程的课程目标更是无从谈起。

“作为基础学科的写作正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学科。它除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外,还担负全面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操、审美修养、心理素质以及创造能力、创新品质的重任。”[1]这是写作课程教学所希望实现的目标。“创意写作”是于20世纪20年代在美国爱荷华大学创立的写作概念与范式,发展至今已作为写作与文学教学理念的革命性尝试而被不断强化。葛红兵先生直言:“创意写作是以文字创作为形式、以作品为载体的创造性活动,它是文化创意产业链最重要、最基础的工作环节。”[2]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写作的开放性写作方式,它尤其强调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育,其“本质性特征就是‘创造性’写作活动,那么,在这一活动中,创造性思维就要贯穿活动的始终。”[3]这也是创意写作教学的首要任务与核心目的。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一个最为突出的区别在于由单纯的教师向学生传授写作理论、技能,转变为集体工作坊式的合作互助。在这一关系集合中师生形成一个整体,大家互相讨论、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并作出相应评价。

如英国威尔士班戈大学的伊莱恩·沃尔克教授在其创意写作教学中,以“破冰船”策略来达成自我激发的破冰之旅:“在创意写作训练班上,即使没有工作坊的环境,学生仍有可能被要求朗读他们的作品,或者复印出来给大家分享。通过建立这样一种轻松自然的训练氛围,大家的不适感从一开始就会消除。”[4]而在具体写作任务的分配与布置上,创意写作不限制具体的写作目标、内容与字数、文体。无论是学生互评、教师评价,抑或小组讨论,多以鼓励、肯定为主,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与热望,让他们想去写、愿意写、爱上写作。这样就由原来的恶性循环转变为良性循环,学生的写作信念进一步得以强化,对其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育也大有裨益。

一、理论与实训并重

探讨理论与实训之间的关系,实则涉及到写作课程教学中一个最为基础而核心的问题:具体教学内容的设定,即如何界定理论体系与训练体系二者间的关系。传统写作学科对于这一关系的设定,基本停留在偏重于理论体系的强化,重心在讲授写作的基本原理,诸如创作主题、中心思想、叙事结构、材料运用、表述策略等,而训练体系这一部分却未得到足够重视,总体呈现出理论多于实践、甚至与实践相偏离的状态。这种分配方式、教学内容的既有设定已然形成一种较为固定的授课体系,一直以来缺少变化与革新,让人为之担忧。而放眼西方创意写作的教学,不缺少基础写作理论的灌输与讲授,但不拘囿于此,而是将这些基础理论的传达建构在有效而系统的写作训练基础之上,由浅入深、由易到难,逐渐引导学生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这里的写作训练,强调动态化、立体化、全方位的能力训练,切实解决学生们“想什么”和“怎样写”的诸种问题,最终为提升学生的综合写作素养与创意写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比如按照很多高校的写作课程课时设定,64课时当中,既要强化基础写作理论,又要实施与之对应的配套实训,因此,除了主题、选材、结构等基础理论之外,在文体写作方面,要有分别针对文学文体、新闻文体、理论文体、应用文体等各种文类写作的训练,当然也包括了打破文类的综合性写作训练。比如文学文类方面,教授小说、散文、诗歌等文体,就要以系统性的实训作为依托,进行“感觉上的听、视、嗅、味、触和直觉上的运动、平衡、空间、时间、纠错等各种训练,思维上的回忆、联想、想象、推理等训练,以及技巧上的人物特写、场景描写、拼贴游戏、修改等专项训练。”

