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8-31
余小玲
Toastmasters培训模式在职业型高职英语人才培养中的应用*
余小玲
将Toastmasters培训模式引入高校英语课堂,有助于整合校内和校外资源,激发多模态的教学活动设计,完善外语能力实训模块体系,建立多元评价体系。是职业型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的有效尝试。
Toastmasters;职业型;高职英语;人才培养
Toastmasters International(TI/国际演讲会)是一个非盈利的教育组织,致力于提高会员的演讲技巧、沟通技巧以及领导力。它成立于1924年,总部位于美国加州,以提升口语表达技巧、普及全球应用为宗旨,其愿景为帮助会员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和实现梦想,倡导诚信、精益求精、服务会员、尊重个人的价值观。目前,该组织已遍布135个国家,拥有15400多个演讲俱乐部,俱乐部会员数量超过30万人。网络和新媒体的应用加速了教学资源的整合,延伸了外语教学空间,Toastmasters所倡导的理念和执行的培训模式为社会团体和高校所青睐,为高校英语教育尤其是以“职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途径的高职英语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和可操作的培训模式。T I培训模式分为沟通力成长路径和领导力成长路径,通过以演讲力为主的语言运用部分和以提高领导力为主的会议组织两部分完成。在沟通力成长路径方面,既定演讲环节帮助参与者发展和提高语言组织、声音变化和说服力方面的能力;在主题即席演讲过程中,会员通过做简短的1-2分钟的即席演讲,发展快速思考与反应的能力。每次做完既定演讲之后,每个会员会得到有建设性的演讲评估,这个过程帮助演讲者了解自己的强项,对于可以改进的领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同时决定演讲者是否通过某一级别的既定演讲。在晋级进阶方面,会员完成基本的沟通和领导力学习课程后,可以参加高级的沟通和领导力学习课程,自由选择不同的高级课程,包括管理沟通以及技术性陈述等。研讨类型的成功与领导力课程可以提供在领导力、公共演讲、主持商务会议这些领域更进一步的技能提高。在领导力成长路径上,每个俱乐部都设有官员,如主席、秘书、教育官、外联官、财务官等,各个职位具有相应的职责和目标,通过组织例会、培训会、年会和峰会协调会员和服务会员,以会员的发展规模和会议的成功举办来为俱乐部官员授予勋章和级别。除此之外,演讲会采用“导师制”,参与会员可以选择来自世界各地具有行业背景的高级会员为导师,协助演讲稿的完成和演讲技巧的提升。可以说,Toastmasters契合了市场对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的需求,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更加多元和灵活。
高职英语人才培养存在巨大的提升和拓展空间。很多高校成立Toast masters国际英语演讲俱乐部,并将此模式引入课堂教学,笔者对几所高校Toastmasters培养模式的应用开展了两年多的跟踪调研,前期准备工作和掌握的资料,包括教师会员和学生会员参加国际英语演讲俱乐部各个级别的官方培训、峰会和各项赛事;前期问卷调查和分析报告;导师俱乐部和兄弟俱乐部的反馈和指导意见;例会会议记录和交流心得等。调研结果表明,Toastmasters培训模式致力于提高会员的演讲技巧、沟通技巧以及领导力,这与教育部提出的高职英语人才培养要求一致,这一理念使得英语学习的各个能力变量得到柔性整合,达到语言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双结合。
Toastmasters培训模式有其他传统课型和实训模块不具备的优越性,倡导“从实践中学习”,该教育计划分为沟通力成长路径(C o mm u ni c ationTrack)和领导力成长路径(LeadershipTrack),具备国际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优点。根据国际英语演讲机制整合的课型,把T o ast m ast e r的成熟会议流程、专业培训理念和价值理念、晋级激励机制和俱乐部定期交流会议引入高职英语素质拓展课程,可以成为职业型高职英语卓越人才培养体系的检验场和实训场。
1.口语教学活动的设计。教学活动以Toastmasters的会议模式开展,采用分班教学,人数控制在15-20人以内,以便教师管理和学生更好地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由选出的Toastmasters主持人组织,包括各个角色的人选,如语法官、评价者、计时员、哼哈官等;即兴演讲的主题准备和正式演讲的主题敲定;对会议流程、演讲环节评价的表格设置和会议纪要的撰写及媒体上传。教师在教学流程中只负责课堂管理和会后必要的总结评价,甚至是作为角色扮演参与到学生的活动设计中。
2.教学实训模块。采用正式的会员制俱乐部形式完善实训模块,把实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现自我管理,解决实训内容单一和时间短的问题。以往的实训模块以参观外贸工厂、模拟外贸流程或集中上口语课等为主,没有很好地突出“实训”的精华和要旨。Toastmasters鼓励能力强的学生尽早参与完成教学实训模块,在校期间可以选择校内官方俱乐部,放假期间可以选择校外兄弟俱乐部,并且鼓励他们参加小区培训会议、中区的年会和大区的峰会。
3.教学评价体系。Toastmasters培训模式的评价方式可应用于口语课堂教学和实训环节评价。在口语教学环节,采用Toastmasters中“三明治”式的表扬—批评—表扬模式,分别由评价官和观众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总评。在实训模块的评价上,采取Toastmasters的双轨成长路径评价体系,以通过演讲级别的数量给予实训模块的学分,完成时间和路径选择全部由学生自我掌控。
借鉴Toastmasters的职业化和通识化手段,探索高职教育中英语卓越人才培养新方法,有助于创新适合时代发展、职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教学实践活动,以点带面,提高高职英语教学质量。