为了便于各类实训项目的有效开展,建议实施小班教学的授课方式,构建“工作坊”①工作坊(W o r k s hop),这种组织形式最初来自爱荷华大学。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证明其作为一种十分有效与必要的工作、教学与学习单位的重要价值。详见h tt p://www.u io wa.e du/~i ww/[E B/O L].创作的现代创意写作教学模式,针对学生各类文体写作存在的障碍展开针对性的创意研讨、指正与完善。其初衷是要求活动的参与者具有创造性思维,而不是传统意义上以教师讲授、灌输为主的授课模式。具体形式为以主讲教师为核心,强调其丰富的教学经验与领域的专业性,两到三名辅助教师,也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经验与理论积淀。要严格把控教学规模,可以把一些自然班级人(一般为30余人)拆分成10余人的两个小团体,便于“工作坊”教学模式高效、顺利地开展。具体实践过程中,涉及到活动、探讨、博弈、短讲、演练等多种方式的有序推进,由主讲教师掌控与指导,大家集中于某1—2个话题的讨论中,针对话题展开创意思维的发掘与写作进程的实训。而从写作“工作坊”的具体文类划分上来看,根据不同的兴趣选择与擅长维度,各个团体可以在小说工作坊、诗歌工作坊、戏剧工作坊、影视工作坊等具体文类中选出适合团队与自身属性的文类。

当然,工作坊的实训形式并不仅仅局限在室内场域里进行,结合不同的文类样式,围绕不同的探讨主题,可以采用更加灵活与有针对性的形式。同时,主讲教师与学生可以在电话、邮件、QQ群、微信群、论坛上,及时进行课堂内外的必要沟通,要对课堂进度、作业执行情况、写作实训效度等进行把握与管控。

二、文学与语言融汇

创意写作方式的有效应用与落实,应建立在系统化的语言机制的训练与培育基础之上,其具体价值的呈现也附着在具体语言形式的表达上。开始阶段,应鼓励学生把字词表达的训练附着在文学文本细读的基础之上。“文学的本质是创新,每一部文学作品都是独特的,创造性是文学的基本要求。”[5]语言形式训练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是重视对大量文学文本系统性、精细性的阅读。学生要从自己所喜爱的一位作家的文字里抽出一个词,体悟、感受该词汇所具备的不同意旨空间,特别是其具体的使用方式如何灵活地达到了这种使用效度。显然,学生可以先行确证所选词汇的词类,如果是冠词和限定词,那么它是如何促成叙事氛围的营造,以及如何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如果是动词,它的时态与人称、角色的关联性,是主动抑或被动;如果是形容词,它又是起到何种情感勾连的作用,并如何有效地推进了文本的整体叙事节奏……这期间还要向学生特别强调,相同的词是否会发生某些词性位移、多重阐释空间以及语体、语感适时变换等诸多问题,显然,这种最为基础的看词表述能力的训练,要求学生们大量精细化地对经典文本细读,不断形成自身的阅读谱系,积累足够多的言语素材,这将成为创意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接下来的尝试就要集中在用给定词汇合理造句能力的训练上。选定3-5个词语,无论是读音、词性、释义等均无必要的关联。这个时候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鼓励学生可以灵活多变、“肆无忌惮”地展开造句游戏,切记这一训练过程的自由随意性,不过多干涉、不盲目限定。在1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要努力将这3-5个词汇有效地组接、囊括在一个单一的句式结构里,肆意地打乱顺序,改变原有的字面逻辑与叙事意义,形成新的统一的意义结构整体,各种不同的意旨空间被学生呈现出来,情感丰沛的、斗志昂扬的、歇斯底里的、无厘头的、充满荒诞意味的……接着要在8分钟内形成各自的句式表达,并进行愉悦的互动式的分享与交流。学生们将自己认为拼贴得最为精彩、独到的句子朗读出来,指明其好在哪里,如果觉得自己的句子不够完美,也要说出其不足之处,“然后由其他人提出优点、缺点、称赞、批评、修改意见”[6]。通过交流分享,学生们会有意地关注到句法构成的要素,并深入体会到它的重要价值。

教师以自身的阅读与写作经历,告知学生什么样的句子是成功的、优秀的、强大的表述,什么样的句子又是失败的、不足的、弱化的呈现。诸种问题涉及到诸多可以探讨的空间,比如创意、创新性,语感、句式、措辞、语言合理运用、具体表达等。通过有效的探讨,并经过课堂训练与自身阅读与总结的累积,学生们能够渐趋清晰地分辨出句式表达的好坏,了解如何表述最为契合准确。同时也会激发他们之后阅读与同类训练的兴趣,带着一定的问题意识与创新性思维进入到文本阅读与拼贴训练当中,长此以往,效果会一次比一次更加显著。在此基础之上,由词到句再到段的深入展开,逐渐形成有独立的话语空间、完整的故事情节讲述。

三、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与运用

在具体的实训与操作过程中,切记要循序渐进,即强调创意写作要遵循写作学的普遍原理。杰克·赫弗伦说:“在写作之前你需要做什么样的热身运动?我们的想象需要变得柔软,就像我们的身体一样。如果不这样的话,我们的创意承受的代价就和肌肉痉挛一般。”[7]创意写作从它的开启点即强调写作者要经历这样的热身过程,从而渐趋进入写作状态,将自身的思维与感觉等调整到一种最佳的状态,为创新性思维模式的培育奠定坚实的基础。从实训效度上来说,创新性思维的有效建构是最为重要的衡量指标,第一个层面即是对是否培育出学生思维独立性的衡量。比如,首先,是否具备了一定的怀疑精神与批判性,是否有对于那些大家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事物或所谓“真理”提出大胆质疑的勇气、决心。其次,能否通过实训展现出一定的抗压、解压能力,在面对写作进程中所可能产生的挫败感、沮丧情绪等,能否坦然面对,重塑信念,实现“脱胎换骨”的精神蜕变。在这一过程中强化写作维度的自信心,培养锐意进取的意志力,在不断的修改、完善之中实现写作能力“突飞猛进”似的快意。另外,在讨论与实训当中不断实现针对自身的目标规划,特别是催生出某种不断自我更新的意识,当然,这要建立在不断地进行自我否定的基础之上,端正态度、放低心态,不断发现自身存在问题并适时予以改正,主动否定自己,打破自我框框,如“凤凰涅槃”般重获写作生命的新生。

还有思维多样性的有效培育的问题,即是否通过创意写作实训达成某种发散性思维的提升。在面对一个团队小组共同的探讨话题时,能否通过训练实现多种设问、质疑的能力,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丰富的联想与想象空间,把思维发散开来,从不同的角度、视域进入,并尝试提出不同的答案,让自身创新思维的展现具备了更为丰富、驳杂的选择空间。与之相对应的是思维适时转向能力的培养,即在不同的联想空间当中,当其中一个向度发生碰壁、受阻乃至被拒斥时,能否瞬时转向另一个合理而准确的方向。而最终所要做的思维训练就是择优原则的把持,在多个发散性思维所形成方向条目中,能否找到最佳答案,这是一个关键性的核心题旨。

除此之外,还有对于学生的思维统摄能力的训练,即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思考与适当手段,来达成对概念、材料的加工与整合。把众多思维的片断有效整合,实现科学化、系统化的整体性呈现,并能在此基础之上对所整合材料进行深入辨析,最终总结出必要的写作与叙事规律。跨越性创新思维的培育对于写作而言也尤为重要,如何适时地省略自身的思维步骤,跨越事物相关度的差距,加大思维的转换角度等,都是我们应该重视的。总之,在各层级、各文类的创意写作实训过程,其实质就是要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并能有效表达自我、提升自我,最终尤其实现创造潜能的激发,创新思维模式的培养与建构,“使创意写作实训过程真正成为个体踏上写作自主生长之旅”[8]。

[1]董小玉.现代写作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葛红兵.创意写作学的学科定位[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5).

[3]赵忠山.创意写作: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教学中的运用[J].写作,2015(1).

[4]伊莱恩·沃尔克.创意写作教学——实用方法50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5]鲍昌宝.创意写作:多元化时代文学史教学改革的思考[J].肇庆学院学报,2013(4).

[6]许道军.创意写作:课程模式与训练方法[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7]杰克·弗赫伦.作家创意手册[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8]冯汝常.试论写作实训的三个层次[J].广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2016(5).

责任编辑:郭一鹤

G642

A

1671-6531(2017)06-0026-04

*江南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创意写作’与高校写作教学改革实践探究”(15B Z W019);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英语国家创意写作研究”(14YJ A751025)

陈佳冀/江南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博士(江苏无锡51600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