1.重新定位高职外语人才培养理念。引入Toastmasters培训模式能够使教师转变单一强调语言能力的理念,重视综合能力的提高。在筹备例会的过程中,能够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领导能力等;打破高职英语教学中重视英语工具性、忽视人文性的偏见;通过组织会议挖掘学生的潜能,使其清晰地定位自己的语言能力和阶段目标,树立全新的学习理念。
2.联动语言能力和职业能力。打破以往为了英语而英语的教与学模式,使英语学习和职业需求紧密结合,不但提高英语能力,而且在会议演讲手册和双重成长路径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内化职场需求,突出职场的显性和隐性要求;实现课内和课外、校内与校外、师生与生生的联动,以及不同专业背景学生之间、职场人士和在校学生之间的互动。
3.建立长效学习机制。利用Toastmasters晋级激励机制,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可以加入居住地兄弟俱乐部,按照成长手册和领导手册逐级通关,以保证学习在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内容上的延续性,同时,对人才培养跟踪和培养模式的调整都提供了更便捷的获取信息和沟通的渠道。
4.促进评价方式的转变。微观上,利用Toastmasters培训模式中的评价机制,每个级别都有需要突破的重点和难点,评价时就可有的放矢,学生可以收到优点和缺点的双面评价,同时可以角色转换、立场转换,师生互评、生生互评,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看待问题,从而对自己和他人做出积极且有建设性的评价。评价的内容跨越语言的局限,转而把语言、内容、演讲技巧和讲稿撰写都纳入评价体系,逐级深入、层层递进、目标明确,学生和教师都可以得到收获和成长,从而内化自信心。宏观上,利用Toastmasters培训模式中的成长机制和价值理念综合考量人才培养的成败得失,有利于专业建设和培养方案与时俱进。
5.借力校外资源和行业资源。打破以往教师以一己之见关起门来培养学生的模式,实现俱乐部之间、会员之间甚至国际会员之间的交流。利用Toastmasters培训模式中的导师制度,学生可以同时拥有来自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国籍导师的指导,使得人才培养速度加快,形成多维度的塑造模式,人才培养的效度反馈更加多元和立体,符合大数据时代的学习模式。
实践证明,Toastmasters培训模式与职业型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相结合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国际非营利性教育机构(Toastmasters)与官方教育机构有机结合,形成校内资源自循环和校外资源外循环的双轨互动机制;创新出“英语+演讲+职业”的特殊课型,在实践中达到“无教师”课堂或者“人人皆师”课堂,完善外语能力实训模块体系;从微观角度探索了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的素质拓展课程体系、教学活动设计和评价机制;具有从点到面的辐射作用,为其他语种人才培养提供可分享借鉴的有效方法。同时,丰富了“工学结合”的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策略和经验,是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助力高职英语人才培养的新探索;促进高职学生自我认知的发展,并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语言学习与国际通用惯例相结合,突破了传统思维,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陈朗.公众英语演讲课程内容、活动及评估规划——英语专业教学改革新课型探索[J].外语研究,2010(6).
[2]吴笛.T oastmaster培训技巧在中国高校演讲教育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董微.基于Toastmasters的外贸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以福建农林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2009级为例[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4]付爱玲.Toastmasters学习模式在商务英语视听说中的运用[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4).
[5]高广末.“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管窥[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3).
[6]罗茜.将Toastmasters英语演讲带进大学课堂——一项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效果的行动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1).
[7]陆莺.从对立到融合:复合型英语人才培养的多元转型[J].外语界,2008(6).
[8]南佐民.复合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瓶颈与对策——从专门用途英语在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问题谈起[J].外语界,2005(5).
[9]任文.再论外语专业学生的思辨能力:“缺席”还是“在场”?兼论将思辨能力培养纳入外语专业教育过程——以英语演讲课为例[J].中国外语,2013(1).
[10]王黎明.高职商务英语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2009(5).
[11]张绍杰.践行开放性、融合型、多元观的外语人才培养理念[J].现代外语,2015(1).
责任编辑:贺春健
G712
A
1671-6531(2017)06-0039-02
*2014年福建省高校外语教学改革科研专项A类项目“基于Toast masters机制的职业型高职英语卓越人才培养研究”(J A S141126)
余小玲/福建商学院外语系讲师,硕士(福建福州3500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